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000000017

第17章 从政之道(1)

抓住事物的根本

【老子说】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16章)

意译:世间万物的种类纷繁众多,但是最终都要回归到其根本。回归到其根本就会安静下来,这就叫归复其命运。命运是不会改变的,名字叫作"永恒"。能识知这种永恒者,就是聪明的人。不能识知永恒之道,轻举妄动者就会遭遇凶险!认识到永恒之道者是宽容的,宽容就会公平,公平就能做王者。王者顺于天,天顺于道。顺于道则能长久,就永远不会失败。

【解读】

老子发现事物千变万化,但是最后终归要回到其根本上,举一个例子来说,树木长高了,最后还是脱离不了他的根,落叶归根就是这个道理。人们离家远走,年纪大了就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很多人总是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记得曾经背过白居易的那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这么强,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根。这里面总是有一个不变的根本,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把握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唯有把握住了这个根本,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大禹治水的例子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大禹是上古三代著名的部落首领,他是鲧的儿子,传说出生于今天的宁夏、甘肃一带,后来跟随父亲迁徙到了河南登封附近,在尧当政的时候,他被封为夏伯,因此被称为夏禹,他也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传说在尧当政的时候,黄河发大水,百姓遭灾,庄稼都被淹了,房子也毁了,老百姓没有办法只得四处迁徙。于是部落首领尧就召开了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办法,他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大家都推荐了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当尧问有没有比鲧更好的人时,大家都说没有,先让他去试试。尧同意了。

鲧在治水的时候,想四处堵住洪水,不让它泛滥,可是越堵洪水越泛滥,这样九年过去了,洪水更加严重了,尧非常生气就下令把鲧处死了。于是,又任命其子大禹前去治水,大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带领民众开凿龙门,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他又挖通了河流,把洪水引导到大海中去。他与老百姓一块劳动,带着蓑笠,身体力行,甚至腿上的毛都磨掉了,艰苦的程度可见一般。禹新婚仅仅几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大禹治水就是让我们善于把握事物的根本去做。

要说抓住事物的根本,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西医指标,中医治本",这句话在是很有道理的,人们常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想治好病就要进行慢慢调理。中医承载着几千年来古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知识,具有悠久而深远的历史。

早在传说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的说法,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已经有了关于医疗卫生以及不少疾病的记载。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是几千年来延续的诊病方法,至于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更是中国人民独步天下的医疗方法。成编於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生物学、历算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等等各门学问,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从而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中医学说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还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密切相关,它充分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人们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

阴阳对立统一的学说与老子的学说同出一辙,或者说在中国古代医学成就里,很多人都是精通道家,精通老子的,道家讲求养生,要想养生怎么会不看其根本《道德经》呢?

当然了,老子在阐述自己学说的同时,还很少说那些养生的道理,他大多在谈治国的道理,他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静。只要能够守静就抓住了治理国家的根本,什么是守静呢?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也就是让老百姓多休息一下,别再折腾了。唐初李世民即位之后,他意识到隋炀帝的暴政,非常注意汲取历史经验,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为此,他制定了"安百姓"、"重人才"的治国思想,迅速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政策。推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让人民休养生息,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耕作,继续推行科举制,笼络人才,选贤与能,国力逐渐强盛,创造了后世史家称羡的"贞观之治"。

在开国领袖中,毛泽东就是善于抓住事物根本的典范。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这个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思考。1917年8月23日,时年24岁的毛泽东在写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提出了要注意把握"本原"或"大本大原"。就是说对事物一定要抓住他的根本,根本抓住了,枝叶之事会迎刃而解。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还提出了救国救民的根本方略,他认为:"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政、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卞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黎氏接到这封信后,大为感慨,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

毛泽东还在革命的实践总结出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写出了著名的《矛盾论》,指出,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抓根本、抓主要矛盾,历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如今,我们今天的党政干部,处理事情上更是要注意抓住事情的根本,更要在实践中多锻练。

不争之争的智慧

【老子说】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22章)

意译:委曲才能保全,弯曲的才能伸直,凹陷的才能满盈,破旧的才能成为崭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则会惑乱。所以,圣人所坚守的只有一个原则,是天下的榜样。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见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不自我封闭才能有所进取。正由于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解读】

很多人都熟知《老子》里面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那么究竟什么是辩证法?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个正的,就会有一个相对应的反的,这就叫做对立统一,就是辩证法。老子还是深知这一套道理的,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一点,只不过没有说出来罢了。当然,老子说出来了,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加上他的学问这么大,思考的问题这么深,凡事总会弄出个对立面来,很容易让人进入了迷魂阵。寻踪觅源,辩证法这个传统还是来自《易经》,书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与阳本来就是对立的,人们熟知的刻章都有阴文与阳文,古代称山也有阴面与阳面,一个东西总能一分两半。因此,老子就说起来了曲与直的关系,委屈才能够保全,弯曲了才能够伸直,低洼才能够充盈,破旧反而能够生新等等,这就是圣人所说的以"不变应万变"辩证法。

