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在印度加尔各答市的印度教女神卡尔寺院,有一所名为“终极关怀院”的收容所,它的创建者是著名的慈善家特里萨修女。她的收容所专门收留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为即将死去的人提供一个安宁的休息地,让他们得以在平静中死去。
特里萨产生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念头也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萨去巴特那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女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走上前,发现老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特里萨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虽然,特里萨后来救了这位老妇女,但这件事对她震动很大,特里萨开始频频地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萨终于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之后没用半天时间,修女们就送来了几十位最贫困、最痛苦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住进来的当天晚上就去世了。临终前,这个老人拉着特里萨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直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不久,特里萨又创办了以救助麻风病人为主的“麻风病康复中心”。
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仁爱传教会,特里萨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仁爱传教会基地。迄今为止,特里萨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10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中得到了帮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当她得知黎巴嫩贝鲁特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时,她便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那里,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使她进入医院,把那些儿童一一抱上车,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的总统、女王有过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
为了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5米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而这种同情与帮助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尊重人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础的。”但特里萨在得到这些奖金后,把它全部用在了她的慈善事业上。
在特里萨的葬礼上,加尔各答大主教说:“或许她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特里萨修女为穷苦人所做出的一切让我们永远地记住她、尊敬她。她的一颗仁爱的心好比温柔的烛光,照亮了千千万万贫苦人的心房,照亮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付出是为了得到回报的人,永远也不能得到快乐。如果你帮助了别人是为了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别人又怎么会领你的情呢?以一颗不求回报的心去帮助别人,你将会体验到心灵的满足与安宁。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用你的热情去帮助别人,用你的善心去温暖别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世界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花朵吧!
普通夫妻的爱心行动
有一个女人,她和丈夫都是普通工人,而且他们还有两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却充满温馨。这天天已经黑了,天空还飘着雪花,这个女人下班途中经过一家医院时,听见清脆的啼哭声,她寻声一看,只见医院门口放着一个用花布裹起来的婴孩。她上前抱起婴孩,孩子哭得更响了,她一看,孩子只有半个月大,小脸冻得青紫,一副惊惧不安的神色。谁这么狠心,把孩子给扔了啊?实在不忍心孩子在外面受冻的她,最终把孩子抱回了家,丈夫见了起初很矛盾,在她的劝说之下终于答应收下孩子。从这以后,婴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神情和哭得嘶哑的撕心裂肺的嗓音时常侵袭着她的心,于是她萌生了办一个孤儿收容所的愿望。她使劲地做丈夫的思想工作,终于征得丈夫的同意。他们把自己积蓄的钱拿出来添置设施,把自己空余的房子腾出来当收容所,然后再广做宣传,在几个月内就有人送来了十几个弃儿。由于夫妻俩都在上班,家里又请不起保姆,妻子就告假专门在家照顾孩子,这样一来,资金就更紧缺了。不久,家里的积蓄用光,可婴儿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夫妻俩却不忍放弃,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社会的帮助,号召人们捐款。消息传出,善良的人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慷慨解囊,夫妻俩因此成名,政府也大力资助他们,并授予他们“模范青年”的称号。他们的收容所规模越变越大,很多弃儿得到了温暖的家,不再孤苦无依。
这对夫妻的爱心行动值得我们敬佩,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富有意义的人生。把爱心献给众多的人,使我们的人性得到高尚的升华,这就是博爱。不只是单纯地爱某些人,不只是爱我们的父母、兄弟、朋友以及与我们亲近的人,而是要爱所有的人,这种爱才是真正伟大的爱。博爱使人的心胸更加宽广,灵魂更加纯净,眼界更加开阔,生命更加丰富多彩。伸出我们的手,随时准备帮助需要我们的人,把我们的爱心献给所有需要温暖的人,我们也将感到真正的永久的幸福。
在同心圆中传递爱心
韦利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但他开朗活泼,和所有的人几乎都能成为朋友。正是因他的乐观和快乐,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可能随时离开人间的高危病人。
韦利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尽管医生不让他做高强度和剧烈的运动,但是韦利还是愿意早起看看清晨,看看太阳,看看一天的开始是如何的美丽。那是一个薄雾和轻烟笼罩的早晨,韦利走到城市中央广场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倒在地上,身上洒落了露水,脸色发紫、呼吸微弱,显然他正处在危险之中。韦利早已知道心脏病发作时的痛楚,他对这个陌生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四周很静,真正晨练的人一般不会来这里。韦利知道自己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扶不起地上这个身材高大的人,怎么办?时间来不及了,韦利顾不上医生的警告俯身拉起他的衣服。就这样,12岁的韦利用尽全身力气一点点地把这个人在地上拖行了200米。终于有人发现了他们,韦利只说了一句“快送他去医院”便昏倒在地。
韦利醒来后看到的是陌生人一脸的关切和自责。他说自己因贪杯醉倒在街头,如果不是韦利救了他,医生说他会冻死在那里。陌生人愧疚地说:“对不起,医生告诉我说你的心脏病差一点就要了你的命,你是在拿你的命救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韦利笑了:“我现在没事了,你也没事了。这就是最好的感谢!”
