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700000002

第2章 百家之言,百种人生(1)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

生命的平衡

◎阴阳五行的智慧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中蕴涵了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总结,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阴阳。

古人习惯用阴气和阳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事物的此消彼长。他们认为,蒸发上升的是阳气,沉滞下降的是阴气。阳气的季节,气从大地由内而外,促使万物生长;阴气的季节,气沉滞下降,万物凋零归根。这阳气和阴气是万物的根本,如果能相互平衡协调,则四季风调雨顺,不会偏衰;如果阴阳失衡,便会发生灾难。

这种观点现在来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却解释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就曾以阴阳二气来解释地震的发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也是史料中有关“阴阳”观念使用的最早记载。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阴和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作用,由此才会有此消彼长的现象,这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史记·天官书》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认为,阴阳是促使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本,而五行则是构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行,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顺着循环来,五行便会互相生发,即“五行相生”,如:木生火、火生土……若逆着循环走,五行便会互相克制,如:木克土、土克水……古人用阴阳与五行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阐释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自然界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五行;五行相互作用,则产生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阴阳与五行影响深远,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已经具有了崇高的地位,而正式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在一起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同时,也是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发展的基础。

◎八卦的奥秘

阴阳学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周易》的成书。

《周易》,也称《易》或《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古代帝王之学,人们常用它来预测未来、反映当前、决策国家大事。一直以来,各朝各代都有人研究《周易》,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更将其奉为一生必读之书。

关于“周易”,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认为,“周”就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大学士孔颖达则认为“周”只是一个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对于“易”的解释就更是众说纷纭了。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易”是因蜥蜴而得名,只是一个象形字,是蜥蜴的俗称“变色龙”的引申义。

而现代哲学家胡适则认为,“易”是变易、变化的意思,天地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时时刻刻变化的。他还举了个例子:孔子在江边看到滚滚不绝的江水,不觉叹了一口气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便是“过去种种”。天地万物,都像这滔滔河水,才到了现在,便早又成了过去,这便是“易”字的含义。

在这多样的解释中,虽然还没有得到定论,但《周易》书中涉及的诸多占卜知识,以及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描述,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和自然哲学的依据。

八卦,就是从《周易》中来的。《周易》中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两仪,即阴阳;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传说八卦是上古时期伏羲所画,象征自然世界的八种物象,后来周文王将八个单卦两两相叠,又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因此《史记》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记载,后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周易》就是周文王所著。

周文王,姓姬名昌,又称伯昌。商纣王时期,他还只是西岐的一个诸侯,人称西伯侯,因不满商纣王重刑辟暗、淫乐后宫,而被崇侯虎告发。崇侯虎对商纣王说:“西伯积德行善、政化天下,诸侯都心有所向,这将对大王您十分不利呀!”于是纣王下令将西伯侯姬昌囚禁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不让他再回西岐。

被困在牢狱中整整七年的姬昌,无以打发时日,便发挥自己平生所积累的学识,潜心研究易学八卦。他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周易》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留予后代子孙。

其实,所谓的卦象,并没有吉凶之分,只是用来分析说明人们在顺境和逆境时,应采取的态度、行为和处事方法。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诸子百家中,无论是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黄帝内经》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二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周易·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周易·坤卦》

【注释】

[1]“天行”句:天体的运行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也应该发愤图强,永不停止追求的脚步。

[2]“地势”句: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也应该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制礼作乐的能臣

◎礼仪之邦的起源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其封地在周地,所以世人尊称其为周公或周公旦。他是我国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儒学的先驱。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业。

有着皇族血统的周公,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他曾两度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之后又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执政,并制作礼乐,为周朝提出了成套的统治思想。

姬旦从小就懂道理、知孝义,且多才多艺。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他给父亲端茶,就像捧着很重的东西一样,十分谨慎。即使替父亲处理事情,他也小心翼翼,不敢独断专行。周公辅佐周武王把商朝推翻后,没多久周武王便因病去世了,武王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成王。成王年幼,没有办法亲政,于是周公又开始替侄儿处理国家政务,通过摄政决断天下大事。此时的周公,为人处世果断坚决,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制定了许多安邦定国的制度。

儒家学说中“礼”的概念,就缘起周公。为巩固政权,周朝迁都洛邑,周公在这里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并宣布了各种典章制度,正式册封了诸侯,这就是著名的“制礼作乐”。

周公认为,“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的礼仪规范,划分了等级并限制各阶层的权力;“乐”是配合礼仪活动而进行的音乐歌舞。所谓:“礼以分,乐以和。”礼强调的是分别,即“尊尊”,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乐的作用是感染众人和睦共处,即“亲亲”,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周公的礼乐制度对中华文明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从此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敬天保民

