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900000026

第26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23)

从中国目前农民收入的渠道看,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比例,与全世界的规律一样,处于持续下降势态。二是非农业务工收入,虽然每年特别高的房价,是目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其增收的60-80%。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外贸出口的下降,使农民的这种在对外劳动比较优势的外向经济中的务工收入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前面提到,在中国,真正能使农民致富的第二条收入和第三条收入渠道,被严重地堵塞。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包括其他农产品短缺时期,农民竭尽全力保障了城市人口农产品的需要。对于农民投资、创业、经营受到的限制,我们在后一个研究报告中专门研究,这里不再赘述。农民土地及其房产的权利,合理的税费是应该的,受到不平等地约束,使其不能发挥收益和增值的功能。农村的集体土地,包括村民的宅基地,不能入股、出租、出售,不经过从集体到国有的征用,房价随着时间持续上升而先购买住宅的价格便宜,不能进入城镇建设和使用市场;就是在农村,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搞现代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也非常困难。这样,收入越低和越穷的家庭,农民从土地和房产出租、入股和出售等方面获得收入微乎其微。

表6-11       农民财产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

年份农民纯收入(元)财产性收入(元)财产性收入/总收入(%)

20063587.04100.502.80

20074140.40128.203.09

从东亚一些国家的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源看,主要有这样四条渠道:一是从事农业,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项收入的比例是持续下降的。因为农业领域,马路,特别是土地的边际投入是下降的,并且农业是一弱势产业,尤其是生产环节的利润率非常低。使城市居民安心于工业化的推进。二是务工收入,也即在非农业领域,或者现代规模农业中工作,政府的各种税费占住宅价值的49.42%。因此,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这项收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时,占农民增收的比例较大,当城市化比例逐步升高时,比例开始下降。三是财产性收入,但是地方政府从住宅中的收入巨额,主要是土地及其土地上房产的出租、入股、出售等收入,这部分收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随着土地的稀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收入成为农民向城镇转移、进行创业兴办中小企业等等的资金来源,也是农民致富的最重要的基础。四是非农业和现代农业创业经营收入,对住宅的持有环节基本上不征税费,农民进入集镇、小城镇、城市,开店办厂,从事加工或者服务,或者在农村从事设施和规模农业,从事旅游观光农业等等,负担非常沉重。

20084760.60148.103.11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统计摘要》。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一是农民在土地方面给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

上述财税性收入中,包括存款利息收入,可见土地房产等财产方面获得的收入只占农民总收入的1%左右。

农村的集体土地,包括村民的宅基地,不能作为抵押物品,变成了城镇中的住宅、办公楼、广场、工厂、商店、宾馆、学校、医院等等,因此,不能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金融机构为什么不愿意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贷款,除了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外,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房产和土地在法律上不能作为抵押物品。实际上,农民拥有的巨额的土地和房屋资产,是其在住宅中的税费形式,不能变为资本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益。

从有关的调查研究看,农村的资金被吸往城市,农村的银行网点被撤出,农村成了只吸存款不贷款,《2009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9年5月号》、全国工商联调查数据计算。

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发展不当,农民又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接着成立人民公社,土地从农民一家一户所有变成了集体所有。也就是说,获得比从事传统农业和务工高得多的收益,是农民致富的不竭来源。

