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300000006

第6章 孙中山:中国第一位总统(6)

伍廷芳和唐绍仪为代表的“南北议和”始终没有断绝,孙中山便通过这个管道与袁世凯商谈“交换”的细节。因为民国政府的框架已经成型,孙中山尽管表达了让位的诚意,但也提高了谈判的要价,他在给袁世凯的电报中说,“民主、君主不待再计”,袁世凯只能接受民主,进入民国政府的体制;清帝马上退位,政权同时消灭,在北京不得更立临时政府,更明确表示要等列强承认民国政府后再辞职,由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新总统。南方和谈代表伍廷芳认为“各国承认时期为不能待”,孙中山不得不放弃先得到承认后让位的要求。最后,孙中山整理出了五项明确条件由伍廷芳转达袁世凯,并在各报上刊登公示:“一、清帝退位,由袁世凯同时照知各国公使,电告民国政府,现在清帝已经退位,或转饬驻沪领事转达亦可。二、同时袁世凯宣布政见,绝对赞同共和主义。三、文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辞职。四、由参议院举袁为临时总统。五、袁世凯被选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订的宪法乃能接受事权。”——此举将传统私底下的权谋公开化,大开“透明操作”的先河。

袁世凯不禁对这位新的对手提高了警惕。

袁世凯之前没有接触过孙中山这样的对手——以前的对手不是朝野官吏就是草根乱民,不过浸淫中式官场几十年让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耍了一套花枪给孙中山施加压力。首先,他“允许”唐绍仪辞去北方和谈代表的职务,通知伍廷芳以后的谈判与他直接交涉。同时,宣布过去达成的协议,因为没有和他商量,一律无效。最后,袁世凯质问南方:“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亦即取消?”另一方面,1912年1月2日,袁世凯手下大将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将领40多人联名发表声明,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如果以少数人的意见采取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袁世凯用这封电报向南方施加军事压力。暗地里,袁世凯也需要这封电报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这对“孤儿寡母”表示效忠,事后以“犒赏”将士的名义向隆裕太后索取了内宫库房里的300万两银子,来解决极端困难的军队财政问题。事实上,袁世凯也没有钱打仗,北洋军也缺饷。袁世凯是外强中干,和谈是必需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条件。

针对孙中山要求清帝自行退位,不得将政权授予私人,袁世凯接受民国体制的要求,袁世凯提出了反要求:清帝可以退位,但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时取消,由袁世凯在天津成立临时政府统一全国。他将这个要求电报了南京。孙中山对袁世凯提出的条件非常愤怒,1月22日公布了秘密谈判的条件,指责袁世凯对共和的诚意,提出了最后通牒式的新的五项条件,他要确保袁世凯“断绝满政府关系,变为民国国民”。袁世凯继任总统必须由南京参议院选举,必须宣誓接受参议院所定之宪法。孙中山又一“公开外交”的举动,引起了各方面强烈反响。在北方,袁世凯成了朝野攻击的靶子。满族亲贵组成的宗社党,强烈反对清廷退位,他们责问:“谁说袁世凯不是曹操?”而在南方,主和派也责怪孙中山制造了和谈危机。和谈濒临破裂。孙中山不得不再1月28日宣布袁世凯破坏和议,准备开战。

南北双方都不想打仗,也无力再战,和谈转入幕后,转移到清末著的幕僚赵凤昌的上海寓所“惜荫堂”举行。不知情的北方革命党人策划了针对清朝显贵的暗杀行动。袁世凯于1月16日遭到革命党人的炸弹袭击,幸免于难,从此以养伤为名拒绝上朝,向朝廷施加压力。10天后,同盟会员彭家珍炸死宗社党领袖良弼。良弼是反对共和、反对袁世凯的铁杆分子,掌握部分军队。他的死,去除了袁世凯的一大心患。而胆小的隆裕太后被暗杀行动吓坏了。同日,几天刚反对过共和制度的段祺瑞等北洋将领46人联名奏请清廷“立定共和政体”。2月5日,段祺瑞再次通电威胁反对共和的王公大臣。至此,朝野官员和满族贵族再也无人出来为王朝命运呼喊了。袁世凯也作出让步,基本上接受了孙中山的要求,南方则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对清室的优待条件。

