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09

第9章 开创:以意逆志元命题(7)

被广泛引用与借用的以意逆志命题,其影响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命题外部的力量,就是孟子圣人化与《孟子》经典化带来的信仰、崇拜等。另一个是理论命题内在的意义空间,就是以意逆志命题自身的问题意识与语义内涵。

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对经学视野的建构与解构,不但作用于《诗经》接受的历史,而且作用于中国诠释思想的历史。它不但成为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学诠释学建构的工具,而且成为现代学术背景中中国诠释学建构的思想资源。

以意逆志对中国诠释思想传统的影响,首先在于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成为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学诠释学建构的观念基础。因此有论“治经之途有二,一曰专家,确守一师之法,尺寸不敢违越,唐以前诸儒类然;一曰心得,通之以理,空所依傍,惟求乎己之所安,唐以后诸儒类然。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专家是也;孟子曰:‘以意逆志,是谓得之’,心得是也。”

自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为说诗的方法之后,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意逆志”遂成为一种运用范围最广、运用时间最久的文学批评方法,从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从以意逆志说《诗》之法扩展成为以意逆志文学批评方法,不仅是把适用对象从文本之《诗》扩展到文类之诗,同时还是传统学术体系中文学批评经学视野的建构扩展。在传统学术体系中,论者以“以意逆志”术语命题强调其诗歌阐释主题的伦理化与阐释方式的精神认同性。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的儒家教化色彩、心与心互动的伦理认同特征,在传统学术体系文学批评经学视野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历代诠释杜甫诗歌的著作丰富,众多诠释者自觉主张“以意逆志”方法,评论者感受到其诠释“以意逆志”特色。他们共同关注诗歌的伦理品性与阐释者的精神认同。诠释者主张以意逆志,寻求杜甫诗歌作品的深意,因此有谢杰《杜律詹言》:“取材诸家,发以肤见,窃附古者以意逆志之谊,期于备而约,鬯而圆。”王嗣奭《杜臆原始》主张:“臆者,意也,‘以意逆志’,孟子读诗法也。诵其诗,论其世,而逆以意。……因诗悟道,则近始得之。”卢元昌:“以意逆志,既又发其言中之意,意中之言,使当年幽衷苦调曲传纸上。而又旁罗博采,凡注家所未及者约千有余条,名之曰《杜诗阐》。”

主张以意逆志诠释杜诗,他们更强调的是诠释者的精神认同。明代张强调“大抵理在人心,古今不异,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因此主张批选杜诗要使“观者精思妙悟,触类而长之,由清江之意逆杜子之志,以上溯三百篇之旨,诗道尽在是矣”。清人陈式著《问斋杜意》主张:“深有得子舆氏以意逆志之言。心领神悟,扫尽从来荆榛,一以己意探得之。”因此,论者强调陈式“居心仁厚,律躬端严,盖先有无邪之思,而后得逆志之意。即以之说三百篇无不可,况杜诗乎?”认定其所阐释杜甫诗意,“谓杜意即陈意可,谓陈子之杜意,即陈子之诗可矣”。

在呈现以意逆志方法特色的李贺诗歌阐释中,同样注重诗歌的伦理主题与注释者的精神认同。陈式强调自己究心少陵与姚文燮注释李贺“初不相谋而实若相谋,同于意取之旨也”。姚文燮自觉主张:“夫匡鼎说诗而令人解颐,得其情也。不得其情而欲代为之注,则以山经、海志、野乘之一斑以尽贺也,不亦冤哉!……吾谓读古人书者,必以心心古人;而以身身古人,则古人见也。人不能身心为贺,又安能见贺之身心邪?”因此,钱澄之强调陈式、姚文燮二人以意逆志的伦理主题与精神认同的特色。

注书之难于著书也。……著书者无人,注书者无我,然自孔子系辞以来,如郭象之注庄,王辅嗣之注易,旁通发挥,往往出于古人意言之外,亦何尝不用我也!曰:非我也,古人之意之所在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吾注庄又不若姚子之注昌谷。姚子谓古今人之诗,未有不本诸忠爱者也。……盖欲以忠爱概天下之诗教也。……陈子之于少陵,姚子之于昌谷,皆似有夙因焉。凡诗为人所不经意者,二子以为必有意也。二子之注不必无我,亦自信我之意即作者之意而已。

论者强调以意逆志方法的合理性,关注的是李商隐诗歌的深远寓意:“盖诗者志之所之也,志深者言深。乍而求之,得其浅矣,或未得其深,故曰‘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诗而得其志难也……以吾观于唐人李义山之诗,抑何寓意深而托兴远也!”因此突出其伦理品性:“义山之诗,原本离骚……原之耿介,能无怨乎?怨而不忍直致其怨,则其辞不得不诡谲曼衍。而义山一祖其杼轴以为诗,以故瑰采惊人,学者难以逆志。”

