登陆注册
1429600000005

第5章 野心与实力铸就的“辉煌”(4)

朱元璋,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这个有着太多传奇色彩的皇帝,在历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的眼里呈现出了不同的侧面:他曾做过和尚,靠农民起义最终登上皇位;他是明教中的一员,后来明朝的命名与此有关;他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建立的明朝延续了277年;他建立了锦衣卫,大兴“文字狱”,官员百姓“莫敢言,道路以目”。哪一个是真正的朱元璋?或者这些都是朱元璋,我们只能听百家言,拾取历史的片段,力图走近这个传奇的皇帝,探究他不同寻常的一生。

曾为游僧

一提到朱元璋,总会从他做和尚的故事说起,可他为什么要出家呢?

传说一:朱元璋生下来以后,不会吃东西,很是奇怪。于是父亲就带着他去找大夫,此等怪病,神医也束手无策。就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相貌奇特的和尚,和尚主动发问:“敢问施主是要去哪里呀?”朱元璋的父亲就如实道来,和尚说:“不要紧的,这孩子命大,到今晚子时(夜晚23点至凌晨1点),他自然就能吃东西了。”朱元璋的父亲将信将疑,并许诺如果真如和尚所说,等孩子长大了就送他出家。果真午夜子时,孩子能吃东西了。于是后来朱元璋就出家当了和尚。可这怎么说也只像个传说,恐怕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怕被别人揭老底内心自卑编出的故事吧。既能为出家之事作铺垫,也能显示他与众不同的经历。

传说二:朱元璋还是婴儿的时候,经常闹病,家里人为了孩子以后好养活,就依据当地的风俗把孩子送入寺庙,等孩子长大后,就让他当和尚。朱元璋长大后,父亲要履行承诺,送他出家,可是母亲如何舍得,说什么也不愿意,事情就因此耽搁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村子里闹瘟疫,父母、大哥都死了,又遇到灾荒,朱元璋只好与二哥分手,在邻居的帮助下,进了寺庙做和尚,以求能有个温饱。这种说法还算可信,朱元璋曾在《御制皇陵碑》中写道:“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当年朱元璋入住的寺庙叫做于皇寺,后来改名皇觉寺。

可惜朱元璋不是和尚命,灾荒同样波及到了寺庙,刚过50天,寺主就把大家聚在一起,说是没有吃的了,大家就此各自云游讨生活去吧。那时朱元璋才17岁。其实他那时也就是个不懂世事的普通和尚,可是在寺庙里的那段生活后来却被赋予了神话色彩。

传说有一次,老鼠把佛前摆放的香烛给吃了,朱元璋很生气,本来就是灾荒年代,上哪儿再去弄香烛啊?他心里想,这个佛怎么什么事都不管?于是就在佛像的背上写下了五个字“发去三千里”。那天晚上,全寺的和尚都做了一个梦,梦见佛像要走了,他们很奇怪,于是问道:“您为什么要走啊?”佛说:“当世主遣发三千里矣。”第二天早上,众僧人发现佛像背后有字,就追问是谁干的。朱元璋说:“那是我开的玩笑,那我现在就将其放了吧。”果然,到了晚上的时候,众僧人又梦见那个佛像前来道谢。佛早已知道朱元璋是“当世主”了。

故事只能用来消遣,至于佛是否知道朱元璋是“当世主”已不再重要,就像第一个传说一样,更大的可能是为了蒙蔽百姓,宣扬朱元璋的龙子天命。不过朱元璋出家倒是真的,他后来云游四方,到过合肥、固始、信阳、鹿邑等地,后来又回到皇觉寺。元朝末年加入了红巾军郭子兴部,才有了后来的明朝。

明教中人

在金庸的笔下,明教是个高手云集、诡异神秘的教派,并被所谓的各大名门正派视为邪教而不断受到追杀。小说中,明教还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当时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像韩山童、陈友谅,还有朱元璋都被列入了明教信徒的行列。虽然张无忌为明教教主,可他性格温和善良,在朱元璋的奸计之下被人误解,主动退出政治舞台,携美人归隐,而朱元璋就此“篡”了大权,并一统江山,因不敢忘本或是怕激怒武功盖世的张教主招来杀身之祸,他立国号为“大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当然这一切的描述大多是因为故事情节需要而设定的,那么朱元璋究竟和所谓的明教有没有关系呢?明朝的命名又有怎样的因由呢?

