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50

第50章 氾论训(1)

[题解]

所说的“氾(fàn)论”,即是广泛论说之意。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一。”本篇所谈圣人之道所说的“因时变而制适宜”、“随时而动静”等,包含着很强的辩正法,在此基础上,作者觉得“常故不可循”,“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强调“乘时应变”思想。圣人掌握上述“权变”的思想,故而可以管理好天下。作者觉得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由于评判的标准也是随时空改变着的,所说的“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矣”。在选拔任命人才方面,作者也提倡“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提出了重大体、重发展的思想。

[原文]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古者剡①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锄,斧柯而樵,桔皋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散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揉轮建舆,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因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古之制,婚礼不称主人,舜不告而娶,非礼也;立子以长,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非制也;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夏后氏殡于阼阶之上,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周人殡于西阶之上,此礼之不同者也;有虞氏用瓦棺,夏后氏塈周,殷人用椁,周人墙置翣,此葬之不同者也;夏后氏祭于暗,殷人祭于阳,周人祭于日出以朝,此祭之不同者也;尧《大章》,舜《九韶》,禹《大夏》,汤《大濩》,周《武象》,此乐之不同者也。故五帝异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施后世,此皆因时变而制礼乐者,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寸尺之度,而靡不中音,故通于礼乐之情者能作,言有本主于中,而以知榘彟②之所周者也。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注释]

①剡(yǎn眼):锐利。使锐利,磨使锋利。②榘彟:规矩、法度。

[译文]

远古的时节,一度有戴着形似兜鍪的帽子,穿翻毛皮领衣服的君王而能管理好天下的,他的德政让百姓好好活着,而不是叫百姓没活路,让百姓获得财物而不是聚敛民财,故而,天下人并不讥笑他的服饰,而是都被他的恩德感化而顺从。在那时节,阴气、阳气平平和和,风雨按季节降临,万物繁衍成长,乌鸦、喜鹊在低处筑巢,没有人去损伤,禽兽驯服得能够用绳子系着牵着走,哪里必须得穿上宽大的衣服,系上宽腰带,衣着曲襟衣;戴着章甫帽呢!

古时百姓居住在水乡泽国,在堤岸悬崖上打洞栖身,冬天忍不了霜雪雾露的袭击,夏天熬不住暑热和蚊虻叮咬。圣人便为百姓筑土架术修成房屋,上有脊梁,下有屋檐,能遮风挡雨,躲避寒暑,民众故而住得安乐。伯余最初教人们制作衣裳的时节,搓麻绳,捻麻线,用手牵拉经线,靠手编结,做成的那种“衣裳”,如同捕捉鱼虾禽兽的罗网;后世发明了织布机,方便百姓用来织出布帛,故而百姓能够遮蔽身子,抵抗寒冷。

古代磨利石片当犁头耕田,磨快蚌蛤当锄头除草,用木镰刀打柴,抱着瓦瓶打水,百姓劳累而得利很少;后世发明耒耜耰锄翻田耕耘播种,制出斧头砍柴,发明桔皋取水,百姓劳动轻松而获利多。

古代大川深谷隔断交通,使人们不通往来,于是挖空大树,拼合木板,做成舟船簰筏,故而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可以互通有无。由于人们到千里之外全靠徒步行走,肩挑背驮非常辛苦,故而便揉木为轮,制造了车子,驾驭马,降服牛,使民众能够到达远方而不辛劳。由于凶禽猛兽伤害人类,没有方法阻止抵抗,便因此熔化金属,打制铁器,做成了兵刃,猛兽便不可以伤害百姓。故而民众在困难的逼迫下,便要求得生存的方便;被患祸所困扰,便要制造相应的防卫工具。人们各自靠着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去避免遇到的祸害,而靠近对他们有利的事情。故而固定的规则是不可以依循的,器械也不可以因循不变。那么先王的法度,也是能够变化的。

