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000000012

第12章 铁血年华:革命志士的努力与牺牲(2)

华南和南洋各地的“选锋队”纷纷奔赴广州。当他们在路上的时候,4月8日,革命党人决定由赵声担任起义总指挥,黄兴为副指挥。赵声,江苏丹徒(今镇江)人,17岁中秀才,之后接受清朝的军校教育,并东渡日本考察。但他倾心革命,秘密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后,赵声在广东新军任职,先后担任新军管带(营长)、标统(团长),并曾参加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脱险逃到香港。他是同盟会内突出的军事人才,应孙中山之召与黄兴等人再次筹划广州起义。因为赵声为广州城内官吏所熟识,不便入城活动,所以留在香港负责指挥协调,由黄兴去广州做前期准备。

也就在当天(4月8日)发生了温生才暗杀广州将军孚琦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起义计划。

温生才,广东梅县人,出生于贫苦家庭,少年时被骗到南洋各地做苦力,种过烟草、在锡矿做过工,曾一度回国投身行伍。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西方制度的了解,让温生才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前,温生才谋划刺杀广州将军增祺,因无炸药而作罢。1911年3月下旬,温生才潜回广州,伺机谋刺广州将军孚琦。

4月8日这一天,广州将军孚琦应邀参观法国人的远东飞艇社,返回路上遭到温生才行刺。温生才手持快枪向孚琦连续射击,孚琦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中一枪,当场毙命。温生才逃离途中被巡警逮捕。温生才被捕后,广东巡抚张鸣岐和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讯。温生才气宇轩昂,镇定自若地说:“击孚琦者是我,主谋者也是我,何必多问!”张鸣岐问:“为什么暗杀?”温答:“不是暗杀,是明杀!”张问:“为什么明杀?”温答:“满清无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都是此辈官吏所造成。只恨我川资不足,不然到京师,可成大事!”张说:“一将军死,一将军来,于事何济?”温答:“杀一儆百,吾愿一偿。”张说:“此处刑罚厉害,你难道不怕?”温答:“何不拿来一试?”张鸣岐威逼利诱不果,李准便施用酷刑,用抬杠轧伤了温生才的双脚,温生才都不屈服,终在15日被押赴刑场。途中,温生才神色自若,毫无怯色,对着人群高喊:“今日我代同胞报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方好!”既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

孚琦被杀,清廷震惊,将张鸣岐提拔为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加强对广州的监管控制。广州城内流传:革命党人在4月底前举事。张鸣岐和李准二人不敢怠慢,在广州实行全城戒严,派出大批警察、侦探,加强巡查,四处搜罗革命党人的蛛丝马迹。一些革命机关和储藏军火的地点遭到破坏。考虑到新军倾向革命,张鸣岐和李准将新军枪机全部卸去,严加看管。广州城中一片风声鹤唳。鉴于清廷在广州严密戒备,革命党人处境恶化,加上从日本运来的一船武器和从美国、荷属东印度汇来的款项误期,黄兴决定起义时间推迟到4月27日。

在日益加重的白色恐怖中,革命党人仍然陆续潜入广州。这些年轻人,大多数不是广东本地人,不懂粤语,而且许多人穿着西服或学生装,言行殊异,特别惹人注意。4月23日,黄兴写下“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的绝笔书,离开香港潜入广州,统一指挥越来越多的“选锋队”。

林觉民一行人也在此时到达香港。4月24日,林觉民夜宿香港临江楼。当天夜里,林觉民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窗外,香江之水缓缓流淌,倒映着一轮皎月。林觉民触景生情,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家乡福州的马江,飘回了老街的家里。那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庭院,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的一个房间就是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的卧室。这对小夫妻在里面双宿双栖。“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他和爱妻“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陈意映对丈夫爱意深重,难舍难分。林觉民东渡日本,她也永夜长开眼,日夜思念。林觉民回家,她多次提及要随丈夫游学。林觉民都婉拒了,现在想想,夫妻二人在一起的时间真是太少了。如今,妻子怀胎八月,让林觉民如何割舍得下。