明教,即为历史上的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摩尼教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安史之乱”后传入漠北回鹘汗国。回鹘因协助平乱有功,成为内地摩尼教的保护者。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把摩尼教带入今吐鲁番一带地区。内地的摩尼教虽遭唐政府禁绝,但并未绝灭,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流传。因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称为明教(引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13册)。此后,明教就成为了秘密的民间宗教。到了宋代,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既有农民、秀才,也有绿林好汉、江洋大盗,并逐渐发展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豪杰与朝廷对抗的重要斗争形式之一。

据较为可靠的史料记载,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最初是源于“白莲会烧香惑众”,白莲教以西方净土白莲池为依托,“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是最为普及和活跃的民间宗教组织。此外,还有一派与白莲教相呼应,即为弥勒教。此教假托弥勒降生的传说,聚集教众,后来纵横两湖的红巾军徐寿辉、彭莹玉就出身于此教。明教、白莲教、弥勒教三教教义有众多相同之处。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引自《白莲教的历史渊源》)

元末的大暴动也与此三教密切相关。据黎东方的《细说明朝》一书:“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一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做人间的‘明王’。”“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

到了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明王”韩山童遇害,刘福通起兵造反。第二年春二月,郭子兴响应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过去的。所以,从本质上说,朱元璋没有实质性地参与白莲教或是明教,他只是应时而动,成为了覆灭元朝的一股力量。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新建的王朝命名为“明”,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曾经参加起义反抗元朝的人,都还相信“明王出世”的说法,他们愿意效力参加起义,就是盼着有一天“明王出世”,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建立一个真正光明的社会。所以朱元璋要想坐稳江山,就不能扔掉这个口号。谁是“明王”?朱元璋自己就是。

二、朱元璋的不少部下是知识分子出身,他们对“明”字进行了一番更有意义的解释。中国古代的祭祀典礼,就有“大明”、“朝日”、“夕月”这样的祭礼,这就使得“明”这个国号看起来名正言顺,表明新皇帝乃是受命于天,与日月齐光。

另外与中国的“五行说”相连,他们还提出一种说法。元朝起于北方,是玄冥氏,属水德;朱元璋起于南方,为祝融氏,是火德,以火克水,以明克暗,正符合传统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火带来光明,朱元璋以火德取得天下,为神明所助,所以定国号为“明”。

创建锦衣卫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一步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地方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就此大权集中在了皇帝一人手中,朱元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统治者。

但朱元璋生性多疑,不相信任何人,总是害怕别人要夺他的政权,也许是由于他依靠农民起义,从一个和尚成为一个皇上太不容易了吧。为了监视、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朱元璋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于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设立锦衣卫。锦衣卫原是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直属皇帝,并被授予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随着这个公开的特务机构的建立,一张精密的特务网在全国悄然撒开。

《明史·职官五》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太祖担心下一代皇帝难以驾驭这些功高盖主的文武大臣,所以他大兴“文字狱”,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耳目,一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一般来说有些案子事出有因,无真凭实据,如果交给官府依法办理,很可能旷日持久,甚至没法定案,所以就从明转成暗,交给锦衣卫办理,不管有事没事,他们总要依着皇帝的性子整出点儿事。例如《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死者且四万(人)。”当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足见其残酷的程度。就这样连杀带株连,朱元璋把曾经辅佐他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个精光,真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锦衣卫为了逼供,或者处置犯人,所用的刑罚至今让人谈虎色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廷杖”。所谓“廷杖”,是皇帝用来惩罚官员的一种酷刑,如果有哪个“胆大包天”的臣子敢忤逆皇上、触怒龙颜,就会被宣布加以廷杖。这种刑罚最早始于唐玄宗时期,到了明朝就由锦衣卫以及后来的东西厂代为执行。受刑的官员会被扒去衣服,反绑双手,裹在一个大布袋里,随着一声令下,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其屁股和大腿上,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

明朝的廷杖始于明太祖鞭死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祖之时。因朱亮祖父子仗着对朝廷有功就作威作福,多为不法,用此刑罚罪有应得,但此例一开,一发而不可收拾。起初被廷杖的大多只是一两个人,而且多是示辱,演变到后来就成了真打,并且时有伤人致死事件发生。其中有两次廷杖事件轰动朝野,一次是正德年间,劝阻明武宗南巡的大臣被处以廷杖之刑,一次有146人被打,11人致死。另一次是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仪”事件,明世宗同时廷杖134人,死16人。这种刑罚简直是惨无人道,给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锦衣卫的存在,使得京城内外乌云蔽日,人人自危。明太祖曾在“蓝玉案”后,也就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各大功臣几乎被赶尽杀绝的时候,下令“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然而后来的局势发展就是朱元璋无能为力的了。直至东西两厂的建立,这个庞大的特务群体发展到了极致,其用刑之残酷、对官员迫害之深也是难以想象的。

锦衣卫作为一种国家机器存在,帮助皇帝镇压士大夫阶层以及下层百姓,巩固了皇权,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公信度的极大丧失,社会活力的极大下降,这也就是明朝为什么延续了200多年,但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却无所进展甚至还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热门推荐
  •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与神婚:狂恋三千年

    他是高高在上的十二祖巫,生性凉薄,为人厉狠,那放诞不羁的外表下,只愿为一名女子痴守他本是下界一名小小地仙,温润暖心,医术超群,在下界三千年,只为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她原本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偷,一次任务失败,糟小人暗算后,流落到了异世。成为了凡界大国的“九公主”,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两人,却因为她顶着一张与那女子极为相似的脸而钩在一起……
  • 2015财运密码

