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20

第20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1)

———徐爱论(附蔡宗衮、朱节)

在浙中王门乃至整个阳明学派中,徐爱称得上是王阳明最为器重的弟子。究其原因,固然有同乡、妹夫以及海日翁王华的钟爱等感情上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恐怕还在于徐爱的思想品格深得阳明的喜爱。钱德洪曾认定阳明思想有“学三变”和“教三变”之分,其中从正德三年到十四年,属于阳明思想发展的中期阶段,而这一时段正是以徐爱为代表的早期入门弟子倾心、传播阳明学的重要时期,亦是阳明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学说的关键阶段。徐爱不仅趁师从阳明的机会,在以江浙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学术圈内,接引来学,宣讲王学,为阳明学派的形成作出了特殊贡献;而且还趁出知祁州之机,治世安民,发展地方经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竭尽全力。在他的身上,体现出阳明及其早期弟子在学术与政治上的紧密结合。通过对徐爱的思想与实践的考察[1],可以深入探索王阳明的早中期思想以及浙中王门的早期型态。

(第一节 家世、性格与学问

一、治生之家

徐爱(1487—1517),字曰仁[2],号横山[3],余姚横河马堰人(现划归慈溪市)。北宋建炎年间,其先祖徐琛为参谋军事,由汴京扈从渡江,居余姚之屿墩。徐琛曾孙徐良始徙马堰。徐良孙徐原贞以孝友启家,生徐爱曾祖父徐府君。徐府君,讳廷玉,字汝询,家贫不堪冻馁,为生存而少“遂治生”,徐家由此逐渐发迹。徐府君有言:“康身、康家、康国一也,其身与家不能谋而能谋国者,吾不闻。……古之负才德而饿死者,吾亦不闻。”[4]故当时徐家除治生外,还特重才德之养成。徐府君生二子文炯、文莹,文炯即徐爱祖父。

从此之后,徐家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仅徐爱就有同辈兄弟17人。

徐爱父徐玺,字克用,号古真翁,“生而介特严正,不习淫媚。尝为吏,亦不能吏行,终亦弃吏不仕,安于贫贱”。“遇王考功伯安(阳明),与语,大悦,乃遂不复仕矣”[5]。后徐玺因子而封奉直大夫。

商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徐家自徐府君开始虽家境殷实,然少有举业为官者,使得为吏多年的古真翁,对自己“不得取进士科也”而“终身憾之”[6]。因此据笔者估计,后来古真翁愿将独子(徐爱死后又添一子)徐爱“倒插”至山阴王府(详见后述),实有仰赖状元王华、进士王阳明的栽培而使独子走科举仕途之路的用意。但从另一方面说,徐爱对其先祖的治生之学,倒是一直抱有好感,直至徐府君殁后百余年,徐爱衣锦还乡,尚考幽坠,为修复其墓,还特请好友黄绾、湛若水分撰墓铭和传记[7],从而使以“治生”起家的先祖徐府君之事迹终致昭示于子孙后代。至于徐爱本人,也许是受到徐府君的影响,其“六岁时,尝携行田间。爱有所指曰:‘吾后必得之。’(古真翁)即厉声嗔曰:‘小子即思黩货耶?’”[8]因为古真翁的心愿是想让徐爱“取进士科”,所以他对徐爱立志务农、以治生为先的志向,予以严厉谴责,是可以理解的。

徐爱在治生观上的转变,除了其父亲的教导,还有阳明对他的影响。阳明对片面的治生说素有微词,认为“许鲁斋[9]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10]。黄直曾对此质疑道:“许鲁斋言学者以治生为首务,先生以为误人,何也?岂士之贫可坐守不经营耶?”阳明答曰:“但言学者治生上尽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 学何贰于治生?”[11]以讲学成圣为第一要务,是阳明的基本立场,但他并不否认治生,认为“遗生业”而死读书者是“书痴”。在阳明看来,“生业”