陌生人一定要报答韦利。韦利想了想说:“我真的不需要你对我有什么报答,只是希望你能像我救你一样,尽自己所能,去救助比自己的处境还要差上许多的陌生人,我想这就足够了。”
许多年过去了,韦利活过了比医生的预言长数倍的时间。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乐观,并且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在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但是韦利的病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击倒了他。当时韦利正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散步,忽然感到心口一阵剧烈的疼痛,韦利挣扎了几下终于支持不住倒在了地上。
韦利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身边站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正瞪着一双大眼睛关切地看着他。韦利很感激地握住男孩的手说:“谢谢你,孩子,你救了我。你是怎么发现我的?”男孩很开心的样子:“我早上要去爷爷家陪他,正好路过那个地方,看到你躺在地上,我就想起了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被一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救起来的事。我想我也一定能够做到,于是我就使出全身的力气拉你。幸好你还不算重,我成功了,回去后一定告诉爷爷,他告诉我要尽力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我今天做到了。”
韦利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一次对人施以援手竟会带来一生受用不尽的恩惠。爱,真是一个同心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爱能产生人间一切的美德与奇迹。
虽然韦利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可他还是在需要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尽管故事只提到了他救陌生人那一件事,但我们都能联想到,有许许多多的人也曾受到过韦利的援助。面对那些人,韦利从不接受任何报酬,只是希望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同样地,故事中的陌生人,获救于韦利后,继而不仅自己铭记韦利的愿望,还将韦利的愿望传予他人……于是,懂得“在需要的时候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的人便越来越多,爱心圆在越来越浓的爱意中不断地扩大,爱也就无止境地延伸开了。
既然韦利的故事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那就让我们都在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地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美德与奇迹,让爱无止境地延伸下去吧。
被微笑挽救的生命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我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单间监牢。
对方那轻蔑的眼神和恶劣的待遇,使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将被宰杀的羔羊。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全身。我双手不住地颤抖,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这个衣袋被搜查过,但竟然还留下了一支皱巴巴的香烟。因为手抖动不止,我试了几次才把它放到几乎没有知觉的嘴唇上。接着我又去摸火柴,但是没有了,它们都被搜走了。
透过牢房的铁窗,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看见一个士兵,一个像木偶一样一动不动的士兵。他没看见我,当然,他用不着看我,我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破东西,而且马上就会成为一具让人恶心的尸体。但我已顾不得他会怎么想我了,我用尽量平静的、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对不起,有火柴吗?”
他慢慢地扭过头来,用他那双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他脸上毫无表情,但还是掏出火柴,划着火,送到我嘴边。
在这一刻,在黑暗的牢房中,在那微小但又明亮的火柴光下,他的双目和我的双目撞到了一起,我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对他送上了微笑。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他笑,也许是有点神经质,也许是因他帮助了我,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离得太近了,一般在这样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不大可能不微笑,不管怎么说,我是对他笑了。我知道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不会对一个敌人微笑。但是,如同在两个冰冷的心中,在两个人的灵魂间撞出了火花,我的微笑对他产生了影响。在几秒钟的发愣后,他的嘴角也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点着烟后,他并不走开,却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