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01

第1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

(第一节 家世与生平

一 安丰盐场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府安丰场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我们先从心斋的身世及其出身地说起。淮南安丰场地处沿海地区,靠近淮河入海之处,历来以产盐而闻名。据史书记载,有“两淮盐利甲天下”之称。有研究表明,每年交纳的盐税数额至万历年间,竟已占据全国各种税收的一半左右,而安丰场则是两淮地区最大的产盐地之一。两淮指淮北和淮南,淮南指泰州,淮北指淮安和通州。根据明初在两淮盐场的建制,两淮设有都转运盐使司(治在扬州府城内),下分设三个“分司”,即泰州分司(治在泰州东台)、淮安分司(治在安东县)、通州分司(治在通州),三司由都转运盐使司统领,各司之下又分设若干场,譬如泰州分司之下有安丰场盐课司、东台场盐课司等。各“场”之下又由若干“团”组成,“团”是基本生产单位,由若干“灶户”组成,实行的是“聚团公煎”的生产体制,亦即公共生产体制,禁止各户私自煎盐。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各盐场的灶丁必须在团舍或灶舍共同煎盐,离团煎盐即被视为“私煎”。对于“私煎”以及私自买卖者,规定:“凡盐场灶丁人等,除正额盐外,夹带余盐出场及私煎货卖者”,“杖一百,徒三年”,情节严重者,可以处斩。另据史籍记载:“每一场分几团,一团分几户,轮流煎办,以纳丁盐。此外多煎之数,名曰‘助灶盐’,许卖商人,辏补掣挚。但不在本团煎办者,即是私盐,就便拿问。此是旧规。近年以来,豪灶有私立十处灶者,七八灶者,私煎私口,各无忌惮。合无今后,但有不在团分煎办,私立灶者,便拿问,枷号一月。”这里,“近年以来”的前后时间段没有明言,估计是在弘治、正德之间,亦即16世纪前后。

要之,对于私盐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然而,私盐贩卖的现象屡禁不绝,实际上也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彻底禁止。反过来说,私盐贩卖的盛行,是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商业经济的必然趋势,对于促成明代盐业的官营模式的解体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早在明初的永乐年间就已出现,最初主要是由势要显贵(包括王府、内官)开始的,到了正统年间,已然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据现有资料显示,心斋的王氏家族其实就是通过贩卖私盐而起家的。

据有关心斋王氏一族的资料记载,王氏的始祖可上溯至六代始祖王伯寿,其出身为盐丁。此后的家系传承大致如下:王伯寿—王国祥—王仲仁—王文贵—王僖—王玒—王艮。王氏一族的原籍为苏州,是在明初被迁移到安丰场的,其中有着重大的历史变故。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平定江南之际,遇到坚守苏州城的张士诚的顽强抵抗。事后,朱元璋迁怒于当地居民,为示惩罚而将大量苏州城民迁居泰州,贬为灶民。不过,王氏家族何以被强行迁移至泰州的具体理由及其经过均已不详,至于王氏家族是否参与了张士诚对朱元璋的抵抗,亦不宜过度揣测。从心斋方面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来看,似乎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王氏一族刻意隐瞒了其中的原委及其经过。

唯一对于此间消息有所透露者,是心斋长孙王之垣的一段记载:

我太祖高皇帝统一海内,元南渡者仍徙江北,复中原之故土。故吾族始祖伯寿公自姑苏徙淮南安丰场,此吾宗之鼻祖也。

前代王氏世家不敢妄扳。吾族自心斋公七世而上及伯寿公始祖,七世而下,子孙曾凡一十三世。前列大纲,纪其名讳大略,复立详注,以悉其行实。“截略”云者,谓王氏有谱而兹特截心斋公一人渊源大派而言也。细读该文,迁徙江北似乎是为了“复中原之故土”,这显然是迎合官方之词而非由衷之言,因为从当时江南地区最为富庶的“姑苏”迁徙到贫穷的江北地区,显非出自个人或家族的意愿。所谓“前代王氏世家不敢妄扳”,其中也显然有难言之隐,对此我们已不能妄加推测。