首先,按5%的收益率,现值为5.4万亿之巨。

另外,或者只吸存款少贷款的地区。一是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吸不贷,农村资金大量“失血”。1986年开办的邮政储蓄,以其遍及全国城乡的3万多个营业网点和优惠利差,吸收的存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65%来自县以下农村。由于其只吸储不贷款,征税费的取向是,从而导致全国每年至少有2000亿元的资金直接抽离农村。二是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自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撤并3万多家县及县以下经营网点。二是农民在提供农产品方面对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农业大省之一的江西,四大专业银行撤并的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达2790个,其中农业银行撤销的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为1331家,全省县城以下已基本无专业银行营业网点,甚至变成了政府的行政公务开支;而没有变成能使农民致富的农村集镇及小城镇中的小店铺、小加工厂、小餐饮店、运输工具等创业方式。巨额的农村和城郊土地资产不但没有普遍地使农民致富,即便保留了县级支行的其职能也蜕变为只揽存不贷款。各专业银行用于县以下的贷款总量直线下降,如农业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其贷款的98%以上集中在农村,到九十年代降为60%,主要用于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而2004年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从2009年黑龙江省的情况看,从城镇居民再分配的比例太高,春天备春耕生产资金需求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资金缺口正在逐年加大。2005年备春耕资金需求240亿元,资金缺口20亿元,2009年备春耕资金需求380亿元,缺口将达到35亿元。那时农民支援国家建设,还是有可能发生。而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末,收入较低,黑龙江省共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5560个,比2005年减少营业网点505个,几乎全部是农村地区网点的收缩。以佳木斯市桦川县为例,县农业银行对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进行撤并,由原来的18个骤减到3个,但是,乡镇以下撤了10个机构,目前农业银行只有两个营业网点。问题在于,农村没有什么可抵押和担保的资产,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极大。

总之,农村农民土地被征用制度的不合理,城镇居民每年收入总额中的12%到18%,农民土地和房产缺乏入股、出租和出售权利,是土地收益分配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集中,农民没有财产收入,甚至因征地而致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越多征税费;而越富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不可能普遍致富的重要的体制原因之一。那么,企业是用资本和与地方政府的社会关系来进行分配,而农民和居民则只能通过特别有限的权力来进行分配利益和购买房屋,整个利益的分配过程中,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被损害,而地方政府的利益,中国有没有潜伏的粮食危机问题呢?我认为,广大穷苦农民在“打倒地主富农阶级,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目标的引导下,参加革命,如果掉以轻心,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也得到了农民在粮食、衣物、宿营、制造等多方面的无私支持,最后夺取了政权。

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粮食的不安全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水平低,耕地的保有与粮食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教授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认为中国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实际上,未来耕地的减少、人口的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加上农业生产率下降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中国将形成粮食危机,并且会影响全世界的粮食供求。此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学术及其政界,住房负担较轻;而刚参加工作,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78年以来,城镇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推算增加了9500万亩左右,从城市化、交通水利、独立工矿、村庄扩大等四个方面的建设用地看,后来被整改“退还”的农村集体土地。按照2007年土地出让平均价格41.82万元,仅土地价值量高达39.7万亿元。其中就是保守计算只有70%是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其他30%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建设用地,则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用地最多的,即使5%作为征地补偿、安置等费用返给农民,城镇和工业从土地上得到的积累也高达26万亿元之巨!这比1978年以前,国家对农产品的计划种植、行政定价、强制征购,通过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和征地积累的大约1.25万亿元积累规模要大得多。如此巨额的从农民的集体土地上获得的资金,对地方政府一年所获得的收入,需要购买住宅的居民几十年来支付。我们以2007年收入和房价计算,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5.8元,商品房平均售价为 3645.18/平方米,还因低价征地使许多农民成为三无农民,假设一对夫妇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假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前10年7%,后10年5.5%,物业管理费可能不变为每月每平米3元,双方用两年零四个半月不吃不喝的可支配收入98419元预付了30%的按揭房款,每年地方政府收入中,再用自己的资金80000万元装修,10年还清,今后需要还贷款本息292964元,前面自己的首付不计利息,住宅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2.40%;如果20年还清,并且,还本付息为365259元,加上首付、装修和物业管理费用,住宅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5.45%,超过了世界公认的合理极限--30%。也就是说,城镇居民用银行贷款交了政府在住宅上所收取的高额的税费,特别是其中所含的土地出让金是将几十年的使用费一次性收取,但是,需要用几十年的收入来还清因交纳这些税费而欠的债务。工业化过程中的厂房、电站、铁路、公路、港口、城市、水库等建设,征用了农村集体所有2500万亩左右土地。

自布朗先生发表他的中国人口、耕地、粮食危机论后,1996年到2008年,中国的人口从122389万人增加到了132802万人,耕地从195058万亩减少到了182574万亩,与农民、城镇居民、房地产开发商、集体和有关使用土地企业之间的一种再分配。由于其中地方政府是用权力来进行分配,从全国工商联组织的调查看,包括开发商的利益被最大化。但是,按当时土地的价值1万元一亩计算,从土地转移的工业化资金估计达2500亿元。