以意逆志说《诗》之学影响着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使其凸现宣扬作品儒家主题、强调诗歌阐释伦理认同方式与道德教化功能的特色。在传统学术背景中,以意逆志说诗之学建构了文学接受的经学视野,成为经学诠释学的重要组成。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可以视为他的经典解释的方法论总纲……不仅是后世论诗的主导方法,而且对今文经学与宋学(尤其是宋学)实有较大的影响。”在《诗经》学上,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直接启示汉代今文三家诗自立新说和以史证诗。以《春秋》学为主流的今文经学多用心理解释,注重引申发挥。今文经学家接过《孟子·离娄下》提出的“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宣传《春秋》有史事、史文、史义,而最重要的则是隐含在史事与史文中的‘史义’,它是《春秋》的灵魂,是孔子的思想,是‘古今之通谊’……在解释学理论上,《公羊传》遥接着孟子的传统,并在实践中加以丰富;董仲舒发展了《公羊传》的思想,并上升为较有系统的解释学理论。”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提到的“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命题显示了以意逆志之说的影响。

在中国学术史上,每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的建构,伴随着经典解释方法的革新。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境界;而其理学体系的创立,是在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开始并且完成的。没有新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就没有朱熹系统解释儒家经典、全面建构理学体系的巨大成就。朱熹强调“‘以意逆志’,此句最好”,“此是教人读书之法”,“读书须是以自家之心体验圣人之心”。朱熹继承与发展“以意逆志”说,主张以意逆志读书法的圣人之学,创立心理解释方法论。“‘唤醒-体验-浃洽—兴起’,秩序分明,层次进取,互渗互动,直入精微,既有哲学的根底,又有美学的意蕴,构成了朱熹新的心理解释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精神。”

来源于儒学主题坚守与心性论域拓展的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不但成为传统学术体系中创建经学诠释学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在现代学术背景中生成中国诠释学的基本话语。以意逆志对中国诠释传统的影响,还表现在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成为现代学术背景中中国诠释学建构的思想资源。

“中国知识的现代构成决定了中西比较之于人文学科的背景性和母题性:实际上,在当代学术语境中,有效的知识言述总是在现代西学和本土传统之间展开。……在中西之间思考是现代思想的平台。在此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比较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语境。”。面对西方诠释学思想兴起,中国现代学术背景中呈现出孟子以意逆志之说与接受美学对应,与施莱尔马赫传统诠释学共鸣,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话。

在系统整理中国传统诠释观念、阐释中国诠释思想特色的现代学术语境中,以意逆志命题成为中国诠释思想的基本话语。以意逆志诠释方法论题在《中国阐释学》一书提及,因为李清良开宗明义认为,“本书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清理中国文化中本有的阐释学理论,建立中国阐释学(Chinese hermeneutics)”。以意逆志诠释方法论题在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展开,来源于论者设计“中国古典解释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致力于发掘和整理历代有代表性的文化经典解释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在比较分析中探寻文化经典解释方法论形成发展的轨迹;然后从古典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的高度,对上述方法论发展演变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注意描写它固有的民族特色,进而探讨它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和发展方向”。以意逆志诠释方法论题贯穿在黄俊杰所主持的“中国文化经典的诠释传统”课题以及“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课题始终,因为“这个研究计画的推动,主要是着眼于中国学术史上有其悠久的经典注疏传统,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这个学术资源中,我们可以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诠释学。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诠释学,就其发生程序而言,与西方近代的诠释学颇有恍惚近似之处:两者皆起于诠释者与经典之间的主体性之‘断裂’,使两者之间沟通不易,索解无由。但就其本质状态观之,则中国诠释学自有其深具中国特色之面相,值得加以发掘”。

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建构诠释思想,因此现代论者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以不同语义理解、不同内涵界定共同建构了以意逆志的诠释方法。

论者论说“孟子首倡的‘以意逆志’说,是中国古典解释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觉理论意识和深厚理论内涵的心理解释方法论。在当时,它显示出了可贵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对后世它显示了深远的启示性与奠基性,受到了历代学人的由衷推崇和继承发展”。关注“这种源自先秦孔孟的解经方法,在宋明儒学中大为发展”。强调“以读者之心上溯千载而遥契作者之心,因此,这种解经方法下的经典诠释学是一种‘体验之学’”,并明确主张运用“以读者之‘意’逆推作者之‘志’,则经典作者之意向亦可忖度之矣”。

