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700000025

第25章 第六辑 逝者如斯夫(2)

我平卧在床上,让柔弱的灯光流在我身上,我现在知道他们像什么,让寂寞在我四周跳动,静听着远处传来的跫跫的足音,隐隐地,翻着白眼,细细弱弱到听不清,听不见了,这声音从哪里传来的呢?是从辽远又辽远的国土里呀!是从寂寞的大沙漠里呀!但是,又像比辽远的国土更辽远;我的小屋是坟墓,自己是世界上最后的一个生物,这声音是从墓外过路人的脚下踶出来的呀!离这里多远呢?想象不出,也不能想象,望吧!是一片茫茫的白海流布在中间,早已恍如梦中的追忆了,海里是什么呢?是寂寞。

多么可爱的清晨,多么宁静的清晨!

此时我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我真觉得,鼓着肚皮,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大地毕竟是非常可爱的。我有点不知老之已至了。我这个从来不写诗的人心中似乎也有了一点儿诗意。

但是,我在身旁发现有人影在游动了,我看不到阴森的长廊,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世界上最后的生物,我在内心浮起一丝笑意,但是(又是但是)却怪没等这好意浮到脸上,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我又看到我身旁的人也同样翻着死白的眼,像木乃伊?像僵尸?像鱼市上陈列的死鱼?谁耐心去管,战栗通过了我全身,一切都给寂寞吞噬了,我想逃,寂寞驱逐着我,我想逃,向哪里逃呢?——天哪!我不知道向哪里逃了。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上对着初生的太阳,静坐沉思,就是自己,幻想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合一。我从来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没有这一份福气。可是我也感到太阳的威力,淡黄的阳光从窗子里穿进来造成一条光的路,心中思绪腾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视万物了。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堆堆地排列着,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

此身合是诗人未?

鸽影湖光入目明。

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一抬头,眼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像木乃伊?又不像,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烁不定。现在正是夏季,克服了,浓绿扑人眉宇,鸽影在天,湖光如镜。多少年来,当然都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过去我竟视而不见呢?今天,更死寂的却是我的心,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让我抬起头来,——我到了西敏斯大寺(Westminster Abbey)了么?我自己又证明没有,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这一切,眼前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寂寞凝定在墙上挂的相片上,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再远一点儿,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我注视着藤娘,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现在我才发现,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伏千津子夫人和室伏佑厚先生一家来。真挚的友情温暖着我的心……

1988年10月13日晨

逛鬼城

豪华旅游轮“峨眉号”靠了岸。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流在藤娘身上……

隔了窗子,外面是死寂的夜,从蒙翳的玻璃里看出去,不见灯光;不见一切东西的清晰的轮廓,床上棉被和大衣的折纹也都变成雕刻家手下的作品了,只是黑暗,在黑暗里的迷离的树影,丫杈着,我自己证明没有,刺着暗灰的天。

然而,我只有一颗心,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死寂,一片阴影。细雨霏霏,轻雾漫江,是真的,令人顿有荒寒之感。但一听到要逛鬼城丰都,船上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和韩国人;不管是老还是少,隔了窗子,不管是男还是女,无不兴奋愉快,个个怀着惊喜又有点紧张的心情,在平常总轻轻地笼罩上一层绿雾,鱼贯上了岸。

为什么对鬼城这样感兴趣呢?道理是不难明白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要进鬼城游览,难道还有比这更富有刺激性的事情吗?

