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000000019

第19章 结交国共精英,致力团结合作

1921年7月,毛泽东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结识了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一批新朋友,使自己的交友圈子又有了新的拓展,层次也更高了。回湘后,他担任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地方党组织(七、八个)的负责人之一。这期间,他还兼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沙分部主任,为发动工人运动,他三到安源,发动和领导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毛泽东与陈独秀的早期交往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与陈独秀的交往甚多,受陈独秀的影响也最大。

1920年8月,陈独秀和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就曾给长沙的毛泽东写信,约他在湖南建党,同时寄来一批进步书刊。毛泽东接到信后,马上秘密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还多次向远在巴黎的蔡和森等人介绍陈独秀在上海的建党情况。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工作很信赖,并极力推崇他,在党的三大报告中,陈独秀高度赞扬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的工作,认为比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地的工作做得还要出色。

由于湖南工作完成得好,加上陈独秀的引荐,毛泽东于1923年5月奉命调到上海,参加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这样,他与陈独秀接触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党的三大上,他们俩同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我们党的主要领导者,一起承担了党中央领导工作的重任。

毛泽东与陈独秀之间出现分歧,始于1925年底。1926年春,毛泽东因病离沪回湘开展农民运动,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中国革命的前途、对国民党的估计、武装斗争等问题上,毛泽东和陈独秀之间也发生了原则性的分歧。为此,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压制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从此,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尽管毛泽东与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发生了分歧,但此后陈独秀很少公开发表反对毛泽东的言论,而且还赞扬过毛泽东的领导。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接着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陈独秀对此深表赞扬。1937年8月,陈独秀从南京监狱获释后,对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表拥护,并表示愿意在我党领导下开展工作。

毛泽东也一直未曾忘记过陈独秀对他的思想影响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延安窑洞中,他曾坚持对斯诺说陈独秀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之一。陈独秀出狱后,毛泽东还曾邀他到延安工作,后因康生从中作梗,诬蔑陈独秀是日本特务,要求他交代自己的托派罪行,此事才不了了之。1941年,陈独秀于贫病交加之中,客死四川江津。

1945年,毛泽东主持起草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贡献,肯定了陈独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是正确的。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中,称赞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认为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在某些方面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毛泽东与李达

在中共的早期创始人中,李达是又一个与毛泽东有着密切交往的人。两人同籍湖南,又都有哲学上的造诣,因此自从共同参加了党的“一大”之后,两人就建立了经常的联系。1922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遇到许多困难,便写信给李达,请他来长沙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共度难关。一个月后,李达即携夫人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孩子到长沙,如约赴聘。12月23日,湖南《大公报》曾发表《自修大学新聘学长到湘》,消息说:“该校自修生于昨晚开会欢迎,并讨论进行办法,拟于寒假内聘请学者举行学术讲演大会。”

1923年,李达因同当时身为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意见相左,贸然离开了党。1926年,在武昌北伐军政治部的一次会议上,李达与毛泽东见过一次面后,一别就是20多年。

延安时期,毛泽东读到了李达的《社会学大纲》,非常欣赏,认为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读过多遍,并在书上作了很多批注。他把这本书推荐给许多人,并亲自给李达写信,热情称赞他是真正的人,要他把此书再寄一些到延安去。到了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庐山见到养病的李达时,还让他拉几个助手,将此书重新修改出版。

1947年,毛泽东曾通过“地下交通”送给李达一封信,大意是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实际意思是请他去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其时李达正在长沙湖南大学任教,当局把他当成危险人物,列进黑名单,监视极严,兼之身体不好,不能长途旅行,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948年底,病情好转,李达才辗转北上。

李达到达北平东站时,毛泽东早已派专人去迎接,安排在北京饭店,第三天即约李达单独会晤,畅谈别后情感,直至深夜。交谈中,毛泽东向李达指出,你早年离开了党,在政治上摔了一跤,是个很大的损失。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你在早期传播马列主义,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大革命失败后到今天的20多年里,你在国民党统治区教书,还是一直坚持了马列主义的理论阵地,写过不少书,这是有益的事嘛。只要做了些好事,人民是不会轻易忘记的。毛泽东还表示同意李达重新入党,不要候补期,并愿意做他的历史证明人。其时李达已年近花甲,毛泽东的一席话,无疑是对他近30年经历最扼要而确切的总结,不禁十分感激。两人畅谈之中,不觉夜深,毛泽东便挽留李达在自己的床上休息,自己则一直工作至深夜。

