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800000018

第18章 知青文学(4)

5.马背诗篇

在内蒙知青中写诗的人当有不少,但尚无法进行准确的估计。《草原启示录》编委会(由内蒙知青组成)在编辑《草原启示录》时,征集到当年知青寄来的马背诗200篇,其中新旧体诗各占一半。这些诗显示出内蒙诗群一定的实力。但由于编委会的编辑方针,这些诗绝大部分未能发表。

新体诗,内蒙知青往往采用蒙古民歌方式写作,风格独特,优美抒情,读后给人留下美妙难忘的印象:

《欢迎你》

李仲琪

欢迎你,亲爱的朋友!

只要你带着巴特尔的荣誉来到这里,我会宰掉最肥的羯子,(注:巴特尔,英雄)

双手捧出喷香的里脊。

我要用新鲜的牛奶,

注入锃亮的铝壶,

调进最好的黄油、奶皮子,

给你煮出喷香的奶茶。

牵出心爱的骏马,

备上闪亮的银鞍,

佩上精致的小马鞭啊,

把你驼进我们美丽的草原。

(作者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公社)

《马群下夜》(二首,选一)

李志伟(1968.12)

一、起程

夜光闹钟正指十点,

满空星星还没出全。

儿马子一声高鸣长嘶,

要把马群领入明天。

备好马鞍子,

扎紧长腰带。

我们的马倌,

这就跟群去下夜。

夜幕中,

马群像一支神奇的快艇部队,

向着草原雪海深处破浪起航。

北斗作罗盘,

群山是航标,

掌舵人就是风来雪去的阿都沁。(注:阿都沁?蒙语,马倌)

在内蒙知青的诗歌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还属旧体诗。经过十年锤炼,这些诗作形成了雄浑粗犷、豪迈、淳厚的风格。知青们在运用古体诗表现当代人生活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在写作“半旧体诗”方面,积累了不少珍贵的经验。

限于篇幅仅介绍几个成绩比较突出的诗人及诗作。在这些诗人及诗作背后存在着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诗群。

首先介绍北京二中知青写诗圈子(邢奇、施小明、刘玉平、陈达实、董士芳等)的诗作。限于篇幅,只从他们的诗集:《马背上的歌》中摘录四首。

沁园春·冬牧

施小明

草原冬色,莽莽苍苍,遍地皆白。

惟风撼乾坤,撕肤割面,雪掩旷野,满目皑皑。

惨惨白日,瑟瑟羊群,阵阵狼嗥阵阵哀。

朝天啸,荡深山幽谷,壮我胸怀。

纵马独上高台,看无数英雄尽沓来。

昔陈公下涕,感时伤景,千古绝唱,至今不衰。

天地幽幽,人生渺渺,此身何处展雄才?

蓦回首,见夕阳残照,马嘶羊归。

清平乐·冬迁

施小明

羊归何处?漫漫牛车路。

茫茫雪原西行去,不知搬家几度。

落日余晖尽收,寒凝大地生愁。

遥望毡包新立,恰似海上孤舟。

放马杂记(五则选二)

刘玉平

一、接马群

惊惊颤颤,新倌上任三把汗。

一怕丢马。狼吞虎咽吃晚饭。

二怕狼掏,声嘶力竭通宵喊。

三怕混群,脖子直伸不停看。

交班之后灯下喘,浑身发酸四脚软。

新接马群没经验,必然要闯这一关。

有朝一日控千蹄,凌云双翅自由展。

二、找马

正是阴历二十八,暮色一降,如蒙黑沙。饭后急忙穿大哈。(注:大哈,蒙语皮外套)

