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400000019

第19章 感悟篇(9)

让我们再说说刘邦和韩信: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了齐国,而刘邦则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这时,韩信派使者前来,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说:“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你来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凑到他耳边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安抚善待他,让他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猛然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应该做个真王,何必做个假王呢?”于是封韩信为齐王。刘邦忍住怒气,立韩信为王,后调韩攻项,扭转了败局。

使刘邦成了汉室高祖。反之,正因为韩信忘记了当年的“胯下之辱”,不知道能忍才是“真丈夫”,最后走向了不归之路。

孔子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遇事要忍,乃大智慧。

忍让是美德,是智慧。生活中,得理也应该让人三分,这是人生的智慧,是做人的根本。人们常说,“士可杀,不可辱。”说的是一种做人的气节,做人的风格,做人的品质。试想,当一个民族版图被侵略者攻占的时候,“奋起还击”则是一种民族气节。同样,一个人当在涉及大是大非的时候,是不能忍让的。忍让是有度的,也是有原则的,合理的忍让是智慧,过分的忍让就是懦弱。一个过分忍让的人,一定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一定是一个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人;一定是一个毫无进取之心、奴性十足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这样的人,或许会成为一个个“汉奸”。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当邪恶出现时,暂时的相让是一种大度,但当邪恶成为一种罪恶的时候,每一个有正义之人都不该容忍其胡作非为,该出手时就出手。

诚然,人生有时候就是要忍着过。

80.聊聊“说话”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已经来到了这个社会。但人们往往等这个人大学毕业或有了正式工作之后,才认为他真正走上了社会。

同样,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到完全具备表述能力后,其实已经会说话了。但人们仍然觉得一个人的说话还是他真正走上社会以后。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为?一般来说,中国人习惯把尚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仍划分为孩童之列。所以说,既然是孩子,就有了“信口雌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等词汇。既然办事不牢靠,说话当然就没了分量。

不过,这些“孩子们”一旦踏入社会,就真正“成人”了,既然成了人,那说话就要得体,要负责任。所以,国人对说话是极有考究的,何时说、怎么说、说什么,等一连串有关说话的问题就出现了。看来,一个人说话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首先说说“何时说”,也就是选择合适的说话时机。

俗话说:“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一般认为,这句话格调较低。不过,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当谈话双方彼此交情不够深,关系不够密时,能说上“三分”已经足矣。况且人们说的“三分”既有“三分流水七分尘”,也有“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之意。有人认为,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说话不在几分,重要的是要看清谈话人。年纪稍大一点儿的都看过现代京剧《沙家浜》,剧中的阿庆嫂可谓说话滴水不漏,不论是“东洋人”,还是“救国军”,都能够应对自如,可谓达到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境界。那么,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底对不对?有人说很对,有人说不对。我觉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本身并没有错误。试想,当你遇到一个鬼,你和它只说人话,它能听得懂吗?听不懂自然不可能沟通。如果你见了人,不说人话,只说鬼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所以说,选择合适的时机,重要的还要看清谈话的对象。

其次说说“怎样说”,也就是说话表达是否得体。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实行了一项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尤其对工资构成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此政策一出台,立即在公司上下引起了很大震动。为此,各部门议论纷纷,多数人叫好,少数人反对。大家正在各抒己见的时候,总经理走了进来,议论者立即停止了谈话。总经理当然知道这些人在议论什么,他想借机整一下反对这项改革的人,于是当着大家的面,叫起了一名公司职员小李:“小李,对于新的绩效考核,大家有什么意见?”

“经理,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小李回答。

“那你的态度呢?”经理继续问。

“经理,我赞成大家的观点。”小李答道。这名叫小李的职员巧妙地回答了经理的提问,既避开了“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具体数字,又十分模糊但非常得体地回答了总经理的进一步提问。

当然,像这样的回答只能在特定的时候使用,切不可时时处处使用这些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外交辞令。长此以往,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最后说说“说什么”,也就是怎么说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不论什么年代,实话实说应该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尤其在假话满天飞的情况下,说实话尤其显得珍贵。至于说什么,当然还要看时机、看场合、看对象,否则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一味靠老实,靠实话实说,而不知一些变通的技巧,或许会被别人认为是“另类”。

美国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又十分叛逆的一位前卫人物。她小时候十分纯真,坦率得令人发窘。有一年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活动,老师一边发糖果,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爷爷!”邓肯边站边说。

老师虽然生气,但还是压着心中的怒火,继续说道:“相信圣诞爷爷的乖孩子才能得到圣诞礼物。”

邓肯立即回答:“我才不稀罕这些东西呢。”

老师勃然大怒,罚邓肯坐在前面的地板上。

这就是不会说话的故事。当然,也有会说话的,比如,当一个人查出了自己身患癌症,家人为了让他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安慰他,而说出一些善意的谎言。我想,谁都会为这些谎言拍手叫好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说话的学问十分讲究,该缄默的时候锁口,该应对的时候畅口,该巧言的时候爽口,该吝言的时候闭口。或许就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吧!

