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5

第15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5)

阳明于“文章”、“政事”、“气节”、“勋烈”四者兼而有之,若能“除却讲学一节,即圣人矣”,对此,阳明断然回答:“某愿从事讲学一节,尽除却四者,亦无愧全人。”可见,对阳明来说,“讲学”是其人生的一大抱负。他甚至把讲学喻为“婚姻”,而把自己喻为“媒妁”之人,并劝其门人吸引后进、互相讲学。在阳明看来,讲学既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分内事”,也是吾人今日不可偏废的首要之务。正是在阳明的鼓动倡议之下,自16世纪20年代以降,可以说在朝野上下逐渐兴起了一股讲学风潮。其中,心斋及其泰州学派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们通过对心斋生平及其思想的初步介绍,已经了解到心斋对讲学抱有很大的热情。他曾自称“予也东西南北之人也”,单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讲学对于心斋来说,是其人生的一大抱负和志向。

从理论上讲,心斋一再表明的“万物一体”、“修身见世”、“兼善天下”、“师道立则善人多”等观念固然是其投身讲学的思想动力,若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君臣不遇、政局昏暗等对现实政治状况的失望,也应当是心斋专注于下层社会之讲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在心斋身上确有一种“以道觉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心斋从事讲学的历史记述,我们只要稍微查看一下《心斋年谱》,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在这里我们无须以编年史的方式来复述心斋的讲学经历。以下主要通过对两条资料的分析,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讲学之于心斋具有何种意义?据《语录》记载:

有以伊、傅称先生者,先生曰:“伊、傅之事我不能,伊、傅之学我不由。”门人问曰:“何谓也?”曰:“伊、傅得君,可谓奇遇,设其不遇,则终身独善而已。孔子则不然也。”“伊、傅”指伊尹和傅说,分别为商朝成汤之相和商朝武丁之相。所谓“伊、傅之事”,是指两人都能“得君行道”,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所谓“伊、傅之学”,则是指两人晚年失宠于人君而退隐山林,奉行“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心斋以此典故为例,表明“得君行道”是他所不可能遇到之事,故云“伊、傅之事我不能”,然而“独善其身”则是他所坚决反对的,故云“伊、傅之学我不由”。这一表态充分说明心斋对于当时的现实政治抱有清醒的认识,并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对他来说,也不能因此便采取“绝人避世而与鸟兽同群”的人生态度,相反,他认为应当以孔子为榜样,与二三子共同讲学明道、“修身见世”、“兼善天下”,所以他又说:“孔子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此‘隐’字对‘见’字说,孔子在当时虽不仕,而无行不与二三子,是修身讲学以见于世,未尝一日隐也。隐则如丈人、沮、溺之徒,绝人避世而与鸟兽同群者是已。”在这里,心斋明确表示反对“隐世”,而主张“见世”。其实,孔子对于“隐”和“见”有一个变通的说法,“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也就是说,隐和见是相对于具体情况而言的,因此“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也是完全可以允许的,否则反而会自辱其身。然而心斋却对“见”有着独到的理解,在他看来,即便是在天下无道的情况之下,也不能忘记“修身讲学”,而讲学也是一种积极的“修身见世”。可以确认的是,在心斋看来,“见”与“隐”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外在境遇如何,而应当是取决于自身的行为。用心斋的说法,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修身讲学”和“绝人避世”,如是而已。心斋意识到“得君行道”这条路走不通,然而他坚信通过讲学,同样可以实现儒家“修身见世”、“兼善天下”的理想。因此,对于心斋来说,讲学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具有一种安身立命的意义。这也是心斋积极参与讲学并推动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原因。所以他再三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是故学者之于师友,切磋琢磨,专在讲明而已,故曰:学不讲不明。” “此至简至易之道,然必明师良友指点工夫,方得不错。故曰:道义由师友有之。不然,恐所为虽是,将不免行不著,习不察。”第二,关于心斋讲学的根本特征,心斋门人王一庵有很明确的概括:

