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12

第12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3)

以意逆志命题以汉宋诠释为关节点,也是以其在汉宋之时的被广泛引用与注释为前提的。首先,两汉是研治《孟子》的一个高峰时期,见于著录的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等六家。

大致地说,孟子在西汉和东汉前期虽然也常被人提及,但只是其思想中的某些成份适合于特定时期的某种功用,孟子人格其实并没有得到情感上的认同。这种情形到了东汉中后期有了一个大的转变。

孟子地位到了东汉中后期又有了一次大的升格,特别是东汉末年赵岐作《孟子章句》,使得孟子地位得到空前的高扬。这种情形自有赵氏自己的个人因素,而在此之前儒学名士(特别是党人名士)们对孟子人格的情感认同是其基础。儒学名士们尤其赞赏孟子人格中的大丈夫精神,这又与其时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现存赵岐《孟子章句》代表了汉代学者视野中的孟学特质。“古之精通《易》理、深得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旨者莫如孟子,生孟子后而能深知其学者莫如赵氏。”赵岐将孔子与孟子相提并论,其强调孟学在形式上“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在主题上“包罗天地,摖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不所载”,在身份上称誉孟子乃“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题辞》),第一次将其抬高到“亚圣”的殊位。正是这种对孟学经学主题的认定、注释《孟子》的经学形式运用,赵岐才有理解《孟子》而引用以意逆志命题,提出其“不但施于《诗》也”的以意逆志诠释。

以意逆志命题的广泛引用与语义注释高峰出现在宋代,这正是孟子圣人化、《孟子》经典化确立的时期。《孟子》一书由汉代被作为传,到五代时作为经,地位越来越高。到宋时,《孟子》是作为十三经和四书之一的经书看待的。朱熹所论“语孟工夫少,得效多;六经工夫多,得效少”,显示了其用四书来代替五经。“四书和五经实际上是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当古代文明的根源性权威不再有说服力时,作为另一种根源性的古典文明的意义便豁显出来。宋儒正是通过对《易传》和四书的重点诠释,找回了自家的根源性,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意义解释系统。”

正是赵岐、朱熹认同与建构孟学的经学意义,赵岐诠释《孟子》:“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着重字、词、句、名物、典章的阐发,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略作与儒学相关的义理引申。这两方面的工作正体现了赵岐有意在章句学和纯粹的义理发挥之间努力调停的姿态。”朱熹“乃是效法汉儒经学工夫而以之移用于语孟,逐字逐句,训诂考据,无所不用其极,而发挥义理则更为深至。”在这种背景之下,才有赵岐所论“不但施于《诗》也”以意逆志解《孟》之法、朱熹所谓以意逆志读书之法。

从整体上看,汉宋论者诠释以意逆志命题突破其特殊命题的意义空间,显示了经学诠释特色。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因此成为汉宋论者自身的诠释思想,用以建构其经学诠释方法。

以意逆志命题的理解法则意义,在传统学术语境中是以语义拓展与运用范围拓展的方式实现的。汉宋论者以语义解释来发挥孟子命题义理,以扩展适用范围来建构理解法则,这种方式展开的诠释成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的奠基阶段。其生成的己意以求的解《孟》之法、平心以待的读书之法显示了对孟学心性主体的高扬与理解方法观念的自觉。

“两汉治孟者张扬‘仁义根于心’、凸显心性主体的能动地位,以及用仁义道德诠解天道等,这无论对批判谶纬神学抑或对高扬人道和传播孟学,都具有激活的意义。其在两汉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宋儒释孟,选择《四书》作为其所依傍的解释文本,是其内圣外王的理论追求、学术核心话题的安顿、安身立命的落实与义理之学的需求。也正是这种经学精神与依经立义的经学方式的现实需求,才有赵岐、朱熹式的语义拓展与命题运用的结合。

孟子命题具有明确问题意识与宽广语义空间的特质,在经学视野中形成了语义拓展与命题运用相结合的诠释形式。这种贯穿中国文化传统的学术形式,在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上,是以赵岐、朱熹的诠释实践为代表的。面对时代距离,面对现实问题,他们重返经典。一方面是经典的建构,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因此要具体化、解除语言的隔离,选择语义扩展。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完成了孟子命题内涵凸现的基本点,而且开创了命题运用与语义扩展相结合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诠释格局。

