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100000048

第48章 秋雨时节

各州的漂泊人士对曹操的评价颇好:“近来兖州曹操频频招贤募士,优待有能之士。”

一传十,十传百,多有勇士学者立志前去兖州。

山东地界暂且还算清净,但自去年起,帝都长安的骚乱屡屡有所传闻。

“听说这回李傕、郭汜左右了兵权、政权啦。”

“西凉军一败涂地,不会东山再起啦。”

“李傕也要操纵朝廷,看来是个不亚于以前董卓的家伙。”

惟其大国,连谈论都城的动乱也都是具体事件。

不久,青州地方黄巾贼再次蜂起。中央一乱,草贼马上就会骚然而起,像是回应。

朝廷给曹操下令:“予以讨伐!”

最近以来,曹操对身在朝廷肆意调兵弄权的新朝臣们,心里并不买账。

但看在是朝廷的名分上,他服从此命。而且他想,不管利用什么机会调动自己的兵马,都等于向前迈进一步,所以欣然奉命。

他的精兵不日扫灭地方鼠贼。朝廷嘉奖其功,封其为“镇东将军”。

但是,与此次封爵的恩典相比,他获得的实利要大得多。

讨伐作战百日,得贼军降兵三十万,又选领地内强壮青年,总共新增军队近百万。当然,济北济南乃肥沃之地,养兵的粮草财货绰绰有余。

时为初平三年十一月。

就这样,各地贤才勇士不断云集到他门下。

荀彧就是此时来投靠曹操的。曹操见此人物,赞许道:“你便是我的张子房!”

荀彧年仅二十九岁。他的侄子荀攸也一同来投,兵学之才得以施展,被任为行军教授。此外,从中山招来的程昱、隐居山野的大贤人郭嘉等,皆为笃礼之士。曹操周围人才济济,宛若灿烂星汉。

尤其是,陈留的典韦率豢养武士数百人来投,愿为官以仕。此人身高近丈,眼若百炼明镜,常双手各使重八十斤的铁戟出战,杀人如同薅草,却为人忌惮,不出豪言。

“虚言耳。”曹操不信道。

“既如此,可请观之。”典韦跃马施展,一如所言。碰巧这时大风骤起,刮倒营寨大旗,数十兵卒一齐去撑旗杆,仍不敌强风之力,众人骚然。典韦见状,道:“全部躲开!”说着跑上前去,一只手握住旗杆,任凭烈风劲吹,撕裂大旗,却始终未再使用另一只手。

“噢,真不逊于古时恶来。”

曹操惊叹不已,当场将他召入帐下,赠白金襕战袍和名马。

恶来,乃古殷纣王臣下,以力大无双著称。曹操称赞典韦胜过恶来。恶来便成为典韦绰号。

一日,曹操忽然道:“时至今日,我不曾孝敬双亲。”

当时,老父已不在故乡陈留,曹操只是听说他隐居在一个叫琅琊的偏僻乡下。

曹操在山东一带打下地盘,安下身来,便想,不让老父前来共享,有悖孝道。

“把我严父接来。”

他遣泰山太守应劭为使,即赴琅琊。

有人来迎,曹操的父亲曹嵩欢天喜地,以为是梦。同时,他又向左邻右舍炫耀儿子,道:“看到了吧!曹操少时,叔父和亲戚们都说他不好,说是不良少年,前途堪忧。只有我原谅他,说他也有他的好处。还是我没看走眼啊。”

遣散闲杂人等,曹嵩一家尚有四十余口,用人也有一百来人。他们把家财用品装满百余辆车,急急忙忙朝兖州进发。

当时正值仲秋。他们的旅行一如南画作品《枫林停车》画题所表现的那样。老父时常让车停在红叶之下,感兴一番:“我作了一首诗,怎样啊?见到曹操,就让他看。”

一行在途中来到徐州,州牧陶谦特意亲自来到郡界迎接,道:“今晚务必进城过夜……”

他把一行迎进徐州城中,一连两日热情款待,视为上宾。

“一州州牧,不当如此款待老朽。这是因为曹操伟大。想起来,我真是有个好儿子啊!”