据载,王伯寿的第二代王国祥及其子王仲仁已由一般灶户上升为“百夫长”。所谓“百夫长”,原是元代建制的一种称呼,相当于明代“里甲制”中的里长、甲首,如在两淮地区,“每盐场有团有灶,每灶有户有丁,数皆额设。每团有总催,即元百夫长,数亦有定。一团设总催十名,每名有甲首。”其实,所谓盐场中的“百夫长”,并非官职,其身份仍属灶户,只是由灶户中的上户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故而又名“总催”。然而总催的任务却颇为重要,大体有三:协助官方催征盐课;监督灶户生产;协同官吏清查灶户、荡地、攒造盐册等。可见,对于盐场官吏来说,百夫长是其管理盐场运作的得力帮手,而在一般灶民的眼里,百夫长则成了有一定“权势”的人物。

王国祥及其子王仲仁能连续担任“百夫长”,这说明王氏一族在灶户当中属于上户,然而即便如此,王仲仁却仍然未能摆脱被充军至四川的命运,最后在南征途中战死,关于个中缘由亦已不详。到了王仲仁的长子王文贵一辈,家庭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根据记载,王文贵开始着手从商,大概是属于自煎自贩的私盐买卖。到了晚年,他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开始出资为乡里修建石桥,此一善举得到了其子孙的继承,后来受到了地方官员的嘉奖。正德年间两淮布政使林正茂曾撰《安丰广容桥记》一文,表彰王文贵、王公美父子以及王公美之侄王尚瑞相继捐资修桥之善举。据该文记述,自正统十四年(1449)始,首先由“东淘善士”王文贵修建,成化六年(1470)又由王公美继之,四十年后(在1510年左右),王尚瑞“捐己资而鼎新之”,这次修建的规模以及工艺之精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两次,并且“有得乎治水之良法”,该文最后称赞道:王氏一族的功德“盖实有可嘉者焉”。其中提到的王文贵即王心斋的曾祖父。不用说,能连续三代,长达约半个世纪,坚持捐资修桥,这决非普通灶户所能做到。可以认为,至少从王心斋的曾祖辈开始,由于从商而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由此亦可推断,王心斋少年时便开始行商于山东与泰州之间,当有其特定的家族背景。总之,虽然心斋出身于灶户家庭,但从其曾祖父一辈开始,已渐渐从“煎盐”的劳作中抽出身来,开始从事贩盐活动,到了心斋这一代,行商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心斋获得了时间上的余暇以及经济上的条件,可以关心起学术问题。

这里有必要谈一谈两淮地区的盐商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除去官方的盐业专卖不论,自明代正统、成化年间开始,当地的私人经商活动呈现出活跃的势头,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由于盐课的折银化措施的实行,由原来官方统一管理之下的专卖制度完成了向个体商人经营方式的转型。然而私人贩盐行为虽在明初就遭到严禁,严重者可以死刑量罪,但自成化、正统以来,这一法律条文已名存实亡。根据霍韬(1487—1540)所上的《盐政疏》记载,到了“弘治、正德年间”,盐法条例已经“大坏”,“私盐盛行”而难以禁止。

他特别以“两淮”一带的情况为例,指出该地区“民厌农田,惟射盐利”,“十五以上,俱习武勇,气复顽悍,死刑不忌”,“故淮安官军不惟不捕私盐,且受饵利而为护送出境矣。山东官军不惟不捕私盐,反向盐徒乞盐充食矣”。这里,霍韬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两淮地区的盐民唯利是图,已到了连死刑也不畏惧的地步,其私自贩盐之势力,令淮安以及山东的官军也望而却步、无能为力,军队甚至还与私人盐商沟通一气。应当说,两淮地区的这幅社会情景正与心斋来往于泰州与山东之间进行贩盐活动的时期相重叠。再说心斋父亲王玒(号守庵,1445—1536),据传此人生性豪放而喜“游娼家”,心斋曾几度苦苦相劝,但最终不听。这一记录反映出当地的盐场并非以往所想象的那样:只有艰苦的劳作而无闲暇的娱乐。事实上,自成化、弘治以来,由于各地商人在盐场一带的不断聚集,给盐场带来了一种特有的社会风气,而与其他乡下农村的情景是颇为不同的,在盐场当地的街坊通衢既有“茶坊”、“酒肆”,又有“妓楼”、“浴所”,以供商贩消遣、歇息,同时也必然给当地的民俗风情带来种种影响。不少灶户虽有恒产而无恒业,故常以游食相逐,而“好逸恶劳”之辈亦所在多有。王玒的情况大概便属于不务正业之类。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对此不宜作过度推测。

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心斋的王氏家庭之背景颇为复杂,在其祖辈中既有“百夫长”,也有行商者、务农者,甚至还有“游食”者。