老子深知这个道理,将之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们做事的时候也是深刻地认识到,不自我显露才能真正的显露出来,不固执己见才能更加正确,不自我夸耀才会认为你有功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老子并不是说让人们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在对待功名利禄等事情的时候,更应该看清形势,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当然了,很多人在看历史上许多事情的时候,就会从中学到许多深刻的道理。汉代萧何曾经追随刘邦起义,在打败秦国以及楚汉争霸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在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将之排在首位。确实萧何在战时负责准备充足的粮草,给刘邦夺取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之排在首位也是实至名归。因此,为了显示对萧何的尊崇,他上殿的时候可以佩戴宝剑。后来,韩信在刘邦出征在外的时候,被诬告谋反。萧何就与吕后计划,约韩信到未央宫,然后趁机除掉了他。这样,刘邦除去了自己的一块心病,萧何的地位也愚加尊崇,由丞相升为相国,还增加了封地。

萧何显赫一时,很多人都前来庆贺,唯有一前秦遗老,不无担忧的对萧何说,不日你将大祸临头了。现在皇帝在外风餐露宿,而你却稳坐京师,未建尺寸之功。皇上之所以增加封地,就是因为在你除掉了韩信后要对你要笼络,以免你也谋反,这是对你的怀疑呀。你不如不接受这些封赏,将自己的家业拿出来资助前方部队,皇上自然会很高兴。萧何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这个人的意见,刘邦自然是十分满意。

不久,英布谋反了,刘邦再次御驾亲征,不过刘邦并不放心,不时从前线派使臣打探萧何的所作所为。萧何本来以为,只要皇帝在外出征,他就应该尽力筹备粮草,并且还要尽量安抚百姓,做好后备工作。其实,刘邦这样做是一如既往了,早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有人就对萧何说,你现在快要有杀头之祸了。你现在贵为相国,功成名就,官也升到头了,功劳也是不能再加了,这几十年以来更是深得民心。现在皇帝前来打探消息,那不是明显对你充满戒心么?因此,别人就给萧何出主意,让他到处低价买田,并放高利贷,使民众有怨言。刘邦听后,果然就这样做了。在刘邦班师回朝的时候,老百姓纷纷状告萧何,刘邦竟然一点也不怪罪他。

萧何的例子足以说明了老子所说的在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做事情的重要性,刘邦正是虽然失去了一些封地,但是得到了自己的保全;虽然失去了部分民心,但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这种策略,那就是萧何要去争,却是先要不争一些东西。

同样,春秋时代的晏子身为齐国著名的臣子,在经历了齐灵公、齐庆公和齐景公三代君主之后,在内乱中保全了自己,也与自己的不争分不开的。因为只有在纷扰的政局中审时度势,能屈能伸,才能够保全。他很明白名利是祸害的根源,所以他不去追逐名利。深知自己位居相国,很容易遭到嫉妒与怨恨,如果广置家业,总有一天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晏子就学会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处处于世无争,处处谦退,坚决不贪婪那些爵禄以及封地,能够让给别人就让给别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他更是独到,为齐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时候也不居功自傲,当封赏的时候更是辞让,实在辞让不了就让齐王缩减。平时的生活更是与平民差不多,吃饭也很简单,山珍海味自然与之绝缘,至于奢华从来与他沾不上边。晏子虽然深处高位,也从不拉帮结派,不会搞那些小团体主义,在国君开明的时候,他就积极的为国家出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齐国逐渐强大。在国君昏聩无道的时候,晏子则是委婉劝诫,与逆党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深得君主信任。

就当齐国国内政权被大族把持争夺的时候,政局也是波谲云诡,动荡不安。齐景公三年,一场内乱后,齐景公赏赐晏子土地,那块封地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晏子却坚决辞受。第二年,吴国公子季札北上访问齐国的时候,见到晏子就劝他把封地以及权力交出去,也好给自己留出一步退路。晏子听取了他的意见,照做了。后来齐国内部出现士大夫反复争斗的局面,因为晏子早就远离了权力,所以对他们构不成威胁,自然是保存了下来。

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不争之争呀。老子的言论中的不争,不是真的让你不争了。那是因为你善于不争某些东西,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那些争的东西。老子眼中不争的人,是那些聪明的人。

春秋时期的介之推,曾经追随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19年。但是当重耳当上国君,大权在握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去,和老母一起隐居。介之推的做法虽然不一定可取,但是他的精神风范却值得我们效法。介之推说过一句名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古往今来,许多为国家、民族和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都是不愿在名利场中争夺的,而是宁愿甘于寂寞,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收获极高的成就。