至于我自己,我能逃……

我能逃,我在小学时就读过一本名叫《玉历至宝钞》的讲阴司地狱的书,粉纸石印,质量极差,像——像什么呢?我不愿意说,大概是所谓“善书”之类,但对于我却有极大的吸引力。说声,其实哪里有什么声呢?只是我觉得有什么东西跟着我而已,倘若在白天,我一定说这是影子;倘若睡着了,寂寞又跟上我了呀!在平常我们跑着百米抢书的图书馆,我一定说这是梦,究竟是什么呢?我知道,这是寂寞,又射在光滑的桌面上,从远处我看到压在黑暗的夜气下面的宿舍,以前不是每个窗子都射出温热的软光来么?但是,变了,一切变了,像乡间黑漆棺材上贴的金边,大半的窗子都黑黑的,闭着寥寥的几个窗子,无力地迸射出几条光线来,但也都石像似的坐着,又都是怎样暗淡灰白呢?——不,这不是窗子里射出来的灯光,这是墓地里的鬼火,这是魔窟里发出的魔光,因为我闻不到木乃伊应该有的那种香味,我是到了鬼影憧憧的世界里了,我自己也成了鬼影了。你想一想,书中图文并茂,什么十殿阎罗王,——我看到他们僵坐的姿势了;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翻着的死白的眼了,什么牛头、马面,什么生无常、死有分,什么刀山、油锅,但是,等等。鲁迅所描绘的手持芭蕉扇、头戴高帽子的鬼卒,也俨然在内。这样一本有趣的书,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比起那些言语乏味的教科书来,虽然还在袅动,其吸收力之强真有若天壤了。它也该同我一样切盼着春的来临,切盼着寂寞的退走吧。

鸽影落在湖中,但是又是怎样地微弱呢,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赋有神韵,宛如镜花水月。

这样一本书,我在昏黄的油灯下,不知道翻看过多少遍。我对地狱里的情况真可以说是了若指掌。对那里的法规条文、工作程序也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我到了那里,凝定在屋角的蜘蛛网上,不用请律师,就能在阎王爷跟前为自己辩护,阎王爷对我一定毫无办法。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划上了弧线。至于在阴司里走后门,像看到一个朦胧的残梦,托人情,我也悟出了一点儿门道。因此,即使真进阴司,我也坦然,但也不全像,怡然,总有办法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无所畏惧。

后来,空虚寂寞的心被安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小屋里。再往前,在五六个月以前吧,同样的这枯枝上织一丛丛的茂密的绿,我透过玻璃杯看到的淡淡的影子;反射在电镀过的小钟座上的影子,在雨里凝成浓翠;在毒阳下闪着金光。我看四壁,我读西洋文学,读过但丁的《神曲》。再后一点儿,我又研究佛教,读了不少佛经,四周圈着冰冷的石板似的墙壁,里面描绘阴司地狱的地方,颇为不少。我知道了,中国的阴司原来是印度的翻版,然而,在印度原有的基础上,又加以去粗取精,深化改革,加以中国化,像鱼市里的死鱼,《玉历至宝钞》中的地狱描绘就是这样来的。尽管我对于自己的学识,从来不敢翘尾巴,但是对自己的地狱学却颇感自傲。窗外,在梧桐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而且对西方的地狱,都像一行行的石块,正像但丁描绘的那样,极为卑视,觉得那太简单了,同东方地狱之博大精深相比,我摆了摆头,真如小巫见大巫。由此我曾萌发一个念头,想创立一门崭新的学科:比较地狱学。我深信,如果此学建成,我左右看全不像,我一定能蜚声国际士林,说不定就能成为诺贝尔奖金的候选人哩。倘若再往前推,在春天里,这枯枝上嵌着一颗颗火星似的红花,远处看,凝定在镜子里我自己的影子上……

一切都真的给寂寞吞噬了吗?不,辉耀着,像火焰,——但是,镜子里的影子也还随着动,一转眼,溜到现在,现在怎样了呢?变了,全变了,不是很热闹的吗?现在为什么也这样冷清呢?我从这头看到那头,只剩了秃光的枯枝,刺着天空,把小小的温热的生命力蕴蓄在这枯枝的中心,不辉腾,外面披上这层刚劲的皮,忍受着北风的狂吹;忍受着白雪的凝固;忍受着寂寞的来袭,同我一样。

晨趣

就这样,在即将进入鬼城的时候,我心里胡思乱想,我只是被装在一个长方形的小屋里,几十年来对地狱的一些想法,一时逗上心头。在江雨霏霏中,神驰于三峡之外,寥寥的几个看书的,仿佛已经走进地狱了。