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接受了优待条件,发布退位诏书。

此时发展了一个小插曲,折射出袁世凯的真实心意。退位诏书是南方张謇定稿,转给袁世凯,由清廷发布。但袁世凯做了一个小动作,在诏书上加了一句“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清王朝等于是将政权私授给了袁世凯,孙中山就担心这点,怕袁世凯不接受共和体制,重演篡位的历史剧目。事实上,袁世凯还没有篡位的意思。只是传统政治的“正统”观念让他宁愿接受清室的授权,以清王朝的继承人自居,也不愿意贸然作为共和政府的“归降者”。孙中山专门就诏书文字问题向袁世凯强烈抗议,强调新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袁世凯组织。之后袁世凯“知错就改”,迅速在第二天(13日)致电临时政府,宣称拥护共和政体,永远不让专制君主重现中国大地。孙中山没有揪住此事不放,在14日履行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

直到此时,孙中山还没对袁世凯完全放心,他推荐袁世凯不是无条件的。

孙中山的辞职咨文附有三项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就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乃行解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新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章程。”在这里,孙中山给袁世凯套了三条紧箍咒:接受《临时约法》,在南京就职,等袁世凯来北京后再正式卸任。这三条之中,孙中山最看重的是《临时约法》13。《临时约法》除了规定自由、平等和权利等原则外,最实质的内容确定了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议会选举内阁,总理领导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没有实权,就是个象征,是虚位元首。这部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宏伟大法,孙中山是加班加点制订,只用了一个多月就赶在1912年3月11日袁世凯就职前公布。袁世凯如果接受了约法,只能得到一个高高在上、空中楼阁般的总统。

难得的是,袁世凯接受了这个“有条件推荐”。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是套在袁世凯头上最大的紧箍咒。

部分革命党人还是对袁世凯不放心,孙中山安慰他们说:“总统不过国民公仆,当守宪法,从舆论。文前兹所誓忠于国民者,项城也不能改。”那是他的思维,袁世凯可不这么想。如果没有保卫约法的实力,如果有人不从约法不从舆论,你能将他如何?

袁世凯口头发誓遵守《临时约法》了,至于他这么认识这部根本大法、如何去遵守,其他人不知道也管不了。袁世凯觉得孙中山提出的三项条件中,最要命、最紧迫的是前两条。袁世凯不能离开经营多年的北方,到南京去接任总统。面对孙中山派来了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等“迎驾”专使,袁世凯举行了盛大的欢迎,表示非常希望早日南下就职。可在2月29日,曹锟等部北洋军就在北京发动“兵变”,哄抢市场,包围专使下榻宾馆。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子弹射入专使居处,蔡元培等人仓皇转移。接着,天津、保定相继出现兵变。蔡元培等人一介书生,不辨真伪,就返回南京说各地兵变,北方不稳,袁世凯要求暂缓南下,先在北京就职。南京炸开了锅。能让袁世凯这么容易就破解紧箍咒吗?临时政府紧急商讨。许多人主张让黄兴统帅大军北上,名义上是迎接袁世凯南下,实际上是扫荡北洋军阀及封建势力。会上,宋教仁认为这样就挑动全面内战,不同意。马君武立即指责宋教仁在为袁世凯做说客,出卖革命。说到激动处,马君武挥拳打伤了宋教仁的左眼。场面一时失控,孙中山责令马君武向宋教仁赔礼道歉,而袁世凯暂缓南下一事就此搁置。关键时刻,西方列强支持袁世凯,接受北方不稳,纷纷向北京地区增兵,制造紧张空气。旧官僚、立宪派和一些革命党人也拥护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上海十多家报纸还联名致电孙中山,主张建都北京。孙中山无奈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第二天,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从就职到卸任,孙中山只做了91天的临时大总统,是民国史上最短的一任总统。

很多人惋惜孙中山将政权拱手让给北洋系军阀。殊不知,在1912年,这是多数人眼中和平、正常、对国家有利的权力交接。经历了辛亥革命过程的历史学家李剑农说:“当临时政府组织时,一般人的心理,已注定南北议和的成功,已注定清朝皇帝的命运全操在袁世凯手里,已准备俟清皇位推翻后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作袁世凯的酬劳品,已准备在袁世凯作总统的时候,便得到共和立宪的政治。”国家不经大战,共和骤然降临中华大地,何乐而不为?“辛亥革命党人其实是很温和的革命派,他们仍然保持着士大夫的思维方式,在国家面临危机面前,希望迅速平息革命后的动乱,走上和平建设的道路。尽管他们在理论上信仰共和,但他们很快和前清立宪派人士在行为方式上没有多少区别。他们完全没有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思想准备。这使他们看不清自己面临的危险。”(朱宗震著:《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政治妥协在南北权力交接前后非常频繁——当然,南方做出的妥协远远多于北方。

