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000000001

第1章 宣统王朝:旧帝制的末日和新变革的背景(1)

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

李鸿章对时局看法清楚而悲观,认为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朝廷处境危险,自己辛勤作为只不过是裱裱糊糊而已,维持着清朝这座纸房子不至于立即倒掉。可悲的是,发展到载沣时期,清朝统治阶层连这样的认识都不愿意有了。面对危局,他们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地下,不愿正视现实。

北京城正中央的紫禁城,在帝制时代是个神秘阴森、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这座巨大的建筑群里,带领中国迈进了20世纪。

从1907年春开始,立宪派领袖张謇先后4次应慈禧太后之召,踏进紫禁城。风烛残年的慈禧太后在召见中,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张謇直言无讳,悲凉地陈述了国家财政窘境、行政效率低下、官场黑暗腐败和百姓怨声载道等情况,指出民心开始倾向革命,对大清王朝不利。慈禧太后听着真实的反馈,失声痛哭,毫不掩饰她的心力交瘁:“我久不闻汝言,政事败坏如此。你可以问问皇上,现在招对臣工,不论大小,甚至连县官也时常召见,哪一次我不是用言语以求激发天良,要求他们认真办事?万不料全无感动!”次年,在失望、迷茫和痛苦中,慈禧太后走完了一生,放下了掌握超过40年的权柄。

1911年5月12日、16日,北京的总税务司安格联收到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的两封信。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中国的前途似乎非常黯淡。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经公开鼓吹革命,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而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却尽在瞎胡闹。”日本政要伊藤博文甚至给出了中国革命的时间表。他在1909年5月对英国驻日公使说,不出三年中国必将发生革命!

此刻,不论是扼腕嗟叹的革命党人、对华友好的“中国通”,还是最顽固的保皇党人、获利丰厚的殖民者、初出茅庐的新派学生……所有的人都相信清王朝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刻。不然,等待它的只有灭亡。

摄政王一语成谶:快完了

时间先回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初,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庆祝74岁生日,期间,患了痢疾。年迈的身体经不起病毒的折腾,迅速衰弱。她知道,自己的“日子”到了,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对政治人物来说,所谓的“后事”就是“人事”安排。王朝复兴也好、方针政策的延续也好、前任的哀荣也好,归根结底离不开挑选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的光绪皇帝早在慈禧患病之前就卧床不起了,虽经各地名医轮番诊治,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估摸着,皇帝驾崩也就在这几天了。由于光绪没有生育,慈禧不仅要给大清帝国挑选一个新皇帝,更重要的是配置好辅政班子。选谁来给新皇帝当助手,谁就必将担负着带领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的重任。那么选谁呢?

时任领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是百官之首,算是第一候选人。但奕劻已经70岁了,血统、能力也不出众,而且贪墨成性、声名狼藉。他最大的或者说唯一的优点就是政治上完全可靠,在历次政治事变中都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奕劻能不能托付后事呢?慈禧摇了摇头。这样的人可以用作心腹,却不能将江山交给他。

奕劻进入权力核心多年,拉帮结派,势力不小。因为贪赃枉法,他多次遭到弹劾。慈禧虽然没有动奕劻,奕劻自己却忐忑不安,加上年纪实在大了,想全身而退。于是奕劻向慈禧申请退休,并推荐儿子载振进入军机处,“子承父业”。为了达到目的,奕劻还派两个宝贝格格有事没事就往宫中跑,在慈禧耳边吹风。但慈禧毕竟很有主见。朝廷的核心权力,怎么能让你奕劻父子私相授受?她召来奕劻,绵里藏针地加以慰留,说:“现在时局艰难,你这样的老成之人可不能轻易退休。不过,你的年纪也大了,就让醇亲王载沣跟着你学习历练一下,你好好教教他。一二年后,我再批准你退休。”奕劻一听,明白了:我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太后选中载沣为接班人了。

慈禧太后为什么选中了醇亲王载沣呢?这得从醇亲王府的血脉说起。老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慈禧的小叔子。奕譞又娶了慈禧的妹妹,长子载湉被慈禧抱进紫禁城当了光绪皇帝,次子就是今年25岁的载沣。所以,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也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选中载沣,有私心作祟的痕迹。可话说回来,载沣在血缘上的确是最亲近的宗室亲王,而且表现也不错。当年他代表中国去德国就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道歉,坚决拒绝向德皇行跪拜礼,不卑不亢地完成使命,为海内外瞩目。可以说,慈禧的选择不算盲目。1908年2月,载沣进入了军机处。奕劻知道扳不倒载沣,退而求其次,希望尽可能多地保留自己的势力。他推荐关系密切的袁世凯进入军机处辅助自己。慈禧太后同意了,不过认为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是封疆大吏中的佼佼者,应该让两人一起进入军机处。奕劻无话可说。慈禧本意是想用载沣制约进而取代奕劻,奕劻想联合袁世凯压制载沣,慈禧就引入和奕劻关系疏松的张之洞来制约袁世凯。