自古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然人人皆共此学,孔门犹然。

考其弟子三千,而身通六艺者,才七十二,其余则皆无知鄙夫耳。至秦灭学汉兴,惟记诵古人遗经者,起为经师,更相授受,于是指此学独为经生文士之业,而千古圣人原与人人共明共成之学,遂泯没而不传矣。天生我先师,崛起海滨,慨然独悟,直超孔子,直指人心,然后愚夫俗子,不识一字之人,皆知自性自灵、自完自足,不假闻见,不烦口耳,而二千年不传之消息,一朝复明,先师之功可谓天高而地厚矣。这段话着重指出士农工商“四民”虽职业不同,但皆可“共学”,意谓同样都可从事于儒家圣学,这是因为儒家圣学从根本上说无非是“共明共成之学”,而没有身份行业的限定。这一说法反映的是阳明的“异业而同道”、“即业以成学”这一思想理念。一庵指出,在孔门当中,能“身通六艺者”只有72人,其余都是一些“无知鄙夫”,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历史另当别论,一庵的用意显然在于为后面讲述心斋崛起于海滨、讲学于“愚夫俗子”之间,作一铺垫。接着一庵又指出,秦灭汉兴以后,“学”成了一种特殊人群的专门学问,即“经生文士”之学,儒家圣人所倡导的“人人共成共明之学”反而湮没不彰,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则要等到先师心斋的出现。心斋“崛起海滨,慨然独悟,直超孔子,直指人心”,在一庵的描述下,心斋简直就是孔子以后第一人,他致力于在愚夫愚妇之间从事讲学,令那些“不识一字之人”也能明白“自性自灵、自完自足”这一儒学的根本道理,使得“二千年”已经失传的儒家圣学之传统精神得以“一朝复明”,重见天日。心斋的历史功绩可谓至高至大,而主要就表现在他通过讲学将儒学推广至“愚夫俗子”之间。重要的是,心斋讲学的这一根本特征完全是儒学所倡导的“异业而同道”、“即业以成学”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学”为“人人共明共成之学”这一儒学的基本精神。

由以上两条资料实可以充分感受到讲学对于心斋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足以说明心斋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打破讲学对象的层次分割,提倡一种无身份限定的“四民”共同参与的讲学实践。这一点也可从心斋所说的以下两句话得到进一步印证:“人之天分有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学是愚夫愚妇能知能行者,圣人之道不过欲人皆知皆行。”既然“学”与人的天分无关,那么人人都可“学”,甚至“愚夫愚妇”同样也可以成圣成贤。无疑这是心斋的“满街皆圣人”说的另一表述而已。重要的是,不仅是对于愚夫愚妇来说,此学是“人人共明共成之学”,而且即便是对于“天子公卿”来说,同样“讲学明理”也是首要之事,因为从历史上看,“唐虞君臣,只是相与讲学”,何况后世的君臣们,除了讲学更有何事?

至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心斋的观念中,讲学具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讲学作为个体的修身实践,是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第二,讲学作为上层的政治实践,是为政的一项主要内容。由此可以说,心斋所理解的讲学,已经大大超出了“以文会友”这一先秦儒家所说的讲学涵义,而具有了某种普遍的意义,是贯穿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人的本质活动,甚至与人的生命贯穿始终。

王一庵对心斋之学的宗旨曾有这样一个归纳,他说心斋发明“任师同乐之旨,直接孔孟正传”,故出其门下者,往往都能自觉地“以讲学自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任师同乐”这一提法。关于“任师”,意谓心斋以“师道”自任,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本章结语中再来讨论。所谓“同乐”,究为何指?事实上,这又关涉到心斋思想的另一重要层面,亦即“乐学”。以上我们大致看到心斋之于讲学寄予了莫大的关心,然而如何讲?所讲何事?这自然应当是心斋曾考虑过的问题。就结论而言,心斋以“乐学”之说回答了讲学的目的和手段的问题。换言之,讲学的目的固然是追求一种“快乐”,而讲学的方法也应当是“快乐”的。可以说,“乐学”主张是心斋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

我们先来看几段史料:

天下之学,惟有圣人之学不费些子气力,有无边快乐。若费些子气力,便不是圣人之学,便不乐。“不亦说乎”,“说”是心之本体。学者不见真乐,则安能超脱?须见得自家一个真乐,直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然后能宰万物而主经纶。所谓乐则天,天则神。天性之体,本自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以上这些史料是我们随手从《语录》中摘录下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将“乐”与圣人之学、心之本体、万物一体、天性之体等这样一些概念联系起来的表述方式,显现心斋所理解的“乐”具有浓重的本体论的意味,是一种根源于本体的精神快乐,是心体或性体的一种必然呈现。当然,更为重要并为后人所熟知的则是他的《乐学歌》,不妨全文录出: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