81.小议餐桌上的“随便”

人们常常把“随便”二字挂在嘴边,尤其是请客吃饭的时候。

首先是订餐,比如,逢年过节,或遇到了特殊情况约朋友吃饭,往往会征求一下朋友的意见。“到哪个地方吃饭?”主人客气地问,此时,客人大都会说“随便!”其实,很多时候,主人仅仅是这么一说。这里既有客人随便说的意思,也有主人随便订的意思。

那么,主人的“随便”与客人的“随便”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说来,客人的随便有三层意思。如果客人的身份很高,主人好不容易约出来这些人吃顿饭,说明客人很给你面子,客人一句随便往往是一句客气之语,如果主人此时真的就随便安排一个地方,势必会让客人感到,你是在随便地应付他。客人听到主人问自己的时候,也在想,我说一句随便,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你真的能随便安排吗?这时候,聪明的主人应该更进一步的征求客人的意见,直到客人满意为好;如果客人和主人身份相当,或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客人的一句随便,倒真应该随便,这样,主人可量力而行,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既不失主人的面子,又不失朋友或同事的面子;如果客人的身份较低,主人客气地征求客人的意见,客人一定心里要明白,这是主人的客气之语,万万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而去挑三拣四,这样就会适得其反。

点菜的时候,主人也常常会征求一下客人的意见。而这时,客人同样会说一句“随便”。一句“随便”也会有两种意思;一方面,衡量一下主人的能力,你请我吃饭,你能给我吃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客人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如果主人的确有这个实力,主人随便点一点好菜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你是不是在轻视我,如果我点了很上档次的菜,主人又觉得不妥,说句“随便”倒是很给主人留了面子。

上酒的时候,主人又征求客人的意见,是白酒、红酒、啤酒,还是饮品。

整个宴席差不多快要结束的时候,主人往往会说:“没什么好菜,随便吃点。”实际上桌上的菜肴十分丰盛,主人的话中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些菜虽然很好,但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才足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敬意,二是纯属客气之语。

此时,客人也会说诸如“全桌上的都是美味佳肴”,“太丰盛了”,“让你破费了”此类的话语。此时说法,大都是客人比较满意,是随便之中的“不随便”之语、所以说,小小一桌饭,足见随便之中的不“随便”。生活中,我们更应该以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只有这样,方能符合人们倡导的“随便”。比如,工作中的随便与不随便,办事中的随便与不随便,言谈中的随便与不随便。我们一方面不可以随便说“随便”,另一方面也不能够随便理会或处置别人的“随便”,因为一个有修养、有分寸的人,是不随便说“随便”的。

82.四十有惑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既是夫子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夫子对人生的一种顿悟。

四十不惑,什么是“惑”?惑,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是一个“心”。也就是说,人在世界上会有很多种选择,或选择其一,或选择其二,或选择其三。比如,一个年轻人找对象,往往会挑来挑去,或者叫挑三拣四。因为有来自同事朋友介绍的,有来自父母亲人物色的,你不让他挑也不大可能。再比如,一个人到商店里买东西,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究竟要买哪一类,即使是买一支普通的笔,也会有各色各类任你选购。这就需要我们在或者之间用下面的一颗心去选择。如果我们这颗心比较小,被或此或彼的选择压一压,那就叫“困惑”;如果我们这颗心有智慧,知道自己该怎么选,那就叫不惑。其实,惑与不惑就是一个人外在的选择和自己一颗心的较量。

什么是困惑?《论语·颜渊篇》有这样两段孔子对他的学生关于“困惑”的解释,一次是回答子张的提问,“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一次是回答樊迟的提问,“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可见,一个人的困惑源于自己的情感,能做到忘记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一个不惑的人。

