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900000010

第10章 法国大学改革史略(4)

1946年,受苏联计划经济的启发,法国成立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让·莫内为首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出第一个国家计划(1947—1953年),即“装备和现代化计划”。该计划重点在于恢复社会发展急需的六项基础建设:煤炭、电力、钢、水泥、农业机械和交通运输。到第二个国家计划期间(1954—1957年),除继续要求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外,教育也被提到议事日程。当时计划委员会首次对战后国民教育需求进行普查,结论显示:教育同时具有“消费”和“投资”的两面性。为此,法国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加强了对教育的投资,使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从1950年的6.65%上升至1957年的10.3%。〖ZW(〗王晓辉:《20世纪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回眸》,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第89-96页。

第五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10年(1958—1968年),法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增长较快,工、农业增长分别达到60%和66%,对外贸易超过战前的4倍。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第三个国家计划(1958—1961年)中,国民教育首次被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各类学校总投资达9200亿法郎,其中高等学校1500亿,国家科研中心370亿。到1961年,教育占国家预算的12.6%,比1950年翻了近一番。第四个国家计划(1962—1965年)被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这一时期国民总收入增加24%,用于公共事业(包括教育)的经费却增加了72%。第五个计划(1966—1970年)对各级教育提出了具体目标,其中高等教育打算从1972年起招收20%的高中毕业生,其中60%进入大学,40%进入其他高等学校。

总之,在战争结束、经济振兴、出生率上升、第五共和国建立以及一系列国家计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法国从战后到第五共和国初期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教育也在数量上获得迅速发展。1960—1965年,法国大学生数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4%,大大超过1950—1955年的2.4%和1955—1960年的5.7%;大学生总量由1959年的20万不到增加到1967年的40多万。有数据表明,1945—1970年间,法国大学生数量增加了7倍,而1900—1945年的45年里,大学生数量才增加3倍。与此同时,教师数量也增幅很大。1945—1970年间,大学教师的数量增加了6倍,仅1959—1967年教师数量就从1万多增加到2万多。另外高等教育经费也急剧增加,仅1958—1967年10年内就增加了3倍。此外,政府还新建、扩建了40多所高等专科学校。但是,由于法国高等教育强有力的传统势力的存在,并且长久以来没有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再加上政府和教育部长更迭频繁,致使法国高等教育自战后至1968年在体制、管理、教学等主要方面变化不大,与新思想、新科学、新技术很不适应。

3.高等教育的微观调整和改革

从战后到1968年的20多年间,法国高等教育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各类学科自身的变化,多少也带动了法国高等教育在一些微观层面上的调整和改革。其中最值得注目的是应用科学学院、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高等学校和短期技术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一些教学方面的调整。

1954年,法学院学制由3年改为4年,教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二年学习普通课程,后两年学习专业课程。专业方向分私法、公法和政治经济学三类。1957年,法学院更名为法学与经济科学学院。1959年增设经济学学士学位,加重数学教学。

1958年,因为战后社会学、人种学、人口统计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并增设了相应学位,文学院改为文学与人文科学学院。

随着学科的分化,理学院的专业文凭由原来单一的普通物理分为电子学、光学、热动力与物理机械三种,后来又增加了基础物理文凭。

在1958年12月30日法令的促进下,由大学医学院与各地区医疗中心联合创办“大学医学教学与医疗中心(CHU)”。“中心”由双方共同管理,公用医务人员经统一考试招聘录用。在“中心”里,教师同时负有教学、治疗、科研三方面的工作任务。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1966年法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两项比较大的改革,一是重新组织大学教学结构,二是创办两年制的大学技术学院(IUT)。