一丘一草将人耍,远看似马,近看没马。奔波一阵真抓瞎。

找遍山坡找山崖,北风沙沙,马蹄唰唰。绕山一周又白搭。

主意不定真难拿,本想回家,不甘回家。催马向南如风刮。

一声马嘶滋啦啦,马蹄飞快,心情更佳。马蹄似飞不用夹。

奔去一看黑压压,马群皆在,心才放下。持枪防狼待朝霞。

旧体诗作在内蒙兵团内,也有不小收获。兵团六师五十二团的北京知青巩如旭,是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个。他在兵团曾写有《七律·饮马乌拉盖河》(作于1974年春),《七律·夜过张小冬墓》(作于1975年秋,昌图锡勒)等等。

饮马马拉盖河 1974春

天涯数载走红尘,牧马萧萧伴此身。

岁岁边风吹绿野,朝朝冷月送黄昏。

清歌可拭英雄泪,浊酒难平壮士心。

最是无情乌河水,卷去男儿几度春。

夜牧贺斯乌拉 1974 早春

宝格达山

看四野狂窜银蟒,见九闵酣斗玉龙。

六合浩瀚幻弗穷。

想持节苏武,思带甲卫青。

扬鞭魏祖,掷笔班生。

大丈夫千古留名。

抖套杆呼啸边庭,纵铁骧镳骋三盟。①

慕宗懿有怀乘风、泣王勃无路请缨。

血热,鬓青。

漫说道塞北群空。

举大白,望七星。

听紫骝又嘶西风。

有愤冲膺。

在内蒙知青诗群中,有三位成绩比较突出的诗人:李向真(北京知青插队在东乌旗满吐宝力格牧场)、谢小庆(插队在锡林郭勒盟本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毕公社)、尹占华。他们的诗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既珍视传统,又推陈出新的努力,达到了雅驯与质实的融合。

插队五年 1972

李向真

京地草方芽,塞外雪未化。

五年毡包居,隐身草山下。

日食餐奶酪,畅语共蒙话。

游牧逐水草,终年数迁家。

长车缓慢行,牛喘气喷沙。

青草黄且枯,秋羊肥似瓜。

山丹红不长,坚雪白难化。

一览千里豁,岂似陇径狭。

牧羊空寂寞,行路身孤寡。

边风吹脸黑,日晒精神飒。

劲腕挂玉鞭,捷身跨铁骅。

俯手捉青烟,扬臂夺紫霞。

满眸空辽阔,望山不惜马。

草衬人更美,心红志愈大。

乐人行

1972夏 谢小庆

北方有乐土,乐土有良才。

聚会皆志士,往来无痴呆。

男儿求真理,女儿弃粉黛。

耕作齐努力,牧驭无惰怠。

膂力掀烈马,巧手建新宅。

身凌塞外雪,怀揣栋梁才。

出门纵骅骝,入室溺书斋。

原野竞骑射,厅堂品李白。

持杆长三丈,论史及五代。

浓醇仰头尽,诗文拈手来。

攻读无古今,涉猎及中外。

忧乐连赤县,谈笑多慷慨。

陶公今若在,也将徙其宅。

尹占华,北京知青,在土默特左旗插队。他是诗群中写诗比较勤奋且水平较高的一位。在插队时曾写有:《鹧鸪天》五首(1972.4)、《野草》二首(1969.4)、《园地劳动时作》(1969.8)、《浣溪沙》三首(1972.6)等。限于篇幅,在其诗作中仅选录二首:

春思 1969

一字归飞雁,高空过我呼。

天长归路远,过了几长途。

尔雁听我请,可有我之书?

八声甘州·苦菜 1972.5

苦菜苗,处处有留踪,绿影遍平川。

任滩前堤上,沟头垅内,道侧途边。

虽是尝来苦涩,亦可慰饥寒。

幼小谁家子,寻挑携篮?

老农曾经教我,在沸汤煮过,拌辣调盐。

正当今缺菜,掘得满衣衫。

做将来,东邻劝客,莫须嫌,努力望加餐。

吾知矣,不知味苦,怎爱甘甜!

