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06

第6章 壮歌:红色记忆(1)

《义勇军进行曲》

近代中国,昏睡百年。江山失色,国土沦丧。自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红色的思想,红色的火种。从此,在中国大地上,红色的思想掀起了红色的风暴,留下了红色的记忆。红色的火种化做了红色的旗海,创造了红色的历史。

今天,每当我们唱起当年那一首首壮怀激烈、慷慨激昂的革命历史歌曲,仿佛人们又重新回到那轰轰烈烈的年代,历史的烟云仿佛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再次扑面而来。

《义勇军进行曲》

——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词曲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深沉的历史感和动人的心魄的艺术力量,在中国人民争取自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鼓舞作用。郭沫若称赞《义勇军进行曲》:“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一)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了危险的时候。面对东北三省的沦陷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爱国民众先后举行大规模集会,抵制日货,组织反日罢工,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救国,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

伴随抗日救亡呼声的不断高涨,文学艺术家们开始用歌曲的形式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悄然崛起。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歌曲悲壮雄劲、感人至深,后来都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歌,其中一些歌曲一直在我军中传唱,成为我军传统歌曲。

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934年,上海“电通”公司向田汉征稿,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和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意,把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当时,聂耳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歌词是田汉在遭反动派逮捕前,匆匆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当聂耳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聂耳兴奋地对孙师毅说:“作曲交给我,我干!”随即以极大热情投入创作,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二)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聂耳创造性地谱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为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表现了我国人民处于民族危机时刻,誓死不做亡国奴,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聂耳用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了单段体的一部曲式。整首歌曲激昂振奋,战斗性强。它以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雄壮而稳健。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旋律采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紧迫感,从而引出人们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一次比一次高昂的呼号,喊出了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敌心声。歌曲的结尾处多次强劲而富有动力的“前进”,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战斗精神的写照。

歌词开头一句,用倒装句进行呼告唤醒: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一句横空出世,警辟而又千钧,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呐喊。因为在民族的尊严遭受践踏蹂躏时,生活在奴隶中的全体“斯巴达克勇士”,都应为维护人格尊严、为民族的存亡起来战斗。因此乐曲在开始时,有几小节特强的小鼓独奏,模拟隆隆炮声,然后奏出军号的前奏,引出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

接下来两句,是民族精神的再现:“让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交代了当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民族人民发出“起来”的吼声,这是民族的意志。三个“起来”,反复宣誓,如同向世界吹起的号角,排山倒海。歌曲准确地演释了歌词,谱写时采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从而引出被迫发出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最后一句歌词,是向敌人冲锋的战斗号令:“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为了充分表达战斗的决心,歌词在篇章反复基础上又进行词组反复:前进,前进,进!这短促的节奏,是战斗的鼓点,急促而又汹涌,澎湃而又激昂。歌曲也在三次不同层面上的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

《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是不朽的,全歌如此短小,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完善如此高度统一,浑然天成了一曲不可模仿的时代强音。

(三)

《风云儿女》放映后,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立刻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不久就传遍全国。它如同进军的号角,使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热情迸发,精神振奋,为民族兴亡筑成新的长城。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义勇军进行曲》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且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在当时的反***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1945年,美国国家电台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国的代表歌曲,称之为“凯旋之歌”。而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对这首歌的演唱并录成唱片,更使这首歌传向全世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14年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诞生之际,国歌如何确定自然是国人关注的大事。为此,中共中央于1949年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讨论会。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亲临现场,听取意见。著名美术家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这一建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代表的支持。只是有少数代表认为,歌词应该做一些修改。毛主席最后表态说,虽然我国就要完全解放了,但今后还要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为好。毛主席讲话结束后,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将其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 !进!

《十送红军》

——唱出军民血肉深情

《十送红军》是一首表现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深情的歌曲。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工农红军被迫撤离江西井冈山根据地,告别父老乡亲北上长征。悲歌送壮士,泪别送红军。《十送红军》的旋律优美流畅、歌词情真意切、意境哀婉动人。整首歌曲饱含深情,感人至深,仿佛穿越时空,又把人们带回到那难忘的战争岁月。

(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数次严酷的“围剿”。作为中央苏区的江西地区,是敌人围剿的重点,一时间战事频繁。党和红军紧紧依靠苏区人民群众,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只要红军一走,白军一来,除了地主之外,当地的群众没有一个能够逃得掉。凡是家里有人当红军的,家属都要受牵连;凡是当了赤卫队的老百姓,都要被杀头。可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又不能和敌人硬拼,红军采取了游击战术,不得不经常转移。在江西当地,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自发地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祝福他们一路平安,胜利归来。有许多表现老百姓和红军惜别之情的民歌在当地流传,这些歌曲不仅数量多,而且民间特色很浓,美妙动听。