    2015财运密码

    在经济衰退的年代,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的经济状况、财富增加以及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不管你有没有钱可理,对面相理财的认知都有助于让你了解,每一个人命中(财)的取向是不同的,因人而异。
  • 金牌狂妃

    金牌狂妃

    ”,凤家大小姐凤妖娆胆小懦弱、胸无点墨、人人厌之。殊不知,因为凤妖娆,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如她,就如同恶魔一般的存在,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人人惧之。又怎么能放过那些伤害她的人呢!从此,世人皆知,世人言,一朝灵魂变换,“宁愿得罪阎罗王,也勿惹到凤妖娆。暖色新文【霸气穿越:暴王的鬼眼妃】
  • 总裁老公有点贼

    总裁老公有点贼

    安若若知道沈文瑞恨她,却不想他这么恨她。五年的婚姻,他从未碰过她,她亦从未逼过他,因为在这份婚姻本来就是她逼迫而来。她等着他,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安氏破产,她的父亲变成植物人,而她因涉嫌盗取他人商业机密而做了三年的牢。八年的时光,女子最美好的时光都葬送在了这里。安若若是在牢里签下的离婚协议寄给了沈文瑞,她从未想到沈文瑞这么恨她,可是却并没有签下这份协议。更没想到出狱那天沈文瑞会来接她…………他说:“安若若我不欠你!”安若若想起病床上躺着的父亲,这都不算欠,“那沈文瑞我也不欠你,所以我们离婚吧。”……“沈文瑞我已经二十八岁了,我老了,我的时间已经经不起你的折腾了。”“安若若我已经三十二岁了,我的时间也经不起你的折腾了,所以,老婆我们生个娃吧!”……后来当沈文瑞以为苦尽总会甘来,枯木也会逢春,他和安若若也该是修成正果的时候,她却哭着对他说,“沈文瑞离开你我才能活下去,给我一条生路吧?”……某日一个小奶娃看着准备离家出走的妈妈,被爸爸逮了个正着。安若若不明白明明自己计划的天衣无缝,为什么还是被沈文瑞发现了,只见小奶娃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她不允许他吃的棒棒糖,瞬间就明白了。“沈文瑞你这个奸商,收买小朋友的事你也做的出来?!”沈文瑞笑的无害,“老婆我们是不是该给他生个弟弟妹妹了?”生了两个拖油瓶,看你还怎么逃!……某日,沈先生惹怒了沈太太。“老婆要不要吃苹果我给你削?”“滚!”“老婆要不要吃蛋糕我给你买?”“滚!”“老婆要不要滚床单我来效劳?”“我说滚啊!”等等他刚刚再说什么……,“啊,放我下来,沈文瑞你个奸商!!”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凤倾天下:嚣张王爷假萌妃

    凤倾天下:嚣张王爷假萌妃

    她装傻充愣整十年,为的就是吃饱喝足百事不理。可偏偏,这样的她,也会被天下第一妖孽王爷给看上,弯刀定亲,深陷囹圄。她曾是冷酷狠辣的王牌杀手,却因为十年的懈怠,被人暗算坠崖。可是,等等,‘你是什么玩意儿?’‘娘,亲亲!’眼前的庞然大物,明明恐怖至极,却一脸卖萌的冲着她喊‘娘’。此时,她才恍然明白,她待了十年的地方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原本假装的废柴,如今却成了真正的废柴。生可忍孰不可忍,看她带着萌宠浴血而归,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杀出她的天下。
  •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天文未解之谜,黑洞的引力有多大?神秘的暗物质是什么东西?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太阳还能燃烧多久?火星上有生命吗……物理学未解之谜,物理学定律能被统一起来吗?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低溫堡垒”难以攻克……数学未解之谜,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中国吗?素数的本质是什么?扑朔迷离的“回文数猜想”是怎么回事?“黎曼猜想”能否得到证实……化学未解之谜,是否还存在元素周期表上以外的元素?水存在着一种新的形态吗?超强酸的强烈腐蚀性从何而来……医学未解之秘,为什么有的细菌能耐高温?艾滋病病毒是人制造出来的吗?
  • 重生混元道

    重生混元道

    大梦不觉醒,周成溺水后幸运地回到了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未开,大道未定,生灵未出,诸多天材地宝也散落在混沌各方。万般重宝,俯拾皆是,一一收入囊中。盘古开天后,周成杀仙屠神,斩妖镇魔。大战元始天尊,逆天证道,最后成为天地间最强至尊。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若夫天地相忘,则为混元大道。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
  • 蚊舞图

    蚊舞图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蚊舞图》收录了作者安石榴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少年的心事、优雅的沉思、时光书签、时空隧道、爱与担当、孤独的真相。书中所收小小说,或刻画生活场景、或回忆过往、或讲哲理小故事、或讲传奇传说来展示各色人物的现实与梦想、激情与荣光。总的来说,书中人物所具备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勇敢、正义、勤劳、坚韧,是濡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艺术审美的范本,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