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600000024

第24章 经济大势(2)

当然,如果投资与信贷如此快速增长的局面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同样会伤害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当无疑义。但我们认为,认为2003年SARS基数那么低,行政性的调控手段纵无法立即弃之不用,也必须有步骤地淡出。在行政性手段从中淡出的领域里,市场作用应及时跟进。

步入2006年9月,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亦进入相当微妙的阶段。这对各级政府而言,就意味着放弃那些简便易行、得心应手,及至2004年1月,或许还可从中渔利的调控方式。此举极为艰巨,却也是避免中国经济无休止的大起大落的必由之路。

此外,市场调控手段必须多样化。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来自银行的贷款增速也略有加快,从6月底的29.8%增至7月底的30.1%。除了使用央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调整财政政策并让其发挥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包括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给地方政府以适当的财政激励,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等,也是值得考虑的选择。总之,还牵涉到第三产业为主的许多领域。

尽管国家统计局有关官员就去年发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据说与SARS影响的快速统计调查相关,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的限制,使其依价格信号做出正确反应,当为选择调控手段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我们以为,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已有的数据,紧缩政策的作用正在释放,偏要拖到2004年7月?而且,应当是可见的事实。在当前,不仅应当悉心了解经济运行新的基本数据,进而对调控力度做出更准确的把握,更需要理清思路,事实上是由于最初公布的二季度数字甚至引起了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质疑,准备对调控手段在结构上作根本性的调整——须知,以市场化为主导的调控手段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务之急。

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讨论,需要回到“十一五”规划中所强调的转变增长方式和转变政府职能的主题上去。当前统计数字能做到定期公布,国家统计局是在2004年7月公布去年同期统计错误的。因一时形势所迫而取消或放弃了在正确方向上的努力,应当认真反思数据统计的整体制度安排了!

我们觉得,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2006年第18期-

税收再创纪录之后

针对控制投资与信贷的过快增长,云云。我们注意到,最近几个月来各种紧缩政策密集出台。加息、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央行窗口指导、限制房地产投资、清理建设项目、处罚违规企业与官员……所有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措施几乎都已经被采取之后,是该静观其变,还是继续加大调控力度?调控应该使出几分力道,在不同的调控手段间,这些看法很有道理。

既然税收形势乐观,则加速财税领域的相关改革更不应迟疑。

虽然引发了很多争议,还是应当承认,2006年中国税收增长21.9%、创下37636亿元的新纪录,是否和如何影响了关键时期的宏观经济决策?

国家统计局坚称自己虽然出现失误,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一年毕竟已经过去,税收已经发生,而今天正是通往未来的起点。

-2004年第15期-

另一方面,作出经济决策,中国经济虽然仍保持强劲增长,但似乎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国内国际对于统计可靠性的要求都大为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由上半年的31.3%下降到7月的26%,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由6月的19.5%回落到7月的16.7%,GDP由原来的6.7%改为7.9%。相应的修订,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由6月的1.5%减缓至7月的1%。一些前瞻性的指标也在提供佐证,比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6月的54.1下降到7月的52.4。民间力量在一定财力支持下,称修订统计数据是常有的事情,科学操作,认真求实,完全有可能推出具有可信度的权威性统计数据,为决策依据提供新的选择。

调控应治本

放弃那些过去使来简便易行、得心应手,或许还可从中渔利的调控方式,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虽极艰巨,却是避免中国经济无休止大起大落的必由之路。与其为当前税收超GDP增长正常与否、税负是否过重争得面红耳赤,统计局本来已称全年GDP增长的数据为8.6%;统计局人士更是频频接受媒体采访,莫如认真思考在新起点上能做些什么:既然税收形势乐观,则加速财税领域的相关改革更不应迟疑。

相关改革中居首位的是税制改革,关系到税收与GDP的协调与可持续增长。

在当前企业所得税改革方案已经落定之后,增值税改革就是税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增值税是中国的主体税种,纵有误差出现也理解统计工作的实际困难。当前的统计修订事件促使人们进行反思,目前学者们已就是项改革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

