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09

第9章 第三套攻战计(2)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天时、地利等客观条件。困,作使动词用,使困扰、困乏。全句意为:期待不利的客观条件去困扰它。②往蹇来返:语出《易·蹇》九三爻辞。原文为“往蹇,来返。”蹇卦的卦象为艮下坎上。艮象山,坎象水。王弼注曰:“山上有水,蹇难之象。”故在此处,“蹇”,有难的意思。反,李镜池《周易通义》注:反,犹反反,广大美好貌。往蹇来反,意为去时艰难,来时美好。

[译文]

利用不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困扰敌人,用人为的方法诱惑敌人。主动进攻有危险,诱敌来攻则有利。

按语注译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①若②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③,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④,羌率众数千⑤,遮虞诩于陈仓崤谷⑥。诩军不进,宣言⑦请兵,须到乃发⑧。羌闻之,乃分抄旁县⑨。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⑩,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注释]

①下政攻城:下政,下策。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第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是说,凡是用兵打仗,上策是以智取胜,次策是运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策是以兵对兵取胜,最下策才是攻打城池。强攻城池,是不得已才采取的办法。所以说,攻城是“下政”。②若:假如、如果。③主:主动。有主,处于主动地位。④汉末:东汉末年,此处具体指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⑤羌:中国西部地区古代民族。⑥遮虞诩于陈仓崤谷:遮,阻挡、围困。虞诩,东汉安帝时曾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郡太守。陈仓崤谷,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⑦宣言:扬言。请兵,向朝廷请求援兵。⑧须到乃发:一定要等候援兵来到后,方可进军。⑨分抄旁县:分散到近帝的县抄掠财物。⑩进道:赶路。兼行:兼程,以加倍的速度赶路。日倍增之:每日以翻倍的数目增加。惑之以人事:用人为的假象迷惑对方。

[译文]

《孙子兵法》说:“攻城是最下策。”如果去强攻坚城,就可能自招失败或灭亡。敌人既已占居有利地形,就不能去同他争夺这块地盘;况且敌人还居于主动地位,而力量又占优势。敌人既是居于主动地位,如果不是对他有利,是不会离开驻地来向我进攻的;敌人既是在力量上占优势,除非我方能够综合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就难以取胜。东汉末年,羌人首领统率数千兵马,将武都太军虞诩的部队围困在陈仓崤谷中。虞诩便让部队停止前进,同时扬言要请求朝廷派援兵来,而且一定要等援兵到来后再进军。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援军一时到不了),便将部众分散到近旁各县去抄掠财物。虞诩便乘羌兵分散之机,日夜进军,每昼夜以加倍的速度行军百余里。又令军士在驻军做饭时,同时做两个灶,并使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羌人误以为援军已陆续到达,便不敢追逼攻击,结果虞诩大破羌兵。虞诩扬言要等候援军到后再进军,就是故意让羌人误以为可以利用援军到来之前的空隙分兵抄掠,用利诱的办法将其调开;他不分昼夜地急行军,就是要争取时间,出其不意,置敌于困境;而加倍修灶,就是用人为的假象迷惑敌人,使之误以为援军已陆续到达。

传世典故

调虎离山,调:调动,设法使老虎离开它所占据的深山,以便于捕获。比喻用计谋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以便乘机进攻。在军事中,指引诱敌人远离其作战的据点,在其没有任何凭借的不利条件下,与之进行决战。

“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该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属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之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王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它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他们所居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威风。做君王的若是离开王宫的门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幽谷深山,其威风才会使人感到畏怯。这里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伏的意思。

调虎离山之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十分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拓它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用计锦囊

“调虎离山”是一种弱者战胜强者的谋略。之所以要“调虎离山”,是因为“山”是猛虎据以兴风作浪的地盘,在平原,老虎是无法施展其雄风的,只能是连狗也敢欺的“纸老虎”。俗语“虎落平原被犬欺”,说的正是这种情况,而这正是猛虎的弱点。

