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重的心理影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给受害者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和创伤是长久的甚至可能是伴随一生的。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产生一种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发生“心理的巨大混乱”,往往不自觉地失控、失能,不仅身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整个心理系统也有可能出现严重障碍。心理学家指出,经历重大突发事件后,个体会出现反复的痛苦回忆、噩梦、幻想以及相应的生理反应;有长期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情感以及引起回忆的活动等表现;长期处在高度警觉状态,如入睡困难、情绪烦躁等;交往异常,无法信任、无法亲密、失控,觉得被拒绝、被放弃、退缩;并且导致个体在社会、职业、婚姻等生活方面的功能受损。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为例,核污染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心理上巨大的不安和恐惧。事故后的7年中,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其中1/3是自杀。参加医疗救援的工作人员中,有约40%的人患了精神疾病或永久性记忆丧失。
(4)持久的环境破坏。公共危机,尤其是突发自然灾害,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持久的破坏,带来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失衡。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外泄的辐射尘埃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共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全部被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核电站周围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不仅如此,由于放射性烟尘的扩散,整个欧洲也被笼罩在核污染的阴霾中,临近国家检测到超常的放射性尘埃,致使粮食、蔬菜、奶制品的生产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05年11月13日,坐落在松花江上游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质严重污染,对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所幸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此次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不仅要在常态条件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更要在非常态条件下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是各级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新的、更大的考验。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指政府公共管理机构针对危机的特点,通过组织政府、群众、社会等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控制、应急处理、评估、恢复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要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还必须把握公共危机管理与国家安全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危机管理与国家安全管理不同。公共危机管理一般包括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威胁到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的管理,国家安全管理主要涉及战争和影响特别重大的恐怖主义等威胁到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与企业危机管理不同。第一,主体不同。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以政府为主,而企业危机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第二,宗旨不同。公共危机管理的宗旨是提供公共安全,而企业危机管理的宗旨则是在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
2.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1)公共性。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部门对具有公共性质的各种类型危机的决策和管理过程。由于危机具有社会性,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组织的能力,因此政府起着核心和关键的作用,政府的危机决策、危机行动会对危机利益相关者产生社会性的影响。
(2)长期性。危机往往并非偶然的和孤立的事件,其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结构性和连锁性的反应,而且,危机事件的解决并不意味着潜在危机的完全解除。因此,危机管理是一种长期的、系统化的反危机战略管理。
(3)权变性。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变化是多样的,很难找到危机管理的普遍适用法则,即使有一些危机解决的原则,但信守原则并不一定能保证危机的解决,危机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要随着危机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4)博弈性。危机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组织单方面处理危机事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涉及两个或多个参与人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危机处理的最终结果不是取决于某一方的选择,而是双方或多方的策略选择、策略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
(5)复杂性。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多因性等,区别于一般情况下的公共管理,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不可能由政府某一部门单独应对,需要建立涉及多个部门、协调一致的应对网络。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公共危机管理关系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有序性、连续性和可控性。它表示的是任何国家政治系统在它的运行过程中都能够运用内部和外部的调节机制,调整社会体系各种矛盾和变化,使之保持在社会正常运行的范围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政治稳定,对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政治稳定,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从而使我国的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化时期,利益和权利都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整合,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形成不同公共危机事件的可能。在公共危机爆发以后,如何对危机做出反应和进行管理,能否迅速地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是评价一个政府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当今社会,现代政府的任务不是彻底消除矛盾,而是进行危机管理,把危机控制在不影响政治稳定的范围之内,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当前的中国,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失业人群的扩大、地区之间和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等诸多挑战,使得我们面临的公共危机日益频繁和复杂。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社会结构全面分化的时期,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又形成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公共危机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带来直接的威胁,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也是政府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关系到个别事件处理的成败,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
2.公共危机管理关系经济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日益成为全球政府关注的焦点,最为直接的推动力量来自于公共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共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日俱增。从纵向上看,以美国飓风为例,1989年,南卡罗来纳州飓风导致60亿美元的损失;1992年佛罗里达州飓风导致200亿美元的损失;到了2005年,新奥尔良地区发生的卡特里娜飓风,严重损害了墨西哥湾的渔业及海上油田等,给美国带来的损失金额达到1000亿美元。从横向上看,以2003年SARS疫情为例,《远东经济评论》综合JP摩根、所罗门美邦、摩根斯坦利等机构的统计数字,对SARS造成的经济损失做了估计,结果是,抛开通货膨胀因素不算,这种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6亿美元。各国和地区遭受的损失分别为:中国22亿美元、印度尼西亚4亿美元、韩国20亿美元、马来西亚6.6亿美元、菲律宾2.7亿美元、新加坡9.5亿美元、泰国4.9亿美元、越南1500万美元、日本11亿美元,我国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公共危机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公共危机的损失降低。例如,当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侵袭之后,立即根据此次灾难查找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当丽塔飓风和威尔玛飓风出现的时候,经济损失已经明显降低。中国的非典疫情被战胜以后,当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开始肆虐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3.公共危机管理关系社会稳定
很多时候,公共危机的最大危害不仅在于对生命和财产上的具体损害,更多在于它会使社会上出现人心不安、秩序混乱,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等危害。一项对98名国内外政府专家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在2010年前存在若干危机因素,其中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困差别的扩大、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如艾滋病的扩散)、中产阶级的成长及其对权力的要求、高失业率、腐败泛滥、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三农”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安全危机等都足以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公共危机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求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措施得当,迅速有力。比如,美国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又遭遇丽塔飓风,美国政府快速做出反应,采取承认政府救灾工作中存在疏忽,几次视察灾区,迅速公布飓风灾区重建等六大措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署长引咎辞职,白宫和国会决定调查联邦政府是否存在失误等办法,都是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动力所在。其次,要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透明度,打造阳光政府,这是公共危机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公共危机事件通常容易诱发人们的恐慌心理,成为流言传播的最佳时机,将政府所掌握的真实情况及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告知民众,才能避免人们的猜疑,减少混乱,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还要对新闻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约束,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对其过程的宣传和报道,帮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及真实情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定民心,理顺社会秩序。
4.公共危机管理关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和人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深层的核心的东西,它是保证人类冲突减少的最后屏障。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教育发展的落后、社会道德和公共伦理的失范、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的冲击等因素,都会引发公共危机。因此我们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这些危机诱因的遏制,防患于未然。
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深重的资源、环境矛盾,人的发展面临的危机,这些都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的难题。我国的国内资源难以支撑经济的粗放增长,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因此,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新能源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超越等手段预防可能出现的公共危机。
5.公共危机管理关系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曾是仅仅和战争相联系的概念。冷战结束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大量的非战争灾难使人们认识到和平时期国家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社会骚乱、自然灾害、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事故、恶性刑事案件等,都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政权崩溃。因此,尽管各种公共危机所针对的具体目标不同,危害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但是都或多或少地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国家安全就成了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职责。政府担负着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保证国家安全的责任,所以,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对于任何有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公共危机管理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交往日益广泛,相互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由于利益引发的争端层出不穷、社会有效治理能力的相对弱化和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也使得危机和灾变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国的危机往往波及他国,成为全球危机;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生物等高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但人们对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难以预计和控制,一旦这些技术被滥用或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工业化的发展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使人们饱尝苦果,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种族冲突、宗教矛盾激化,以恐怖和战争的形式爆发,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安宁。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所有的社会灾难和危机的救援中,各国政府都扮演了主要角色,诸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瑞典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危机和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并在危机预防、救援、恢复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了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我们应该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2.公共危机管理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