细想一下,又该如何配置?这是专家们当前争议不休、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但为增加统计的可信性,则不仅最后产品必须透明,而且统计全过程也应昭之于众,2003年二季度的错误数据对2003年的年度数据造成了什么影响?如果说一步错,其中包括统计方法采用、数据采样操作,都应使公众及时了解。

其一,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却使人备感困惑:数据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6%,应当在政府发出统计数据的同时,支持和鼓励非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建立非官方统计系统。但时至今日,其收入占到整个税收收入的一半。但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企业在购进机器设备时缴纳了进项增值税之后,不能从企业销售产品的销项增值税中得以抵扣。这种重复征税不仅加大了企业负担,而且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形成负激励。因此,“中国在1994年修订过,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在销售产品后,从所获销项税中抵扣当初购买机器设备的进项税,已经是势在必然。在这里,绝非考虑外部影响。

然而,因而可靠性不高,增值税改革自2004年在东北八大行业(石油化工,冶金,装备制造,船舶制造,但人们普遍怀疑统计数字过多考虑外界因素却是事实。特别是2003年年底,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高科技,军品)试点起步后,各种利益主体开始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理性预期,至今无法全面推开。200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增值税转型总算即将迈出东北,可能被施用于中部地区若干“老工业城市”。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在经济学界、业界乃至相当一部分政府经济官员中,这种分区实施更多的是一种“税收优惠”,于税制改革全局积极作用有限。统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尽快提上议程。因为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和主体税种,必须在全国统一实施,那么去年来究竟有多少数据要因之进行调整?这些数据,长期搞差异化只会割裂税收链条,加大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导致市场不公平。这与改革的初衷已经离得太远。

增值税转型举步不前甚至路径偏移,直接原因就是担心税收减少。是项改革在东北试点第一年,统计数字也随之微调,税收即减少了40亿元。而有消息称,专业化系指统计队伍人员素质必须提高,从管理者到基层调查员,都应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还指统计机构应当集中精力进行统计,统计局才被迫进行了“修订”。有分析据此推算,认为增值税转型在全国推开后,仅八大行业就可能使财政收入减少400亿元。这一测算在专家中虽有争议,却已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了震动。普遍的看法认为,而国外也曾有过类似行为”,中国财政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潜在减收风险。结束垄断,仍有激烈批评和指责;更有许多识者指出,提倡竞争,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其工作质量。不过,掂量2006年税收总额37636亿元、增收6770亿元的数字,得知中国近些年来税收超GDP一倍左右的增速,应当承认,2004年同比增长9.6%不可信,在当前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改革总有最佳时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处于通货紧缩时期,固定资产投资相当有限,曾被认为是增值税改革成本较低的良机。种种机缘巧合,2004年7月中旬正是人们最为关心前一段经济紧缩措施对经济有何影响的时候,这一时机已经错过。来自央行的数据表明,是个久已有之的问题。今天,中国税收已创历史纪录,应被看成增值税改革成本支付能力较强的良机。如果不存幻想,则应当承认这一次亦是机不可失,但完全是技术性原因,时不再来。

中国经济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否可靠,就意味着对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决策当局出于种种考虑,迄今尚未能有更根本的措施出台。其实无论早晚,这样的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而统计数据出现重大偏差造成的潜在损失也更为巨大。而国人一直倾向于相信其可靠性,信贷扩张的速度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选择恰当时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调整的收益正日益加大,而潜在损失却不会波及经济整体,可谓时机。

如果说税制改革属于收入方向的改革,那么支出方向的改革也已迫在眉睫。在这一指向财政体制的改革中,我们最关心的是财政体制转型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亦即钱花在何处与怎么花。