在内蒙诗群中,还有不少出色的女诗人。她们的诗作,格调豪迈、飘逸,不乏英雄气质。不仅沉实、老到,而且意韵幽长。

下雨 1969.7.12

赵秉宜

天铺灰烟云簇墨,雷声压顶天欲堕。

飞砂走石电光闪,倾盆大雨从天落。

雨打毡包如鼓作,直到夜深势不弱。

疑是天空裂缝多,女娲补天不负责。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都宝力格牧场)

诗二首

秉懿

五月天 1969.5.22

冰雹打马鞍,雪花飞翩翩。

雨湿皮得勒,正是五月天。

深秋白日 1972.10.2

云压山欲碎,天缝见斜晖。

风劲黄草狂,羊儿顶雪回。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牧场)

诗一首

叶小静

平地一声朔风起,搅昏茫茫几万里。

请君试看飞雪处,也有几多牧羊女。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都宝力格牧场)

在内蒙知青的诗作中,“惜别”内容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知青们在草原极其艰苦的生活岁月中,结成了肝胆相照的真挚友情。在1971、1972年前后,不少知青离开草原,在留下的知青中引起极大震动。惜别时,有愧疚、有悲伤、有羡慕、有失落……酸咸苦辣都有,可谓百感交集。知青的惜别,与古人咏叹的惜别不同,它更猛烈地摇撼人心,更具有群体的共性。内蒙知青诗人们在“惜别”这一题材上,留下更多感人的诗篇也是情理中事。

前途知己知何在,伤愧又下一层楼。

--王石丞《惜别》1974.10.10

掷泪无言送友去,归来空身对旧营。

--李向真《送别》

恸哭无声动天地,解味之人唯独有。

--王家元《赠李阳别离》1975.9.26

草堂简宴饯君行,月洒冰窗雪满庭。

莫叹沉沉冬夜永,三星斜落是黎明!

--王唏《送友返京》1972.11.14

在当年在一首“惜别”的诗在内蒙知青中辗转传抄,此诗回肠九转、细致入微地表述了惜别的情怀。诗在传抄中遗失了诗作者的姓名。现将此诗转录如下:

《惜别》佚名 1972

金风吹尽兮,牧草皆黄。寒冬将至兮,生灵感伤。

寂空无限兮,风摧云荡。云聚云散兮,不与人商。

草原生活兮,已涉五黄。生活战斗兮,越练越强。

团结友爱兮,互助互帮。今将众散兮,好景不长。

已去欲行兮,各有主张。共同奋斗兮,再不复常。

昔日之景兮,只现梦乡。呜呼哀哉兮,令吾彷徨。

如此而已兮,抛去幻想。恋群情深兮,枉自断肠。

吾今亦去兮,将不还乡。思离战友兮,珠泪成行。

汝欲东北兮,吾去青藏。相隔万里兮,不得重访。

四载共同兮,深刻印象。梦寐重聚兮,觉来渺茫。

想而又想兮,伤之复伤。借此纸笔兮,辞别此方。

吾之过错兮,诸君原谅。但愿众位兮,百事如偿。

内蒙牧区知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强烈的时代气息,融合进白话诗的一些手法,使旧体诗显出抒展、浅白的风貌。诗作往往突破格律,却仍能天然地朗朗上口。特别是不少诗作具有“民歌风”,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当然,在探索中也有很多不足,如有一些蛮横破律的地方,损害了音韵美。而且有些诗作失之粗疏,一挥而就,不再修改、斟酌,影响了诗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找到的材料十分有限,所以无法对内蒙知青的文学活动规模,及其成就作出哪怕是初步的总体估价。但仅就已搜集到的材料看,在“文革”期间内蒙牧区知青所创作的散文、旧体诗已有相当可观的成绩。

在散文方面,主要是记述文,质量上乘,“文革”中没有产生优秀散文的说法,是打破了。

在旧体诗方面,牧区知青诗人们做了大量的开拓工作。就目前积累、搜集到的约300首诗作看,已形成内蒙知青诗作的共同风格,作为“内蒙牧区诗群”已具有冲击旧体诗坛的力量。