“调虎离山”的关键在于要善于调动敌人,使强敌离开其赖以强大的有利环境或其充分控制的领域,在对敌不利的环境或其力量薄弱的领域里将其制伏。

调虎离山之计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1.调虎落平原。虎的威风一是来自于它自身的勇猛,二是来自于它所盘踞的山势。而山势是它赖以生存和施展威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一旦离开了这个重要条件,它自身的勇猛也很难发挥出来。俗话说:“虎落平原被犬欺。”在深山里,犬当然不是虎的对手,但到了平原则成了犬的天下。在犬的势力范围内,虎失去了凭借,只得束手待毙了。所以调虎离山,要将从其最有利的环境中,诱入最不利的环境中。

2.调虎分其势。虎为百兽之王,而百兽又都生活在山中。在山中,虎可借百兽可增势,百兽也可借老虎而显威。它们之间因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更扩大了其威势,增加了与我对抗的力量。如果把老虎诱离深山,使它与百兽分开,就可大大分散减弱虎势,这时再来降虎,就容易多了。

3.调虎占其山。如果我们为了占领虎山,但虎山又有虎守护,我们一时攻打不下,这时可设法把虎引开,使山空虚,我们便可乘虚而入,一举拿下虎山,待虎发觉之后,已无挽回败局的可能。而虎没了老巢,就可以凭我们进一步处置了。即使我们不去理睬它,它也会因失去生活条件,而逐渐自消自灭。

运用调虎离山之计,“调虎”是关键也是难点。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调得巧妙、灵活。大致来说,“调虎”有以下方式:

1.乱之以虚。用虚虚实实的手法迷惑敌人造成敌人在判断上的失误,使其如无头之蝇一样四处乱撞,伺机把敌人引诱到对其不利的地形上。

2.激之以智。用智谋来激怒敌人,使其丧夫理智,轻举妄动。这就是兵法所说的“怒而挠之”。

3.诱之以利。以小恩小惠或巨额利益诱骗敌人离开其赖以生存之地。

4.驱之以害。避害同趋利一样,是人的本性。如果在敌人的内部或外部制造祸害,敌人为了自保就会逃离。

5.晓之以理。如敌人较为明智,就要晓之以利害,使其自动退让。不动干戈之法是上上策。

对调虎离山之计,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

1.利用条件,但不要过分依赖。不能充分巧妙利用客观条件的人,就等于拱手把胜利让给敌人,但是过分地依赖客观条件,把希望全部都维系于某一客观条件上,就会危如累卵,经不起风险,一旦离开这一条件,将必败无疑。

2.先得地利,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我们已经抢先占有地利,而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时,就不要轻易放弃这一优势,而千方百计诱使敌人来我们这里决战,而不能性急浮躁,轻易离开,要“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里,经得住诱惑是很关键的素质。

3.留有归路,不要离山太远。如果需要出击时,要事先规划好归山之路,不要出得去,回不来。另外离开山林不要太远,万一有问题也可及时回救。总之,要把根据地,大本营保护好。

4.提高警惕,不要陷入险地。要了解自己的特点,适于什么样的条件。凡对自己有利的地势、可以前行,凡对自己不利的地势,一定要尽早回避。尤其是敌人极力引诱我们去的地方,更要提高警惕,以防陷入险地而不能自救。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注译

[原文]

逼则反兵①,走②则减势。紧随勿迫,累③其气力,消④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⑤。“需,有孚,光⑥。”

[注释]

①反兵:回师反扑。②走:逃走。势;气势。③累:消耗。④消:瓦解。⑤兵不血刃:兵器。血刃:血梁刀刃,即作战。⑥需,有孚,光:语出《易·需》。需卦的卦象为乾下坎上乾象刚、健;坎象水、险。需,有等待之意。以刚、健遇水、险,故须等待,不要急进,以免陷入险境。孚,信用、信服;有孚,有信用,有诚意,为人所信服。光,光明、通达。此句意为,身处险境要善于等待,如果有诚信,就会前途光明,大吉大利。