1951年,毛泽东的《实践论》重新发表,李达赶着写了《〈实践论〉解说》一书。每写完一部分,他都要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在百忙中亲笔为他修改,并把书稿中所有写到“毛主席”的地方改为“毛泽东同志”。1952年,毛泽东的《矛盾论》重新发表后,李达又写了《〈矛盾论〉解说》一书。

建国初,毛泽东曾建议李达留在北京工作。李达则一再要求回湖南从事高等教育。他在教育战线上战斗了几十个春秋,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此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武汉、庐山等地,曾多次要李达去见面,畅游长江时也曾要李达陪同前往。还有一次,毛泽东在武汉视察时,打电话要亲自到武大去看李达,李达只好赶紧坐着汽车去见毛泽东。

毛泽东与国民党“一大”元老

1924年,毛泽东参加了国民党“一大”;1925年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开始和汪精卫、胡汉民这样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纵论天下之事了。这年他主办《政治周报》,竟然激烈地抨击起“西山会议派”的林森、居正、覃振等国民党元老来。而这批人早年追随孙中山进行推翻满清斗争时,他还不过是湖南新军中的一个下士。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不久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这时,他的交际圈内都是国共两党的上层人物,如汪精卫、蒋介石、邓演达、谭延闿、恽代英、林伯渠……而所有的这些人,在当时无不是主宰着中国历史命运的人物。和他们的交往或斗争,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政治斗争经验。

和湘军头目打交道

毛泽东早在领导湖南自治运动的时候,就曾与取代军阀张敬尧的湘军头目谭延闿相识。当时谭正竭力用“湘人治湘”的口号来取代毛泽东等提出的“湘人自治”的概念,遭到了毛泽东的驳斥。但由于谭仍然打着“自治”的招牌,因此在当年长沙城万余人的自治运动请愿大会和游行示威中,勉强接见了请愿代表,并亲自接受了毛泽东等人起草的“请愿书”。

中共三大以后,由于中央机关暂留广州,因此工作之余,毛泽东常去谭延闿的住处。其时谭延闿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建设部长,并被孙中山任命为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长,正为讨伐赵恒惕作准备。毛泽东与他交往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他加强对国民党的了解和联系,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采取联谭倒赵的决策创造条件。

9月份毛泽东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往上海,不久又从上海回到湖南。其时谭赵战争正酣。谭延闿于同年7月由孙中山任命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则是所谓“民选省长”兼湘军总司令,依附直系军阀吴佩孚。是年8月发生谭、赵争夺湖南统治权的战争。先是谭胜赵逃,后赵因得吴佩孚的援助,于9月底又重返长沙。在谭赵战争期间,毛泽东和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采取了支持谭延闿、反对赵恒惕的策略。不久,谭的“讨贼军”进一步失利。加之孙中山急调其部归粤,以击破陈炯明部队对广州的包围,乃于11月中旬退回广东。毛泽东与谭延闿的此次交往,虽然未能达到赶走赵恒惕反动军队的目的,但对于提高他的斗争艺术、丰富政治斗争经验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治“宿敌”戴季陶

1925年10月初,毛泽东从湖南到达广州,住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内,不久,即代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职务。在中国国民党广东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毛泽东公开发表演讲,突出批判了“中间派的问题”。其矛盾所指,即是“中间派”的代表人物戴季陶。戴季陶在1925年六、七月间,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旨在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分裂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就是戴季陶主义最形象的注脚。

毛泽东一开始就与戴季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指出戴季陶“现在既无诚心要做反革命,也无诚心要站在帝国主义一边,他将来定要变成反革命,一定要跑入帝国主义那边去的”。

1925年12月,为了进一步反击林森、吴稚晖、戴季陶等“西山会议派”的进攻,毛泽东创办了《政治周报》,与后来一直作为蒋介石的“谋士”和军师的戴季陶展开了全面论战。然而就是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上的“宿敌”,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他还有过一段有趣的交往。