同类推荐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冷总裁之棋子新娘

    冷总裁之棋子新娘

    “到底还要怎样你才会满意?”她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到他的身边,现在,她什么都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这些,全部被他掌控着,她再也没有了自由,也再也没有了动力。“记住,想要你的妈妈一直好好的活着,你就是我上官漠然的女人。”他从沙发里站起来,连看她一眼都没有,那苍白的脸,他没心思,也不敢去看。可笑,说的那么好听做什么,她哪里是他的女人这么简单,她分明就是他的阶下囚,他的女奴,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她自己却傻笑起来。本来他说过互不干涉,可是那晚上,他却把她迷醉在他们的双人床上,本来他说不需要她给他生孩子,可是那一天,他却从医院把她拖回家,并且派人监视,那一次,她被狠狠地伤害,他不仅夺走了她的初次,更夺走了她原本的幸福,那一天,天崩地裂般的,父亲被他害死,母亲被他囚禁,她的世界,成了一片漆黑。可是,即使他把她伤害的体无完肤,有天,她却依然发现,她爱上了这么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究竟,老天想要怎样,她随波逐流着,等待着………….========================================喜欢的亲们一定要加入书架哦!群号:15826562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傲世总裁追妻记》《冷总裁的前台小姐》《总裁的极品妻》《美人上钩》《冷总裁之惹火宝贝》《弃妃的怒放》推荐好友的文:《特工帝后风九少》《通缉替身前妻》《误入总裁房》《弃妃门前帅哥多》《撒旦的赖账老婆》《兽夜》《七煞女帝》《妃天大盗》《弃女也疯狂》《贪吃肥妻》
  • 嫡女重生纪事

    嫡女重生纪事

    家有阴险毒辣的继母,优柔寡断的父亲,外加善良单纯的哥哥,刻薄成性的妹妹,最厉害的还是人老成精的祖母。重生的豪门嫡女面对如此情况,又要如何在夹缝里求生存,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呢?感谢宝贝古提供的漂亮封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温昕探案记

    温昕探案记

    砌在墙里面的尸体!能与鬼嫂接通的电话!这不是恐怖小说,这也不是鬼故事!繁华世界下,浮躁的心,扭曲的灵魂,活着的人比鬼更可怕!三个鬼机灵般的丫头,本职是温柔可人的护士,却偏偏喜欢帮忙探案,看细腻笔下描述的黑暗心理,她们侦破的仅仅是案子吗?
  • 绛红色的山峦

    绛红色的山峦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薛定谔之猫

    薛定谔之猫

    据资料显示,中日战争中是没有关中国战俘的战俘营的,中国战俘都是直接杀了或者送去做苦力。唯一的战俘营在沈阳,只关押欧美战俘。故事发生在1940年初,抗战爆发三年以后,正是中日抗战拉锯期,以雷子为首的八名战俘成功逃出日军战俘营,进入了战俘营旁巨大的原始森林山脉。战俘怀着喜悦和对未知前途的忐忑,在森林中不断深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诡异的遭遇:没有活物的环境;异常漫长的白昼与黑夜;沉满腐尸的水潭;潜伏在身边的吸血怪物;以及一个不应该出现在原始森林中,却又确实存在的神秘机构……战俘营伪军军官邵德带领几个日军士官和一个排的伪军紧随其后进入这片森林,所遭遇到的各种奇怪现象也接踵而来:与外界离奇地没了联系;士兵接二连三死亡并消失。而紧跟着战俘逃亡路线,越来越多不可以解释的疑团出现。在这追捕过程中,邵德发现整个战俘逃亡事件与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战俘营的另一起事件竟惊人般的雷同!并近乎绝望地察觉到自己和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自己与正被追捕的战俘雷子,和三年前同样逃出战俘营的战俘曹正等人正在慢慢重合……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