四五年前,林觉民曾对妻子说:“相比我死在你前面,我更希望你先我而死。”陈意映闻言生气,经林觉民一再解释才消减怒意。林觉民的本意是妻子娇弱,担心她经受不起丧夫之痛,林觉民当时就怕自己先她而死,将悲伤与痛苦都留给妻子,于心不忍,所以宁愿爱妻先死,让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悲苦。可惜,如今林觉民就要冲入刀光血影,在死亡的悬崖边徘徊,想必要先爱妻而死了。林觉民在心中默念:“爱妻,吾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给家人留言吧!林觉民起身,提笔写遗书。首先,他给年老的嗣父写了一纸短信:“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父亲辛勤持家,支持自己留学深造,却要承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要承担今后家庭的困顿。林觉民想到此就心痛,但如果自己的死能够“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便只能咬牙请求老父亲谅解了。

对妻子,林觉民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不知道如何下笔。他在笔端沾满了爱意柔情,字斟句酌,怕妻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写到最后“泪珠和笔墨齐下”,直到天色将明才停笔。

在这份写在手巾上的千字长文中,林觉民深情地表白对妻子的爱,表达了舍家为国的决心乃是由爱而生。“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林觉民希望爱妻能够理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泪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他继续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今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尤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还内疚地说:“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和着泪水写完遗书,林觉民不忍再读,将两封家书委托给友人,嘱咐“如果你听到我死讯,劳把信件转到我家”。随后,他毅然决然地赶赴广州城。

来到广州,林觉民看到了舍小家为国家的同志们:这里有34岁的同乡、出身清朝高官家庭的日本大学毕业生林文;25岁的同乡、曾在日本学习陆军的方声洞;在闽江口炮台任职、毅然辞别病重的父亲及妻子参加起义的冯超骧,当时31岁;26岁体格魁梧、慷慨善斗的会党人士刘元栋;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游历南北的清军军官饶国梁;福建连江县丹阳镇农民、30岁的陈发炎和29岁的陈清畴;40多岁出身广东少林寺、教拳为生的李德山;23岁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陈与燊;年仅17岁却参加过之前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之役的越南华侨游寿;广东嘉应(今梅县)人、19岁的木材商子弟周增;30岁的小学教师饶辅廷和南洋华侨、中学教师林修明;20岁的华侨、耶稣会传教士李炳辉,30多岁的华侨陈文褒……大家真正是来自五湖四海,之前的人生轨迹相差巨大,在广州,在这座春意正浓的五羊城中,大家的人生轨迹都汇集到了一点上:广州起义!

4月25日,张鸣岐、李准调巡防营二营入城,加强戒备。参与起义指挥的陈炯明、胡毅生等人闻讯大惊,认为敌情变化,主张起义缓期。喻培伦、林文等人担心起义拖得越久败露的可能性越大,坚决反对延期起义。黄兴再三思考,慎重决定采纳陈炯明等人缓期的意见。他电告在香港的胡汉民:“省城疫发,儿女勿回家。”暗示还在香港集结待命的大批“选锋队”不要再到广州来。同时,黄兴命令已到广州的“选锋”分批撤回香港。部分革命党人奉黄兴的命令,开始返回香港。

眼看起义就要夭折,喻培伦、林文等人心急如焚。他们找到黄兴,慷慨激昂地陈述:“花了海外华侨这么多钱,南洋、日本、内地同志不远千里而来,决心拼搏一番,但举事一缓再缓,怎不令人灰心?万一不能再举,岂不成了骗局,堵塞了今后革命道路?巡警就要搜查户口,人、枪怎么办?难道束手待擒?革命总是要冒险的,何况还有成功的希望!即使失败,也可以用我们的牺牲作宣传,振奋人心。现在形势紧急,有进无退,万无缓期之理!请再三深思!”喻培伦主张按期起义,情绪激动地表示:“就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也要丢完炸弹再说,生死成败,在所不计!”黄兴虽然下了暂时撤退的命令,但是内心也还在挣扎。本次起义倾注了革命党人和海外华侨的巨大心血和期望,已经做了长期准备耗费了众多人力物力,一旦取消,全部努力付诸东流。他感到没有脸再去面对革命同志和节衣缩食资助起义的华侨们,内心非常痛苦。喻培伦、林文等人的劝说,说得黄兴热血沸腾。他决定不顾一切,争取按期起义,并且表示:“余人可迈步出五羊城,惟我克强一人必死于此矣。”林文马上说:“大举不成,尽可做一场大暗杀。克强既决志,吾人拢在一起同拼命耳。”