[译文]

逼得敌军太紧,对方就会回师反扑。如果让敌军逃跑,就可以削减其气势。追击敌人,只需紧随其后而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溃散时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这是《周易》需卦卦辞“需,有孚,光享贞吉……”一语中悟出的道理。按语注译

[按语]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①”,亦即此意。盖②不追者,非不随③也,不迫之而已。武侯④之七擒七纵,即纵而蹑⑤之;故展转推进⑥,至于不毛之地⑦。武侯七纵,其意在拓地⑧,在借孟获从服诸蛮⑨,非兵法也。若论战⑩,则擒者不可复纵。

[注释]

①穷寇勿追: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原为“穷寇勿迫”。穷,穷途,无路可走;穷寇,指陷于困境、绝境的敌人。勿迫,不可逼得太紧。②盖:发语词。③随:跟随。④武侯: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蜀后主建兴元年(223年)卦武乡侯、领益州牧。⑤蹑:跟随、追踪。⑥展转:同“辗转”,反复。展转推进:迂回曲折地向前推进。⑦不毛:不生长草木,不种五谷桑麻,指荒凉贫瘠或未开辟的地方。⑧拓地:开辟、拓宽新地域。⑨孟获:三国时蜀汉建宁(治所在今云南曲靖)人,彝族首领。刘备死后,他和建宁豪强雍闿等起兵反蜀,多次为诸葛亮所败,经七擒七纵,终于降服。后仕蜀,为御史中丞。诸蛮:古代对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的贬称。

⑩论战:从战争角度看。

[译文]

这里所说的“纵”,并不是说要将敌人放掉;而是说的要跟随他,只是稍许放松一些罢了。《孙子兵法》所讲的“穷寇勿追”。也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不追”,并非说不必追赶了,只是说不要把敌人逼迫得太紧。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就是采取放了他而又跟踪他的办法。正因此,才需要迂回曲折地向前推进,一直跟踪孟获进军到五谷不生的荒僻地方。诸葛亮的“七纵”孟获,本意在开辟和拓展蜀汉的地盘,因此需要借助蛮王孟获来收服南方名少数民族,严格地讲,并不属于兵法的范围。如果从战争角度讲,那么,既然已经把敌人逮住了,就不能轻易放了他。

传世典故

欲擒故纵。欲:想、希望。擒:捉拿。故:故意。纵:放开、放松。为了要捉拿它,故意先放开它,使它不加戒备。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暂且放松一步。军事上指要想使敌军失去战斗力,彻底瓦解,必须示以一线生路,让其抱有不战而求逃生的念头,这样会造成更有利于我的战机。

此计的最早表达是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后世对此多有发挥。《鬼谷子》指出:“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亦写作“欲擒姑纵”,意思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七擒七纵

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孟获。行军之际,忽然有人来报,说皇帝派来使者,来人正是马谡(字幼常),他奉主上之命,带来酒帛犒赏三军。孔明接诏完毕,留马谡叙话。他说:“吾奉天子之诏,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马谡道:“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无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听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是矣。”孔明叹道:“幼常足吾肺腑也!”于是,他留下马谡,下令继续进军。

蛮王孟获得知诸葛亮亲自统兵前来征讨,并已智破雍闿、朱褒和高定三个盟友。他急忙召集各洞元帅商议。三洞主随即各引五万蛮兵来迎战诸葛亮。结果第一洞元帅金环三被砍掉了脑袋;第二洞董荼那、第三洞阿会喃被生擒活捉。他们被带至孔明帐中,孔明立即叫人松绑,然后备酒款待,最后孔明让他们各自回归本洞,不要再做恶事。二人千恩万谢,洒泪而去。

