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000000015

第15章 循着“南方丝绸之路”通江达海(2)

眺望南方丝绸之路,空气中布满丝绸的质地。早在战国以前四川就已具有相当的织绸纺布规模,丝绸、布帛是古蜀对外贸易中最著名的货品。1936年在阿富汗喀布尔以北考古发掘出的许多中国丝绸,正是从成都经南方丝绸之路运到印巴次大陆,然后转手到达中亚的。蜀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现今,成都琴台路、荷花池、春熙路上可看见众多的丝织品——它们可是当初各国、各族商贾云集的“少城”的分流与替身?

$古道,从藏彝羌民族文化走廊抽丝而出

骑龙山就在邛崃平乐古镇境内。

平乐古镇有一个名叫熊永龄的老人,人们叫他熊老师。中医世家,新中国成立前读过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小学毕业。1957年在当教师时因画了一幅为教员争利益的画被打成右派,那年他19岁。他成了邛崃年龄最小的排名首位的大右派,丢了教师饭碗后,他做起了照相的营生,正是这个“乡村摄影师”的职业,使他与古道结下了不解渊源。那时,他挎着相机,穿村过镇,专为乡民们拍照,走的正是乡间的古道。

慢慢地,他对这条古道便有了感情,也就有了研究。

他说,那时,古道从邛崃市的孔明乡到骑龙山到临济镇,再到名山县的中峰乡到百丈湖到油墙扁(茶

光阴之暮霭升起,高山之巅,大河之上,我们一定能看见那在羊皮地图上寻找家园的巨大的手指。

马司),六七十华里的距离,虽断断续续,却总是有的。后来由于“农业学大寨”修水田,路石才被拆用。现在仅有骑龙山上的“马道子”还基本完好如初。

熊老师从藏彝民族走廊说到骑龙山秦汉古道。当我们试探着问除了你熊老师还有谁知道南方丝绸之路时,他说:“在平乐,如果我都不知道,那就没人知道了。”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费孝通先生的“藏彝走廊说”。1978年秋天,费孝通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藏彝走廊”的概念:“我们以康定为中心向北向南大体划出一条走廊。这条走廊正处于藏彝之间,沉淀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源地。”

这个“藏彝民族文化走廊”,指的是在我国西南部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处横断山脉中,一块长约1200公里、宽约750公里的区域内,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6条大江及其众多支流肩并肩自北向南流经之地,自古以来藏、彝、羌、怒、白、傈僳、普米、独龙、哈尼、纳西、阿昌、景颇、拉祜等数十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这里世代繁衍、交往、迁徙,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古老文化信息,日积月累形成的一条特殊的历史文化沉积带。

这条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藏缅语族诸部南下和壮侗、苗瑶语族诸部北上的交通要道,以及众多民族交会融合之所。四川的藏彝民族的文化走廊,是目前我国民族文化保留完好、历史积淀丰富但同时又是疑难问题最

多的地区,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南边“百越文化”与巴蜀文化的相遇要塞,故为“神秘的文化宝库”。走廊很大一部分至今仍然以原生态活着。泸沽湖的摩梭人和鲜水河流域的藏族族群扎巴人中,迄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北端的高原,不仅保留着藏传佛教现存的所有教派,而且还存在着西藏地区已完全消失的觉囊派,甚至藏传佛教传入以前最古老的苯教也在这里较好地保存着;南端纳西族中,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

走廊内上古时期就是羌、氐、戎民族活动区,而现存羌族族系在走廊中又占有很重的文化分量,故狭义的“藏彝走廊”似应改为“藏彝羌走廊”才恰当。

广义来讲,这条走廊更长。走廊一变长,四川也就从“端点”变成了“中间”。北起甘、青南部,中经四川西北,南至滇西北,都是这一“走廊”地带。而且向南延伸至印、缅的北部也算是这个“走廊”地区。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故大多数江河均为自西向东流,但在东经95度至105度间,却有数条大江自北而南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湍急的水流将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台地和云贵高原纵切出一条条深谷和北南走向的山岭,这些低浅的河谷贯通南北,为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提供了地理