是基础,是讲学的基本保证。因此他强调指出: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这样的治生观,与其说是对包括徐爱在内的主张以治生为先者的批评,倒不如说是对传统儒家治生学说的重要发展。阳明的这一思想,无疑对徐爱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徐爱之所以在徐府君死后百余年,还请黄绾为其撰写墓铭,就充分说明他是活学活用了阳明有关治生“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的思想,进而通过黄绾之笔,对先祖的治生实践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介。

在徐爱以后的浙中王门中,对于治生或计生,尽管有人因家庭境况优裕而不屑一顾,如季本“处家庭多阔略,既绝不治生”[12],可是多数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无疑与阳明、徐爱对治生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如陶奭龄说:

吾友静虚王子,少慕道不问生计,家本累千金,晚至衣食都缺。世惟出家儿,一瓢一衲,便可度时,若畜一丝长物,便非本色。至于士人,身有俯仰之累,若不稍营生生,究竟惟有累人而已……皆深于世故之言,不可不念。然所以为生计,亦岂有他勤俭而已![13]这说明,有关治生的思想与实践,在浙中的阳明学者中并非孤立之现象,而徐爱在其先祖的影响下并经过阳明的教诲后而形成的治生说,可能曾在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反观江右王门,在治生观上则似乎不如浙中务实开放。如江右王门的主要代表刘文敏,“自幼凝重端确,不妄言笑……无少嬉隋,既长,不治家人生事,矜庄坚励,实天植之”[14]。反映出江右王门略显矜持古板的个性特征。

二、质敏性懿

在阳明的门人后学中,徐爱除了聪慧,还长得英俊,十分讨人欢喜,时人称其“英姿挺秀”(朱绘《祭文》[15]),“肌肤玉雪”(萧鸣凤《徐君墓志铭》),“兰玉之姿”(陈邦达《祭文》),“卓异之资”(苏彰等《祭文》);王华称其“年虽少而老成,加于耆旧;身虽怯而刚勇,超乎等伦。若子之为人,可谓卓然有立”(王华《祭文》)。于是不久(大约在弘治十六七年),徐爱便被回余姚选婿的王华一眼相中,成了王府的乘龙快婿。这对徐爱来说,真可谓“姻缔天曹而喜近乘龙”(苏彰等《祭文》),有了卓然成就的可靠保证。