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在这里无须用概念分析法来细细分说,直截了当地说:首先,乐就是“心之本体”;其次,乐就是学,学就是乐;再次,乐然后学,学然后乐。这三层意思便是心斋“乐学”观念的主旨。若稍加分疏,则可以说乐是心体本应如是的呈现,这一观点既可从周敦颐令二程兄弟寻“孔颜乐处”这一典故中找到某些思想资源,更是阳明心学所着意强调的,到了心斋那里,“人心本自乐”成了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符号,甚至一直延续到泰州后学如东厓、一庵、近溪的思想观念当中,几乎成了泰州学派的一种家风。当然,在泰州后学那里,关于“乐”这一概念本身,又有较为细致的分疏,显示出“乐学”观念的进一步深化,这在后面几章中,将会讨论。

其实,自宋代儒学以来,乐与敬、自然和乐与戒慎恐惧作为相对概念,主要用来表示人心的一种内在紧张,在程朱理学那里,对于一味追求“快乐”而忽视内心对于天道天命的戒慎恐惧,是极力反对的,朱子甚至断言动辄宣称“吾与点也”,这是对儒学的重大误解,圣门绝无此“安乐法”。同样在阳明那里也并没有走向这样的极端,阳明在肯定“乐是心之本体”的同时,也对乐与敬、洒落与敬畏以体用范畴作了清楚的界定,他在肯定“洒落是吾心之体”的同时,也承认戒慎恐惧是心体之用,根据体因用显、因用求体的原则,因此戒惧是达到洒落境界的工夫论条件。也正由此,所以“戒慎恐惧便是致良知”、“谨独即是致良知”这两句口号在阳明那里亦有其成立的依据。心斋的乐学观显然将阳明的乐是心之本体的思想推向了极端。乐即是手段,同时也成了目的本身。所谓“乐然后学,学然后乐”,“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便可充分说明这一点。

那么对于心斋的思想体系来说,乐学观念为什么是必要的?换种问法,乐学观念对于心斋建构其思想有何必然性?对此,可能有两个层面的答案。第一,从理论的层面看,如果乐是心之本体,如果理义之悦吾心,如果心之本体不可能是痛苦的、累人的,如果诸如此类命题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可以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体(作为道德本质的心灵)必然是快乐的,而这种快乐并不是指心理或生理意义上的欢乐、欣喜等情感快乐,而是以人心之本质———心体或性体为根本依据的精神愉悦。进而言之,心体作为人们为学以及行为的内在依据,就必然为人们带来快乐而不是痛苦。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学就是乐,乐就是学。第二,从实际的层面看,乐学主张所能带来的莫大的社会效应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将这一主张面向一般民众、愚夫愚妇进行宣扬的时候,其有极强的煽动性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在乐学主张里面,有一个说法是:学圣人之学是无须费些子气力的,如果费了些子气力,反而就不是圣学、就不会快乐、就不会超脱。可以想象当那些“不识一字之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心中不知会有多少喜悦!换种说法,就会令“愚夫俗子,不识一字之人,皆知自性自灵、自完自足”。

综合上面的考察,于是就能推出一个结论:乐学观念与构成心斋思想之体系的重要因素———日用即道、满街圣人、良知见在、即事是学等主张可谓一拍即合,自有一种理论上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乐学观念对于心斋思想之体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引用一段资料来结束本节的讨论。这段资料是心斋“以日用见在指点良知”这一教学手法的典型反映,其意在于指明这样一个道理:心体固是快乐的根源,然而快乐就呈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性命道德之学绝不是“累人的”,这段资料记录的是心斋与其弟子王汝贞(泾县人)的一场对话:

初汝贞持学太严,先生觉之,曰:“学不是累人的。”因指旁斲木匠示之曰:“彼却不曾用功,然亦何尝废事?”最后介绍一下心斋的乐学说在晚明时代所引起的反响。大体说来,后人对此说褒贬不一。属于江右王门的王时槐对于心斋的乐学观有严厉的批评,虽未点名,但至少是针对泰州学派而来,他说:

