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或许认为自己的世界自己完全可以随心掌握的,而他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也有失偏颇,别人无法接受的迟到,在他们看来可能也不过是准时的表现,这样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时间感觉衡量一切,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很可能拖延,因为对时间感知的偏差,或许是对自己的感觉更在乎,只要随心所欲,关于时间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是不堪一击的,及时享乐与解决一个庞大的艰苦工作,他们理直气壮地选择了前者。这样的心态会让他们变得拖延,不守时限,但或许他们本身却毫无知觉,只是感觉自己的时间和别人的略有不同,却不会感到特别的痛苦,虽然拖延,但他们愿意接受自己是个比较懒散或者比较随性的人,开始一项工作,开始一个计划,也可能随时停止,因为心意所致。
焦虑型
焦虑型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感觉饿,会尿湿了尿布,会不开心。他们总是走在孩子的前面,当然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会相对较高,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能够变得优秀,能够在一切的活动中都提早下手,都尽善尽美,一切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如果焦虑的母亲本人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那么她的要求会随着她出色的程度正比例提升,她会给孩子设定各种各样的标准,当然这样的母亲通常也富有牺牲精神,伟大的母爱召唤着她,让她全身心地照看着孩子,孩子任何的需求信号都会在她眼中不断放大,及时满足,甚至她会提前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会在焦虑的母亲身上学到任何事都要做到前面,任何事都要尽善尽美,任何的瑕疵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关注,而不惜推到重做的冲动随时都可能毁掉他的作品,重新开始,如果开始的不够早,那么时间期限就会受到挑战。
焦虑型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信号: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完美,你要提前作,你要尽善尽美,瑕疵是不被允许的。就像是她照顾孩子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被饿着,被冻坏,被任何人为造成的疏忽影响或者伤害。在焦虑的母亲照看下的孩子总是对事情充满了谨慎的态度,他们生怕出现任何差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变得很优秀,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会取得璀璨的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又会因为拖延而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成功之路,他们开始变得效率低下,虽然力求完美,却始终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即使最后上交了自己的作品,也没有满足感,总是被各种挫败和遗憾充斥,他们力图从时间上掌握自己的作品质量,而换来的不过是不敢开始,生怕第一笔下错了地方,整幅作品就会变成废品。
如果你是这样的拖延者,或许对你来说,时间观念在你心中会形成一种类似定时炸弹的装置,任何时限要求都会让你痛苦万分,即使你已经决定过很多次要提早开始,要在最后期限前完工,可能还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拖到了最后。你一直觉得你勤奋努力,但是事实上,你又总是拖延,你都不知道自己该算作勤奋,还是懒散,这对自我的巨大考验,让你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个类型的拖延者是最痛苦的。因为他很想摆脱,因为他的心中,自己根本不是一个拖延、懒散的人,而看上去,他确实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内心期望和现实表现的矛盾总是让你陷入一场无法自拔的自我争斗。
也许你不属于以上几种典型的喂养方式,也许你认为父母的喂养方式对你的影响没有那么大,而且甚至从同一个喂养方式中看到了不同行事风格的孩子,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家的基础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你的拖延问题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才遭遇的,不一定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的拖延者,也不是每个孩子一定要从婴儿期受到影响,才会出现拖延的问题,很多人在回忆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一直到参加工作都从来没有被拖延的问题困扰,只是最近,这才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童年初尝拖延的甜头