不过聪慧英俊并非王华选其为婿的主要理由。徐爱还“质敏而性懿,体弱而才强,气温而言不媚于流俗,貌恭而行不比于常情”(黄宗明等《祭文》),以品格出众而吸引人。正因其“质敏而性懿”,才使王华放弃了比他聪明的令叔,而执意选徐爱为婿。后“聪明盖一时”的爱之令叔,果然“无所成者”[16];而徐爱则“亦以其学为时伟人,以此为公(王华)之至,古今可多有乎!”[17]意即王华有阳明和曰仁这样两位了不起的后代,古今罕见。故而徐爱死后,作为岳丈的王华又极尽赞美之辞,毫无避嫌之意,称曰:“子有希圣希贤之志,而寿不及于颜子;子有善继善述之孝,而养不逮于曾参;子有为国为民之忠,虽巨寇攻城,临患难而不苟免;子有不磷不缁之操,虽巨珰怙势,震威武而不动心。”(王华《祭文》)说明王华看重的,既非质敏,亦非外貌,而主要是德性。对此,钱德洪后来曾作过这样的评论[18]:“海日翁为女择配,人谓曰仁聪明不逮于其叔,海日翁舍其叔而妻曰仁。既后,其叔果以荡心自败,曰仁卒成师门之大儒。噫!聪明不足恃,而学问之功不可诬也哉!”[19]但后来正是因为徐爱“体弱而才强”,才造成了王华爱女守让婚后无子且早年守寡的悲剧。应该说,就健康程度而言,徐爱的生理甚至心理素质在阳明诸门人中都是较差的,连他自己也承认:“予尝病质懦,稍离师友,即颓堕不自胜,百邪袭而忧患生。”[20]所以他追随阳明,尤爱“静专”,希望能达到“古之圣贤,独立而不惧,遯世而无闷”[21]那样的高远境界。当他从梦中得到衡山老僧关于自己会早逝的忠告后,便更坚定了早归林下,以养身健体、修道获命的志向。[22]至于爱妻守让,则无论是慈父王华还是长兄阳明,都是疼爱有加而深感歉疚的。这就是为何徐爱死后,王华、阳明会对她倍加关爱,就连阳明的晚年弟子亦一直把她牵挂在心的重要原因。[23]亦正因为徐爱无子无弟,所以其父古真翁在他死后又纳妾而再生一子(名采,又叫七士),使徐爱得一庶弟。而王华则应允徐家,要为爱“择立汝同宗子姓之质美者一人以为汝后”(王华《祭文》)。至于这一承诺究竟是否兑现,则因无史料可证而难考矣。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王华对独生女守让特别疼爱[24],加之徐家亦想让徐爱去绍兴受业于成化辛丑科状元王华。[25]所以据笔者推测,徐爱可能是王家的“倒插”女婿,在结婚前便已从余姚移居山阴[26],并把家安在了王府内[27],所谓“受知上宰(指王华),丝幕授红”(孙懋《祭文》),即隐喻此意。大约三年后,在王华及阳明的精心呵护下,徐爱在山阴通过乡试。十年后,他病逝于山阴寓馆,且被王华葬于山阴,其后他的父母也被王华接到山阴一块居住。王华还在祭文中对逝去的爱婿说:“我今葺理东边房屋数楹,以居汝妻,以奉养汝父母,庶几汝妻朝夕不离吾侧,汝父母朝夕可以相守以终余年。”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徐爱在王家有着特殊的地位,而这绝非仅仅他是阳明弟子所能解释得了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王华可谓徐爱的再生之父,山阴可视为他的第二故乡,而《贤思叙》便是徐爱为山阴撰写的一篇重要文献。

叙云:

予同年进士张侯五奎来令山阴,独朴然将以古道化民。……然山阴之贤,不止二子(指王文辕司舆、王琥世瑞),盖予未之尽识而闻之。……侯之擢安吉而去也,集山阴之贤而在下者,为文章歌诗,各致其慕念之意以赠别,殆成巨册。予因览焉,既叹侯之得士心,辄题其端曰“思贤”。思贤何?曰:

贤者之思贤者也。乃作《贤思叙》。叙张侯之能希古也,足表师矣;叙山阴之多贤也,足以当礼矣。若侯之善政、善教,则司舆、世瑞之叙叙之矣。

王文辕、王琥皆山阴之隐士,与阳明的关系相当密切[28],与徐爱亦来往甚密。徐爱在诗文中曾多次提及二人,《横山遗集》中有不少诗篇与王琥有关。无论是徐爱的早年同学(如蔡宗衮、朱节),还是他的早年朋友(如王文辕、王琥),都能证明其与山阴的特殊关系。因徐爱是于弘治十六七年才“倒插”到王府的,迁居山阴的时间不长,所以对山阴贤达“未之尽识而闻之”,乃是很正常的。而《横山遗集》所收之诗文,又大都系正德初年以后之作,因而与余姚山水、人物有关者甚少,亦是很自然的。

三、素学有用

在明代,考中秀才,已属不易,更不用说考中举人和进士了。徐爱曾有过两次乡试的经历。[29]弘治十七年秋,亦即阳明主考山东乡试而“北行”那年,徐爱参加乡试“秋战未利”,后阳明寄信于他,视科举及第为寻常之事,而惟看重举业之外的品行与学识:“寻常一第,固非仆之所望也。家君舍众论而择子,所以择子者,实有在于众论之外,子宜勉之!”[30]强调“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31]。