古时的礼制规定,儿女婚姻得由父母作主、媒人牵合,虞舜不报告父母就娶了娥皇和女英,这是不符合古礼的;确定嗣子要立长子,文王没立伯邑考而立伯邑考的弟弟武王为嗣子,这是不符合古制的;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才能娶妻,补过文王十五岁便生下了武王,这是不符合古法的。夏后氏时期的人死后将灵柩停放在堂屋的东阶上,殷朝人死后将灵柩停放在厅堂的楹柱之间,周朝人死后就将灵柩停放在西阶上,这是三代殡礼不同的地方;有虞氏时用瓦棺,夏后氏时用土棺,殷朝人用椁,周朝人柩车上还得修饰扇状的饰物,这是葬礼不同的地方;夏后氏时郊祭在黄昏举办,殷朝人在中午举办,周朝人在早晨举办,这是三代祭礼不同之处;尧帝时用《大章》,舜帝时用《九韶》,夏禹时用《大夏》,商汤时用《大濩》,武王时用《武象》,这些全是乐舞的不同。故而五帝管理天下的办法、制度各异,不过德泽都能遍及天下,三王管理政事的办法、制度各异,不过都能名扬后世,这都是由于他们能依据时势变化来制定礼乐,如同师旷调整瑟柱、上下移动时并没有尺度来衡量,却无不协和音律。故而通达礼乐情理的人便能制礼作乐,这是说他内心有一个谱,故而晓得如何才能协和法度。

鲁昭公有个奶妈,昭公很孝敬她,奶妈去世后,昭公破例为她守孝一年,之后就有了为奶妈服丧的礼法。阳国侯杀死了蓼侯,抢走了蓼侯的夫人,从这之后举行大飨祭典时废除了由夫人执豆的礼节。从这看来,先王的制度,不适合的就要废除;近代的治国方法,要是是好的,便继承发扬下去。礼乐从来就并非一成不变的。圣人制定礼乐,不过不受礼乐的限制。治国即使有常规,但一定以利民为根本;政教即使有常法,但一定以有效为最好。只要对百姓有利,就不必定要学习古制;只要适合真实情况,就不一定要遵从旧法。夏朝、商朝到了末世,桀纣没有更改古制导致灭亡了;夏、商、周三代刚兴起时,夏禹、商汤、周武王不因袭旧法但兴旺发达了。故而圣人的法度随时势而更改,礼仪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更改,衣服器械各自方便其实用,法令制度各自适应时宜。故而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也不值得赞叹。

[原文]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王道缺而《诗》作;周室废,礼义坏,而《春秋》作。《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衰世之造也,儒者循之,以教导于世,岂若三代之盛哉?以《诗》、《春秋》为古之道而贵之,又有未作《诗》、《春秋》之时。夫道其缺也,不若道其全也。诵先王之《诗》、《书》,不若闻得其言;闻得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

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降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少,周公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平夷狄之乱,诛管蔡之罪,负扆而朝诸侯,诛赏制断,无所顾问,威动天地,声慑四海,可谓能武矣。成王既壮,周公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请而后为,复而后行,无擅恣之志,无伐矜之色,可谓能臣矣。故一人之身而三变者,所以应时矣。何况乎君数易世,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而欲以一行之礼、一定之法应时偶变,其不能中权亦明矣。

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犹金石,一调不更;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故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故仁以为经①,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若乃人考其才而时省其用,虽日变可也。天下岂有常法哉?当于世事,得于人理,顺于天地,祥于鬼神,则可以正治矣。

[注释]

①经:常道,指常行的义理、法则。

[译文]

百川源头各不一样,但结果都汇归大海。百家学说事业各不相同,但都以治理天下为目的。“王道”残缺才出现了《诗》,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才有《春秋》出现。《诗》和《春秋》即使是学问中的上等,不过都是衰世的产物,儒家用它们来教导世人,哪里比得上用三代盛世的经验来教化世人?要是觉得《诗》、《春秋》讲述古代的道理而崇尚它们,那么还有比没出现《诗》和《春秋》更早的远古时代呢!与其称赞王道残缺时代出现的《诗》和《春秋》,不如称赞更早的王道完整的时节。与其诵读先王的《诗》、《书》,不如听他们的话语;听他们的话语,又不如知道他们话语的根据;而这些话语的根据,又是难以用话语表达的。故而说能够言传的道,不算是永恒的大道。

周公事奉文王,行为自己不专断,事情不由自己决断,身体紧张得如不能承受衣裳,嘴里紧张得如不能说话,对文王奉侍周到,他婉顺得如不能胜任大事,又恐失去,能够说是尽到为子之道。武王去世,成王年纪很小,周公继续文王的事业,脚踏天子之位,处置天下的政事,平定夷狄的叛乱,处罚管叔、蔡叔的大罪,依靠天子宫殿屏风立于王位,而受天下诸侯朝拜。诛杀赏罚,专制决断,毫无什么顾忌询问的。威风震动天地,声誉慑服四海,能够说是勇武果断了。成王已经成年,周公把权位归还成王,自己面朝北屈膝以臣礼事奉成王,每事必拜见后才去实施,再次禀告才接着去干,没有擅自、放恣的意愿,没有骄傲居功的神色,能够说是尽了臣子之道。如此一人之身而三次变化,所用来适合时势的转变。何况国君多次面临世道的更改,国家多次更改国君的情况呢?人君依靠他的地位;行其所好,达其所憎;用他的威势,满足自己的嗜欲要求。不过想用片面的礼节,依据一时而确定的法律,想来应付时势,适合变化,他们不能适合权变的要求也是很清楚的。