黄兴等人重新部署起义,紧急召集开始撤退的城内同志。26日,李准从顺德调巡防三营入城。这支部队中的军官,包括哨官温带雄在内的多数人热心革命,其余军官持中立态度,只有极少数人反对革命。陈炯明等人闻讯,改变主意,向黄兴表示可以在4月27日按期起义。黄兴于是在小东营召集会议,决定新的起义计划。因为起义人数大为减少,革命者由十路缩减为四路,于27日下午5时同时发动。黄兴率领第一路进攻总督署,杀掉张鸣岐;姚雨平率领第二路进攻广州小北门,接应倾向革命的新军进城;胡毅生率领第三路守大南门;陈炯明率领第四路袭取巡警教练所,吸收该所200名学生参加起义行列。

会后,黄兴立即给香港去电:“母病稍痊,须购通草来。”意思是让香港的同志们如期前来参加起义。非常遗憾的是,这封重要电报直到26日夜间10点钟才传到香港。

在香港,赵声之前听说黄兴要取消起义计划,内心既反对又担忧,本来计划27日亲自潜入广州协调指挥,26日深夜接到黄兴如期起义的电报后,知道事情尚且可为,心中大喜。此时尚有300多名“选锋”滞留在香港,200多支枪和许多子弹还在香港待运广州。而开往广州的最后一班船早已起航。香港的同志们要按时参加27日的起义,时间上很困难了。赵声当机立断,决定将所有300多名同志全副武装,搭第二天(27日)早班船去广州;如果能混入城中,就参加黄兴等人的起义,如果在广州码头即被发觉,就开枪攻击,就势发动起义。应该说,这不失为一个能够响应黄兴的冒险计划。但是,胡汉民和谭人凤等同志反对赵声的这个计划。他们认为300多人携带武器,从香港赶赴广州,危险太大,沿途随时可能出差错。他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计划:第一,让同志们分批潜入广州,一部分人可乘早班船走,大部分人乘晚班船去;第二,紧急电告黄兴,要求将起义日期推迟到28日,争取在28日发动有准备的、更大规模的起义。

为了做好协调,谭人凤乘27日的早班船去广州找黄兴。赵声、胡汉民带领大部队搭乘晚班船前往广州。

黄花岗

1911年4月27日,阳光照在广州城上,照在城内越华路小东营5号。

这里是同盟会广州起义的指挥部。下午四点左右,黄兴在此召集同志们慷慨誓师。起义者们脚穿黑面的树胶鞋,用白毛巾裹在臂上做记号。恰巧赶到指挥部的朱执信本来有其他任务,见状当即决定加入起义队伍。他身上穿了长衫,来不及脱掉,就把长衫的下截撕去,成了短衫,要和大家一同出发。

搭乘早班船的谭人凤已到花甲之年,紧赶慢赶,在起义之前辗转进入了指挥部。他见到黄兴,转告了香港方面的决定,游说推迟起义的理由。黄兴说了一句:“老先生,不要多事,来扰乱我军心!”也许是受到群情激昂的革命热情的感染,本是来游说推迟起义的谭人凤转而赞同立即起义,并向黄兴请战,要加入起义。黄兴见谭人凤年事已高,不便参战,劝他:“先生年纪已老,后方事还要人办,这是决死队,望你不必加入。”谭人凤坚持:“难道你们敢死,我独怕死吗?”黄兴只好掏了两把手枪交与他。谭人凤根本不懂枪,抚摸枪身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机头打开了,手指头一动,突然“砰”地响了一枪。屋里人多,但幸好子弹穿向屋壁(一说射伤了一位同志)。黄兴一把从谭人凤手里夺过了枪,连声说:“谭胡子不行,不要捣乱,误了大事!”枪响后,大家吓了一跳,害怕暴露了目标,把清军吸引过来。众人屏气凝神,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幸亏当时街上响声很多很杂,把刚才的枪声给冲淡了。大家这才放松下来。