临终前,慈禧面对着核心权力圈子中奕劻、载沣、袁世凯、张之洞四大股势力。

在这四个人中,慈禧最放心不下的是袁世凯,最担心的是奕劻和袁世凯的联合。

49岁的袁世凯是在最近几年飞速上升的政治新星。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任上筹办新政,成果显著;他为朝廷编练了六个镇(相当于师)全副德式武装的北洋新军;他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他的许多做法为全国树立了标准,朝廷的许多社会政策也先在直隶试行,再向全国推广。直隶总督衙门差不多就是一个“小朝廷”。可是袁世凯的问题随着政绩的上升也接踵而至,成绩有多大,问题就有多严重。袁世凯蜚声海内外,得到了革新派官吏、新兴社会力量和洋人们的倾心支持,而这些人并不看好朝廷;他训练的军队只听他的命令,朝廷指挥不动;他举荐、培养的人才占据越来越多的职位,形成了袁氏势力。几十年的权力斗争让慈禧太后对潜在的威胁异常敏感。1907年,慈禧调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明升暗降,解除他的兵权,调离直隶。不过,袁世凯保举的继任直隶总督杨士骧完全是铁杆袁党,直隶和北洋军队大小事务仍暗中操于袁世凯之手。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已然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更可怕的是,实力膨胀的袁世凯和贪墨恋栈的奕劻勾勾搭搭,形成政治同盟。慈禧知道,袁世凯大肆贿赂奕劻。庆王府里无论是生了孩子,死了人,或是过个生日什么的,费用都可以拿到直隶总督衙门报销。奕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前不久,就突然收到了袁家送来的10万两(有说是20万两的)白银。来人传述袁世凯的话说:“王爷就要有不少开销,请王爷别不赏脸。”奕劻也需要袁世凯势力的支持,就让儿子载振与袁世凯结为兄弟。两人联合后,把目标先对准了张之洞。张之洞出身科举正途,在大江南北磨砺多年,是沿着帝国官员传统的晋升途径一步步走过来的,经验丰富。不过正如袁世凯所说,张之洞虽然为官几十年,依然是一介书生,“有学无术”,并未通晓中国政治实际,虽然地位、做事和李鸿章相仿,取得的成绩却远逊于李鸿章,也逊色于袁世凯。奕劻和袁世凯表面上以长辈之礼尊敬张之洞,却把无关紧要的事务,比如祭祀、改行金币等推给他主政,而各省疆吏、各部要臣的职位则安置自己的亲信私人。慈禧年老多病,无力过问军机事务,便让奕劻和袁世凯把持了军机处。

如此看来,奕劻和袁世凯两个人都不能参预后事。慈禧不动声色地下了一道命令,把奕劻调到东陵查看帝陵工程,在权力部署的节骨眼上不让他在北京;又将袁世凯的心腹爱将段祺瑞手下的北洋新军第六镇全部调出北京,紧急调陆军部尚书、满人铁良统辖的几乎全部由八旗子弟组成的第一镇接防——当然这一系列调动,事先都没让袁世凯知道。

万事俱备后,慈禧密召军机大臣载沣、张之洞和世续入宫,嘱咐后事。

首先是挑选新皇帝。光绪无子,只好从近支亲贵中选择。慈禧提议醇亲王载沣的儿子、3岁的溥仪为新皇帝。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张之洞、世续二人见国家内忧外患,唯恐溥仪登基后再由后宫垂帘,对慈禧的提议委婉地表示反对:“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直接立载沣为帝。”慈禧凄凉答道:“我何尝不知道你们的顾虑,可是光绪是兄终弟及,现在再来一次兄终弟及,我的亲生儿子同治就断后了。我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公私都可以兼顾。”张之洞等人不敢坚持,新皇帝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当年光绪继承堂兄同治的皇位。这一变更祖宗家法的做法引起朝野大哗,慈禧曾允诺将来光绪的儿子将同时作为同治和光绪的继承人。现在,慈禧让溥仪继承同治,未提兼祧光绪之事,是因为慈禧对光绪并无好感,但是溥仪如果不能同时作为同治、光绪两人的继承人,光绪的皇后就无法升格为太后,地位将不伦不类。于是张之洞大胆提出:“当今皇上临御天下30多年,不可无后,古有兼祧之制,似可仿行。”慈禧沉默不言,过了良久才瞪着张之洞说:“此事姑且从你所请,拟旨吧。”