“顾全大局”成了1912年最流行的革命术语。

北京之行:君子遭遇两面派

南北统一后,袁世凯多次盛情邀请孙中山到北京会谈,并在京津两地开始筹备隆重的欢迎仪式。孙中山也感觉盛情难却,就决定和黄兴一起北上。这次见面绝非偶尔为之,两个人心里当然都怀有各自的“重要”目的。对孙中山而言,此次的北京之行,主要是为了近距离观察袁世凯,了解他对共和政体的看法如何。(期间虽然参加了国民党成立大会,但其并非主要目的。)而对于袁世凯而言,他考虑的更多的则是他的私人利益。因为当时袁世凯虽然接任了大总统的职位,但是这个大总统是临时的。按约法规定,正式大总统的选举迫在眉睫,袁世凯自然有意角逐,需要一探孙中山这位最大的对手的口风。如果能让孙中山主动退出,袁世凯是求之不得的。

尚未启程之时,表面上看起来一派祥和,但实际上却暗中波澜涌动,似乎预示了孙中山此次北京之行的命运。

启程的那天,也就是8月17日,孙黄二人刚要登轮,就收到了张振武被杀的消息14。上海、京、津等地的同盟会员纷纷劝告孙中山、黄兴,不要北上,以免遇险。《民权报》上刊载漫画:《行不得也,哥哥!》画面展示北京城头正张开巨网,准备捕捞北上的轮船。革命党人纷纷拉住孙、黄,不让他们登上轮船。为此,上海同盟会员集会讨论局势。结果是,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力排众议,坚持北上。“无论如何不失信于袁总统,且他人皆谓袁不可靠,我则以为可靠,必欲一试吾目光。”为了以防不测,黄兴则暂时留在上海,视孙中山北京之行的情况再决定行动。下午,大家心情忐忑地看着孙中山一行十多人登船启程。突然,有位坚持反对孙中山北上的女同盟会员冲到孙中山面前,拔出手枪,表示如果孙中山北上就立刻自杀。众人连忙拉住她,孙中山也好言开导。

在北京方面,袁世凯并没有张开罗网准备迫害孙中山,而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8月23日,孙中山到达天津,袁世凯派教育总长、工商总长到码头迎接,交通部路政司司长亲率花车十辆(火车)恭候孙中山换乘火车进京。24日下午,孙中山的专列进入北京前门车站,一时军乐齐鸣,上万名欢迎人群摩肩接踵,一齐向前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代表袁世凯到车站迎接,内阁各部总长、社会名流和外国驻华人士到站欢迎。孙中山登上一辆金漆朱轮、白马双骏、富丽堂皇的马车,在沿途军警的严密护卫下,沿着前清皇帝出入的御道,进正阳门,前往下榻的处所。袁世凯给予了孙中山帝王般的接待,甚至让出自己的住所给孙中山居住。

孙中山方面也一路沿途,不断宣传这此次北京之行的和平目的。他在天津表示:“予此次来北之意,不外调和南北感情,巩固民国基础。至于外交、财政、内政各事,若袁总统有问,余必尽我所知奉告袁总统,以期有所裨补,如袁不问及,余亦不便过问。”一到北京又表示:“此次北来,惟一宗旨在赞助袁大总统谋国利民福之政策,并疏通南北感情,融和党见。”

孙中山原准备第二天再去拜会袁世凯。不想,袁世凯在24日当天就派人迎接孙中山到总统官邸赴宴。孙中山到达时,袁世凯出厅迎接。这是孙中山和袁世凯之间第一次见面。席间,袁世凯态度谦虚,殷勤接待,亲自为孙中山执盏倒酒,还诚恳地表示:如今政务复杂、国家危难,我能力浅薄,希望孙先生多教教我,尤其是财政外交方面的难题需要孙先生帮助;我受国民托付,就要代表四万万同胞执好政。后来随着交谈的深入,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态度和政治见解大感出乎预料,感觉袁世凯并不像一些革命者批评的那样保守恋旧,而是有励志图强之心的。宴会后,孙中山和袁世凯两人意犹未尽,在总统府长谈到半夜。孙中山发现两人对重大事务的看法竟然基本一致,这让他很高兴。