这就是说,与当时在科场上占统治地位的被完全程式化的程、朱说教不同,阳明倡导的是“求古圣贤而师法之”,主张用“养心之义理”取代迂腐不堪的格套名利。不过阳明并未看轻举业,声称:“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32]因而他仍要求徐爱认真复习,积极应考,并于正德二年徐爱第二次参加乡试之前,特就“科场一事”,撰《示徐曰仁应试》[33]赠之,以传授自己的应试经验,并勉励徐爱:失败“未足深憾”,惟“抖擞精神”,方能必胜;甚至还提议让徐爱来京师接受指导,潜心温习[34],“其亲爱之情,自有不能已也”[35]。

正德二年秋,徐爱举乡试第29名,次年春又以会试第186名的身份荣登进士二甲第六。这年他才刚满22岁,赐进士出身的年龄比王华、阳明要小得多。[36]但或许是因余姚籍进士在京师的势力实在太大[37],或许是因阳明抗疏救戴铣而得罪刘瑾,抑或两者皆俱,“时乡邑在朝诸名公方为逆瑾所忌”,不得已,徐爱遂于正德四年七月,“以明达有为之体,出为(祁)州(今属河北)守”(董复《祭文》)。[38]要知道,当时的官场风气是重京官而轻地方官,凡科举中第者皆欲在京城寻觅官位,以达到久居京师和快速升迁的目的,而地方官差则被中第者和京官视为畏途。正像张璁所言:“近来因重内官而轻外任,至如郎中、科道等官,一有知府之命,如同贬谪,非惟人轻之,而自视亦轻甚矣。”[39]尽管徐爱是带着满腹委屈去祁州上任的,但他并不像那些玩忽职守、自暴自弃、剥民自肥的地方官僚那样丧失进取心和责任心,而是审时度势,为保一方平安而献计献策。当时正“值刘六、刘七之乱,有《保障功疏》,陈十事,多见采纳”[40]。尽管徐爱的《保障功疏》因未被收入《横山遗集》而难知其细节,但从他对祁州三年所作的如下自述中,却可以看出当时的艰难时局及恶劣的政治环境:

方今地方多难,事之可深忧者甚多,可急为者甚至多。……执事专风化之责,当发政之首,必先抑柔媚、奔竞、谗谄之习,然后庶政可从而兴革,百僚可从而劝惩。……某叨守祁余三年矣,中间遭值奸危寇难,其脱死者屡矣。[41]正德七年,徐爱闻好友郁采死讯,遂撰《赠光禄大夫卿郁君亮之死节传》以纪之,传云:

郁亮之名采,山阴人,以儒起家,与予同举正德戊辰进士。

始为刑部主事,光禄寺少卿,今赠官也。辛未(正德六年)春,予既守祁,闻亮之以特忤时政降大名学教授。遗书问之,君复曰:“刑曹知非久安,愧又弗能称师职尔。”予识之,曰:“君之临荣辱,其有素乎!”明年,剧贼刘七等起河北、河南,骚然溃乱,予当其冲,倥偬干戈,日不暇给,不知君已还佐裕州。贼后分杨虎等数万,大寇河南,河南又溃乱。一日得邸报,忽载郁君死节矣,予哭之恸。久乃得君死之详,叹曰:“君之死,素矣!”

尽心尽职、宠辱不惊,乃徐爱的政治信念,所以在刘六、刘七之乱时,他虽“倥偬干戈,日不暇给”,但却能处乱不惊,沉着应对;而在“遭值奸危”的生死关头,他又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可以说是一位相当称职的朝廷命官。尽管他自己尝自谦地认为:“牧祁三年,惭无分毫补益于民。”[42]但当地人民对他却是爱戴不已,所以其“去之日,(祁)州人创生祠祀焉”(萧鸣凤《徐君墓志铭》)。后其好友许相卿亦评价道:“祁州政绩,伟然度越,流辈上追,循良于此。

见曰仁素学有用,同志者亦自增气。”[43]就连明末清初的北方大儒孙奇逢也颂扬道:“祁州古立节地也,民淳俗美,宋有横渠张子、明有曰仁徐子司教化于上……故士人知重节义。”[44]将其与宋代大儒张载相提并论,说明徐爱在当地的影响力非同寻常。