以意逆志命题作为传统理论命题,在汉宋论者的诠释中,显现了命题运用与语义扩展的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文论学术史意义。在这里,传统的理论命题是以命题运用与语义扩展的方式处理,这种方式与现代语境中历史研究视野与中西比较视野中的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总的来说,以意逆志命题的扩展运用和思想诠释得益于传统经学文化背景中孟子圣人化、《孟子》经典化,但不同文化思潮又使其诠释呈现出以意逆志命题的不同意义空间。

二、人情不远与意私志公

孟子圣人化与《孟子》经典化使得以意逆志命题具有被诠释可能性,而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具有的问题意识是其被诠释的必然性所在。孟子命题具有的方法意识,启示后世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建构诠释方法。以意逆志命题文-辞-志形式包含的理解对象与其意-志形式显示理解方式、过程等问题,也是汉宋论者诠释经典文本面临的问题。正是感受文辞的障碍,赵岐提出“不但施于《诗》也”,建构以意逆志解文之法;正是面对私意与圣志的差异,朱熹强调“等待”的不以先入之说,主张以意逆志读书之法。

汉宋论者通过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共同建构命题的经典意义空间,但同时,汉宋论者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思想。同样是孟子以意逆志命题所影响的汉宋论者理解思想有所不同,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思想空间不同层面作用于汉宋论者的思想世界。

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理解思想,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诠释者感受到的理解问题有别,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中生成解决理解问题的方案有异。具体来说,己意以求、平心以待的不同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与人情不远、意私志公的不同时代观念紧密相关。

汉代语境中感受到的理解问题来自理解对象。赵岐所论“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其言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矣。’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显示了其面临的理解问题所在。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中的文-辞-志,赵岐的解释为:“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这种解释使得文与志之间的距离扩大。正是在这感受理解难度的语境中,赵岐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更突出了对理解可能性的论说。

人情不远是赵岐诠释的基础,这种基础也是《孟子》文本中延伸出来的观念。赵岐是在经学知识背景中生成解决理解问题的方案,其具体方案是认同先秦儒家人性观念,建构经学诠释方法。

赵岐所处时代的经学知识观念,一方面强调内在意义的可表达性,如扬雄所论“心声心画”观念;另一方面强调原意的可理解性,汉代经学古文经学、今文经学诠释都认同可理解性。无论是传、记、章句,还是笺、注等形式都是以“修辞立其诚”的可传达性与“以意逆志”的可理解性为前提。

在汉今文、古文经学追求儒家经典文本的可理解性的背景中,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凸现出来。赵岐注释以意逆志命题与运用以意逆志方法都是以可理解性为前提的,其关注理解的可能性问题,显示了经学诠释方法的自觉建构与总结。

以意逆志命题是在儒家人性论的基础上生成,也是在儒家人性论的基础上发展的。赵岐在经学立场上感受到的理解问题是文辞障碍,在人情不远的儒家人性论视野中解决理解问题的方案就是己意以求。因此,孟子以意逆志命题被诠释为解文之法,强调“斯言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凸现“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也”的理解可能性与理解者的主动性、主体有效性。

正是汉代经学思潮中儒家思想的认同与经学诠释方法的建构,生成赵岐的己意以求的以意逆志诠释。直接影响汉代赵岐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是经学背景中认同的“人情不远”的观念。而宋代论者之所以能够提出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诠释,在于理学背景中“意私志公”的时代问题。宋代语境中经学诠释学的新问题是理解有效性问题,理学知识观念使之提出平心以待的方案。

宋代语境中感受到的理解关键问题不是来自理解对象,而是来自理解主体。“姚勉的观点代表了宋人解诗和解经的普遍看法,一方面倡导‘以意逆志’的心解,另一方面反对以‘私意’解诗的穿凿。”张载提出的“置心平易”,朱熹“不以先入为主”,张九成“深明天下之理而以意逆志”等等命题,都显示了论者共同关注的理解问题是理解主体。这是在意私志公的观念背景中凸现出来的问题。

与赵岐提出人情不远的观念不同,宋代论者提出意私志公的观念直接影响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在心统性情的理论结构体系中,朱熹建构意-志关系的新观念。

“心之所之谓之志,日之所之谓之时。‘志’字从‘之’,从‘心’;‘峕’字从‘之’,从‘日’。如日在午时,在寅时,制字之义由此。志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经营往来底,是那志底脚。凡营为、谋度、往来,皆意也。所以横渠云:‘志公而意私。’”问:“情比意如何?”曰:“情又是意底骨子。志与意都属情,‘情’字较大,‘性、情’字皆从‘心’,所以说‘心统性情’。心兼体用而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用。”