周成王成年后,周公及时将国家政权交还给成王,甘为臣子,全心全意为周成王出谋划策,对于成王交代的事项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谨慎躬行。对于贤能的人才,周公唯恐失去。即使是在洗头发、吃饭的时候,只要他听到有贤士来拜访,便会挽起头发、吐出口中的食物来接待来人。

鉴于商朝灭亡的教训,周公先后发布了许多公告。他告诫统治者,为政要注意“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有孝有德”“知小人之依”。周公认为,民情能够体现天命,君主要与人为善,考虑民众的感受,多行恩惠,少施刑罚,做“保享于民”的有德君主,才能被上天保佑,才能“享天之命”。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他的天命思想把“敬天”与“保民”直接联系了起来,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孔子的儒家学派,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并将周初的仁政视为最高的政治理想。

一代智者的道德修养

◎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齐国任相四十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齐国实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他便是被人称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史称管子。

管仲与周王室同宗,也是姬姓,父亲是齐国的大夫管庄,不过,还在少年的时候,管仲的父亲便去世了,只有年迈的母亲仍在。家道中落的管仲,生活十分贫苦。为了谋生,他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从事当时被人们认为很低下的职业——商人。

当时,管仲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两个人合伙一起经商赚钱,可是,管仲总是分给自己的多,分给鲍叔牙的少。鲍叔牙对此却从不抱怨,不过,当他听到众人在背后说管仲贪婪、不讲朋友义气时,他立即出面解释:管仲并不是贪图金钱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家境贫寒,尚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之后,管仲又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没有成功,鲍叔牙却从未认为管仲无能,而是安慰他说机会未到。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典故,后人常用来形容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后来,两个好朋友分别担任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的老师,一时成为美谈,但两人各为其主,在齐国王位继承上产生了分歧。管仲为了助公子纠取得王位,险些箭伤了公子小白,却被公子小白以假死骗过,最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此时的齐桓公本打算任鲍叔牙为相,而鲍叔牙却推荐了管仲,自己甘愿听命于管仲……

◎贤相的安邦之策

在孔子最佩服的前辈中,管仲就是其一。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披头散发,处在蒙昧状态呢!管仲十分重视统治者自身道德的修养,认为在上者应“称身之过”“治身之节”。

齐桓公拜相后,经常向管仲请教安邦治国的谋略。

有一次他问管仲:“你有没有发现我身上有很多毛病?我喜欢打猎,爱喝酒,还好色……”

管仲听后回复道:“这三样都不妨碍齐国称霸。”齐桓公很意外,紧接着管仲就说,“做国君有三件事不能做:第一,得贤而不能任;第二,用而不能终;第三,让贤人干事,而和小人一起议论贤者。”

原来,管仲认为好猎、好酒、好色,不是没有危害,只是这三种“爱好”的危害性与后面所说的三件事相比,要小得多。这也体现了管仲的一些用人观念。管仲认为,作为一个国君要重视人才,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力;任用贤者要能够信任人,并且要用到底;对待贤才要公平,要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价值评判尺度。与贤人谋事而与小人议之,管仲认为这是最不好的。

同时,管仲还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观点,大意是说,只有满足了一个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这个人才会学习并遵守法律和法规,受道德的约束。用现代哲学的话说,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从这一点来看,管仲的思想是属于唯物主义范畴的。

此外,管仲还是早期法家思想的先驱。他从治民的立场出发,既强调法制的重要,主张“严刑罚”“信庆赏”,又肯定道德教化的作用,指出治民仅用刑罚“不足以服其心”,必须辅以德教,“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他的这些言论主要被辑录在《国语·齐语》一书中,另有一部《管子》传诸于世。

顺其自然莫妄为

◎大道无形

著名哲学家、曾任北大教授的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作为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世人又称老聃,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图书管理员。

老子的详细事迹,已不可考,据传,孔子曾从鲁国来到周都,向他请教有关“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谓的礼,倡导它的人早就死了,就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们的言论留了下来。君子时运来的时候,就应当驾车出去做官,如果生不逢时,就应当隐居起来……

“我听说,富贵的人会把钱财送给朋友,有德行的人会把箴言送给朋友,我不是什么富贵之人,便送几句话给你吧!当今时势,有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却给自身招来了祸患,主要是因为他们爱好讥讽别人,过分夸奖别人,还有就是自视清高、太过自傲。把那些骄气、欲望和做作的身段都放下吧,这些对君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我能告诉你的也就这么多了。”

孔子听后受益匪浅,离开周都后回到了鲁国,他的弟子纷纷上前请教:老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我知道鸟可以在天空飞,鱼可以在水中游,兽可以在大地跑。会跑的,能用网捕捉;会游的,能用钩子钓;会飞的,能用箭去射。但是,龙,我不知道该如何了,它能腾云驾雾直上九天,我今日所拜访的老子,就好比一条龙!”