1966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着手改革大学教学结构,将四年本科教学分成各为两年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在选择的学科方向内接受普通教育,成绩合格者获“大学理科或文科学业文凭(简称DUES或DUEL)”,直接进入第二阶段接受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结束时,考试委员会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其下一阶段专业方向的选择。第二阶段的两年分别授予学士学位(LICENCE)和硕士学位(MAITRISE),后一种学位是当时新设置的。第三阶段是博士教育阶段,属于研究性培养。后来,又对第三阶段作进一步的改革,将其第一年作为博士预备阶段,设置“深入学习文凭(DEA)”,获得该文凭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必备条件。此次改革将大学教育分成“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部分,即通常所说的三阶段大学教育体系,进一步改善了法国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完善了高等学校自身的教学体制。

1966年,法国政府决定创办两年制的大学技术学院,旨在为经济发展提供短期内就可见效的技术教育,这是此次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事件,是一项富有革新精神的措施,有效地推进了法国的技术教育,后来大学技术学院成为法国主要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技术学院招收普通类和技术类高中毕业生,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员,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员。大学技术学院是高等教育与工艺技术相结合、大学与效率相结合的一种短期而有实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技术性和专门性强。它的创建使法国高等教育结构更趋合理,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填补了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空白层次,有助于减轻由于中等教育迅速发展对大学造成的压力,调整学科人数比例失调现象,增加理工类学生,改善学生就业机会。自创办以来,大学技术学院成为法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到80年代末,法国大学技术学院就达到80所,包括300多个系和20多门专业,学生是成立时的40倍。

在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教育,其中与高等教育有重要关系的改革措施有:取消大学入学考试,获得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的学生可直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一律免收学费。

(二)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

从战后到1968年改革发生,法国国内各种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风起云涌,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高等学校同产业部门的合作三个方面,为以后的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做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央集权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因其过于集中的特点而显得日益僵化。在这种体制下,法国大学固守“纯学术的殿堂”的宗旨,传授的文化难以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更不能起到推动进步的新作用,因此既妨碍了自身发展,又造成它与迅猛发展的社会之间的鸿沟。批评者认为,曾经为保证统一而设计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今已变成一种遏制力量,不利于创造精神的发扬,甚至还会将其扼杀掉。因此,高等教育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

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法国政府对新兴学科引起重视,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法国当时的高等教育在科研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很大,也不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地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和生存。为尽快改善法国科学研究的现状,社会各界在50年代初加强了联系,并在著名政治活动家蒙戴斯·弗朗士的发起下,组织了“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其成员包括政府高级官员、国会议员、科学院士、大学教授等,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探讨。经过几年准备。1956年11月,该委员会在西北部冈城(Caen)召开首次“全国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讨论会”。会议建议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公众和个人对科学研究的努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和效率。蒙戴斯·弗朗士强调科学教育对发展研究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教育应当伴随各级教育的发展和转变。他主张高等教育应该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如,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化学中的理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核化学;物理学中的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固体物理、电子学;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信息与对策论、应用数学等等。由于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法国从5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通过发展科学研究来促进工业增长的科研政策。为此,法国努力加大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科学研究经费从1959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4%提高到1967年的2.23%。科学研究经费的增加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进行。

