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13

第13章 知几察变

《周易》讲“时”、“位”,既有宏观的审视,又有微观的把握。比如《周易》强调“知几”,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时”、“位”中的时机、机遇、契机、转机等问题。《系辞传》中说:“几者,动之微也,吉凶之先见者也。”“动”,就是运动,这里可以理解为发展变化。“微”,就是细微,这里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苗头或萌芽。《周易》认为,这种苗头或萌芽虽然“微”而似无,但却能够预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是吉是凶。而《周易》作为一部忧患之作,一部教人趋吉避凶之书,其目的正是要帮助人们“知几察变”,在“动之微”之时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事变。

13.1

照《系辞传》中的说法,《周易》是一部“研几”之书。其曰: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意思是说,《周易》是穷究幽深事理而探研细微征象之书,只有穷究幽深事理,才能会通天下的心志;只有探研细微征象,才能成就天下的事物;只有神奇地贯通《易》道,才能不须急疾而万事速成,不须行动而万理自至(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54页。)。

在这段话中,作者提示了“深”、“几”、“神”三字,这三字,一体贯通,联系密切。正因为事理深奥,所以它的征象几微;正因为事理深奥,征象几微,所以它的变化神奇。可以说,“深”、“几”、“神”是一体之三面,而《周易》正是探研并彰显此一体三面之理的著作。于是,《周易》也就成为包含深奥之理、几微之象、神奇之道的宝典。

那么,圣人是如何用《周易》探研并彰显此一体三面之理的呢?《系辞传》中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大意是说,圣人发现天下幽深难见之理,就用具体的卦象比拟其形态,象征其特性,所以称之为象。圣人发现天下万物变化不息,就观察其会合贯通之处,以利于推行社会之典章制度,于是撰系爻辞来论断吉凶,所以称之为爻。但是圣人论述天下幽深难见之理,不搀杂主观偏见;论说天下万物运动的本质,不乖违无据。他们总是先比拟物象,然后再言说其道理;总是先审议物情,然后再揭示其运动,通过比拟审议,然后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二段引文与第一段引文的意思大体相同,是说圣人用以穷极天下幽深难见之理的是卦象,用以鼓舞天下奋进振作的是卦爻辞,促使事物交感化裁的是适时之变,推动事物生生不已的是条顺亨通,显明《易》道的是人的智慧,默契《易》道、信而有成的是人的德行。

由上述引文可以看出,《周易》探讨几微之理的方法是观物取象,设卦系辞。然而,几微之理“深”而“神”,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能“神而明之”,没有足够的德行不能“默而成之”。所以《周易》强调在观物取象、设卦系辞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三个环节。就认知的层面说,“观物”的过程就是收集感性材料的过程;“取象”的过程就是知性条贯归纳的过程;“系辞”的过程就是理性综合的过程。而“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则是这三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3.2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可恶”、“不可乱”和“拟议以成其变化”呢?《系辞传》认为,做到上述诸点,关键在于“知几”。其曰: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是讲“知几”。“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是讲“几”是什么。“《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是举爻例说明知几及其意义。“几”,晋人韩康伯释曰:“几者,去无入有,有理而未形,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唐人孔颖达疏曰:“几是离无入有,在有无之际。”又曰:“几,微也。是已动之微。动谓心动事物。初动之时,其理未著,唯纤微而已。”(《周易正义》)宋人张载说:“几者,象见而未形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张子全书》卷二,17页)宋人程颐也认为:“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程氏易传》)可见,“几”即“微”,是事物之初始萌动,略见征兆,尚无迹可寻。金景芳先生说:“几是事之方萌,有象无形,欲动未动的状态,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吉是凶,于此已可见端倪。事未至而空论道理易见,事已至而道理显然尤易见,唯事刚刚萌动就看出它的未来结果,最难。事情尚处在似动未动,吉凶两可的时候,就能见其究竟,预先采取相应措施,这不是神吗!”(金景芳等:《周易全解》,511页。)所以孔子说:“知几,其神乎。”孔子还认为,君子与上交往恭而不谄(甘言媚人),与下交往和而不渎(轻侮人),能很恰当地把握“恭”与“谄”、“和”与“渎”之间的分寸,最能体现“知几,其神”的意蕴。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是《豫》卦六二爻辞。王弼注曰:“处豫之时,得位履中,安夫贞正,不求苟豫者也。顺不苟从,豫不违中,是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明祸福之所生,故不苟说;辩必然之理,故不改其操。介如石焉,不终日明矣。”(《周易注》)按《豫》卦下坤上震,意指快乐。六二处下卦之中,为众阴所包。金景芳先生说:“豫卦有一个特点,凡与卦之主九四有所系应即应、比的,不是凶就是悔,不是悔就是疾,都不好。如初六与九四应,凶;六三与九四比,有悔;六五与九四比,贞疾。唯六二特立于众阴之中,无系于九四,处豫乐之中而无迟迟耽恋之意。静则确然自守而坚介如石,处优越、顺利的环境不能动摇它的意志。动则善于见几而作,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识断果决,去之迅速,早上该做的事情,绝不等到晚上。”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40页。可见,《豫》之六二包含了深刻的“知几”之理。孔子据此指出:君子知晓隐微的前征就知晓昭著的结局,知晓阴柔的功益也知晓阳刚的效用,因此可以成为千万人所瞻望景仰的杰出人物(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85页。)。