朱熹“志与意都属情”的观念与赵岐的“人情不远”观念相似,但朱熹是在心统性情的知识立场上理解意与志关系。

朱熹认同张载提出的“志公而意私”,建构了志对意的统摄作用。朱熹认同张载所说“志公而意私,志刚而意柔,志阳而意阴”的意见,并进而详细指出:“志是公然主张要做底事,意是私地潜行间发处。志如伐,意如侵。”还强调:“志便清,意便浊;志便刚,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潜窃意思。公自子细看,自见得。意,多是说私意;志,便说‘匹夫不可夺志’。”

问:“意者心之所发,与情性如何?”曰:“意也与情相近。”问:“志如何?”曰:“志也与情相近。只是心寂然不动,方发出,便唤做意。横渠云:‘志公而意私。’看这自说得好。志便清,意便浊;志便刚,意便柔;志便有立作意思,意便有潜窃意思。公自子细看,自见得。意,多是说私意;志,便说‘匹夫不可夺志’。”

先秦荀子《荀子·修身》中“志意”合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乱”,“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汉代王充《论衡》用“意”与“行”对应:“夫自洁清则意精,意精则行清,行清而贞廉之节立矣。”而在宋代则出现意私志公的观念共识。其后,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庸人有意而无志,中人志立而意乱之,君子持其志以慎其意,圣人纯乎志以成德而无意”显示了这种观念共识的延续。

一方面,朱熹认同意私志公的观念,另一方面,他又以心的体用观念理解意、志特质。意志统属于情,是心之用。宋明理学“融合了先秦、两汉儒家心性思想和玄学的性本体论、佛教的心性本体论,把人性提到宇宙本性的高度,以心体用论的思维方式说明道德理性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儒家心性论的自我超越性”。以心体用论的思维方式建构心本体论,朱熹的理学立场使得其认同以意逆志命题,并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呈现出异于赵岐的理解思想内涵。在这种志公而意私知识背景之中理解思想核心是反对私意、讲究平心。

朱熹从志意关系说明情运用的横向过程,这种个体内部的作用在儒家圣与人相通关系的观念基础上,也是圣与人之间的横向作用。因此在个体身上,主张对私意的控制,主张在理解圣人之时平心。

(张载)又尝谓:“春秋之为书,在古无有,乃圣人所自作。唯孟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说多穿凿。及诗书礼乐之言,多不能平易其心,以意逆志。方且条举大例、考察文理,与学者绪正其说。”

吕大临强调张载批判先儒之说《春秋》多穿凿,多不能平易其心以意逆志。同样是在理学观念立场上,张栻不仅反对以私意理解《孟子》,“此尧舜相继之际。书传所载莫详焉,而独见孟子之书也。嗟乎圣人奉若天命,其所处皆义理之精微。而后世以私意求之,几何而不为齐东野人之论哉”,也提出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思想核心。

于此非特可辩瞽瞍不为臣之事,盖可以得读诗之法也。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北山之篇。曰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者之所作也。以为普天之下皆王土也,率土之滨皆王臣也,何独使己劳于外而独不得养父母乎。而咸丘蒙遽引以证天下无非臣,则瞽瞍亦当为臣。何其失诗人之旨也。故孟子遂为言说诗之法。文者,错综其语以成辞者也。以文害辞,谓泥于文而失其立辞之本也。以辞害意,谓执其辞而迷其本意之所在也,故必贵于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者,谓以其意之见于辞者,而逆夫其志之存于中者。如此则其大指可得也。

张栻提出:“以意逆志者,谓以其意之见于辞者,而逆夫其志之存于中者。如此则其大指可得也。”他强调的“其意”是清吴淇以意逆志诠释把“意”解释为作者之意的观念先导,而且他主张的“其意之见于辞者”也是现代董洪利解释“意”为文本之意的思想萌芽。但在张栻的语境中,反对己意说《诗》是其立场所在,也是其建构平心以待的理解观念所在。正是这个宋代论者形成了新的理解观念,成为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观念前提。因此,理学家纷纷强调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就是反对己意以求,就是追求平心以待。

孟子乃解此诗为叹独劳而言非为父子而言也。因又使学者先当明天下之理,然后以理探诗人之意。是穷理在前,明诗在后。深明天下之理然后可以识诗人之意,故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说。……倘非深明天下之理而以意逆志,则夫探章摘句据语求是之徒将倒行逆施矣。