二 身份转变

王心斋为王玒的次子,7岁时就读乡塾,不久由于家贫而中辍。

11岁,开始帮助治理家业;19岁,奉父命而行商山东。据载,此后又有两次赴山东行商(分别是1505年和1507年)。清儒李颙(号二曲,1627—1705)非常推许泰州王学,他曾指出:“场俗业盐,不事诗书,以故先生(指心斋)目不知书,惟以贩盐为务。年三十,同乡人贩盐山东。”这是说心斋30岁之前,主要从事贩盐活动。不过,《心斋年谱》只是说他“游商四方”,并未明确点出“贩盐”二字,原因也许是按明代法律私自贩盐属于重罪,故而王氏家族的后人在文字处理上只能含糊其辞。尽管如此,《年谱》还是如实记录了由于心斋行商“措置得宜”,所以“自是家道日裕”这一事实。这一记载表明,其家族的经济状况由于心斋的“游商”而发生了很大改观。心斋之所以能够在30岁后将精力集中到学问上来,也必然与“家道日裕”有关。

令人注意的是,在25岁(1507年)那年,心斋在行商山东之际拜谒了孔庙。以此为契机,心斋开始发愤读书,据说常以《孝经》、《论语》等书藏于袖中,“逢人质义”。到了四年后的29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对心斋一生的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事,有关此事的记载,全文录出:

六年辛未,先生二十九岁。先生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则汗溢如雨,顿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

题记壁间,先生梦后书,正德六年间,居仁三月半于座右。时三月望夕,即先生悟入之始。这是说,心斋做了一个“天坠压身”之梦,梦见“万人奔号求救”,于是,心斋“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来以后,心斋“汗溢如雨,顿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时在正德六年三月,心斋以“居仁三月半”为题,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据载,这是心斋“悟入之始”,意谓心斋在学问上有了真正的觉悟。应当说,这场梦虽然对心斋的思想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心斋思想的最终形成,则要等到他拜师阳明以后(详见后述),阳明的良知学说才是最终决定心斋思想之性格的基本要因。

我们知道,在明代心学史上,由梦而悟之类的经验之谈很常见,我们不妨将心斋之梦与阳明的“龙场悟道”作一比较。阳明悟道主要解决了缠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思想困惑:根据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的教导方法,心与理始终不能达到会归为一的境地,而阳明最终悟出了此道乃“吾性固有”的道理,并由此得出了阳明心学的标志性口号———心即是理。心斋之梦与此不同,并没有点出此梦在学理上的问题意识之所在,梦中心斋只是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位“救世主”,为世人救苦救难、为整顿社会失序,奋起担当,并受到万人“拜谢”。但重要的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斋所抱有的那种担当社会、拯救世界之精神,却与阳明的“万物一体”之观念是一脉相通的。

所谓“心体洞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无疑点出了此梦所蕴涵的思想实质之所在,亦即儒学传统的拯世济民、开物成务,以实现天下同善、人人君子之理想的思想精神。

然而有学者指出,心斋此梦可与正德五年在河北爆发的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思想口号“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相对照,并认为心斋此梦意味着:企图“调整已经进入末期的淆乱了的封建社会的秩序”。日本学者森纪子则在另外一种意义上,承认这一对照有一定道理,并指出镇压此次的农民叛乱正是后来心斋所从师的王阳明,而且从阳明一生镇压地方叛乱无数,以及泰州学派传人何心隐在嘉靖末年参与镇压重庆的白莲教之乱等事实来看,可以说泰州学派对于“农民反乱显然是持敌对态度的”。不过在我看来,对心斋的“天坠”之梦作上述理解,显然是一种过度的诠释。事实上,在心斋及其泰州后学的观念当中,的确存在着一种企图重整社会失序现象以及积极参与地方治理的强烈愿望与行为实践,这是无须否认的。但是正如前面所揭示的那样,“万物一体”乃是宋明儒学以来的一项共识。从上述“汗溢如雨”至“真切不容已”的一段表述中,可以看到心斋所抱有的正是一种“万物一体”的儒学信念。

