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用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战略。这是一种有别于活跃派资产投资组合,但又能击败指数基金的投资战略。
集中投资看似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想法,但它根植于一套复杂的彼此相关联的概念之上。
集中投资者会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如何涨跌都坚持持股,稳中取胜。他们必须掌握的最复杂的原理是优选选股模式。
20世纪50~60年代,巴菲特还是位于奥玛哈的一家有限投资合伙公司的合伙人之一。这家合伙企业使他可以在获利的大好机会来临时,将股资的大部分投入进去。到1963年,这个机会来了。
这个时候,提诺·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闻被曝光,很多人都认为运通公司对上百万的伪造仓储发票负有责任。美国运通的股价因此从65美元直线下降为35美元。巴菲特觉得良机不可错失,于是马上将公司资产的40%,共计1300万美元投在了这只优秀股票上,持股额占运通股的5%。
运通公司妥善处理了事情,消除了丑闻的影响后,股价回升。两年内运通股票居然连翻了三番,巴菲特所在的合伙公司一下子赚了2000万美元。
在这次购买美国运通公司股票的过程中,巴菲特运用的正是优选法理论。
巴菲特提示投资者:“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遵照这一原则,巴菲特认为理想的投资组合应不超过10只个股,因为每只个股的投资都在10%以上。
但话又说回来,集中投资并不是找出10只好股,将股本平摊在它们身上这么简单的事。尽管在集中投资中所有的个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总有些个股不可避免地高于其他股,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资股本。
这其实就像高手玩扑克牌一样:当牌局形势对我们绝对有利时,就下大赌注。 把平凡事做得极不平凡投资者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犯重大的错误。成功的关键是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极不平凡。
--巴菲特
罗伊·纽伯格是美国共同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他一生投资股市两个最大的亮点是:成功地躲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灾和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他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的收益。
罗伊·纽伯格并不是拥有什么超人能力,相反,他认为自己30%的时间都在犯错:
“在68年的华尔街生涯里,我有30%的时间都在犯错误,这当然意味着许多的损失;但我有70%的时间是对的。如果你觉得错了,就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错误。投资者随时可以从股市中逃出来。如果有一个投资者在所有时候都是对的,他就一定积累了全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正像你怀疑我那样,永远正确的投资者是不存在的,除非他是个谎言家。1929年之后的几年里,我没有输钱,但确实有几年我只是打个平手,而在这几年里我学会了许多东西。许多年后,我还可以感觉得到它的影响。
“不要只相信我说的话,看看杰拉德·罗布的著作吧,他曾经大肆鼓吹孤注一掷。许多年前,他将全部资金投入纽约中心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股票,但这两家公司相继破产。美国人是不喜欢‘明天是世界末日’这种想法的。但我总是认为,明天任何事情都可能改变。”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者每一天面临的局面都是全新的,如果每一天都通盘考虑一遍会很累,但这也使股市永远充满了机遇与希望。股市有的是投资机会。其实,投资者并不需要异乎常人的才能,只需记住巴菲特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投资者并不需要做对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犯重大的错误。成功的关键是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极不平凡。”
这次不一样?投资中最贵的五个字是:“这次不一样”。
--约翰·坦普顿
“郁金香狂热”是历史上一个经典的投资泡沫事件。
16世纪中叶,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西欧。不久,在荷兰种郁金香成为一种时尚。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购买郁金香已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让自己因此获利,于是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价格一路飙升,成为当时投机者猎取的对象。1636年,较高级品种的一个郁金香球茎就可以换到两匹马、一辆马车和一套马具;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总涨幅高达5900%!