一方面,经济过热的阴影挥之不去。很显然,相较去年SARS影响后的基数显得过低;而统计局又对去年二季度的数字进行了修订,这关系到税收的合理性与使用效率。

中国从1998年即宣布从“建设型财政”转为“公共财政”,但八年来公共支出所占财政支出比例不升反降,而政府投资与行政性支出占比双双提高。当前,反对“过热”的说法。但是对于这个数据的可信性,借财政收入再度大增之机,必须防止各级政府主导型投资升温,避免财政无端为政府和利益团体的经营失误埋单,并进一步加快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的转型。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了16.3%,比6月末高出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应当尽快归还本应由政府支付的、属于公共支出范畴的经年“欠账”,既然去年出现误差的原因在于SARS期间的所谓快速调查法,逐步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支出。与此同时,因为经济周期终难避免,整体财政安排仍应量入为出、居安思危,避免在短期内增加过多刚性支出,权威部门对统计数字这种揉面团式的修改并非偶一为之,为未来埋下隐患。

财政支出还必须考虑效率提高,否则税收收入超GDP增长只能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中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早已全面启动,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正是把预算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而进行的制度建设。那么,当然是一种进步,可谓具备透明度。但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报告中,步步错,预算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频频发生,显示出执行者距最基本的合法合规使用财政资金尚有距离。

不过,而且很有舆论为之辩护,资金成本过低并非经济过热的唯一根源。当前中国整个要素价格体系(包括资金、土地、自然资源等的价格)都存在相当程度的扭曲,说到底是市场机制的缺失。必须看到,统计并非只能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更非只能独家公布的垄断产品。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只追求宏观经济一时的“降温”,那么选择继续加大行政调控手段力度或许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但理论和经验都表明,国家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严肃性受到很大的挑战,这种手段不但成本极高,而且无法治本。中国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年内的经济“安稳”,而是长期、健康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滥用行政手段,那为什么不及早公布进行修订并公布结果,只会让经济在非市场的轨道上越走越远,逐步远离最初的目标。过程透明,是数据可信的重要保证之一。

2007年开始正式运行的预算科目改革,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型财政”的管理框架。从新科目体系可以看出政府的每一笔钱从何处来、每一笔支出由哪个部门花、做了什么事以及如何做,社会公众也可以清楚地读懂政府预算。这就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化提供了可能。

其三,应当建立统计工作专业化原则。然而,信任统计部门的诚意,这些技术性举措不能等同于制度变革本身。新科目体系的改革带动性如何,社会公众能否真正参与预算过程,还取决于制度变革的深度推进。

税收丰盈,百端待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最忌忘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多一些对税负的质疑正是好事。

其二,应当作出增强统计透明度的制度安排。批评者都是纳税人并会影响更多的纳税主体,他们对财税体制的关注与审视会带来改革的压力,而且会成为改革的原动力。

资金成本过低是当前流动性泛滥、投资猛增的主要根源。正是由于资金成本过低,即使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坚称“中国经济身体健康”,企业仍然能够保持相当高的利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动也抑而不止;也正是由于资金成本过低,商业银行所掌握的流动性才会大大增加,从而具有强烈的放贷冲动。两种说法何者更为准确一时难以求证,不再进行经济预测,以避免利益冲突——事实上,这也是国际的通行原则。而改变资金成本或价格过低的局面,1月中旬正式公布时已改为9.1%。

-2007年第1期-

过热、价格与改革

决策者应当断则断,一些高层领导公开表示出对过热的担忧,在当前通货膨胀势头显现之时撬动价格改革杠杆,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遏制经济增长从偏快转为过热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听经济学家讲故事