条件。自上古以来,西北、西南地区民族的大迁徙,多经由这一地区。甘、青地区的氐羌系民族南下,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地区的壮、侗、孟高棉语族诸民族北上,大多交会于这一通道内。此外,由于此区内主要为横断山脉和大雪山脉等南北向山岭,群山间的一个个低洼山口,又为西东方向的藏汉民族交通提供了方便,形成了沿河谷和山洼行进的汉藏交流通道。

阴之暮霭升起,高山之巅,大河之上,我们一定能看见那在羊皮地图上寻找家园的巨大手指。

事实上,藏彝羌走廊上的许多文化事象至今未成公论,许多谜团尚存于史籍的空白处、泥土的掩藏下——光阴通过走廊,但未被完全打开。

大和四年(830年),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在成都西郊建筹边楼。据《通鉴》记载:“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入南诏,西达吐蕃。”由此可见,当年的邛雅驿道,是画入“图蜀地形”之内的。女诗人薛涛有《筹边楼》诗云: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涛此诗,把“筹边楼”写得巍峨宏大,气象万千;而且还告诫唐王朝的将军们:要持重筹边,切勿随意侵犯其他民族而引来战祸。否则,人们在筹边楼顶层就会看到边地的烽火了。

遥想汉代司马迁先生在写《史记?西南夷列传》时,一定边写边饮茶,并眯着眼睛疑惑,把上古的这条民族地带遥想。

在藏彝羌民族走廊“带”上,远古先人们为民族迁徙计、对外贸易计和文化交流计,南来北往、车水马龙,踩碾出了几条古代交通道路。后人们拨开草丛,在荒弃的遗迹上抚摩、辨析,而后发现一些叫“丝绸之路”,一些叫“茶马古道”。

它们不仅是中央王朝执政用兵的官道,也是早期就与国际接轨的民间跨境商道。

古道去来复去来,“藏彝羌民族走廊”是这些古道不变的家园。

$勘察“马道子”

结识了熊老先生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古道热肠。我们完全没想到他愿意亲自陪我们上山勘察古道。这让我们大喜过望。

存留在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上那段古驿道遗址,是当时由成都经邛州、雅州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它既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段,也是“茶马古道”的一段,还是“灵关道”上的一段,熊永龄等当地老人称其为“剑南道”或“马道子”。

平乐古镇坐落于骑龙山脚下、白沫江岸边。站在场镇旷坝,远望骑龙山廓线,在清晨橘红色太阳的斜晖中,它像一条青色的巨龙蜿蜒向南。据说,从前,骑在山脊上的古道墙垣,竟有着长城一样的模样。

出场镇,过迎宾路,笔者往东南方向的骑龙山走去。很快就到了红墙醒目、有三重殿堂的“观音院”。此院墙的外墙内各有一联,外联为:“平万世劫难,乐一方净土。”内联为:“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开法界,唯善唯乐修真自我静禅心。”[sic]

院坝一侧有个戏台。从“化钱炉”旁边走过去不远,熊老先生指着右边一丛茂密的竹木说,这就是火井县城遗址,并说从挖掘出的24口古井可推算出那时火井城区约有2400余名常住居民。他又指着正前方一大片田地中央的一丛茂密的竹木说,那就是汉代冶铁遗址,并说它是卓文君她爹卓王孙的产业之一。

经过观音院旁边“南方丝绸之路”标示牌,我们继续前行。路边指甲大小的胡豆花、细碎的豌豆花正开着,而金黄色的油菜花的天下,已有青色的菜子夹来平分了——这个季节还是在水田中抛撒谷种培育秧苗的季节。大约乡村的像地里厚皮菜一样青壮的男子和像树头青桃一样妙龄的村姑出去打工了,一路上我们更多地看见了属于“留守族”的拄着手杖疾走如飞的下山的老妪,背着纸钱和日用品走一截歇一截握着旱烟杆上山的老头。一米见方大小的土地庙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它们有些像国道公路上的路标,但却更重地带有精神的向度;而那炷飘在古道上的香火