1908年11月13日,紫禁城传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代批奏折;载沣之子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同日,庆亲王奕劻回到北京,发现权力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跑到宫中面见慈禧,慈禧“征询”他的意见。奕劻赶紧磕头,表示完全拥护老佛爷的英明决策。于是,慈禧颁布懿旨:赏给庆亲王“世袭罔替”的恩荣。这是清王朝封出去的最新的一个“铁帽子王”,也是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同日,袁世凯发现自己已被排斥到核心权力圈之外,必将失势,就伪称足疾复发(袁世凯儿时顽劣,曾经坠马伤脚,落下终生伤病),由两个人扶着进宫表示拥护太后的决策,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避免尴尬。

同日,载沣在日记中记录心情“万分无法,不敢再辞”。他当天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儿子溥仪送入紫禁城。傍晚,他在一大帮大臣、宫人簇拥下回家,要带溥仪进宫。醇王府里顿时发生了一场大混乱。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描述道:“老太太不等听完儿子带回来的懿旨,先昏过去了。王府太监和妇差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传过来孩子的哭叫和大人们的哄劝的嘈杂人声。新就位的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着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这时他忘掉了老太太正昏迷不醒。一会儿被叫进去看老太太,又忘掉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这样闹腾了好大一阵儿,老太太苏醒过来,被扶送到里面去歇了,这里未来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束手无策地等摄政王商量办法,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溥仪的乳母看小孩子哭得可怜,本能地拿出奶来喂他,这才止住了溥仪的哭闹。这个卓越的举动启发了束手无策的大人们,载沣和军机大臣商量,决定破例地由乳母抱溥仪一起进宫。溥仪入宫后,被抱去见慈禧太后。没有了熟悉的屋子,没有了嬷嬷,3岁的溥仪忽然发现自己被一群陌生人抱着,穿梭在一节节阴暗的过道中。这给他留下了模糊而强烈的可怕印象。半个多世纪后,他写道:“在一个阴森森的帏帐中,露出一张瘦削的老太婆的脸,丑得要命。据说我一看见慈禧这副病容,立刻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不止。慈禧看我哭了,叫人拿冰糖葫芦给我,不料我一把拿过来就摔到地下,连声哭喊着:‘要嬷嬷!要嬷嬷!’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病逝于瀛台涵元殿,终年37岁。慈禧下令: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考虑到时势艰难,而新皇帝年纪太小,暂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军国政事都由载沣训示裁度。第二天(15日),朝廷真正的舵手慈禧也去世了。皇上、太后都停柩宫中,群臣哭灵三日。按制,三品以上官员在乾清门外,四品以下则应在景运门外痛哭。这一次,官员无论官职大小都混入乾清门,人声嘈嘈,甚至有仆人、随从夹杂其中,御史不纠礼,礼部不相仪,乱成一团,没见有人站出来纠正秩序。慈禧的死,对大小官员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大家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做了。

万事纷繁混乱,那个在慈禧临终前经过缜密思考、反复权衡选定的继任班子,能接过权柄,带领清王朝走好下一段路吗?

1908年12月2日,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光绪皇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

登基大典对3岁的溥仪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正式大典之前,溥仪要先在中和殿接受内廷大臣和侍卫们的朝贺。溥仪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等他被抬到太和殿、再被放到又高又大的龙椅上的时候,小孩子的耐性完全丧失了。溥仪放声大哭。可登基典礼刚刚开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正要对他三拜九叩呢!载沣单膝侧身跪在龙椅下面,双手扶住儿子,不让他乱动。溥仪挣扎起来,哭喊得更凶了:“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大堂上,三跪九叩礼磕起头来没完没了;龙椅上,小皇帝的哭叫越来越响。载沣急得满头是汗,只好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王爷怎么可以说什么‘快完了’呢?”“太不吉利了!”大家都垂头丧气地散去,觉得载沣的话给刚刚揭幕的宣统王朝罩上了不祥之兆。三年多后,小皇帝溥仪就宣布退位了,载沣的“快完了”成了一句谶语。

“隆裕-载沣体制”

清朝的最后三年多时间,是在“隆裕-载沣体制”下度过的,载沣是实际施政者。

隆裕皇太后是慈禧的亲侄女,又嫁给了慈禧名义上的儿子光绪。慈禧临死前,布置了由儿媳兼侄女的隆裕为太后,由侄子兼外甥的载沣为摄政王监国的权力格局。载沣负责内政外交的运作,隆裕则对朝政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慈禧希望在死后维持一个皇室专政的强势局面,一如她自己四十多年来的统治一样。她琢磨着,只要皇室大权在握,江山总会保住的。可惜,无论隆裕还是载沣,都没有慈禧那般能力,把持不住大局。