由此可见,孔子对老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他把“道”作为最高的实体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和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将其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从而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这个“道”本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不容易解释明白,于是老子又从具体的方面出发,想到一个“无”。“无”即是虚空,它是不具有任何具体事物物质属性和形象的东西,但它的性质、作用,却处处和这个“道”最相像。

老子认为万“有”生于“无”,所以把“无”看得比“有”重要。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好比车轮间有了圆洞,车才能行驶;器皿有了中间的空虚之处,才能盛放东西;门窗有了中间的空洞,才能让人进出;房屋有了空处,才能容人居住……他说,具体的事物要么“有”,要么“无”。“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可能既“有”,又“无”。

名实之争,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老子恰是提出这个问题的第一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认知事物,主要是“名”的作用。不过,他虽然知道“名”的用处,却极力崇尚“无名”。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名和道,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他认为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都可以用“名”来表示,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而天地又是从“道”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来表达,所以“无名天地之始”。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朴素的辩证法是其学说的精华,主要见于《老子》这本书。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人创立道教后,将老子尊称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天神——太清道德天尊,民间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人生哲学

老子的学说,以声匿迹隐、不求闻达为主旨。他在周都居住久了,见周朝的王道日渐衰微,便决定骑着青牛离开这里。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罗德斯岛的地下迷宫

    失窃的天神钥匙,可怖的地下迷宫,苏醒的远古战神竟然是机器人……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

    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

    【上官青紫回归之作·一对一·女强宠文】传闻她是明王府最卑贱的妾室所生,天生丑陋,卑污不堪。传闻她在世间最阴暗的角落生存,生啖鼠肉,不识人言。传闻她一朝被杀,却在泥泞之中离奇重生!21世纪的医学鬼才穿越而来,高调重回明王府报仇——王爷渣爹的下场是疯白莲花嫡妹的下场是死蛇蝎王妃的下场是残
  • 迟暮

    迟暮

    老人的女儿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工作,儿子和媳妇也想到城市去打工,被年轻人抛在脑后的家里弥漫着老人迟暮的悲哀。
  •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胡萝卜须》写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因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而得此绰号。家人不喜欢他,常拿他出气;胡萝卜须常被吓得六神无主,做出许多可笑又荒唐的事情。
  • 外省娃娃

    外省娃娃

    在轰轰烈烈的高考中,有一些孩子落寞得与众不同,他们从一个城市“ 返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在陌生的家乡开始陌生的生活,为了炎热时节终 须放手一搏的高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借读生。 《外省娃娃》作者(苏笑嫣)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借读生 从北京返回家乡参加高考前后的心路历程。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财富和成功,都源于思考和行动。财富的形成和成功的实现,都始于思想中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勤于思考。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因此,要想改变生活状态,首先要改变想法。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财路和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出路,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点子是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思路是寻求出路的指针。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正处于坦途中,理清头绪都会让人找对继续走下去的路。人们在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难题,正确的思路会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
  • 极品小公主

    极品小公主

    (亲们,全文修改中,请大家移步《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或《樱花淡:江湖皇后太嚣张》浅浅的成长,期待你的评论。)什么?隧道居然塌了?有没有搞错啊?手机居然没有信号,连求救都省了。该死的隧道,什么时候不塌,偏偏这个时候塌,人真的是不能懒的,这次绕近路的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喂,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姑奶奶我还要赶着去相亲呢,如果这次再不成功的话,外婆非要唠叨死我。”不行,我得自救,看着那个安全的逃生门,破破旧旧的样子,忍不住大骂:“靠,有没有搞错啊,这样的门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还那么难打开。”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脚把那破门给踢踏了。“呼,终于好了。我的未来老公,我来了。”说着大摇大摆的走进逃生门,一场未知的旅行,即将开始。
  • 谋斗:门主夫人要越狱

    谋斗:门主夫人要越狱

    一个是从小就腹黑的穿越女,一个是冷漠霸道又不少孩子气的十岁小屁孩儿,且看他们怎么折腾。
  • 重生之嫡女狂妃

    重生之嫡女狂妃

    她曾经是大周的一介民女,因为个性懦弱,识人不明,而被自己亲姐姐和外人合谋害死,重生后她想要自强自己,报仇雪恨,拿回自己应得的,然而不知怎的阴差阳错,做了众人膜拜的大周圣人,还被那个死都不愿意娶她的男人抢去做了王妃,不止姐妹陷害,宗族排挤,父母抛弃,还惹得诸臣弹劾,被废冷宫。也罢,她这个连六国江山都能窃取的她,还怕几道迂腐秀才的折子?她一定要名正言顺的拿回所有,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做掌控天下的女人。
  • 樱蓝贵族学院之恶魔在身边

    樱蓝贵族学院之恶魔在身边

    一不小心在溜冰场撞了那个高贵的大少爷一下,从此人生一片的黑暗,动不动被要挟为他做牛做马,遇到他之后,18年来倒霉的事都一齐来了,然后一个又一个的把柄落在他手上……恶魔啊!放过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