1945年9月3日下午,前来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毛泽东,原定去“桃园”拜访国民党无老于右任,听说戴季陶也同住“桃园”之中,突然踅了进去。戴季陶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竟会去看他,一时间局促不安,诺诺连声,颇有无地自容的感觉,因此两人不及深谈。毛泽东从戴府出来去见于右任时,恰逢蒋介石也去看戴季陶,二人狭路相逢。蒋问毛去哪里,毛说去看了戴季陶。蒋介石听后先是一怔,随即便佯笑说:“好,见见好,见见好。”

临时决定看望戴季陶,这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也是毛泽东人际交往中的一段小插曲,其艺术的成功却是不可忽视的。据张治中后来回忆:戴季陶反共坚决,思想保守,但他对毛泽东来到重庆,并亲自对他拜访,“表示敬重”,因而对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也“寄予热切的期望”。不久,戴季陶即请张治中代约时间宴请毛泽东,他在邀请信中说:“前日毛先生惠访,未得畅聆教言,深以为歉!一别二十年,一切国民所感受之苦难之解决,均系于毛先生此次欣然惠临重庆,不可不一聚也。”9月13日晚,毛泽东果然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应邀出席了戴季陶的宴会,令戴季陶感慨不已。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笑颜天下之倾花

    笑颜天下之倾花

    江山美人无法兼得的选择,君临天下无法摆脱的宿命,复仇、欲望、爱情、权利、友情他们能否摆脱命运的枷锁?当一切结束的时候,丢失的是否是自己原本的样子?他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使命,父母的鲜血将自己打入复仇的深渊,五年的相濡以沫,彼此之间拥有更多的信赖与支持,然而,他们却在命运之中俳佪碾转…
  • YY古代史:娃的宠妃(夏商卷)

    YY古代史:娃的宠妃(夏商卷)

    【夏商穿越卷:娃的宠妃】为嘛穿越第一站是奴隶社会,为嘛,为嘛?迎接我的是猛男,绊倒我的是美男,娶了我的是娃娃男,OMG,我咋这么霉?好想偷了文物赶紧回,可是,突然出现了个头戴王冠的壮男非要对我乱来,一咬牙,我猛地拔出防狼器刺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本书讲述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才没有烦恼。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虛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相传两千多年前,一个贫苦青年海菲在神的指引下,本书收录了常见《羊皮卷》范本的经典,得到秘密流传下来的经商致富秘籍,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些秘籍书写在羊皮卷上,因此被称为“羊皮卷”。17部世界级成功宝典以各自的主题让《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并照耀着生命的前程。但令人惋惜的是,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励志好书,自海菲之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些神秘的羊皮卷。虽然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富有羊皮卷意义的书籍却从未消失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昨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腕”。说话的“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办事的“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
  • 皇上抢婚:鬼眼盗妃惑天下

    皇上抢婚:鬼眼盗妃惑天下

    一朝穿越,竟然被浸猪笼,死里逃生又被逼占山为王,幸好有一对贴心的儿女。瞧瞧,多懂事,这会竟然为她这个娘亲招夫。可是他们竟然招了十个男人回来。啥?小丫头竟然扳着手指头,理直气壮的说:一个爹爹陪我玩,一个爹爹陪娘亲,一个爹爹陪弟弟,一个爹爹赚钱养我们,一个爹爹给娘亲捶背,一个爹爹……等等,中间这个男人怎么如此眼熟?一把扯上他脸上的人皮面具,竟然是龙凤胎的亲爹,当今皇上……
  •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她是五毒教最小的师妹,却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也是最丑的一个。因为从小脸上的伤疤,她不得不带着半边面具示人。她被众师兄逼上了寻找大师兄之路。她是爬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大师兄’。眼前这个颓废得不行的男人,真的是大师兄吗?他那唏嘘的胡渣子,忧郁的眼神,还有那神乎奇技的刀法……都深深的吸引了她!等等!他真的是传说中的大师兄吗?为什么混混打他都不还手,真是越看越窝囊,本来还指望他一展五毒教的绝学的,怎么变成了她救他?有没有搞错啊!难道她认错人啦?不会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