《十送红军》切合了革命战争的历史背景,又具有浓郁的江西韵味,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江西民歌,甚至被认为就是送红军长征流传下来的民歌。其实,《十送红军》是解放后由专人作词谱曲创作出来的一个音乐作品。

1960年,根据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演唱革命历史歌曲的指示,空政文工团决定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派出歌舞团团长汪洋,词作家张士燮,作曲家朱正本等人,来到江西采风,为歌舞创作做准备。他们通过参观革命遗址,走访老区群众,了解了当年人民和红军的血肉深情,了解了群众唱歌送别红军的情景,搜集了大量流传在江西地区的各种版本的送红军歌曲。江西之行,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回到北京后,词作家张士燮负责剧本创作。当他写到第四场红军长征时,感到需要有一首歌曲来表达根据地人民群众送别红军时那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从剧情结构上才能把第三场反“围剿”的戏衔接起来。张士燮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综合起来,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

作曲家朱正本看到歌词后,被深深打动,主动接受了谱曲的任务。朱正本从在江西搜集的民歌《送郎当红军》中寻找到了音乐创作灵感,把心中积蓄的丰富感受都融入了曲谱当中,不到一个小时便完成了创作,当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朱正本在《送郎当红军》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又借鉴了西洋音乐回旋曲的形式,把六段歌词谱成每段不同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达到了情真意切的效果。一个完美的音乐作品《十送红军》就这样诞生了。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张士燮(1932~2007),天津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轻音乐学会首届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歌曲》月刊编委。著有歌词专集《蔺草集》,歌词《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社员都是向阳花》、《十送红军》、《秋收起义歌》、《农友歌》、《银球飞舞花盛开》,参加创作大型歌舞剧《长山火海》、《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音乐舞蹈史诗文学剧本《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和大型歌舞《光明赞》、《名舰忠魂》等。创作歌词数千首,其中近30首歌曲获全国、全军各种奖项。

曲作者:朱正本(1928~ ),安徽凤台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开始写歌曲、小歌剧。先后创作大型合唱曲舞蹈音乐、歌舞剧音乐、大型歌剧、小歌剧、电影音乐二十余部,与他人合出了两本歌曲集,发表歌曲两百余首。其中《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银球飞舞花盛开》、《学习那英雄的解放军》等,都曾在全国流行。还曾创作歌剧音乐《忆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创作一等奖。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

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住红军手,

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

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

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高台(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二)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借叙事来表达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尽管一送、三送、五送、七送、送了又送,但层次分明,富于变化,每段最后一句的结尾,仿佛是下一段唱的开头,如巨龙盘旋,前呼后应,首尾相衔。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采用回旋曲式手法,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三)

1960年秋,《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中南海怀仁堂首演。周总理、朱老总和共和国的许多元帅、高级将领,欣然聆听了音乐会。刚刚面世的《十送红军》反响热烈,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竟情不自禁地上台与演员一同跳了起来。

同类推荐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热门推荐
  • 极品穿越系列:极品千金

    极品穿越系列:极品千金

    到了古代,当然要轰轰烈烈谈个恋爱,选个美男追追。能有幸入她大小姐眼的,便是当朝第一美男,冷浩风。于是南宫夭夭顶着大家闺秀的头衔,开始实施猎美男,三十六计!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后,如愿嫁给了冷浩风,竟然被关照要补习三从四德?背家训古典?还必须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做刺绣女工的深闺少奶奶?好吧,美男成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是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于是南宫夭夭留书一份,休书,把第一美男休了!便大大方方的游走江湖去了!啥米?刚出府门,便遇到一个超级腹黑,霸道的神秘门主,整天带个面具,浑身散发着冷冰冰的气息,追杀她?一不小心又惹上了武林盟主的垂青,整天跟跟在PP后面,跟着她满江湖的跑,美名其曰妇唱夫随……
  • 家庭生活小百科

    家庭生活小百科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追求有品味、有格调、有营养的时尚生活方式,以期在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无穷乐趣。希望能给广大读者的生活增添新的生活元素有新的帮助,相信读者会在本书里获得提高生活品味的知识。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老婆,医我