关于知,《系辞传》中还有种种说法: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在这段话中,“知”字共出现了六次。其中除“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中的“知”字作智慧解外,其他五字均指认知意义上的“知”。所谓“知幽明之故”、“知死生之说”、“知鬼神之情状”、“乐天知命”、“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等,这几种“知”无不与“几”(“幽明”、“死生”、“鬼神”、“天命”等)有关,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知几”。这些知是如何获得的呢?根据上文,“知幽明之故”靠的是观察天地自然之象;“知死生之说”靠的是推原事物之生成坏毁;“知鬼神之情状”靠的是考究精气之聚散变化……总之一句话,靠的是主体的正确认识和自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13.3

《周易》重视“知几”,而“知几,其神乎”!所以,“知几”等于知神。或者换句话说,“知几”可以通神。“神”,传文中33见,其中作为单独概念者16见。如曰:

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传》)

这两句话,可以说最能表现《周易》“神”这个概念的含义。韩康伯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妙谓微妙也,万物之体有变象可寻。神则微妙于万物而为言也,谓不可寻求也。”张载《正蒙》曰:“两在故不测”,“阴阳者物也”,“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由以上诸先哲对“神”的理解,可知“阴阳不测”与“妙万物而为言”,一是指“动之微”,一是指“变之妙”。“动之微”,特就事物变化之征兆而言;“变之妙”,特就事物变化之关节点而言。二者一隐一显,但都是指事物的变化。如张载所说:“显其聚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荡所以妙乎神。”所以《系辞传》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认为知道了“变化之道”,也就知道了“神”的作为。由此,不难发现“知几”之妙用,其逻辑进程为:知几——通神——察变。

“变”是《周易》的核心观念之一,《周易》提倡“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是强调,人们应该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可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关于这一点,有一些十分著名的小故事,很值得人们时时反思: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以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刻舟求剑”。故事的情节,不用解释人们都很清楚。毫无疑问,这位楚人最终是求不到他的剑的。原因在于他不能“唯变所适”。与此相关的故事还有: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这则故事与“刻舟求剑”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讲不能“变通”的危害。这两则故事,也许寓言的成分多一些,但确实揭示了很深刻的道理。照故事所说的,楚人和荆人,非但不能知几,大概连什么是变化都不甚了然。当然,故事的讥讽难免过极,但现实中确实不乏这种颇为好笑乃至愚蠢的事例。因此,人们不可不在“知”字上下工夫。这里我们不妨再讲一个看似与“知几察变”关系不大的例子: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飨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

大意是说,中山君宴享宾客,请大家吃羊肉羹。其中有个叫司马子期的,没有分到羊肉羹,他怀疑中山君给他难堪,于是跑到楚国,说服楚君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败后逃亡。但在逃亡的路上,始终有两个不相识的大汉紧随左右保护他。脱离险境后,他询问二人,才知道此二人原系亲兄弟,其父困饿交加之时曾因中山君所赐一碗稀饭而活命。所以今天当此中山君有难之时拼死相助。中山君得知原委后十分感慨。这个故事表明,一切事变,其苗头均存于几微之中。任何发生了的事情,事后想来,都有其原因和苗头。在这个故事中,中山君因“羊羹不遍”而亡命,也因“壶餐饵之”而活命。但其亡命,其活命,均是在不自觉中种下的因果。相反,如果他能意识到这一点,把不经意的行动变成自觉的行为,“与”而“当厄”,“怨”而“不伤心”,则或许能免遭亡命之苦,或许能够由被动转为主动,“察于萌动之微,知所抉择而去取之”。