张九成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是“先当明天下之理,然后以理探诗人之意。是穷理在前,明诗在后”。虽然在语义解释上与朱熹、张栻不同,但意私志公的时代观念决定了宋代理学诠释思想的基本核心是平心以待。这也是宋代论者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显示的共同观念前提。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终端

    史上最强终端

    手机只是外观主题,它其实是个终端,链接天庭地府,沟通大千世界。绝无仅有,史上最强。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嗜血王爷冷情妃

    嗜血王爷冷情妃

    她,是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之首,她冷血亦无情。他,是世人瞩目的帝国王爷,他嗜血冷酷。一朝穿越,两两相恃,谁虏获了谁的心。她眯起双眸,好看的丹凤眼里危险尽渗:“谁人敢伤我爱的人,我必定让他生不如死。”...他深邃的眸子灿若星辰,嚣张狂妄,霸道强大,却只对她一人情有独钟:“这一世,我要定你了。”强强联手,天下风云变幻,谁主沉浮。
  •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趣味盎然,具有很强说服力和启发性。如果你希望命运出现转机,享受成就事业的快乐,那么请你遵循《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提供的意见和技巧,剖析自身的性格,剖析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重新检查自己的经营思路,将你的优点发扬光大,摒弃那些陈旧、固执、不合时代发展的缺陷。从此,你将成为一个面目一新的人,你的人生、事业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局面。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一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娇娘子拐冷相公

    娇娘子拐冷相公

    啥米?偶死哩?啥米啥米?收错魂魄了?XXXOOOO……该死的阎王!该死的判官!该死的牛头!该死的马面!偶这么一个美丽无双、聪明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下省略N字)的大美女就这么被你们轻轻松松的一句弄错了就给搞死哩?偶刚定做的限量跑车!!!偶刚做完的任务,还没收到的香香MONEY!你们赔偿我?行!那你们送偶回去吧!啥米?偶的身体已经毁的不能在毁了?回不去了?只能让偶重新投胎?在来一回?有没有搞错啊!!!啥米?条件任我开?随我选择?这个好!那偶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外貌。阎王点头,可以。偶要丰盈窈窕、婀娜多姿的体态。阎王点头。偶要疼偶爱偶奉偶为珍宝的家人。阎王点头。偶还要花不完的金山银山!阎王顿了下,点了点头。偶还要……还有……在有……阎王脖子已经僵住,起身来到女主身边,飞起一脚直接将女主踢到转生池中。转头怒视手下的人:“下回你们谁要是在给我做错事,我就把你们OOXX了!”“那个,阎王大人.”判官弱弱的出声。“有话说!有屁放!”阎王喊道。“您刚才忘记给她喝‘孟婆汤’了……”判官说完就躲到一边,生怕阎王把气撒到他身上。阎王青筋暴露吼道:“散会!”“是!”众人作鸟兽散。——————————此文帅哥多多,结局1对1,喜欢滴亲支持下点下收藏 ̄来张票票 ̄妖捧着香吻等着哦(*^__^*)...嘻嘻
  •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快乐是生活调味剂。本书所选取的小故事不仅充满了幽默色彩,还流露出机敏智慧的闪光。阅读本书,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使其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又能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坚强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
  • 腹黑老公狂宠妻

    腹黑老公狂宠妻

    她是被父母抛弃的弃儿----从小狂野不羁,逃学、打架样样都来;她爱他,不惜以死相逼留在他身边;她爱他,不惜顶着小三的身份被他的妻子羞辱;可结果……她跟着那匹混身透着危险气息的狼走了;她说:我不甘心!她说:如若我40岁还嫁不出去,你就娶了我吧!可最后……她回来了,站在这匹狼的身侧,一脸的凉薄,一身的风华:那个男人说:我们重新开始好吗?而她却错上了那匹狼的床,她翻身骑上他大声怒吼道:“司墨,你丫的说不疼的,为何我不仅那里疼,连全身都要散架了似的!”他这才懒懒的对她说道:“原来是真的疼啊!那让我再试一下,他们说第二次就不疼了!”一个是铭心刻骨的初恋,他温润而儒雅;一个是风雨同行的良师,他腹黑而狡黠;野性难驯的她……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狼性老公狂宠妻》
  • 天使有点坏

    天使有点坏

    黑暗高中汇集了全市最帅、最强、最酷、最拽、最恶劣、最变态的不良男生,叛逆少女花火被送进这里,从此开始奇妙、华丽的命运之旅,他们、她们原本注定杯具的青春因她改变,温暖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有未来不再遥不可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