虽然心斋识字不多,不能像阳明那样在学理上有一充足的知识准备,但他在社会底层特别是两淮这一特殊地区的长期生活,却有可能为他提供重要的思想素材:社会风气委靡不振、道德失序日益严重,这应该是心斋之梦的现实背景。而且从心斋一生的思想经历来看,他以“万物一体”作为一种志向抱负,并以此作为拯救世人的观念支撑,这对心斋思想性格的最终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型塑作用。我们从后来得以成型的心斋思想的特征来看,其思想阐述虽然在学理上并不充分,但是正如“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这一著名的思想口号那样,反映出心斋思想与一般的儒家士人的言说方式确有很大不同,从中亦可看出“天坠”之梦的某些影子。从“天坠压身”之梦的描述方式来看,其中略显狂妄之气象。再者,后来心斋拜入阳明门下不久,便于嘉靖元年(1522)着手仿制古代冠服和车舆,自称为了宣扬阳明学说而北上京师,沿途讲学,并打出了“天下一个,万物一体”的旗号,引起了在京士人的纷纷议论。从这些非正常的举止来看,其行为方式也与正统士大夫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从总体上看,应当承认心斋的“天坠压身”之梦所反映的恰恰是宋明儒学以来的“万物一体”以及“济世致用”的思想观念。

要而言之,言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与众不同,正是心斋思想之独特风格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心斋29岁的那场“梦”,以及九年后正式拜入阳明门下,标志着心斋的“社会身份”由一名普通的盐丁、商人,进而转变成一名布衣儒者。从心斋晚年多与儒家知识分子交流来往的社会经历来看,他对于自己的“布衣儒者”的身份有一定的自我认同意识。当然,对于心斋来说,在其身份转变的过程中,正德十五年(1520)得以正式拜入阳明门下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三 拜师阳明

关于心斋拜见阳明一事,颇有传奇色彩,各种版本记载不尽相同。以下节录是袁承业本《心斋年谱》(董燧编)的记载: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非常丹道

    非常丹道

    草木为材,情义为火,造就非常丹道!
  • 重生之予美何处

    重生之予美何处

    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乃天花也,为世间所无。她是拘那含佛悟道时生后那颗树上开出的金色波罗花,芳香极美,翌晨即萎。在大梵天王将她摘下献给佛以后的冗长千年,始终沉睡在花中,不解人间事。建武十五年,九月初七,她从憩居在波罗花中的幽魂变成南国权势无双的孟光长公主。片段一: 前世女子靠在床畔,垂着眼看着给她把脉的男子。“你看看我,那些佛像有什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你娶回来的妻啊!”男子温和的笑了笑,不为所动。“你若好好爱我,我就让他们广修佛寺,我让南国的子民都去爱你的佛。可是你爱我好不好?”男子收回搭在女子腕间的手,淡淡摇头,道:“殿下,我早已说过,我心中只有佛祖。”“那好,你就把我当做佛祖来爱,否则,我就···我就让你生生世世都不能潜心向佛。我会烧光南国的佛寺,杀光南国的和尚,族灭求佛的百姓,我会让你悔不当初。”女子笑了笑,似是玩笑,又似是誓言。片段二:今世萧元皱眉看着景行止,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何出此问,不过本宫倒是觉得可以比着老师来挑驸马。”“真的?”“当然,学识只能比老师差一点,容貌得比老师差上一大截才行,免得招蜂引蝶,武功倒是可以与老师比肩,不过行军打仗,一定得比老师强。对了,他家中最好没有人信佛的,我这辈子,一听见有人念经,就头疼。”“这,有点难,我尽量。” 片段三:  “你杀了他?景行止,你杀人了?” 萧元看着景行止手上拎着的,还睁着大眼的头颅,简直像是在做梦似的。“你可以不杀他的,你是和尚啊!你忘了出家人慈悲为怀?”“元儿,我不是和尚。”“那是什么?”“身心都背弃佛的人。”
  • 对症拔罐治百病

    对症拔罐治百病

    无论日常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是一个与体内“邪”、“毒”、“瘀”对抗的过程,当“寒”、“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外邪和内患相结合就会导致机体气血阻滞,从而引发身体不适甚至病变。只有将“邪毒”彻底拔出,才能扫清体内瘀滞,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书特邀高级中医技师亲自示范,针对最常见的健康养生问题,向人们推荐最简易和科学的家庭拔罐方法,并配以标准的拔罐真人示范图以及食补方,让即使不懂医学的人也能轻松取得最佳疗效,从而获得真正健康的人生。
  • 侧妃劫