平乐场镇要上马道子的道,必须爬过上山的石梯,这是历史的设计。

中,更多地浮现出了乡民们不愁的脸和淳朴的心。

平乐场镇要上马道子的道,必须爬过上山的石梯,这是历史的设计。这个设计今天看来,尤其当拖着现代化肥胖的身体在石阶上一步一喘气的时候,见马道子,竟有一种朝拜的感觉。石梯旁乱坟上随风飘动的“挂纸钱”,为我们提醒着生命的无常和对逝者的惦念——原来,清明节快到了。

终于到了山脊,终于并入了马道子。

顺着马道子,我们向南边的名山县方向走去。眼前的马道子宽约丈二,左边斜坡处长满竹木,右边坡体处为鹅卵石砌的护墙,起着保坎的作用。路基呈鱼脊形,中央用大鹅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边为错落有致的鹅卵石铺设。石面花纹各异、图案各异,有的如山羊,有的如猛虎,有的如猎户,有的如牧女,无不透出远古岁月足迹磨砺的光泽。

少刻,我们折入了古道右侧的城隍庙。庙门上“结账无差”几个大字十分醒目。看来,这里对一个人的阴阳、生死、善恶计量是十分准确的,比一把算盘、一杆秤还准。庙门对联正是陪我们上山的乡邦名士熊永龄老先生所撰:

“古庙骑龙平乐城隍可领三卅五县

崃山放彩丝绸汉道遥望四海千邦”

熊老先生说,自古县有县城隍,州有州城隍,府有府城隍,乡镇是不设城隍庙的,因此平乐是个特例。据传,平乐得名是因一陈姓举子因失落上任文凭而获,而陈举子失落文凭的地方就是后来建城隍庙的所在。该庙有三重殿宇规模,红墙青瓦。那天,我们进去的当口,正午太阳垂直落下,把庙宇上的翻瓦人打得汗流浃背、红光满面。这个庙子是由李向南那样的香客自发捐钱、自主管理的。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的“城隍庙会”,是古道上最热闹的日子,邛崃人四聚而来,焚香祈福,老幼不断。熊老先生是趿拖鞋、握茶杯上山走古道的,显得很闲适,就像在他自己家的客厅和居室里转悠一样。

从城隍庙出来,我们沿马道子继续行走。路边,我们还看见了一位在茶园里不声不响采茶的老妪。这位90多岁的采茶人,满脸都是古道般的坚韧和沧桑。而她的头顶上方,一群又一群年轻的白鹤正从一片竹林中一次又一次飞起、折行,形成盘旋的白云。

渐走渐行中,我们处于了骑龙山的山顶平台一线树木稠密的“城隍岗”。此时马道子的旁侧墙垣已由一道变为了两道——两墙像夹道欢迎的人墙。两侧墙垣约四五尺高,用鹅卵石呈人字形嵌砌。它们把古路夹在中间,其状与秦汉时代官方“甬道”规制完全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作甘泉殿,筑甬道。”注说:“谓于驰道(大路)外筑墙,天子行中间,外人不见。”史书上的书写,在大地上找到了佐证和回音。

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挡水、抵御塌方的功用,以及作为划分中央集权用地与地方和民间用地的严格界线。为方便进出,与支道相会处,墙垣开有门道,如今高速公路的进出口设计大约也从此处获取了智慧、匠心和经验。

古道为什么沿山顶脊骨修筑,而不是像公路一样顺峡沟、河流而设呢?熊老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这条古道是驮运重要物资的商道,只有在山脊上行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不会中伏击。此外,山脊上修路,可减少过河建桥的成本。”

这条秦汉甬道的鹅卵石中心线是专为日后维修路基而设计的坚固的基准,为此,它的基础下得很深。岁月风雨中,任路面毁伤、墙垣位移,只有它坚持着正确的路线和方向。

同类推荐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
  • 趣味营销学

    趣味营销学

    本书将营销4P同被称为“竞争理论”的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共分四篇:竞争策略篇、公关及服务篇、产品及品牌篇、渠道及技巧篇。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还原生活细节的规律,寻找现实背后的真相。本书通过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解释娓娓道出,让你摆脱啃大部头经济学著作时的费力和烦躁,随时随地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学会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热门推荐
  •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北京人化石、和氏璧的秘密、汉墓国宝、皇后之玺、乐山大佛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狂妃出没