长期以来,在法国只有工程师学校与经济界和企业界保持传统的合作关系,而大学长期以“纯学术的殿堂”自居,不屑与企业联系。为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1957年10月法国在南部重要城市格勒诺布尔(Grenoble)召开重要会议。会议讨论认为: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不仅应当将基础研究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还应由此从事整个应用研究;大学能够而且应该将企业的要求同自身的任务结合起来;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应当逐渐制度化。虽然现实的改观是困难的,格勒诺布尔会议并没有在促进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同企业界的合作研究、促进大学为经济发展服务、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等方面带来迅速有效的成果,法国大学真正同企业界开展合作还是以后的事情,但毕竟格勒诺布尔会议开了个好头,它向人们昭示:高等学校同产业部门的合作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冈城会议和格勒诺布尔会议均为高等教育的全国性会议,其间时隔不到一年,足见战后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持。1966年,全国科学研究发展委员会再次在冈城召开高等教育的全国性会议。1968年3月,该委员会又召开亚美(Amien)会议,讨论规模空前,各界与会代表达600多人,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新型学校的问题。会议呼吁要努力调动大学的积极性,加速大学改革的进程,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的背景和根源比较复杂,但就其根本原因来说,主要归结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和人的思想的变化,与陈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之间日益形成的激烈矛盾,后者成为前者的障碍。学生运动要求彻底改革旧教育,变阻力为动力。具体来说,学生运动爆发前夕,法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战后教育民主化的主张一直未能被广泛贯彻实施,教育不平等现象仍很严重。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战后人口的增加,使得60年代的法国大学面临学生人数激增的严重危机。与此同时,法国政府认为发展高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是在60年代初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短短几年内创建了20余所大学。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和政府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致使法国大学数量持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逐年膨胀。据统计,从1958年至1968年短短十年间,法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了三倍,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1-18%。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多的青年因社会、家庭、经济等各种原因被拒于大学门外,他们纷纷要求改变高等教育的现状,消除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2.法国大学生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到60年代末,法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教师和社会舆论要求“民主”和“平等”的呼声愈来愈高,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却一成不变地沿袭“中央集权”这个旧“模式”。这种僵化的体制既影响高校本身的主动性和活力的发挥,也压抑了教师和学生希望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要求。法国政府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并未相应地改革其落后的管理体制,从而使法国高等教育的危机日益加剧,主要表现为:

第一,1968年以前,法国大学通常由文学、科学、法律、医药等独立的学院构成,每个学院由院长及其两个助理与编制很小的秘书处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机制十分薄弱,根本难以适应学生人数猛增的新情况。

第二,1966年实施的大学三个阶段的改革,加重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第三,管理过于集中,新的教学内容由资深教授审定,过于偏重研究的需要,既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脱离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造成课程设置陈旧,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致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大学毕业后无法就业。1968年法国失业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其中青年失业人数的增加尤其迅速。

第四,当时戴高乐所实行的是民主与精英并重的政策,即在提高整个民族教育水平的同时选拔少数领导阶层。由于1966年创立的大学技术学院采取了筛选制度,大学生预感到可能有被淘汰的危险,本能地对政府产生了抵触情绪。

同类推荐
  •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排除假设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

    本书针对当代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再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答,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根据本书提供的方法进行纠正,以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另外本书针对外界给现在学生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对中学生的道德及行为规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彼得·潘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决胜中考招招灵

    决胜中考招招灵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几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在初中阶段,一个最大、最重要的“坎儿”,就是中考。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修养、光辉的前程,能立足于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即使中考只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但对家长来说,中考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对此,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如今,高考门槛降低了,录取率逐年增高,对于考生年龄又放开了,年纪再大也能考,机会很多。可中考就不一样了,一锤子买卖,考砸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帮孩子把好中考关。
热门推荐
  • 数字风暴

    数字风暴

    战争是大时代最辉煌富丽的舞台,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成为主角。 一脚被踹进了战争漩涡的林闻方,坚信自己能活下去,坚信自己能收获更多。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不是一个人。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就在他的电脑里。 他能够掌控网络、掌控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 他能够拨开战争的阴云,去为自己和战友夺取胜利。 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各种奇思妙想兑现成现实。 他能够洞察人心,让朋友温暖,让情人安然,让敌人胆寒…… 他是林闻方,一个工程师,一个战士,一个坚决不做看客的勇者!
  • 你来过我的世界