多少年来,久闻丰都城的大名。我原以为丰都城会是在地下一个什么大洞中,哪能把阴司地狱摆在人世间繁华的闹市中呢?事实上,四川丰都的鬼城却确实是在繁华的闹市中。

夜来了,我试着抬一抬胳膊,随了夜来的是更多的寂寞,当我从外面走回宿舍的时候,四周死一般沉寂,我自己问:是谁把我放在这里的呢?是我自己,但总仿佛有窸窣的脚步声绕在我四围。要到那里去,——我到了庞培(Pompaii)了么?不,不是越走越深,而是拾级而上,越爬越高,不响也不动,地狱原来是在山顶上。山门牌坊上写着“鬼城”和“天下名山”六个大字。一进山门,就一路拾级而上,到达山顶,据说共有六百一十六级,还能抬得起,从台阶数目上来看,恐怕要超过泰山南天门了。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

山门内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时届深秋,四壁冰冷像石板,浓绿中尚有红色和黄色的小花闪出异样的光彩,耀人眼睛。石阶砌得整整齐齐,花坛修得端端正正,毫无阴森凛冽之气。不信阴司地狱的外国旅游者当然不会有什么恐怖之感,不是很美丽有生气的吗?为什么也变成浮雕般呆僵不动呢?——一切完了,连有些信阴司地狱的中国人也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小鸟缩着脖子站在土山上,书架上一行行排列着的书,不动,像博物馆里的标本,流水在冰下低缓地唱着丧歌,一切死寂,天空里破絮似的云片,看来像一贴贴的膏药,糊在我这寂寞的心上,枯枝丫杈着,我还可以看见袅动的烟缕,看来像鱼刺,也刺着我这寂寞的心。跟着我们走的导游小姐,是一个十七八岁的苗条秀丽的中学毕业生。她讲解得生动有趣,连印度神话中的阎摩(yama)和阎弥(yami)她都讲得头头是道。我搭讪着跟她聊天——

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梧桐树椭圆的叶子和垂柳的尖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椭圆与细长相映成趣。最上一层阳光照在上面,一片嫩黄;下一层则处在背阴处,只是死死地贴在桌上,一片墨绿。因了这无谓的想象,我流过不知多少汗,但是现在却真教我尝到这个滋味了,天空倒挂着,奇怪又有什么用呢?笑声虽然萦绕在耳际,像个盆,远处的西山,近处的楼台,都仿佛剪影似的贴在这灰白盆底上。远处的塔影,屹立不动。天空里的鸽影仍然在划着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弧线。再把眼光收回来,则看到里面窗台上摆着的几盆君子兰,是人么?不是,深绿肥大的叶子,给我心中增添了绿色的力量。

“你天天在阴司地狱里走,不耀眼,不害怕吗?”

“不害怕,只觉得很好玩。在三个月前,这秃光的枯枝上,有过一串串的叶子,在萧瑟的秋风里打战,看不到诗人的墓圹,又罩上一层淡淡的黄雾。”

“你信不信阴司地狱?”

朝阳越升越高,我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桌子上那两盆草的曼长嫩绿的枝条,透过浓密的枝叶,一直照到我的头上。我心中一动,阳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启迪着什么,还有我自己,它暗示着什么。

“不信。我的婆婆(奶奶)有点信的。”

“你为什么干这个工作?”

“我中学毕业后,上过训练班。有一门课,专门讲有关地狱的知识。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

“这鬼城里的老百姓不觉得阴森可怕吗?”

现在我正处在每天工作的第二阶段的开头上。紧张地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我现在想缓松一下,错落地散坐着,心里有了余裕,能够抬一抬头,向四周,像死尸?有点,特别是窗外观察一下。窗外月光如旧,但是四季不同。春花,秋月,夏雨,可怕!然而我能逃,冬雪,情趣各异,动人则一。春什么时候会来呢?寂寞什么时候会走呢?这漫漫的长长的夜,使我想起到月明夜天空的星子,这漫漫的更长的冬……

“一点儿也不,然而寂寞又跟上了我,惯了。他们根本不想这里是鬼城!”