下午5时30分,臂缠白布、脚着黑鞋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枪声。黄兴率领主力冲出小东营5号,杀向两广总督府。喻培伦肩挎盛满炸弹的竹筐,左手持号筒,右手持手枪,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次起义基本上是黄兴这一路130多名“选锋队”在孤军作战。赵声率领的香港同志还在赶来的路上;广州城内的其他三路,因为陈炯明、胡毅生等消极等待,擅自决定了停止起义而无人领导,很多人没有领到武器,未能参加战斗。少数人听到黄兴一路的枪声后,不顾身单力薄,零零散散地冲出隐蔽所响应起义。一时间,广州城内枪声四起。

同类推荐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原来竹马是直男

    原来竹马是直男

    竹马竹马,脑袋门夹!明明是身娇肉贵的“太子爷”,偏偏关键时刻抽风,在老爷子定继承人的时候跑去弃商从艺,出道两年多成为红透整片天的偶像巨星。明星也是不错的,但是你绝逼不能走弯路啊!于是,在某青梅毅然而然走上了弯男掰直的征程,最后,他倒是好了,她却把自己整个儿搭进去了。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前世新婚夜被情敌剔骨而亡,每世活不过二十,有仇必报的她王者归来,灭渣男渣女。当废材觉醒,身负上古神女之力,锋芒无人能敌。天界太子“要么进地狱,要么屈服”战神帝君:“一路杀戮,弃尽我所有扭转你的天命。”鬼君:“十万冤魂只为祭奠你”昔日惊艳六界的龙公主华丽归来,引动天上地下翻云覆雨,长达千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 酷酷总裁迷糊蛋

    酷酷总裁迷糊蛋

    一个是豪门贵公子,一个是普通俏女孩,一场宴会上的相遇,让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不但成为了邻居还最终成了恋人,迷糊可爱又有点聪慧的上官霓和又酷又帅又多金的宫希瑞演绎一场轻松、活泼的爱情故事。
  • 女皇陛下该宫斗了

    女皇陛下该宫斗了

    沐雨新文《王爷请躺好:本妃要劫色》妹子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 (已完结)一朝穿越,她成了北月王朝杀伐果断,运筹帷幄的女王爷。女皇表面恩宠有加,实则另有目的。同母异父的姐姐为了得到皇位,对她不断暗下杀手。连身边的男宠都是心怀不轨。真是够了,还真当她是好欺负的主?且看一代女王爷如何平内乱,定天下,征服天下美男……
  • 只管挖坑不管埋

    只管挖坑不管埋

    江湖上有很多种人。大侠,女侠,少侠;大魔头,女魔头,小魔头;盟主,阁主,宫主……很可惜的是,这些称号跟赵扶摇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她是传说中江湖上最最最……最底层的小人物。
  • 逆天九王妃

    逆天九王妃

    她丑得惨绝人寰,那张丑陋不堪的面容因她的嚣张气焰而熠熠生辉,更有惊世容颜藏在身后!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幻化龙!四国争霸,她神龙俯首,天禀异能,谁与争锋?
  • 冷情总裁叛逆妻

    冷情总裁叛逆妻

    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她倾尽半生,本以为是救赎却跌进一个报复的陷阱。丈夫外遇不断,小三、小四接连挑衅。不是意外的意外流产、车祸接踵而至她该何去何从。褚一航说:澜儿回来吧!她说:我虽不是良驹,也厌恶吃回头草!更何况我欠他的是一条命。汪承瑾说:离婚?想都别想!这辈子就算是死你都得是汪太太。她说:好吧!那我如你所愿好了!阴谋,报复,身世不明的孩子……当一切尘埃落尽,谁才是她的良人?本文一女多男,有宠有虐,结局HE。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