故而圣人所遵从的称为“道”,所行的称为“事”。“道”就如同金钟石磬一般,其声调是不改变的;所行之事就如琴瑟一样,每弦都能够改变声调。故而法制礼义,是统治百姓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治理的目的。故而用仁作为经,用义作为纪,这是万代也不会更改的。至于像用人考核他的能力,而依时察看他们的政绩,就算说每天有新的变化也是可以的,天下难道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常规吗?同社会时事相合,适合人的常理,顺从天地变更,对鬼神和顺,那么就可以获得整治了。

[原文]

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风俗易移也。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橱策而御马也。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当今之世,忍訽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修戟无刺。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矣。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释甲兵而制强暴。由此观之,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

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①;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夫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三代之礼不同,何古之从!大人作而弟子循。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世之法籍与时变,礼义与俗易,为学者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以为非此不治,是犹持方枘而周员凿也,欲得宜适致固焉,则难矣。

今儒墨者称三代、文武而弗行,是言其所不行也;非今时之世而弗改,是行真非也。称其所是,行其所非,是以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也。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夫存危治乱,非智不能;道而先称古,虽愚有余。故不用之法,圣王弗行;不验之言,圣王弗听。

[注释]

①选举:远大的行为。

[译文]

古代的百姓淳朴,工匠厚实,商人纯朴,女子贞正。故而政令教化易于推行,风俗易于转变。如今世道德性一天天衰落,民众习俗愈加浅薄,要用质朴厚重的传统办法,管理已经道德败坏的民众,就如没有镝衔和鞭,而驾驭强悍的烈马一般。先前神农没有制度命令而民众听从,唐尧、虞舜有制度命令而没有刑罚,夏后氏不违反诺言,商人要发誓言,周人要用歃血结盟。等到现在的社会,能够忍受辱骂轻视侮辱,贪得无厌缺少羞耻,要用神农的办法处理民众,那么造成混乱是必定的了。尧时伯成子高拒绝出任诸侯而去耕田,天下人觉得他是高洁之士。如今的世人,辞去官职而去归隐,将会被乡间之人所鄙视。难道能与伯成子高一样吗?古时的兵器,仅仅是弓和剑罢了,木矛没有锋刃。晚世的兵器,高高的战车用来攻击城池,盾牌、车帷用来保卫,用连弩来射击,用销车来争斗。古时侵伐别的国家,不杀幼儿,不杀害白发老人。在古时是适合道义的,在现在会成为笑料。古时被看成光荣的举动,现在成为耻辱的事情。古代所用来处理国家的办法,现在变成造成混乱的缘故。神农和伏牺,不施加赏罚民众不会为非;不过后代的执政者不能废除法律管理民众;舜执干戚舞蹈而有苗顺服,不过当今的征伐者不能丢弃武器而制服强暴。从这儿能够看出,法令制度,是用来论定民间习俗节制缓急的;器物械用也是要依据时势的更改,制作适合社会需要的适当的产品。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的老公有点冷