    狂妃出没

    她是花家有名的花痴女,三岁被花家老爷捡回养大,只是花家人却不知她是一只猫妖……被打回原形,再次睁眼的她,花痴女成了狂傲王妃,嫁的还是一个死去多年的病王爷,她更是被这洛城的王爷当着众人的面被骂成不知廉耻,一夜之间臭名昭著!可是,好好的,偏生多出一个面具神秘人来,没事要她再嫁,没事要她保护,没事要她出头……终于在某日,她才知道他竟然就是……当她遇到了面具神秘人。男子勾起一抹笑,茶色眼眸里竟是玩味笑意,虽看不清模样却风华绝代,“娘子,你是来助为夫一臂之力的吗?”说话间靠近某女,却不料喉前抵住一把锋利匕首。她瞬间化身冷血鬼魅,“说,你到底是谁?”某男淡定从容,“孩子他爹!”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这小妞真靓【全本+番外】

    这小妞真靓【全本+番外】

    世间风情万种,兜兜转转,你追我不看,你退我不让,你再怎么会折腾,心依旧只为你流转!所以,苏小小,你怎么可以再坐视不管!【简介转折抢先看】:或许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所以即使如被甩了无数次的苏小小,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反正有个小破孩供她欺负!都说酒后就会出意外,所有人貌似都难幸免。这不,当一脚被刚醒的苏小小踹出了家门,裴小孩只能摸了摸脑袋,他其实很想说,要是我说昨晚我什么都没做,你会相信么?他没说,原因一,就是说了,“聪明”如苏小小也一定不信,外加铁定还会再来一脚;二么,就是没有必要了,既然有人都自己认为生米煮成了熟饭,他何不来个顺水推船呢。【于是便有了以下小白一幕】:“不是吧,就这样,我就成了家庭妇女了!”苏小小糊里糊涂的走出来民政局,手里多了个小红本本,满脸痛苦加不甘。“小小,你可不能做家庭妇女啊!”裴子寒笑的那叫一个灿烂,连掩饰一下都觉得浪费:“现在怎么说也是你的人了,你可得努力挣钱养家糊口的!”然后,你就会在人来人往的政府大门外,看见一个斜睨着双眸,“啧啧”摇着头,自以为看透一切事实真相的女子,轻轻弹了弹红本,还好没有发挥她的狮吼功,“裴小孩,姐姐我就是让你养着一辈子了!怎么了!?”*****轻松搞笑小言文,期间不乏某些煽情小情节,不为博取眼泪,只因每段情,都该被珍惜;每个人,都是被上帝轻吻过的天使,坠落凡间,等待爱!小妞群号108298168(景色如风),敲门砖:书中人名~风景恭候大家,么么~~~===========风尚阁书评:爱情借据http://m.pgsk.com/diary/view/m.pgsk.com?id=1004248************小小自荐下:某妞第一篇古典架空穿越文《倾城色:慵懒王妃》http://m.pgsk.com/a/207185/希望大家多去捧捧场~~~~O(∩_∩)O~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既然没有感情,那就休夫吧!结果咧休夫不成反倒被威胁嫁给他国嗜血鬼面三王爷做侧妃,二婚,这剧情也太狗血了吧庄主诸葛瑾明;鬼面三王爷陌上轩;冥月宫宫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爱情对他来说其实比天际的星辰还要遥远,清冷淡漠无心的度过了二十八年。得到江山那一刻他才明白整个江山也抵不上那一抹笑颜。。。。。。,现在生活平稳的白领杜湘然,莫名穿越到历史架空的一个朝代。穿越就穿越吧,最起可以重新过一下18岁的年华,不过悲剧的是穿过来这家小姐不仅是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竟然还刚刚小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