正德七年秋,“爱以知州考满入京师,即同穆孔晖等朝夕受业” 于刚刚升任考功清吏司郎中的王阳明。[45]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热门推荐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 醉红颜之王妃倾城

    醉红颜之王妃倾城

    一次桃花林里的偶然相遇,一场意外的皇家赐婚,一份青梅竹马的思恋,一生爱恨情仇的纠葛,他与她、他与他、她与他,是恋人?是兄弟?是情人?还是仇人?而在这彼此纠缠的境遇里,是谁误了谁?是谁负了谁?又是谁欠了谁?当一切尘埃落定,究竟谁与谁能携手天下,共守白头,家国天下,乱英儿女的爱恨情仇,尽在醉红颜之王妃倾城。片段一:“王爷,求你,放过他一次,只要你肯放过他,你让我做什么,我都答应你。”她对着眼前的人满目哀求。“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只要你的爱,你…能给我吗?”男子俊美无俦的脸上寒冰笼罩,眼中流露着无尽的痛色。“什么?我…”女子呆在当场。片段二:“我终于等到你了,娉婷,跟我回家吧!”昔日青梅竹马的恋人,款款深情的对她说。她双眼缓缓扫过刚才还铁血金戈,此时已是一片死寂的战场,眼光再落到对面男子的身上,她轻声开口。“家,我已经没有家了,我的亲人,早已身首异处,我的爱人,已被你亲手逼死,我的幸福,我的爱,早就被你彻底的摧毁了。”“娉婷,对不起,我知道是我负了你。”清俊的男子满目深情与愧疚,他上前握住女子的手,“我已经知道错了,从现在开始,我愿意用我的余生去补偿你,守护你…娉婷,你可愿意跟我回家。”女子轻轻挣开他的手,木然的说道:“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从你那时对我放手,我们就没有任何关系了。”片段三:“上天一直在捉弄我们,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而当我爱上你的时候,洛,你又在哪里?”女子立在深爱男人纵身越下的悬崖边上喃喃自语,往日的一幕幕闪过眼前。“我不喜欢你,我也不会做任何人的替身。”女子神色认真的对着眼前的男子道。“哦,是吗?”男子淡然的转过身去,掩饰了满目的黯然,他心道:你怎么又不知道,或许,别人才是你的替身。此文慢热,不喜者请绕道,作者乃新人,心理素质差,请大家嘴上留情~
  • 神界秘史

    神界秘史

    一个修真界的炮灰,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巧合,靠着战争利器,征战异界,打造一个传奇。这是一个强者的国度,这是一个暗黑的世界。从另一个视角,剖析世界的格局。杀戮不是目的,征服只是手段。想实现梦想,只能不断挑战。所谓秘史,不是指男女私事。而是对表象的深一点层次的探讨。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严格忠实于原著;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儒、法、道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心理学、厚黑学、说服术三者合一。
  •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科技新潮(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路珠穿越了,而且是带着‘拖油瓶’穿越,没钱没房,在这架空的年代只有等着饿死了,这也就算了,竟倒霉的被个破老太太缠上了……霉星照顶,路珠认了。人家都已经自力更生,自谋生路了,干吗还要遇上恶霸……哇哈哈……帅哥来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人家是用个算的,这会她要用打算了,看来霉运过了,福气来了……什么?自己救的这破老太是太后。这些帅哥,是她的儿子们……太好了,不但有帅哥,还有金山银山等着路珠去挥霍,多么美好的生活呀……小猪群:86459168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哈周和他的

    哈周和他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本书是一张温暖的女性地图,指引女人从容地游走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建立平衡和谐的幸福法则。在这些温暖隽永文字的引领下,挖掘你潜在的天赋资本,并大力去开拓和利用,让你每一个生命层面资本——容貌、智慧、感情、家庭、事业更加丰厚与完整,令你美丽一生、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