曹嵩在城里也是每天炫耀儿子。

事实上,此地州牧陶谦仰慕曹操盛名已久,一直希望有机会结交,却没有合适的机会。此次听说曹操的父亲举家迁往兖州,路过自己领地,道:“天赐良机!”便亲自出迎,让一行宿于城内,倾力接待。

“陶谦好人啊!”曹操的老父对陶谦人品深有感慨。

陶谦乃温厚君子。对此,不仅曹嵩,世人亦皆认可。

第三天早晨,老父一行谢恩,从徐州出发。陶谦特拨五百兵马给部下张闿,吩咐道:“沿途相送,不得有误!”

来到华费山中,易变的天气突然阴沉,暗云满天。

白色电光闪过,大雨哗哗骤降。树叶被山风卷起,峰谷被浓雾掩藏,天气变得格外恐怖。

“有座庙。山寺的门……”

“到寺庙里躲躲!”

马、车、人统统在雨淋之下遁入山门。

不久夜幕降临。张闿命兵卒道:“今晚留宿寺中,去和寺僧谈谈,把大殿借下。”

看上去他平时不受部下拥戴,淋成落汤鸡的兵卒个个表情不平。

秋雨冰冷萧条,一直下到半夜。

睡在阴暗廊下的张闿心生一计,把兵卒小队长叫到无人处耳语,道:“晚上兵士们个个面带不平啊。”

“没办法。平日军饷少得可怜,又被派上这种烂差。谁都知道,就算把那个糟老头子送到兖州,也立不了什么功。”

小队长叹道,以为要挨训斥。不料张闿道:“嗯,说得是啊,难怪的。”接着他又煽动道:“反正我们原来都是黄巾贼一伙的,活得自由自在,想干啥干啥。被陶谦讨伐,没办法才跟他干的。当个小小官差,饷钱少得可怜,日子穷得叮当响,兵士们报怨不平,也是无奈……你看,干脆把以前的黄巾扎在头上,再次暴动,到自由天地里去如何?”

“话虽如此,都这个时候了,为时太晚了吧。”

“哪里哪里,只要有钱就行。走运的是,我们护送的糟老头子一家好像有很多钱,家财装了一百多辆车。我们抢了他,自立山寨去!”

曹嵩不知毒计已经商定,跟肥硕的爱妾在寺庙房里呼呼大睡。

夜半三更时分。突然寺庙周围喊声四起。

“咦,怎么回事?”曹操的弟弟曹德睡在老父隔壁,穿着睡衣,跑到廊下,没等开口,就被张闿一剑劈下,当场斩杀。

“哇——”哀鸣遍地。

“呀,杀人啦!”曹嵩的爱妾绝望大叫,试图翻过围墙逃命。可是肥胖的身体跌落下来,被张闿的手下用枪刺死。

卫士变成悍匪,杀戮随心所欲。

老父躲进茅厕,被人发现,剁成肉酱,一命呜呼。其他家人和仆人共百余口,尽皆葬身血泊之中。

曹操派来接人的使者应劭,闻此凶变惊慌失措,只带随从数人逃脱危难。但因只有自己活命,恐有后难,便未回主公曹操处,投靠袁绍去了。

令人酸鼻的一夜过去。

蒙蒙秋雨之中,山寺被放火烧掉。张闿一伙凶兵,跟百余辆装满财物的车辆,连个影子也没有留下。

兖州的曹操闻变震怒,裂眦吼道:“陶谦杀我老父和全家,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把杀父之罪算在陶谦头上,怨恨不已。

曹操年轻时因谬判误杀吕伯奢一家却不以为然。而今天,类似的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他却不能不痛恨其残暴。听到惨状,他痛哭不已。

“讨伐徐州!”