    老婆,医我

    她不想进外科,唯一的宏愿,是被分配到收发室收发报纸。无奈院长无良,将她丢进外科。她第一次上手术台,晕了。第二次上手术台,缝针戳到主任手指。潮水般的鄙夷,轻蔑,讥笑,扑面而来。庸医骂名在侧,她不在乎。一夜之间,她被最爱的男人算计,她的父母双亡,家产被夺,右手被废。她恨,恨最亲最爱的人的无情背叛,她必须依靠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将自己的家夺回。……她颠沛流离,隐居百草村,苦修中医之术。学望闻问切针灸写药方,学习武点穴接骨解奇毒。她冷傲的说:我必用我手中的银针,扼住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无耻狂笑的咽喉。她孤寂的说:那些欠了我的,今生必报;那些我欠了的,来世再还!她万万没想到,时隔三年。当初的无良院长,会跋山涉水,拿着欠条找她讨债,还将她绑回家。她装疯卖傻,他依旧宠她爱她。她翻墙逃跑,他万里兼程追她。他说:你不是说,从哪里跌倒要从哪里爬起来吗?她眼珠一转,说的在理。周氏药房,神医来袭,看周怡宝从一代庸医变神医。主治疑难杂症,跌打损伤……妙手回“春”。她是新时代性福的福音,是顽固病魔的克星。“周大夫,我老公不行。”“怎么个不行法?”“就像上次,我老公说,老婆,刘翔比赛马上就开始了,你看选手都准备下蹲起跑了,让我看完咱们再做好吗?我说不行,人家现在就想要!他关了电视,与我大干一番。完事之后,他缓缓打开电视,这时电视里解说员激动地喊着:刘翔冲刺!赢了!冠军!12秒97!”“咳咳……”没关系,不管是六秒还是十二秒,她都能让他们重现雄风。宠版简介:他扛她回家,她装疯卖傻。“少爷,不得了了,少夫人在剪自己的衣服。”“剪得好,你再找些她喜欢的衣服,让她剪得开心点。”……“少爷,不得了了,少夫人刚才打了李小姐一巴掌。”“打得好,再把少夫人平时,最看不顺眼的人,给她绑了来。”……“少爷,不得了了,少夫人在点火烧房子。”“烧得好,房子烧完了可以再盖,小心照顾好她,千万别被火伤到。”……人人都说,他宠她,爱她,小心的护着她,由着她装疯卖傻四处撒野,她要逆天了。他只是微微一笑:都是我惯的,怎么了?……他对她说:你不要恨了,用你所有恨的力气,来爱我吧。他对她说:恶人我来当,坏事我来做,那些人,我会让他们,一个个,生不如死。……一夜,酒后乱性。她揉了揉眼睛,知道自己玩儿大了,爬墙逃跑。
  • 至仙道

    至仙道

    李春明,本是娇贵的豪门少爷,一夜之间被人灭门,沦落成乞丐,却不想偶然救了修真仙人,获得修真奇法“庚金诀”,从此踏上一条不归的求仙之路。仙道茫茫,物竞天择。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叱咤修真界,驰骋仙界,乃为至仙之道也。
  • 反潜大神爆笑攻略

    反潜大神爆笑攻略

    【新书求包养《不乖甜妻:金主大人求别撩》】商业巨子摇身一变,成了游戏中称霸一方的霸主,目的:潜了他某个缺根筋的得意萌徒。职场菜鸟遭上司胁迫,含泪走进网游。同居后,她不小心发现某只狐狸的‘阳谋’,宁无双拍桌而起:好你个柏傲天,居然玩阴的!杀杀杀杀杀杀杀!本文爆笑,非喜勿入!且看职场菜鸟如何反潜海龟大神。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拐个师傅好下棋

    拐个师傅好下棋

    活了这么多年,肖白一直坚信一个真理:我不欺负你,但你也别想欺负我;就算是我欺负了你,但你……依然别想欺负我!自从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时空遇见了那个谪仙似的男子开始,肖白就发誓一定要追到他!什么师傅,什么下棋,那都是幌子,除了他什么都不是目的!
  •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本书讲述了上起公元前 9世纪的行吟诗人荷马,下迄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领袖毛泽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开国元勋的王者风范,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政治家的宦海浮沉,文学家的沧桑人生,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科学家的智慧灵感及施行探险家的神奇经历……
  •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她有美眸如烟,她有浅笑如云,她以金绣名响天下。为救父兄,她替公主出嫁,嫁给敌国皇帝为妃,只为偷取事关天下的烟云霓裳。她成功了,却在那一刻发现,深深爱上了他。错误难改,江山不再,面对三千兵甲对她的讨伐,他只得将一杯毒酒推到她的面前。饮泪绝别,她饮下毒酒,却又离奇醒来。她成了新国皇子之妃,被他戏弄于指掌,只为遗腹骨肉委曲求全,只为重夺江山甘当筹码。试问一介红颜,如何四两拨千斤?且看大梦尽头,谁共闲步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