此后一个月内,孙中山和袁世凯面谈13次。“每次谈话时间自下午四时至晚十时或十二时,更有谈至次晨二时者。每次会晤,只先生与袁世凯、梁士诒三人,屏退侍从。所谈皆国家大事,中外情形,包括铁路、实业、外交、军事各问题。”在一些事情上难免有分歧,但两人的共同观点越来越多,宾主融洽,尽欢而散。

孙中山向袁世凯时陈述了自己投身民生建设的宏伟计划。他认为晚清以来,中国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现在正应该大力发展实业。而发展实业,向外拓展,需要依靠交通作为媒介,所以,应该赶紧建造铁路。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发达了,经济也会跟上去的。孙中山豪放地对袁世凯表示:“此十年内君当为大总统,专练精兵500万,始能在地球上与各强国言国际之平等。至我当于十年内筑路20万里,此路造成,年可获8万万,以之练兵及作中央地方行政经费,不患无钱。”希望袁世凯支持自己修建全国铁路系统。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王谢堂前燕

    王谢堂前燕

    一见倾情,二见倾心,三见……提亲。未成亲,她却想着别人,私奔了。幸福,很遥远,也很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文是一对鸳鸯的温馨欢乐剧。笨笨的姑娘偶尔会灵光,灵光的公子偶尔会变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古代的励志文!慢热型,非女强,女主慢慢成长型,男主忠贞不二型,结局是1对1,欢迎各位读者跳坑!】10岁的桑榆,小小县丞的嫡长女,却是个懦弱木讷的受气包,没曾想娘亲更是朵软弱不受宠的白莲花,连带着亲生女儿也饱受妾氏庶女的欺辱。26岁的安茜是资深宅女一枚,喜欢“宅”在家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着兵哥哥的疙瘩肉流哈喇子,一次好心的见义勇为却不料丢了小命,结果倒霉的穿越重生在更加苦逼的县丞嫡女身上。前世的她好歹看了不少穿越小说,重生后的桑榆还YY了一把各种宫斗宅斗,她这个重新嫡女灰常高能,还有各色美男左拥右抱。可谁知,她却穿越成了个不受宠的小娃,既然日子依旧苦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捞个男人来爱吧。谪仙般的清冷少年不搭理她?那就死缠烂打。洒脱的少年将军是个不摆谱的人?那正好沾点光,谋点福利。可惜死缠烂打,却换来了不情不愿,无心插柳的勾搭,倒是促成她桃花朵朵开。当迷糊执着的女主,杠上冷情OR爽朗的楠竹,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片段【一】:“我不喜欢欠别人人情,所以你需要我帮你什么,你只有一次机会。”安成珏冷淡至极的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情绪,可他唇角鄙夷的笑容,显露出他的不屑。她在安成珏最落魄的时候帮了他,换来他的报恩,她想抓住机会,可她没听出他话里的百转千回,傻乎乎的告白了。“你能试着跟我相处,留在灵州吗?”她的语气是那样小心翼翼,可是她成功了。当她被别人告白时,那反应就有点差水准了。看着她为情所伤,薛少宗沉着脸,毫不犹豫的告白道:“我想追你,让你做我的女人。”他对她的爱,蓄谋已久。桑榆呆愣了几秒,不可置信道:“你——你在胡说什么?”他们只是朋友啊!片段【二】:“来,让我看看有没有受伤?”他趁机拉着她的手,肆无忌惮的揩油。桑榆嘴角抽了抽,猛地抽回手,一本正经的:“你别动手动脚。”可某人依然堂而皇之的为自己谋福利,“生那么大气干嘛,容易老啊,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让我拉下手有什么好害羞的。”于是她开始装可怜,让他放过自己,“可我们并不是那种关系,你这样我很不习惯。”某人眨巴着眼睛,更加委屈滴说:“我们这是培养感情,怎么能是动手动脚?我这是在追你,你感觉不到吗?看来我还不够努力。”
  • 血月

    血月

    2012年仙剑小说大赛月度PK冠军作品。“人活着,不能像沙子一样任风摆布!”一个被流放的王子从一无所有开始了惊险、奇幻的争霸旅程。在卑鄙无耻的凶险中,他排除万难,几经生死,一步步走向“传说”的神坛。奇异的神兽,婀娜的美女,诡异的经历,恢弘的战场……从人到魔,从魔到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