孔明对诸将说道:“来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厮杀,便可就此擒之。”他把赵云、魏延叫来,吩咐一番,让他们各领五千人马去了。他又叫王平、关索,面授机宜,他们也带兵而去。

再说孟获得知三洞元帅战败,不禁大怒,遂亲自领兵来攻蜀军。蜀军战了几个回合,诈败而逃。孟获紧追不舍,追了二十多里,突然间,从暗处杀出无数蜀军士兵,将他包围起来。退路已断,孟获只能率部将死战,向锦带山逃去。正逃间,迎面又杀出一队蜀军,孟获与随从寡不敌众,被蜀将军魏延活捉。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事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经典战争电影大记录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经典战争电影大记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战争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场景、演员简介、经典台词等作为链接,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政治家、军事家、商界领袖最推崇的传世之作!超越军事理论,原来兵法是最生猛的处世教科书。权威原文:以历史上最权威的版本为底本,准确可靠;经典重现:放大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还原原文诞生的史实真相;白话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案例解读: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特工狂妃:宠冠三宫六院

    特工狂妃:宠冠三宫六院

    【本故事,纯属虚构】人人都道她是世间最无情的人,唯有一人,笑颜隽永,执手偕老。当世界上最黑暗与最光明碰撞,谁会为了谁堕入万劫不复?当最干净的无情遇见最冷漠的有情,天地沉浮,三千宫闱,吾主天下!祸国终章,愿以幸福掩卷,或不能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帝少的致命软肋:独爱小萌妻

    一不小心玩的太过火,发现自己根本甩不掉他!于是轮番上演了各种震惊世人的闹剧,但是这位豪门继承人,这么多闪光灯对着咱。你还好意思继续吻下去吗?,她与众不同的异能,偏偏在他身上失效。相遇第一天,她追在他身后跑,嚷着要“摸”他。相遇第三天,她成功闯进他家里,蹭吃蹭睡。相遇第N天,换成他缠在她身边转悠
  • 黑道卧底

    黑道卧底

    三江黑恶势力团伙“蓝雀”老大张经纶,手下有八大金刚,持枪贩毒、拐卖妇女、暗杀对手、操控经济,形成一张巨大的黑网,做下暗杀公安局长的惊天大案。省公安厅周密部署了“猎鸟行动”。正义PK邪恶,英雄PK败类,睿智PK诡计,你死我活的较量,惊心动魄的角逐,演绎中国版《教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极·北漂

    北极·北漂

    这是关于青春、成长、奋斗和人生的记录。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构建了这样一座非典型“失恋者收容所”,收纳和宽慰失恋人的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乔布斯你学不会

    乔布斯你学不会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成为IT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并且创造了iphone、ipad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10月5日“苹果”教父乔布斯去世了,人们开始期盼另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出现。然而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得会。《乔布斯你学不会》从创业、管理、用人、创新、品牌、挑战这六大方面展示出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思想。《乔布斯你学不会》每一段语录都发人深省,解读部分精彩深入,智慧小语更是画龙点睛。当你认真学习了乔布斯的精神和智慧,就算无法成为另一个乔布斯,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我们可以对一个陌生人面带微笑,我们可以向一个路人伸出援手,为什么我们总是毫不留情地去伤害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最反叛的一面展现给最爱我们的人?不要再为伤害亲人找借口,不要让亲情变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努力不去伤害最亲的人,才会更加幸福。
  •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当驴友的诡异经历

    我是一个野外探险俱乐部的驴友,在俱乐部里的代号是“玄子”。那天,我在论坛灌水帖子里发现了一个叫做“中国第一鬼村封门纪实录”的帖子,粗粗的看了一下点击率,才两千多。好奇心驱使下,我点开了论坛的帖子。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1963年到1981年期间封门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村民们为何集体迁出?被勾起好奇心的我背上背包去鬼村探险,九死一生才回到城市。为了分享这个经历,我决定将这个故事告诉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