    你来过我的世界

    【有温暖,有小虐,很纯情的都市文哈~~~~~】凡的微博是:http://m.pgsk.com/u/1343870180大家可以使劲戳啦~~~【文案】“我曾想用尽生命,来爱你这个,来过我的世界里的人……”她,尹氏封竣集团千金,商场上雷厉风行,生活中淡漠如素……在她的世界里,容得下深爱她的人,却容不下背叛她的人……“我爱的人,他一定要爱我如斯。因为他是我用生命来爱的男人。”他,邪魅花心,冷峻的外表下是商场上刀刀逼人的狠手……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耀眼的光芒,不需要微笑或者任何动作,称霸作为世界500强内的企业,他绝对有震慑人的魄力。这样的男人,因为事业上的交锋,他遇见了让他赔入真心,甚至赔入一生的女人,尹筱安。“对我来说,你已经是一种抹不去的存在,我只知道我早就没得选择了……”还有,他,身上有着宛若万年寒冰般融化不开的气场,只对于她,可以是那般温文如玉。尹筱安,那个他深爱入骨髓的女人,再见面,却早已如陌。“未来的事,谁也不能确定会发生些什么,我不能现在就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我唯一能够给你的回答就是,我对你的爱,生死不变。”象牙塔里的爱情和现实里的爱情,尹筱安,你究竟要什么?vinrou在此求点击+收藏+咖啡+鲜花+神笔+荷包……哗啦啦,总之各种求~(≧▽≦)/~啦啦啦
  • 安小妹的幸福史

    安小妹的幸福史

    简介:本文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希望大家看完这个故事能莞尔一笑,也希望这个轻松平凡而又温馨幸福的故事能给正在大学里恋爱的情侣们一些帮助和一些鼓励。每段爱情都会从开始的狂热最终化为平淡,不要在争吵,误会,矛盾下轻易地说分手,也不要有着现有的感情还惦记着下一个是不是更好的想法。决定了在一起就牵着手认认真真解决面临的所有困难,只要不放开彼此的手,荆棘小路终会变成康庄大道。爱来了,就抓住。在一起了,就珍惜。幸福之门不会把任何人拒之门外,只要你一心打开。安小妹本名安雨凌,因在宿舍排行老幺又名安小妹。进校第一天由于“老生接新生”的活动遇见学长季洋。又因小妹大条,神经带着点泼辣的性子,常常搞的季学长头大无比,迷迷糊糊的深陷其中,痛并快乐着。。。。。。
  • 彼岸绝恋之花叶不相爱

    彼岸绝恋之花叶不相爱

    让她们忍受了世间最大的痛苦,并让她们付出了无人可想的努力,命运给了三位女孩最悲惨的遭遇,让她们带着仇……
  • 气死夫君不偿命:冷宫皇后乐逍遥

    气死夫君不偿命:冷宫皇后乐逍遥

    想把她贬入冷宫就贬?想恢复她的皇后身份她就得感激涕零,乖乖跟他回去?否定否定还是否定。她的命运,才不要系在一个专制的男人身上。逃出宫去,天地之间,任我逍遥。妨碍她逃跑?别怪她气得他双脚跳。皇后要出墙,皇帝很后悔。后悔?晚了。
  • 乱世妖妃不承欢

    乱世妖妃不承欢

    他是冷漠邪魅的大秦少主,后宫佳丽三千,却视女人为工具。她是文武双全的将门千金,却叛国私奔,身负血海深仇。一场利益的交换,她成了他的夫人。她心甘情愿被他利用,只愿能够亲手报仇。他对她眷宠偏爱,温柔的脸庞之下却是另有隐情。这一场,身与心的斗智斗勇,究竟是谁输谁赢?那日,他为她踏平千军万马,只求接她回家。她却抱着另一个男人的尸体,一脸决绝。暮景曦,我不会恨你。但是,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坏男花园

    坏男花园

    你说,世界上有几种人?三种吧,左边的男人,右边的女人,还有,中间的,不男不女的人。冰朵,她本是右边的漂亮女人,可现在,或是早在几年前,她变成了不完全的他,成了身在中间的人……不男不女。这样的转变是言不由衷的,她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回到原来的位置……右边。只知道从那个决定开始,她就准备好了所有,包括性别,包括生命。这一切不是为了别人,刨根究底的问,绝对是为了自己……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红楼寻梦之涵玉盟

    当黛玉听到宝玉与宝钗成婚的消息,那一缕芳魂不愿附体,只想飘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可是怎奈有着绛珠本体的她,又怎能随心。她回来了,回到黛玉的身上。但是回来的她,却想离开这个地方。她带着雪雁和紫鹃走了。可是她能走到哪里去呢?她这一走又掀起多少故事来。本文属于慢热文。简介以后还会再改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