13.4

“知几察变”,目的有二,一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因变而变,找准自己的位置。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永远使自己立于恰当有利的位置。关于这种智慧,我们还可以举老子《道德经》中的看法。当然,老子的观点与《周易》颇有区别,但正因为有区别,才可以形成互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发。老子关于这方面的智慧,可以称之为“柔弱胜刚强”与“知雄守雌”。“柔弱胜刚强”,强调的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如何用自己的智谋改变它;“知雄守雌”,则强调在形势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如何用自己的智谋守住它而不使之改变。应该说,这种智谋,如无知几察变的功夫,是绝对用不了的。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这是以水为喻,强调柔弱之能胜刚强。那么,柔弱如何胜刚强呢?老子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这是说,将收敛必先扩张,将衰弱必先强盛,将废毁必先兴旺,欲夺取必先给予,以此促进强大的事物尽快走向反面,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参见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2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关于知雄守雌,老子指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意思是说,最完满的状态好像是有缺陷,其作用却不会衰弊。最充实的状态好像是空虚的,其作用却不会穷尽。最正直的好像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像有些笨拙,最雄辩的好像有些木讷,最盈足的好像有所亏损。这是强调,在正面的状况中包含有反面的因素,只有容纳了正面之反面,才可以达到完备的状态,而不使之走向反面。应该说,老子的这种智慧是有特色并十分深刻的。它可以与《周易》的智慧互相发明,以对我们的处世为人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他宠她,只因她是一枚棋子,还未到弃时。大婚当夜,没有含情脉脉,只有无尽的欺凌与折辱,他强取豪夺:“侍寝是你的荣幸,爱妃,为何要抗旨?”某女一脸黑线,硬生生地挤出两个字:“不会。”他冷冽一笑:“不会?我以身作则来教你可好!”九重宫厥,他给她最尊贵的身份,却让她过着最卑贱的生活!一世浮华,最终落得暴君杀妃的下场,重生蜕变归来,谁失了真心谁以江山为媒?
  • 冥界公主闹人间

    冥界公主闹人间

    什么?!阎王爹地要她女扮男装跟着老六去人间学习?还要把被自己放走的恶鬼给抓回来?呜呜~她只不过是不小心放走了关在地狱近千年的恶鬼,然后将那快死的帅哥直接弄死带了回来嘛!阎王爹地怎么忍心将她流放人间?算了!反正这天地两界她也玩腻了,去祸害祸害人间也不错!上学第一天就得罪了学校三大贵少,恐怖的是那个该死的老大居然就是自己带回地狱的帅哥!完了,冥界是她猖狂,可这学校,却是他作主!好在得罪了他们,却另帮了一个妖孽美男,可是,谁知这美男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孤僻的表面背后竟然隐藏了一个神秘的身份……
  • 调皮宝宝小白娘亲

    调皮宝宝小白娘亲

    刘樱抚着头睁开眼睛一看,怎么自己的房间来了一个大变样呢?怎么是一间泥屋子,非常的破旧但还挺干净。天啊这是那里。吓得屁滚尿流的爬了起来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用力的捏了一下腮邦子,再狠狠的拧了自个儿大腿。嘶嘶,噢好痛,妈呀不是做梦,昨晚因为相交相恋8年的男友就差只差一脚就进婚姻的天堂了,可是就是在昨晚接到男友要求分手的电话,理由是他已经爱上一位比她有钱……年轻……漂亮的美眉。那王八蛋浪费了她……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3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3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君主独宠淡漠妻

    君主独宠淡漠妻

    他,乔氏帝国创造者乔以藤,冷漠果决,不易亲近。殊不知,冷漠总裁也有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一面,但只对她,尹依然。当五岁的他初遇四岁的她,一米阳光,一抹微笑,换的她华丽转身人生逆转更换得他一往情深一世宠爱。十八年来,他默默守护,伴她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直至大学毕业前夕,她竟离奇失踪,使他判若两人。接手公司,急速扩张。他风生水起,只为站在世界顶端指引她回家的路。三年后,她意外归来。青梅竹马变身亲密夫妻。幸福生活背后,一个掩藏多年的惊天阴谋渐渐揭开…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集)

    正午阳光新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丽颖、冯绍峰领衔主演,由金牌编剧曾璐、吴桐、张开宙执导,侯鸿亮任制片人的一部传奇古装剧。宅斗翘楚关心则乱,手把手传授:实用的古代生存指南。历经艰险,在好几次死里逃生之后,姚依依终于在顾府站稳脚跟,顾侯夫人的名声响彻内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嗜血魔帝

    嗜血魔帝

    有人骂我是强盗,我告诉他:“我是一个成功的强盗,我抢的了一个天下!”有人骂我是无赖,我回答他:“我是一个伟大的无赖,这世上最正直的人也要匍匐在我的脚下!”有人骂我是屠夫,我说:“从我生下来,就注定我这一生要踩着血腥走过!”哥就是这么嚣张,你们又能耐我几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