在现实中,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在宣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成就时,人们总爱把功劳归于其主要领导。其实,领导干部的作用虽然不可忽视,但是做出成绩的"天时地利人和"也起着重要作用。个别领导干部在名利、荣誉面前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甚至发展到心理失衡,把"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视为理所当然,常常以人民的功臣自居,最终堕为人民的罪人。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究其心理因素,都是为了一个"争"字,争名争利争权力,什么都想争,但是就是不想争着做一个人民满意、上级满意的干部,陷入思想的误区无法自拔。这样的人走向堕落,其实是早晚的事儿。

防患于未然

【老子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64章)

意译:局面安稳的时候,容易把握,事件没有征兆的时候,则容易谋划。事件刚刚发生还比较脆弱的时候,容易化解,事件细微的时候,容易消散。作事要作于事件没有发生以前,治国要治之于祸乱产生以前。

【解读】

同类推荐
  • 领导口才全书

    领导口才全书

    《领导口才全书》领导者如战场上的将军,是激励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事业胜败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领导的统率。领导者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领导者慷慨陈词,会促成外引内联,振兴一方经济;领导说话得体,言之有物,会使权威自立,上下一心。卓越的口才,是每一位立场求进的领导者成功人生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很难想象,一个口才欠佳的领导,如何在现今的工作环境中支撑局面,稳步攀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事实上,一个领导者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领导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能言善辩、口才卓越的领导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优势。
  •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破解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抚慰你在喧嚣世界中的伤痛。每天一句提醒,生活将常常峰回路转,多了一份通达;每天一点智慧,人生将处处得失自如,多了一份坦荡
  • 财富是一种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

    (揭示财富的秘密,让金钱为你工作),财富是一种心态(精装版),(世界三大顶级财富书之一,全球六十多个国家长销不衰,销量超过千万册),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启蒙书,成就美国无数亿万富翁的神奇之书,翻开这本书,思考、计划、铸就财富人生,《财富是一种心态》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最全面、最麻辣、最实用的女人心理书。这里有精于包装自己的换装术,善于说服、引诱的言辞策略,谙熟驾驭人心的手段……智慧女人不容错过的心理修炼教程。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生存法则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生存法则

    如何在残酷的职场中脱颖而出?遵守生存的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生存法则,不是潜规则,不是办公室政治,而是每个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只要用这些法则来指导自己,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员工,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出正妃

    重生之嫡出正妃

    她是权倾朝野的镇国公嫡出之女曾凝玉。不幸被亲王庶子的伪善蒙蔽了双眼,以为他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她动用家中的势力一步步将丈夫扶上王位后,却被“凤凰男”反咬一口,联合皇室将曾氏抄家,使得家族没落,父兄流放。她亦被迫自杀,好给丈夫新迎进门来的妾室让位。时光回溯,她重生回到了十四岁,出嫁的前两年。她这才发现,以前自己倚仗身份,不消计较,小瞧了身边的人。原来他们各个精明,懂得算计。这一次,她擦亮双眸,识别出那些精于算计的伪善小人,走出一片符合自己身份的锦绣前程。有恩报恩,有怨抱怨。当然,最关键的是避免皇帝把功高震主的曾家灭掉。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铁血嫡妃权倾天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小富即安

    小富即安

    女儿当自强,想我堂堂农业大学的学生,只要有土地,什么赚不来。只要夫妻齐心,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也挺好。种田织布,没事干搞搞小发明,看小日子流水般从手上经过,平淡而幸福的白头偕老!
  • 奇幻宇宙大探秘

    奇幻宇宙大探秘

    一本新潮、超炫、酷辣的探索书!一次炫丽夺目、时尚无敌的谜之旅!一堂奇妙鲜活、充满趣味的科学课!一份世界优秀科学家给孩子的最新报告!这里飞翔着让孩子耳目一新的奥秘、知识、惊奇和想象,以超级趣味的形式和无法抵挡的吸引力,瞬间点燃孩子内心好奇心的火山,让求知欲、创新力、探索力、思考力喷薄而出!本书是宇宙卷,讲述包括读者感兴趣的诸如星座、ufo、外星人等百科知识。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为人处世方与圆

    为人处世方与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越来越多样化了。朋友来往、同事相处、夫妻关系等等,每一个社交圈子都有其独特性,对于不善于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来说,每一个圈子就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只要懂得以方圆策略指导个人的社交行为,社交就会成为一件驾轻就熟的事情。为人处世知方圆,尽是人间四月天。
  •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99亿聘金:夜枭黑帝天然萌

    一亿英镑,她成为契约新娘嫁入豪门。他,人前是天然萌的三少爷,承诺她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他,人后是暗夜黑帝,主宰一切的霸者,对她宠溺无度,非她不娶。一人分饰两角?某女实在搞不清,抓住他问:“你到底谁?”男人高深莫测的凑近她:“你猜?”“抱歉!我对不明物种不感兴趣。”他邪魅一笑,“随时等待验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