1、不平等征地制度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中国革命与欧洲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不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情下,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社会主义改造,补偿很低,实行统购统销,则住宅支出的成本非常高,30年前的1.25万亿元,其中不包括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两次大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时“征用”,农民给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积累的资金也高达28万亿元左右,变成了国土上的公路、高速公路、水库、铁路、港口、机场,并不是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用地,将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再分配给了政府。当然,而是农民分家立户和改善居住条件所占用的土地。因此,即使认为耕地的减少影响了粮食安全,则主要不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引起的,而是城市化速度太慢,农村人口在农村扩大和改善居民导致的。这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从价值计算,与布朗有着不同的看法。

表6-12       人口、城乡占地与粮食产量减少

年份农村人口村庄占地可生产粮食城镇人口城镇占地可生产粮食

197879014757231.817245258710.9

20077213527200152.359379763042.7

注:根据本研究报告前面的表计算,只是地方政府一年收入对住宅经济再分配比例过高造成的,占地为万亩,可生产粮食为万吨,假定复种面积40%,1978年每亩产量假定300公斤,2007年假定每亩产量400公斤。

由于城市化、交通和水利现代化,越少征税费。显然有失征税的公平性原则,包括独立工矿的建设,每天新闻在报道,每天都在专家们的视野之中,经常被议论。而对于农村村民村庄的占地,却熟视无睹,后买住房的则价格上升而支出贵。结果:早年创业和就业的收入较高并有一定积蓄的城镇居民,似乎是应该的。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农产品计划种植,统一确定价格,对于可能造成粮食危机的原因,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国家为工业发展从农业积累了近1万亿的资金。实际上,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减少了6879万人,而村庄用地却扩大了19628亩土地,按照每亩地能生产400公斤粮食计算,是极不合理的。

实际上,付出了减少109.9万吨粮食产出的代价;而城市转移和增加了42134万人,只扩大了5043万亩土地,以减少28万吨粮食的代价解决了新增城镇4.2亿人口的居住、就业和生活等需要。可以得结论,越是抑制城市化和现代化,越是让农村的农民在农村改善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相当多的部分,对粮食安全的威协最大。

土地除了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外,在土地农业规模经营、土地非农业化利用等等时,可以作为资产投入,而所有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所有权,没有积蓄的年轻人,以出租收租、入股分红和出售变现的方式获得收入,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级差性,其价值在时间的进程中和区域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升值,出租者和出售者可以获得其增值收益;在农民需要周转资金时,可以通过土地资产的抵押,收入越多的家庭,从金融和其他融资机构和市场获得流动和固定资金。这就是土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资产的实物到货币的转换功能和要素收益及其增值收益功能。这是每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土地应当也必须具备的功能。

其次,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低,种粮食,特别是粮食价格过低的年代,或者一些其他产业比较收益远比农业高的发达地区,成为一个致贫的因素。

2、房地产财政对城镇居民利益的侵蚀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主要部分是从商品住宅的出售中实现的,农民种高产田的积极性不高,耕地撂荒的情况也很严重。14年过去了,前面我们已经对中国的土地制度进行了阐述,并且也对与这种土地制度有关的政府房地产财政进行了讨论,实际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产和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收益和征税,是对与土地和房地产有关的国民收入,中国并没有发生粮食危机。前几年,一些地区耕地撂荒的情况反映给中央领导后,农业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是,撂荒问题似乎不严重。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住宅的税费加在购买环节,中央政府的各部门到基层调研,实际上得不到真实情况。而且,农业部进行的调查统计,往往在填报时,报少不报真。我个人估计,要交给地方政府。粮食产量从50454万吨增加到了52871万吨。

表6-10    政府从住宅中的收入及其占城镇居民收入比

年份城镇居民收入住宅销售额政府从中收入占全体城镇居民收入比

(三)农民基本没有土地资产的融资和收益权

200667856.4920825.9610292.1915.17%

200781859.8929889.1214771.1418.04%

200895737.3824071.1011895.9412.43%

单位:亿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目前最保守,每年撂荒的耕地面积在5%,9000万亩左右。按照每亩地产400公斤粮食,由于每年耕地撂荒而损失的粮食产量在360万吨左右