同类推荐
  • 远东审判

    远东审判

    本书以前后长达三年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为主线,以32个分镜头,全面再现了远东审判的全过程,充分展现出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但是,如同阳光总会有阴影相伴,远东审判在澄清战争事实、宣判战犯罪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时行将登场的冷战的影响,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731部队头子居然不是战犯,等等,“正义的遗憾”不一而足;当读到由于中国内战阴云渐浓,国民政府不惜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打赢内战增加筹码时,不禁令人扼腕……今天,当人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死恢复燃的危险时,尤其值得回顾这段历史。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历代帝王之死

    历代帝王之死

    许多皇帝之死尽管死因不明,成为历史悬案,但诸多蛛丝马迹,也有迹可寻,归根结底,仍是与最高权力息息相关。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在权力支配下烟消云散。许多帝王死状之惨,至今读来犹觉不寒而栗……
  • 大清王朝3

    大清王朝3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龙武华夏

    龙武华夏

    话说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日寇席卷中原,使得中土之地生灵涂炭,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沉溺在温室之中,而在边关的戚继光却率领着自己的戚家军与日寇血战,成为了当时史上抗倭第一大英雄。然而日寇席卷中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戚继光还很小的时候,中原大地上的江湖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在一个让人感到飘飘欲仙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
热门推荐
  • 贵女长宁

    贵女长宁

    她,奚长宁,前生无怨无悔跟随大将军,却不想棋子就是棋子,夫妻恩爱也不过是一场梦,被姐姐夺爱杀子,最后落得忍受被大将军剜心之痛。重生后,她奚长宁誓要这些人血债血偿。相府因她鸡犬不宁,皇宫因她天翻地覆一世贵女,为报心仇,不惜牺牲一切;唯有未知人,唤她奚长宁,惜长宁。这一世,她定还自己一个绝代风华。小文的书友群:467363666小文的微博:Miss_易小文
  •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

    ,用心灵倾听。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向自己约稿,学会跟自己比赛,十分钟赢得成功人生,把对手扶起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贵的赞赏,虚掩的门
  • 轮回之再掌乾坤

    轮回之再掌乾坤

    天劫降、灭苍生、众神陨、战轮回,身死后灵魂意外穿越战天大陆。天尊神体、炎龙随行、兄弟相伴,战天神斧再战天。苍穹滴血凌云志,我命由我不由天!看我重登神界,待我再掌乾坤。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混沌噬魂

    混沌噬魂

    李文鹤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因为几个星李际掌控者的无聊赌注,而被骗踏入异界,然而。几位掌控者在他踏入异界后,却又另加赌注。当李文鹤站在星际的巅峰原以为拜托命运束缚的他。却因为自己和几位掌控者的战斗引发空间乱流,自己也被带到另一个空间。另一空间里李文鹤在一次意外的情况下得知自身的命运竟另外有人在操纵,纵然自己已达星际掌控者之境还是无法摆脱命运的控制。无奈李文鹤只得再次踏上增强实力的道路。想以强横的实力来拜托命运的束缚。
  • 长河内外

    长河内外

    天瀚瀚,六岁时被他师父携来地球龙九山村,学习汉语文化和风情,景茫茫。但纯朴的山里人并不知道他们师徒来自遥远星空。平阳雁过树呈黄。且看他是如何与他的两位漂亮的师妹“贝尔伊澜”和“丝竹清和”一起在众域群中潇洒风流、大展宏图的……--------鹧鸪天*开篇词--------夜凉遥望星光远,昼顾馨思儿女长。春去秋来仓满粮。长河内外牧牛羊生来见惯风情展,“江南俊夏”,总把他乡做故乡。,十八岁时便离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庶出?废材?哼!肃杀冷绝的她从来都不是弱者,冷笑间就能轻易将你抹杀,这就是冷情,21世纪绝杀女特工,如名字一般冷的女人,一朝穿越,来到这个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强者为尊,不够强,就不要在我面前嚣张,即使你是个神!【女强、玄幻、爽文】(绝杀特工穿越系列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豪门甜婚:淘气小萌妻

    豪门甜婚:淘气小萌妻

    “我把你老婆绑架了,想见她的话给一千万赎金吧,不然这辈子你也不要想见到她了”酷似他的小人儿冷酷的说着,“既然我得不到你的心。那就让我得到你的钱好了。”“……”,【正文已完】【推荐新文:《误嫁豪门:妖孽老公放过我》,大家有票投到新文吧,兔子在此谢谢了!】他是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商界至尊,她是土生土长性子欢脱的“小土包子”,一纸婚约将他们绑到了一起,她说,“我配不上您,咱取消婚约吧。”他笑,“我不介意委屈自己……”【家有萌宝】:“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才是我爹地最爱的女人?”“你妈咪。”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他顺便回答。……隔日“爹地,想见你老婆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