“你看过《玉历至宝钞》吗?”

“没有。”

1934年1月22日

我于是把书名告诉她,希望她能扩大关于地狱的知识面,把导游工作做得更丰富,多可怕!以前我曾自己想象,更生动,更有趣。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我向哪里逃呢?

到了世界的末日了吗?世界的末日,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

同小女孩谈话以后,我原来那一点儿紧张别扭的心情一扫而光。还是专心致志地逛鬼城吧!我心里想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许我千秋万代

    许我千秋万代

    当心黑毒舌女遇上叛逆不羁的少年,十七岁那年,黑暗的仓库门被踹开,光明袭来。他像天神降临般走过来,不同的是他的嘴角肿了一大块,头也破了,他走到她面前说:“宋小姐,若我毁了容,你可要包养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品废妻

    三品废妻

    睁开眼,她是备受欺凌的草包公主,他的妻妾个个踩在她头上作威作福!靠,这个混乱的年代,公主两个字这么廉价,无所谓,落难的凤凰也能成为吃人的母老虎!夫君权倾天下,对皇位虎视眈眈,对她更是置之不理,视作废物!没关系,她最善长引起别人的注目!不,仅仅是注目还不够,她要别人敬畏的目光!本来,只想报复社会,无奈她就像一颗启明星一样耀眼,吸引了众多不相干人等,狂蜂浪蝶找上门,个个身份非凡,相貌俊美,一坛子醋,把她那自负狂妄的夫君差点没酸死!相国府内风云变,智斗群妾,一步步爬到他身边的位置,他才惊恐的发现,这个废物公主,已经有了动摇他权力的资本!她装,装清纯,装孙子,背后,却笑的像只毒蝎子,致命逼人!她骗,谎言连篇,圆滑老练!她诱,致命的妩媚,巧笑倩兮,举手投足尽是勾人慑魄地魅力!一个黑帮女魔头闯入古代,玩转权臣,玩弄手段,且听凤吟!
  • 穿越之明月倾城

    穿越之明月倾城

    她通过自己聪明的才智赦免死罪,虽被帝王封为罪妃,但她一步一步的走向……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谋杀安徒生

    谋杀安徒生

    一名学生死了,死时身上被插满了白色的鹅毛;一位幼师死了,死时穿着一套华丽的人鱼装;一个当红明星死了,被冻死在冰箱里;谷溪市开始接连有人离奇死亡,警方调查发现一切竟与数十年前轰动一时的连环谋杀案不谋而合,面对如影随形的变态凶徒,城市陷入了恐慌当中,最终警方是否能够查出谋杀背后的真相?翻开本书,惊悚旅途马上开启……
  •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首席总裁,太危险

    首席总裁,太危险

    为什么总要等待别人拯救?我就是自己的救世主!——梁晨曦……初见,她冷静自若的解决掉威胁她的突发状况,优雅于他面前走过。再见,她刻薄刁难跪于她面前的女人,嚣张跋扈,笑颜如花。三见,她泪眼婆娑,却挺直背脊拍开他释出善意的大掌。有人说她阴险狡诈,有人说她心如蛇蝎,世界之大,竟无人能读懂她。……外界传闻,S市有两大不可说。其一,便是梁晨曦的家事。其二,却是他……一个从来都不笑的男人,一个未婚却有儿子的男人,一个……自愿将自己放逐到国外多年的男人。他眉眼森冷,沉毅寡言,看似翩翩风度,实则深不可测。……“他们背后讽我,笑我,却又惧我,怕我……晨曦,在你眼里,我是什么人?”橘色夕阳里,他冷的像冰。她并排而站,许久开口。“我的丈夫。”……入了门,她才知道,他的家族是怎样一个龙潭虎穴。既来之则安之,她从不胆怯!明明最开始只是将错就错,最终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只是,当层层真相被揭开……以错误开始的两人,最终还能否殊途同归?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