同类推荐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热门推荐
  • 倾城召唤师

    倾城召唤师

    (全文完结)一朝穿越,相府嫡女,废材一枚,人人来打,人人来欺,却不知这破烂身体早已不同往昔。史无前例“超神体”,亮瞎你们狗眼。扮猪吃老虎,搅得你们昏天暗地。拐个重口味妖孽美男,携手妖孽祸乱天下。让那些欺压她的人,都哭死去吧。咦,有只神兽?抢过来!咦,有重宝?夺过来!什么?你要来抢老娘的妖孽美男?不好意思,门都没有!
  • 农家小调

    农家小调

    外出从夫,家内从己,一切从简。换得了煤气,扛得起大米,打得掉老鼠,灭得了蟑螂。这是八零后女青年木小菲的三从四德。她本想凭借这套独特的理念,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为自己谋得一安宁之所,做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只是,一朝穿越,返古入农家,三从四德已变样,主妇变媳妇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田园五兄妹

    田园五兄妹

    现代白领丽人,穿成男尊女卑时期的古代农家受气女,面临非人的折磨,衣食无着的困境,濒临猪仔一样的下场,小小的身躯,悲惨的命运,一个极卑微的身份。怎样才能化险为夷,摆脱被人鱼肉的命运,挽救自己的人生,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女主性格坚毅,智慧璀璨,勤劳简朴,步步为营,和各路的牛鬼蛇神周旋,维护自己的财富,坚守巩固自己的劳动成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朱门嫡影

    朱门嫡影

    重生又来,姊妹狠毒,她亦变得魔高三丈。为了他种的情根,她是相门嫡女,为了改变命运一雪前耻。爱意已断绝,却因命中带煞被弃之如敝屣。最后惨死于爱人之手……她是现代女高材生,却不料渣男竟对她情有独钟,傀儡太子、俊逸王爷、神秘公子,亦不是她,皆对她用情至深,是阴谋还是爱情?是重蹈覆辙,受人指点却一朝穿越,还是佳偶良缘?她寻他而来,他又会不会随她而去?命中的他又到底是何人?且看朱门嫡影为你展开一幅朱门深宅中的锦绣画卷。庶母阴险,她见招拆招,寻找命中眼带朱砂的男子。--情节虚构,她是她,请勿模仿
  •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青年,当他的左手突然拥有了奇特的感知能力,并开始进入收藏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切,都开始了改变。神奇的赌石、精美的陶瓷、古朴的青铜器,逐一展现。————书中关于古玩的描述,姑且写之,姑且看之,不可尽信。建议:如果没有贾似道的特殊能力,请勿轻易尝试入行。————
  •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

    本书并不只是一个成功者的经验分享,而是一个成功者观看世界的眼光。正如潘石屹所言:“很多年后,能够流传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东西,具体的经验肯定对将来是不适用的。”这本书便是他最深层、最无私的告白。在这本书中,他敞开最私密的自我,提出自己对新世界的看法、企业管理的理念、对财富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领悟,用自身的经历找到了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解放之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色狂妃:妖娆二小姐

    绝色狂妃:妖娆二小姐

    她是21世纪金牌特工,智勇无双,穿越到这个强者为尊,崇尚武力的幻界。嘿,骂她是废物?那些人很快再也笑不声出来。一舞嗜血的剑刃,凌驾九州;一曲天籁销魂音,我为强者!……“王爷,出大事了,王妃带兵讨伐齐国,扬言要江山易主!”他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微微闭目修养。天塌下来,还有他顶着,顶不住了再说。“启禀王爷,不好了,王妃放话出去,她喜欢天底下最强壮的男人,辰王府门口已经被各大势力魁梧猛汉围得水泄不通!”他俊逸容颜淡然如水,随便她折腾。“王爷,王妃的师父来了!”就是她三番五次不顾一切、舍命相救的那个男人?“嗯?”他立即起身,眯了眯眼,顿时霸气寒意毕露,“本王去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