    我的老公有点冷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亲们跳坑。)冷峻帅气的高中生,沈凉清,原本过着自己平静殷实的生活。没料到,某天,从农村来的土妞叶小溪打破了他的生活,把原本平静的小日子搞成一团糟。“叶小溪,你真有本事啊,考倒数第二?你知道咱班的倒数第一是脑袋智障么?”沈凉清拿着叶小溪打满红叉的试卷,指着她的脑袋,大怒。“那我这不是比智障者强嘛…”叶小溪抠手指。“…”沈凉清无语了。“叶小溪,你走快点行吗?”沈凉清狠狠地剜了一眼低着头慢慢走路的叶小溪。“哦,好,”叶小溪快走了两步,跟上沈凉清的脚步,只是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沈凉清停了下来,无奈地看着叶小溪,然后,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径直往前走去,完全无视她吃惊的表情。“你不是让我跟你保持三米的距离吗?”叶小溪小声地说。“什么时候的事?”沈凉清装作不知道。叶小溪望了望他英俊的脸,嘴角勾勒出一抹幸福的微笑。一个是腹黑,英俊帅气,睿智的优秀气质男,一个是天然呆,慢半拍,逆袭白富美土妞,开始了同在一屋檐下的虐恋之旅…片段一:沈凉清生气了。叶小溪面前的沈凉清正挺直着身板,一脸怒气地俯视着她。叶小溪缩着肩,唯唯诺诺地看着他,“凉清,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沈凉清修长的手指放在她的肩膀上,弯下腰,靠近她的脸,一字一顿地说,“如果再让我看到你跟别人男人搞暧昧,我就先把他杀了,然后,再把你钉在墙上,当壁画!”“凉清…”叶小溪眨了眨眼睛,调皮地吐舌头,“你是想每天都看着我吗?”“胡说,像你这么笨,又特别懒,认不清路的白痴女人,我巴不得你从我视线里消失。”“你是喜欢我吗?”叶小溪突然收起了笑容,眼睛水亮亮,难得正经地问道。“你在说什么?”沈凉清皱起了眉头。“如果你喜欢我,却又不愿意追我。那我追你,好不好?”“嗯?”聪明绝顶的沈凉清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聪明,英俊,稳重,你很优秀,所以,我喜欢你,我追你,好不好?”片段二:“叶小溪,睡不睡了?”沈凉清躺在被窝里,用坚实的小臂抱着脑袋,靠在床头上,露出小麦色性感的胸肌。半眯着眼睛,注视着盘着腿坐在床边的小女人。新婚妻子正穿着粉嫩嫩的睡衣,目不转睛地看韩剧里花美男的煽情告白。对旁边比花美男英俊一百倍的老公熟视无睹。她条件反射地摇头,“等会再说…”沈凉清挑眉,“我困了。”“那你睡啊,”叶小溪依旧没有回过头。“电视的声音太大了,我睡不着,”沈凉清耍起无赖。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妖孽男配逆袭记

    妖孽男配逆袭记

    谁说穿越重生这事只有女人能做,他个大老爷们也照样来了一把。上辈子连男配的边儿也没摸到,就被三震出局,挂了。穿越之后,重振雄风,卷土再来。瞧他如何一步步逆转剧情,屌丝变王子,荣登男主宝座。
  •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抢夫上门:麻辣太子妃

    她是武林至尊的得意传人,手段一流,才貌无双;他是威震天下的冷酷太子,武功盖世,气宇轩昂;当他与她相遇,是争锋相对的较量,还是似水柔情的相伴?
  • 战国终结者

    战国终结者

    两千年来,人们对秦始皇的骂声不断,如果赢政地下有灵,大约该愤愤不平,颇为不满吧!公平一点讲,作为一位帝王,而且是刚刚从乱世中走出来的帝王,秦始皇能够做到“政平”“守法”“好文”,我们对其还有什么好苛求的? 后世对秦始皇最为诟病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暴虐和求仙问道。但后者不过是人之常情,今人不也概莫能外?至于前者,古来即有“乱世用重典”的说法。如果是守法下的暴虐,至少也该给他一个“良民”的称号吧!“依法治国”。恐怕秦始皇做得比很多朝代的帝王都要好很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卯上蛊惑妃:邪女戏悍夫

    卯上蛊惑妃:邪女戏悍夫

    她是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夺命修罗,生性妖娆且轻狂,一朝穿越成将军府惨遭灭门的小姐,被逼隐姓埋名,他是龙腾国的寒王,性情刁钻古怪,更是视女人为毒瘤,在他与她角逐的游戏里,一颗春心刚开始萌芽,蓦然发现她身边何时出现了众多追求者?额冒青筋,霸道扑倒她:“女人,你享占了我的身体,胆敢勾搭其他男人试试?”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里不知身是客

    李煜在重生之后的千年漫长时光里重新遇见了转世的周蔷。这一世的周蔷是驱魔师,他却成了僵尸。当周蔷重新寻回记忆之时。她是否会停留在他身边。
  • 重生闲后

    重生闲后

    前世惨死深宫的废后陆静姝没有想到自己竟有重来一世的机会。重生到入宫之前,她还是准皇后,她的亲人都还健在,没有遭到迫害,一切都还可以挽救。这一世再入深宫,她要护自己的亲人一世安然,更要守住自己的心,稳坐凤位,睥睨六宫。一句话简介:废后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