西方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就是对外界刺激的相应反应,奖励能帮助我们巩固这个业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而惩罚无疑会让你降低继续坚持做某件事情的动机。心理学上说,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能够得以维持,即使你从意识上多么想克服,还是如影随形地跟在你身边,是因为这些习惯能让你从中获得某方面的益处,即使这些有益的地方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孩子的好恶表达
拖延可以让孩子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她)就会利用各种方式造成拖延,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其实心里是不想去的,因为幼儿园还要有老师的管制,还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他觉得很不开心,他每次都跟妈妈说自己不想去幼儿园,结果都可想而知。于是,每次周一的时候,他都会感冒,甚至会发烧,其实这就是他委婉而有力的表达——我不想上学。一般对生病的孩子,父母都比较宽容,不忍心再让他上学了,放在家里病休几天,可能又要上学的时候,故伎重演,他又会生病,一旦在家休息,病情自然解除。很多家长都为此感到憷头,但是毫无办法。孩子用生病这种方式来对抗上学的命令,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拖延自己开始进入幼儿园的日期,甚至有的孩子会从春天拖到冬天。因为生病带来的拖延可以让他在自由自在的在家里玩很久,不必担心去幼儿园这种事情。幼儿园的内容,对成人来说,不过是老师们领着一群孩子玩各种游戏,偶尔唱歌,其实,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你问一个刚入幼儿园不久的孩子,你觉得幼儿园怎么样?他可能会告诉你,老师没有搭理他,他不想在幼儿园的时候去厕所,午休的时候,他根本睡不着,老师却不让说话,他不喜欢那些单调的玩具,他觉得幼儿园的饭不好吃,他不喜欢和某某小朋友在一起坐,他不喜欢玩某个小游戏……他有很多讨厌去幼儿园的理由,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你如果早晨从幼儿园门口路过,你会发现那些扒着栏杆或者赖在爸妈身上不肯进园子的孩子哭声连天,泪流成河,他们想尽办法晚一点点进去,让爸妈多陪一会儿,想要准时送孩子进幼儿园的父母不得不考虑提前出门。
一旦孩子的拖延策略成功,他们使用的频率和强度就会大幅提升,很多年轻的妈妈都在讨论,为什么我的孩子去幼儿园的第一个年头总是生病呢?他(她)的免疫力好像下降了很多。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他们面对着未知带来的恐惧,这种不想进入新环境的方法也是人的自然反应,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适应时期对孩子未来的做事方式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的拖延不断得到你的认可,他就会经常靠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这种行为会随着使用的增加得到泛化。他以后可能变成一个拖延的人,因为他知道,如果拖延下去,也许会有好的事情出现,他等待着生活给自己的惊喜。
对待这样的孩子,有的家长喜欢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他们这种朋友式的交谈会赢得儿童的信任和理解,孩子会摆脱自己的拖延模式,还有的家长喜欢用最直接的方式,无论孩子怎么哭闹,都要坚持送孩子去上学,这样的家长看起来似乎是不讲情理,但确也行之有效。曾经有人说,自己在幼儿园开学的时候,根本不想上学,爸爸骑自行车送他上学,他本来坐在后座上,突然就跳下车子逃跑了,后来爸爸就又把他逮住,然后固定在座位上(类似一种儿童椅的后座支架,小朋友坐在里面,主要是为了安全,他们家却是为了防止他逃跑),每次就这么被强迫送进幼儿园,后来也就不再通过什么方式企图逃跑了,而是乖乖地去幼儿园,现在的家长很少采用这么直接的方式送孩子上学了,但是,这位爸爸确实很好的消除了孩子企图拖延上学时间的想法。如今这个小朋友已经长大了,还念到了很高的学历。
重重的蜗牛壳
拖延是为了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躲开纷争。
躲开纷争这句话,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是否说得太世故,太老练?其实不然。孩子有自己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而且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那种太幼稚的人,他们也采取了一些策略对抗那些让自己无能为力的纷争。比如父母的争吵。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因为各种事情在家庭中引发战争,激烈的争吵会让幼小的孩子觉得他的世界在坍塌,在断裂。在孩子的眼中,世界的全部就是爸爸、妈妈和自己。当他看到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争吵的时候,心底衍生的恐惧是大人不能体会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停止家庭战争,他希望一家人能够和平相处,因为爱的三角形是稳定的,那样他才会觉得温暖舒适,但是父母的口角或者争吵会打碎他的认识,他会通过哭闹,来终止这场战争,很多正在愤怒的风口浪尖的父母是不会太在意孩子的感受,或许他们能顾及到的最大限度就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就是让孩子回自己的房间。当儿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比如大声说别吵了,比如自己哭,这种方式不能终止父母的争吵,而只是被赶回自己的房间。他无力解决眼前的纷争,唯一采用的方式就是对这种事情的冷漠,为了逃避这种不良情绪,他可能选择了把自己沉浸在某件事情中。如果这个时候他已经上了小学,那么爸爸妈妈会在吵架的间隙说:“孩子,你别管了,你回屋做作业去。”那么,他就会去做作业,作业是他用来等待和平的一个工具,他不轻易地完成,直到外面的疾风骤雨停止了,他才肯慢慢吞吞地完成作业。