    侧妃劫

    好奇游玩,她竟莫名奇妙的被人指为刺客,偏偏师父还不许她显露武功,她就只有乖乖的任人宰割!王府中,冷冽的六王爷勾起了她的兴趣,他的狂傲,他的孤冷,还有那偶尔一露的温情,都让她深陷,让她迷蒙,让她欲罢不能。同样,她的倔犟,她的坚强,她的清雅淡越,不知不觉间,牵动他的每一根情愫,每一条神经。她如一团迷雾,让他越陷越深.他爱她,想要娶她为侧妃。她亦爱他,却断然拒绝。只因为,他给不了她所要的……谁许我,一生不变唯一的承诺,我情愿,倾尽心中所有的柔情!片段一“王爷,王妃娘娘养了只小猫,很是可爱呢!”某王淡淡一撇,不予理会。“王爷,王爷,暮侧妃也养了只宠物,不过……”“不过什么?”某人好奇。“不过……不过是只大老虎,还咬死了王妃的小猫!”“什么?老虎?”某王一跃而起……片段二“王爷也认为毒是我下的吗?”“不是你还会是谁?”邪魅的薄唇冷淡的抿起,平静的面容看不出一丝涟漪。“我若说不是我,王爷可愿相信?”想要做最后一丝的努力,想要让自己死心!“本王更看重事实,因为除了你,没人会有这么毒的心肠!”一句话,像重锤般狠狠砸落,粉碎了她仅有的一点点奢望。没有丝毫犹豫,段如风一转身,亲自接过丫鬟手里那碗墨黑的药汁,一步步的逼向她。“好,我喝!若这是你们大家的心愿,我岂能不成全!”兰蕊大笑。很好,都想自己死吗?只是,你们不要后悔才好!仰头,一口气喝完,将碗一丢,白瓷碗儿立刻跌的粉碎,心,亦碎了一地……一缕鲜血在她的唇角滴落,兰蕊缓缓倒下,唇边是绝美的笑容,“王爷,告诉你个秘密……”友情推荐:苏瑾儿《杠上黑心老公》纳兰初七《“正”妃》青涩鸢萝《神之咒》陈霆颖《总裁的替婚前妻》御剑行《下堂妃也逍遥》青涩鸢萝《总裁-别太坏》玲江仙《丫头,哪里逃》澜姗《血妻》红涩《黑道美容师》红豆皮皮《妖孽太猛》过期贝儿《腹黑前夫,你死定了》孙夫人《禁---爱》钱菲菲《重生---纨绔千金》谈笑然《重生之八百年以后》冥溪《相公太勾魂》陌潇湘《契约结婚》七星盟主《古代女法医》苏瑾儿《囚宠“罪”妃》六王爷段如风由亲亲编编小憬拥有!这是唯一有人要滴男主……哈哈!
  • 回门礼

    回门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网游之绝杀

    网游之绝杀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爸妈都是很普通的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去有一个值得他们骄傲的女儿,我的名字叫林雨馨。他们都在一个公司里做事,但只是无足轻重的人物,记得有一次,我去他们公司找他......
  • 美男,我来也:小小皇妃

    美男,我来也:小小皇妃

    她是东方的族长魔女,狡诈,腹黑,邪恶。一朝穿越到了古代谭竹国,成为了某人的皇后。看到了某人不屑的眼神后。她也不由气的直磨牙,心中恨恨道:不就是娶我当皇后嘛?老娘我还不乐意呢!不过,以后皇宫少了一只猫;少了一只狗;嘿咻中,榻上多了一条蛇。虽然这些都是我做的,但我是不会承认的……【天十更】虫子信誉,有保障,请放心包养!【本故事纯属虚构】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终究是谁负了谁:琉璃碎

    木槿花,朝开暮落;姻缘乱,痴由心生。翠湖居里的缠绵,是痴情还是无情?爱与恨,恩与怨,终究是谁负了谁?“不去关睢宫!”这是容郁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坚定而脆弱。忻禹的誓言扰在。却令她更加不安。然而。忻禹却给了世人最完美的谢幕,留给了自己最深的伤痛。也许从一开始这就是万丈深渊,谁也无力逃脱。漩涡中。柳洛无力地寻求真相,殊不知真相只会让他更不知所措。唐门的仇恨最终就如同关睢宫中的哀号一样,带着一丝可笑,湮没了生命。时光轮回。是否有人后悔?是否有人哀叹?忻禹信守了诺言,只是这一次。不再能唤回一切。
  •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地理未解之谜,我们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挑选最精彩的奇谜,荟萃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谜团,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其进行生动的展现和说明,试图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诡异而又神秘的想象空间:星空世界、地球探秘、天象奇观、地理地貌、江河湖泊、神秘地域、洞穴岛屿、文明遗迹、失落宝藏、神秘海洋、怪兽之谜、自然灾难和南北极谜团。我们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种种神秘现象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启迪读者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