那孔子又为什么说“四十不惑”了呢?一般讲,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家庭稳定了,事业稳定了。而在实现“稳定”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总结到的教训也成为了自己的一种收获,甚至可以说成是一种智慧。再面对问题时,就有了应付的手段或办法,由此,老夫子说“四十不惑”。

现实中,难道真如孔子所言,一个人到了四十以后就能做到“不惑”了吗?答案或许有很多种,我想,要真能做到“四十不惑”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的。

因为“惑”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种东西,即使你到了七十、八十,“惑”依然与你形影不离。孔子之所以能做到“不惑”,是因为孔子不仅是华夏的圣人,而且是人类的圣人。能如孔子那样,做到“四十不惑”者实属不易。

人为什么会有困惑?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时时处处都有不明白的事情伴随左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产生困惑自不用说。即使到了四十,迷惑、困顿又常常袭扰着我们。究其原因:一是家庭重担压在自己身上,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上整日里忙忙碌碌;攀比之心太强,只看到别人的薪水比自己高、工作单位比自己好、住房比自己的大、孩子比自己孩子优秀等等就觉得困惑。二是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中国有句俗语,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产生困惑的人,总认为过去不如我的同学,今天当上了某某领导;过去和我关系不错的领导,今天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加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于是,内心产生了过多的不平衡,并迸发出不少的不愉快。三是人际交往越来越势利。势与利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词,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就会出现因势而利的结果。导致一部分人更加困惑,作为家庭和社会“顶梁柱”的四十岁之人,困惑当然概莫能外。

既然“惑”和“困顿”是难以消除的,那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去减少来自方方面面的困惑呢?

我想,首要的是去认识自己,培养自己一颗内在的心,和由这颗心所承受的淡定。

认识自己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外表认识自己。比如一个人照镜子,其实照镜子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看自己美不美,主要的是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另一方面,是从内在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从心灵深处去认知自己,去感悟自己。其实,一个人要想心灵得以升华,主要的是要有一颗淡定的心,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内在和外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用理智的心态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其次更要认识社会,让自己的身心融入社会,做到与社会的和谐。

俗话说:智者不惑。什么是“智”,一般来讲,“智”就是“知人”。一个人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必须从“知人”开始。谁能够做到知人,谁就少有困惑。人们常常把“智慧”放在一起使用,因为智慧就是洞悉人心,顺应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灵之间的沟通。于是,惑也就变成了不惑。

同类推荐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可以相信,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热门推荐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
  • 棹歌

    棹歌

    南宋乱世,洞庭湖畔,我愿一生做个泛舟的船女,然而命运却让我手持利刃,刺向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家仇,国恨,如何取舍,硝烟燃,鹿逐中原,天下英雄纷纷起。渔舟荡,璧叶莲田,棹歌一曲离人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第一权妃

    第一权妃

    推荐最新文《妖妃难驯:爷,夫人又撩汉了》她背弃家国,以万人的鲜血,染红他的帝座。他却挽她人登上帝位,一道圣旨,她被冠上乱伦苟且的罪名。天下愚民,被蛊惑,以为喝她的血能灭病痛,她被刺百刀饮血,最后被渣男渣女剜心而亡,孩儿被摔亡。灵魂不灭,竟然重生在相府庶出四小姐身上。嫡母狠心,嫡姐伪善,姨娘庶妹狼子野心,她步步惊心,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这一世,她是嗜血修罗,要毁了他的天下,杀了他的人,誓把人间,变成地狱。她是妖妃秋意浓,一世艳骨,凡尘杀戮,不想成佛,只想成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网游之巫妖变

    网游之巫妖变

    死亡世界的巫妖,为追寻魔法的终极奥义抛弃原有的一切进入传说中的主物质位面。错入虚拟网游世界的他化身玩家,却依然执着地探索着成神的道路。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巫妖,一旦拥有人类的情感,又如何面对霸道的美女大小姐呢?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雨夜人偶

    雨夜人偶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雨夜时分,幽暗的霓虹灯下总有些穿雨衣的孤独人儿,似人偶般站在街道路口。那鲜艳的“红雨衣,绿雨衣”下包裹的人,似乎在控诉着命运的不公、控诉着城市的灯红酒绿……一个可以为爱而死的人,最后却被爱人遗弃,以为整容可以让她脱胎换骨、功成名就,不想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确,整容可以让一个人的面貌发生改变,却丝毫改变不了内在的本质。也许,这只是个小人物的悲剧,但雨衣下的人们,其实就是大千世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