孔颜真乐,乃是得其本心,自无纤芥之累,强名之曰“乐”。此乐非可以气魄情兴得也。后儒有以乐为学者,致其流弊,猖狂纵恣,大坏名教。乃知程子谓“敬则自然和乐”,真至言也。针对此类批评,邹元标(号南皋,1541—1624)则反驳道,此非泰州之过,乃是学泰州者之过。关于邹元标的这一回护之词,竟然得到了对心斋及其后学之批判可谓不遗余力的管东溟的赞许:“近邹尔瞻评泰州之学曰:‘流弊何代无之?终不可以流弊疑其学。’其论最公且恕。”另一位晚明著名儒者吕坤(号新吾,1536—1618)则点名批评道:

王心斋每以乐为学,次等学问是不曾苦的甜瓜,入门就学乐,其乐也逍遥自在耳。不自深造真积,忧勤惕励中得来。孔子之乐以忘忧,由于发愤忘食;颜子之不改其乐,由于博约克复。其乐也,优游自得,无意于欢忻而自不忧,无心于旷达而自不闷。若觉有可乐,还是乍得心。着意学乐,便是助长。心几何而不为猖狂自恣也乎!王塘南和吕新吾的批评都涉及何谓“真乐”的问题,他们认为孔颜之乐与心斋所讲的“乐”是两码事,理由之一就是,孔颜之乐有真实工夫作为前提,而心斋之乐则是“入门就学乐”,乐成了学的前提,更无必要工夫积累,其流之弊甚至有可能“大坏名教”。换言之,在批评者的眼里,泰州后学出现的“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黄宗羲语)的现象,其思想根源却在于心斋的“乐学”观念。应当说,这一思路就是程朱理学以居敬涵养为依据而反对一味讲求和乐洒脱的思路。关于此间的义理问题,明末大儒刘蕺山则有深入分析,他指出历史上对于“孔颜乐处”所乐何事的问题有种种解释,其中有二种典型的解释:一是所乐者贫,一是所乐者道。蕺山认为都非善解,他以孟子的“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为依据,进而指出:

同类推荐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护佑爹爹地位不容他人动摇,【非NP,拉帮结派,打压跟爹爹作对的所有官二代。二、和太子称兄道弟,扶持他顺利登基,袭承爹爹的官位,成为新一代佞臣。可是人生总有意外,当遇到那个与自己不同信仰的人,她的人生目标就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当个佞臣,恶名昭彰。她是影视界一代天后,还要踏上奸妃的不归路…然而从佞臣到奸妃,这条路她走了很多很多年。与男人斗,你死我活,与女人斗,其乐无穷。演技出神入化。女主这个人:可弯可直能屈能伸,装得了正太,演得了御姐,晒得了下限,获奖无数,丢得起节操,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揍过小太子,亲过冷皇叔,前敢近佞远贤,后敢放火翻天,能娶佳人嫁美男,纨绔子弟,敢毒舌吐槽耍腹黑,当过佞臣闹朝堂,扮过奸妃镇后宫。总之,她要把朝堂搅乱,把战场搅乱,把后宫搅乱,还有把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都搅乱。当她穿越成她,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只能照单全收,施展极致演技华丽蜕变,翻手为臣,覆手为妃。谁承想…那些拿“他”当兄弟的王侯公子哥们想要扑到自己做断袖;那些曾经视“他”如毒蝎的名门闺秀们争先恐后地来表白;“他”很伤脑筋,到底是做纯爷们?还是选择当个小娘子?男主那个人女强PK男强,女扮男装,佞臣恶斗奸王,不坏不绝配,不爱不相杀。某男此生最大的心愿:扑倒某人,扒开“他”的外衣,还原女人本色;某女此生最大的骄傲:在某男行动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压在身下,然后…身为佞臣之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两个目标是:她致力于将他收为裙下之臣,男主已定】她是坏事做尽的佞臣嫡子,他致力于将她变成他孩子的娘。如果说某男是S,那女扮男装的某女就是M,他们互相扑倒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说!简单的讲就是:恶贯满盈的徐家“公子”被官二代的同窗揍了一顿死了。影视天后附体重生,自此顶着LOLI脸,决定让自己阴郁暴力好色无耻之名进行到底…
  • 找不回的恋人