大军动员令即日发出。全军上空,飘荡着书有“报仇雪恨”的大旗。

曹操动员复仇大军进攻徐州的消息传遍各州。这时,寨门前有人来访曹操,道:“我要见曹操。”

来人是陈宫。

陈宫乃曹操旧知,曾在曹操从都城落荒而来的途中,共吐心声,盟誓未来。后来,在旅途中了解到曹操德行,识破其人,暗忖:“此人不是真正守王道忧国家的英雄,却是扰乱国家,最终陷国家于祸乱的奸雄。”便怖其为人,后弃他而去,不知踪迹。

“你现在做什么?”曹操问道。

陈宫羞怯,答道:“在东郡做小役。”

曹操露出讥讽的笑容,早已读懂他的来意。

“如此说来,你与徐州陶谦关系亲密咯。你大概是来为这位知己劝我的吧。我觉得,你的恳请大概不能解我曹操的怨恨与愤怒。呃……你游玩一番就可以回去了。”

“我来的目的如你所知。小生所知的陶谦乃稀世之仁人君子。令尊遭此惨难,完全不是陶谦之罪,而是张闿所为。小生眼见无端战乱将使仁人君子遭受痛苦,同时有损将军声望,不能不悲。”

“休得胡言!”曹操把刚才的微笑变成了怒叱道,“为父亲和弟弟报仇,怎么会有失声望!你不就是在逆境中弃我而去的人吗?!你觉得你有资格游说别人吗?!”

陈宫赧颜辞别。他没有勇气向陶谦复命游说失败,就此径投陈留太守张邈而去。

就这样,“报仇雪恨”的大旗,卷着曹操的愤怒,向徐州城下进发,大有不挖陶谦之胆、不食其肉决不罢休的气势。

这支凶猛的军队,所到之处挖掘百姓坟墓,无情斩杀疑似通敌之人,弄得民心极端恐惧。

徐州老州牧陶谦,集合诸将,道:“曹操大军不可战胜。受他怨恨,皆因我无德所致……我想自缚,甘愿将头颅献于其愤怒的刀下,以乞百姓和城中将士之命。”

但大部分将军道:“不可。岂能看着州牧被杀,自己活命!”大家商议计策,紧急遣使,前往北海,向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求援。

碰巧黄巾残党再次集结,在各处闹事。北平公孙瓒也向边境讨伐而来。他旗下刘备忽然听说徐州兵变,出于义字,向公孙瓒提出想前去救援颇有仁人君子之名的陶谦。

公孙瓒不赞成,阻止道:“作罢如何?你与曹操并无怨恨,陶谦又于你无恩。”

但玄德认为,当今义字衰微,现在正是示义之时。于是硬请下假来,借得幕僚赵云,共率五千人马,突破曹操包围,终于进入徐州城。

州牧陶谦迎接玄德,手拉着手,热泪盈眶,道:“当今之世,再无玄德这样的大义之人了!”

同类推荐
  • 污点

    污点

    小说作者既是行动者,又是书写者,还是思想者。他一手用枪,一手用笔,集战士与诗人于一身。他把经验的亲历与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他的长篇小说充满正义的激情、直观社会的勇气和法的尊严。小说讲述了一个文物失窃案如何历尽千辛终被破获的故事。其中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感人至深的亲情……
  • 方圆

    方圆

    从而引来无数的责难和阻挠,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逃避与委曲求全,一对希望得到自由和爱情而又“不相般配”的男女梁世云和林霞“不合时宜”地走在了一起,而是选择了“大逆不道”的私奔之路
  •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在本卷传奇与惊悚的小说中,离奇现象或人物行为的不寻常将会强烈激发读者的惊奇、恐惧与战栗之情。在经历了所有被日常秩序埋没的非理性情绪之后,读者将感知理性思维所覆盖的一切混沌与漆黑,这些传奇与惊悚的情绪,在霹雳的刹那间将世界的真相、自由、本能、欲望与恐惧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人们于深渊的边缘处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与水边的自己。在中国当下“后严肃时期”的文学语境中,何为“否定性”、“自由”?传统在“被后现代”之后,“父权”是否遭遇了“亚文化”的冲击,他们之间是对峙、解体、还是妥协?游荡在“实在界”周围的恐惧是否真的令人战栗?
  • 薛定谔之猫