拖延成了他无奈的逃避手段,也成了他将自己包裹起来的护甲,孩子柔弱的心灵如同蜗牛,每一寸都包含了敏感的触角,任何疼痛都会经过神经传递而不断扩大,而拖延则是他们用以保护自己的壳,虽然重重的蜗牛壳使得他的行动缓慢,但却保护他不受疼痛的折磨。当年正因为这层保护的作用,拖延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等到长大了,发现拖延已经在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的时候,这层在身上穿了很多年的护甲突然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想要剥落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疼痛,而如今的苦恼也如同当年那颗用以起保护作用的种子已经长成了蔓延心灵的藤蔓,覆盖了大部分的阳光地带。
如今想要过上悠闲无忧的生活,而他显然已经习惯了那种被拖延所累的生活,努力争取的结果最后都是向拖延投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拖延已经不具有那层护甲的保护作用,反而成为了最严重的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想要摆脱,却谈何容易,因为它跟随了你太久,已经根深叶茂,连根拔除的话,必定造成你一时的疼痛。
所以,如果现在你也和爱人在争吵,也要关注一下,孩子眼中的世界,你们的言行埋下的种子,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如果你也曾经受过类似的影响,那么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这个看似无益的习惯,你是否敢于面对那些形成拖延的真正原因?你是否真的已经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力量接纳当初那个无奈之举形成的局面?你是否能做到,从内而外的剥离拖延的护甲,重新回到悠闲生活的境地。
孩子也有自尊心
拖延是为了保护自尊心。长大之后,我们再看小孩子,总觉得他们是有口无心,如果你仔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很小的时候,你就有自尊心。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对小姐弟,姐姐9岁,弟弟7岁。两人同时报了一个美术班学习简笔画,姐姐和弟弟在一个班里学习,由于年龄的原因,姐姐在几次课结束之后,每次的作业都会比弟弟的画的好看,而且在大人们面前还会说:“你看他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小男孩开始总是称赞姐姐的画好看,但是这么几次下来,小男孩每次都听到姐姐这么说,都很难过的样子。他开始变得沉默,每次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用的越来越长,他希望自己能跟姐姐画的一样好。如果爸爸或者妈妈拿起他的画要看的时候,他总是抢过来说:“我还没有画完,现在还不好看。”他不再喜欢把画完的作品分享给大家,他总是说自己还没有画完,即使已经勾出了轮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的涂上颜色,因为颜色涂完,就代表画作已经完成了。
他不想别人都听到姐姐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不喜欢大家都夸赞姐姐的画好看,自己的难看,他也希望得到夸奖。如果每次都换来的只是嘲笑和批评,他选择了不完成自己的画作,这是拖延,也是无奈的对抗。
案例中的弟弟用拖延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自尊心,他不想面对那么多的批评,他每次都在努力,想要和姐姐画的一样,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绘画线条上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他似乎总是无法追赶姐姐的脚步,只能选择了这种自毁式的放弃。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讲,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努力要更重要。拖延不过是为了保护我们幼小的自尊心,不受到来自别人的伤害。
在家中,尤其是那些个多子女的家庭里,如果哥哥或者姐姐非常优秀,无疑会给排位靠后的孩子无形的压力,因为自然生长的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当你还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的时候,你就要接受,你的哥哥或者姐姐已经是一个人见人夸的优秀学生了。你总是想要成为他(她)的样子,但是,总也无法达到那个高度,当我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气馁和挫败感就会紧随其后。拖延如果可以避免来自他人的评价和来自自己对自己的否定,那么拖延显然就会被很多无法追赶自己的兄长的孩子用来当作保护自己的挡箭牌。起码,这样别人只会说“恩,这个孩子真懒”“这个孩子没有做完他的作品”“这个孩子肯定也会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优秀的,只要他在努力一点”……我们都宁肯让别人认为自己不努力,也不愿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这是每个孩子的愿望。他没有想过,以后的很长时间,他都会用拖延来维系自己的自尊心,他也没有想过,拖延会影响他未来的学业甚至工作,他只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