孟子以意逆志说《诗》之学作用于中国诠释思想传统,它不但贯穿传统学术体系中经学诠释学的建构历史,而且成为现代学术背景中中国诠释学的建构资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成为汉语诠释传统术语命题、思想观念与视野论域的原型。“一个民族文学思想的特质,往往是在其初始阶段决定的,并因此而确立了其发展演变的不同趋向。”以意逆志命题所蕴涵的诠释观念反映了中国学术传统中天人合一视野中的心本体认识,蕴涵着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以心求心理解方法观念;以意逆志还是一种敬的伦理规范,派生出自我修身的伦理观念。以意逆志命题从本体上(以意逆志是心本体建构)、方法上(以意逆志是心与心互动的理解技艺或艺术)、实践上(以意逆志是伦理认同的行为规范)对中国诠释传统作了根本限定。

以意逆志命题明确的问题意识与广阔的语义空间,从本体认识、理解艺术、修身伦理规范等方面派生出了汉语诠释的基本范畴,如以心求心、己意以求、平心而论、虚心涵泳等等所表达的汉学、宋学等理解本体观、方法论与伦理规则。这些诠释范畴亦和整个中国学术的基本传统与基本范畴有着内在的和高度的一致性。

整体上看,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是孟子《诗》学观念的核心基础,是时代《诗》学观念的独创,不但影响后世接受《诗经》成为儒家《诗》学的标志,建构了文学接受的经学视野;而且波及现代语境中中国诠释传统建构,成为汉语诠释思想的基石。

$小结

在《诗》价值转换与时空隔离的历史语境中,孟子提出以意逆志命题,建构文本有机结构论与以心求心的理解路向。这是孟子坚守孔圣儒学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对诗教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以意逆志命题不仅标志孟子说《诗》特色,而且引导后世《诗经》接受,建构了经学视野,开启了文学视野。

从《诗》到《书》、《孟子》再到史、诗、书,其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孟子以意逆志命题逐步成为中国诠释传统的基石。“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一命题所蕴涵的基本观念,从本体上、方法上、实践上对中国诠释传统作了根本限定。其明确的问题意识与广阔的语义空间从本体认识、理解艺术、修身伦理规范等方面派生出了汉语诠释的基本范畴,这些诠释范畴亦和整个中国学术的基本传统与基本范畴有着内在的和高度的一致性。

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汉语诠释学奠基的文学思想史意义与元命题开创的文论学术史意义。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热门推荐
  •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她原是现代美食家;她现是农季家小女儿,身怀着随身空间,器灵随身相伴保护。重生后,怒打大伯,修理堂嫂,利用空间摆脱困境。觅得良人,铁腕持家,助夫君打造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佬。女主拥有随身空间,内有良田万顷,池塘数万平方,灵药无数,各种物资的种子更是堆满仓库,带着家人创建一个巨大的农场。推荐香香的新文:《农家调香女》OH!MYGOD!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让老天爷将她带到这个鬼地方来,而且就算是让她穿越过来,就算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后、王妃,至少也要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吧!可是现在看看这是一个神马情况?她竟然是穿越到了一个因为不小心摔死的五岁农家小娃娃!好吧!从一个二十五岁的变成五岁娃娃,也算是老天对她的特别照顾了。可是为什么这个家里那么穷?就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且这住的都是什么地方啊!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茅草屋,好似那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她真的是没办法不怒了!于是,她决定要改变家里现在的这种困境,跟着爹娘一起发家致富。请看一个现代的打工妹如何在这落后的古代过得风声水起,逍遥一生。
  • 绝对爱情魔方

    绝对爱情魔方

    古有撮合张生崔莺莺好姻缘的丫环红娘,现有成就无数佳偶的校园第一红娘应可容。你可别小瞧了她哦,要知道校园红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除了口才好,脸皮厚、信息灵通等基本要件外,相机、笔记本、QQ、电邮、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一样不能少,正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精通,这才不负盛天小红娘之名啊。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芏的?整天给男生女生牵线搭桥,小心把自己拉下水哟。这不,新来的那个帅得冒泡的转校生聂元龙就以为其妹妹找男朋友的名义,整天屁颠屁颠地跟着应同学,简直是如影随形嘛,可惜我们这位红娘只沉浸在财源滚滚的乐趣中,对此却浑然不觉,唉,整一个傻字了得!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女人平凡不平庸

    女人平凡不平庸

    本书从平凡女人谈恋爱、抢老公、烹调婚姻、女人味之柔术、女人味之媚术、七十二变化妆术、健康保养、三五朋友、炫出个性、不依不赖、有钱有权等方面层层揭秘鲜为人知且快乐幸福的“平凡女人”,道于天下的善男子,善女人。
  • 修罗武神

    修罗武神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等级:灵武,元武,玄武,天武,武君,武王,武帝,武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管理就这几招

    管理就这几招

    管人、管物和管事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课题,其中以管人为最难、最复杂。《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从管理员工的基本招数、树立权威的绝招、关心员工的绝招、批评员工的绝招、给员工授权的绝招、考核员工的绝招、管理特殊员工的绝招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员工管理的实用方法,旨在帮助管理者提高管人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驾驭人才,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必读必备图书。《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智慧增强版)》由宗权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