    找不回的恋人

    2166年5月17日,科学家乔波在世界第一人工岛国重生岛举行新一代机械人产品发布会。岛民林振羽邀朋友陶陶一同前往,却在发布会上邂逅一名神秘少女,并随即遭到一帮歹徒追杀。林振羽与神秘少女并肩御敌,少女在击毙众歹徒、勇救女童人质后便乘直升机凭空消失,但却因相貌与林振羽五年前无故失踪的女友极其相似而引起林的怀疑。为彻查真相,机缘巧合下的林振羽与陶陶前往乔波博士的“广寒宫”参加博士与神秘少女的订婚仪式,却意外揭开了纯人类等人种与新机械人之间几乎毁灭地球的世界大战序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裁的假面爱人

    总裁的假面爱人

    在妹妹的婚礼上,她暧昧了妹夫,陷害了继母,气病了老爹。在家族的眼里,她是恶人。是蛇蝎女子。但在胭脂的心里,他们是——仇人。被陷害被嫉妒被抢光一切还要被除根,她死了两回。鬼门关再回来睁眼的一刻,她便脱胎换骨!吞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害过我的,必须让你生——不——如——死!为报仇,她不惜和他签下交易。在>在是叱咤风云的商界新贵。不料他还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她以为日久生情她的自尊身体颜面有多么珍贵,岂不知在没有心肝的恶魔的眼里那不过待食的猎物。她入了赌局,压上自己便没...
  •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大婚之夜,王爷夫君就给她送了两个极/品美男侍//寝,她怎能拒绝?欢欢乐乐入洞房,却气得他前来搅局,她勾着他的脖颈:“美人,哪个馆子的?以后爷去找你。”他直接扯开她的衣服:“本王是你夫君!”她的手划过他脸:“夫君,我不碰!”联系QQ:2378264528
  • 决定女人一生的婚姻

    决定女人一生的婚姻

    本书是一本指导女性如何生活的图书,读完这本书,你不会再有任何心虚或不适的感觉,相反却能更好地安排和改善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信心百倍地开始你的新生活,并享受这种改变给你的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快乐,有自信的女人才最有魅力,所以相信自己可以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亿万读者,被誉为“世界上最震撼心灵的精神读本”。在港台地区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销量一直雄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超值金版)》(作者水中鱼)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诠释,内容包括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烈焰神医,腹黑王爷滚出去

    【已完结,请放心跳坑,新文请戳↑其它作品。】此文原名《烈焰神医,冷情少主弱爆了》她是21世纪盛誉全球的外科医生,旅游途中遭表妹暗算,跌落大海,香消玉殒。一朝穿越,竟成了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这小胳膊小腿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唉!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熬吧。时光如梭,好不容易熬过了没有自由的十五年,可没想到刚脱离苦海,又被迫陷入“狼窝”——被人从家里劫去给什么堡主治病,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被胁迫之下只好无奈妥协,哼!都给我等着吧!女子报仇十年不晚,等姐掌握主权的时候,让你们一个个生不如死。片段:“哟,王爷如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啊,怎么,这么多的美人,王爷为何不让她们留夜呢?嗯……王爷您该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吧?要不让妾身给您治治?妾身一界神医,只要出手,定能让王爷恢复往日雄风。”瑶儿明眸一睇黑着脸将一干美貌女子给赶出门去的冷酷男子,她就是有心要气死眼前这个专横霸道,不信任她的男人。原本站在原地,生着闷气的煜云在听到她的话后,脸色一沉,心中对她的迟钝气愤不已,当下长臂一伸,便将其禁锢在身下,抵在桌案上,咬牙切齿道:“臭丫头,你会为你的话付出代价的,既然你觉得本王有难言之隐,而你又恰好是神医,且又是本王的王妃,那么便由你来为本王医治吧。”随着话音落下,他已欺身而上,誓要让她明白,他这方面非但没有问题,反而比一般男人还要强上许多!************************************************【后记】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取了今生的相遇,我说若是这样,我愿用前世的一万次顾盼,换取与你今生的携手。我只愿伴随在你左右,择一城终老,与你共白首。依然乃新人一枚,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我会努力加油的!么么哒!!!
  • 盛年白狐传

    盛年白狐传

    一只笨笨狐仙的终极人7养成史,本是天宫无所事事一散仙,被贬下凡之后,竟要顾虑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此乃姑娘下凡头一遭历练,办砸了怎生了得?不理那没了心的倒霉星君,且看我如何大展身手、持家有道!……咦,月圆之夜出了岔子,怎地尾巴还露在外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