    薛定谔之猫

    据资料显示,中日战争中是没有关中国战俘的战俘营的,中国战俘都是直接杀了或者送去做苦力。唯一的战俘营在沈阳,只关押欧美战俘。故事发生在1940年初,抗战爆发三年以后,正是中日抗战拉锯期,以雷子为首的八名战俘成功逃出日军战俘营,进入了战俘营旁巨大的原始森林山脉。战俘怀着喜悦和对未知前途的忐忑,在森林中不断深入,可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系列诡异的遭遇:没有活物的环境;异常漫长的白昼与黑夜;沉满腐尸的水潭;潜伏在身边的吸血怪物;以及一个不应该出现在原始森林中,却又确实存在的神秘机构……战俘营伪军军官邵德带领几个日军士官和一个排的伪军紧随其后进入这片森林,所遭遇到的各种奇怪现象也接踵而来:与外界离奇地没了联系;士兵接二连三死亡并消失。而紧跟着战俘逃亡路线,越来越多不可以解释的疑团出现。在这追捕过程中,邵德发现整个战俘逃亡事件与三年前同样发生在战俘营的另一起事件竟惊人般的雷同!并近乎绝望地察觉到自己和这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自己与正被追捕的战俘雷子,和三年前同样逃出战俘营的战俘曹正等人正在慢慢重合……
  • 三生梦·百年心

    三生梦·百年心

    两个相爱的人,一段重生的感情;用疼痛的忧伤镌刻着心灵成长过的痕迹。经历了权力的角逐,爱到最后,仿若隔世。那高高在上的帝座高台,终究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唯有爱,才像四月阳光下的玉兰,美丽而真实。一半西风吹去,玉兰花落,恨有尽期,爱无天涯……
热门推荐
  • 皇帝女儿也愁嫁:月容格格

    皇帝女儿也愁嫁:月容格格

    她(月容格格)拥有一张怪异的阴阳脸,新婚当晚吓死了驸马爷,她身处在看似华丽实际深渊一样的皇宫内,避免不了宫廷内的残忍与斗争,她,任性贪玩蛮横但讲道理.她成为一贵妃的眼中钉,为了拔掉这个肉中刺,她遭遇暗杀,未成,便流落天涯,误打误撞进了赌场,赢来了十个山寨土匪做男佣,做了山中的女大王,却被一风流才子看中,跌入了感情的旋涡.情节无论多曲折,最终她是否能找到真爱?一个能和她相伴到老的如意郎君?.........
  • 做人别缺好心态

    做人别缺好心态

    低调的人,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处于低谷而不消沉,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永远保持着理性、豁达、睿智的处世态度。大智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绝世轻狂:至尊倾城妃

    绝世轻狂:至尊倾城妃

    她和他,没想到竟是天赋惊人。狠辣绝情。嚣张,二十三世纪冷酷特种兵,且看两人如何绝世无双,绝代风华,他对她呵宠入骨,轻狂天下!,可偏偏穿成了一个被欺负到无力还手的废物丑丫头身上。狂妄,他宠她上天,一朝穿越,本想安稳一世生活,“我的女人,她逆天重生!!她展露才华,惊才绝艳,谁敢欺负?!”妖魅如他,强者之路,在异世上演一出强强联手的戏码,不离不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
  •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上海是一袭华贵旖旎的袍,浪漫而又唯美。生活则是里面的丝线,阡阡陌陌,织成了万万千千个故事,也织出了乔家两姐妹的爱恨情仇……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将门丑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