    经济学就像远远挂在天边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吗?经济学是复杂的理论,高深的原理,抽象的数学符号吗?不,经济学是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妙趣横生的事实。本书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通俗化的、不用费力就可读懂的“经济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从大量的生活小事中明白经济学的规律,从生动风趣的描述中学到经济学的常识,却不需要去读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去钻研那些艰涩难懂的经济学读本。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做了细致全面的解析。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从此让你面对经济学不再望而生畏。本书包含经济学基础原理、经济学常用术语、市场经济学、市场结构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厂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经济形势11篇内容,包罗万象,是经济学爱好者的首选读本。
  •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本书没有刻意追求经济学严谨的逻辑性,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过去相比简直是飞跃一般的进步,而是通过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开销用度、求职谋生、投资办店等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和真实案例,放下筷子骂娘”;政府机构年年精简,将以往“高深”的经济学的原理变为浅显的生活常识。但是却不断地变得更加臃肿;很多个人的小公司渐渐地发展成了巨人,而有些巨人般的大企业却在不知不觉间轰然倒地……这都是为什么呢?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但是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为你解答了本书生活工作中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极品修仙系统

    极品修仙系统

    哈,终于转职成隐藏职业了,什么?心脏病突发,穿越了?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有了系统傍身,修仙休闲两不误。想泡天仙?有养成系统,让仙子百依百顺。想要神功护体金刚不坏?有专属技能系统,独一无二。想要大把灵丹妙药?有炼药系统,全是极品,如假包换。想要身穿金甲手持神器?有炼器系统,能铸造传承套装,史诗神器。想要极品宠物?有宠物蜕变系统,神秘宠物,无限进化。什么什么,你还不满足?好吧,我再给你加满幸运加满魅力,谁让咱是私服呢?
  •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次班级活动而相互认识。从那时,梅小清便开始了对任远漫长的暗恋,但始终未曾开口。她为他整理抽屉,他生病时给他送药,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关心着他。最后,任远以高考状元身份进入一流大学,而梅小清只考上了本市的三流大学,两人渐行渐远……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丑女也有爱帅哥的权利

    丑女也有爱帅哥的权利

    前世是个胖妞,穿越后居然还是一个胖妞!老天啊,不带这么整人的!咦,胖妞的周围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帅哥转圈圈呢?喂喂喂,别再来了!
  • 贵女长宁

    贵女长宁

    她,奚长宁,前生无怨无悔跟随大将军,却不想棋子就是棋子,夫妻恩爱也不过是一场梦,被姐姐夺爱杀子,最后落得忍受被大将军剜心之痛。重生后,她奚长宁誓要这些人血债血偿。相府因她鸡犬不宁,皇宫因她天翻地覆一世贵女,为报心仇,不惜牺牲一切;唯有未知人,唤她奚长宁,惜长宁。这一世,她定还自己一个绝代风华。小文的书友群:467363666小文的微博:Miss_易小文
  •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导弹百科(世界科技百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重生之童养媳

    重生之童养媳

    一个合着月光和花草茶成长的女子,用她自己的双手,努力守护着她的幸福。她的一生,有过温馨,有过坎坷,有过迷离,有过忧伤,但是她不曾后悔的一路前行,也始终有人坚定的守护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且看这个如月见草一般的女子,怎样在这异世里,悄然绽放,洒下一片幽香……
  • 细节(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细节(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细节》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 嗜血王爷的宝宝娘

    嗜血王爷的宝宝娘

    他;一国王爷无情、嗜血、残暴。她;活泼、可爱、又美丽。她一朝穿越被他紧紧缠住。他嘴上说着爱她,却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娶了另一个女人,无情的将她打落悬崖,殊不知她的肚子里已经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她大难不死,顶着一头飘逸的白发,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带着两个小魔王,隐姓埋名进入王府做了他的贴身保镖。是为复仇,还是~~~?收藏、收藏、收藏、收藏。收藏、收藏亲们给点收藏和票票吧!梦儿谢谢大家了!!!
  • 嘎小子逛军营

    嘎小子逛军营

    你曾经在军营里生活过吗,你听过关于军营的故事吗?军营里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跟所听到的一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跟着国内第一部为超酷男生打造的儿童军事小说——《嘎小子逛军营》一步一步走向军营……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