然而,泡沫终究是泡沫,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郁金香泡沫就破灭了。当一位外国水手将其船主花3000金币从交易所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着腓鱼像洋葱一样吞下肚子后,这个偶然事件引发了暴风雨。1637年2月4日,希望出手的人挤满了各地的交易所,郁金香价格急剧下跌,市场迅速崩溃;许多靠贷款进行郁金香买卖的人破产了。城市陷入混乱,直至发生国家危机。
到了20世纪,如果你以为人们经历过了一次泡沫,从此就不再重蹈覆辙,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0世纪末期,美国出现了空前的大牛市,互联网热潮风靡全美。作为当时的一种新兴技术,互联网大受投资者追捧,但其时的赢利模式还相当脆弱。尽管如此,在媒体的渲染之下,仍旧有大批的互联网公司相继上市,且股价不断遭到哄抬。2000年4月,突如其来的股市崩盘使不少美国人如堕万丈深渊,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导致千百万人破产。
历史总在重演,错误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但投资者总是以为“这次不一样”,以为这次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输到底。他们不愿意承认历史的轮回,总认为以前的错误只是偶然的。
正因为如此,“全球投资之父”约翰·坦普顿才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投资中最贵的五个字是:‘这次不一样’。”
避免做蠢事投资者在投资中,关键是不自作聪明,避免做蠢事。
--本·斯坦
市场应该是与投资无关的,巴菲特曾这样写道:“股票市场根本不在我所关心的范围之内。市场的存在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参考,看看是不是有人报出错误的价格做傻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个个金融巨头的倒下,让华尔街投资者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当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于年底被戴上手铐带走时,华尔街还是如遇晴天霹雳。一个可能长达20年、涉及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随着这一事件被揭开了令人震撼的真面目。
伯纳德·麦道夫是一位近半个世纪来以“白璧无瑕式”的从业记录叱咤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他以一种并不新鲜的欺骗手段--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继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把一大批专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引入彀中,炮制了金融史上一个本不应出现的骗局。
众多投资者、交易员甚至记者对于伯纳德·麦道夫涉嫌欺诈都感到震惊。伯纳德·麦道夫的个人信誉一直非常好,直至出事前夕,在麦道夫公司的网站上还能看到这样的声明:“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
另外,伯纳德·麦道夫还是场外电子交易的先驱倡导者之一,他于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推动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机制,为纳斯达克同纽交所的竞争,以及日后吸引诸如苹果、思科、谷歌等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众人眼中敬业而完美的伯纳德·麦道夫,多年以来却利用自己公司的投资顾问业务,悉心设计了一个惊人骗局。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伯纳德·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伯纳德·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直到2008年,由于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的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他才在12月10日向两个儿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伯纳德·麦道夫的儿子们当晚便告发了老爸,这桩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面前。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伯纳德·麦道夫之所以能成功演绎这一骗局,说到底还要“归功”于众多自作聪明的人的盲目追随。
据说,伯纳德·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的氛围。成为他的客户有点类似加入一个门槛很高的俱乐部,光有钱而没有人介绍也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伯纳德·麦道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诡异的是,就算“成功”地进入客户群名单内,也没有人知道伯纳德·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到底是什么。伯纳德·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就会把你踢出局。
在如此神秘而尊贵的气氛中,伯纳德·麦道夫的客户囊括了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欧洲的一些银行。面对长期稳定得不可思议的赢利率以及已经赚到钱的其他投资者,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担心的不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但最终,他们的希望破灭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用实践证明了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记住本·斯坦的这句话:“投资者在投资中,关键是不自作聪明,避免做蠢事。”
只有抛弃耍小聪明和侥幸的心理,时刻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不追逐一夜暴富的神话,不受乱人眼目的迷局所惑,投资者才能远避风险,远离陷阱。命运在自己手中。
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既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彼得·林奇
即使在非常糟糕的熊市行情中,有的投资者照样能赚到钱;相反,在非常强劲的大牛市行情中,也有人赔了钱。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永远是投资者自己,而不是股票市场或上市公司。
接管麦哲伦基金后,彼得·林奇几乎成了一个工作狂。
他一边不断亲自走访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一边让自己的两个分析员助手收集华尔街的信息及出席各种会议,并打电话给目标公司。仅依靠这两个渠道,彼得·林奇每天就要处理上千条信息。
同时,彼得·林奇还非常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一次,彼得·林奇听到几个小职员谈论联合旅社与竞争对手拉昆塔汽车旅馆如何亲如一家,他转身折回办公室,立即给拉昆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人员打电话,然后直接驱车前去造访。之后在三周的时间里,彼得·林奇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结果该公司股价在10年内涨了11倍。
不断挖掘新公司,发现其潜在价值是彼得·林奇的绝技。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板块,哪怕是所谓的“夕阳产业”,投资者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买它的股票。
在13年的基金经理人生涯中,彼得·林奇每周六都加班,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甚至休假都要安排在便于下达买卖指令的地方。但正是这种勤奋和理性,成就了彼得·林奇传奇的投资人生,这让他有充足的理由说出这句话:“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既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市场环境变幻莫测,投资标的瞬息不同,对投资者来说,任何判断和决策都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因为如此,理性判断、独立分析才显得尤为重要。股市的严酷性表现在它最喜欢设置陷阱,同时又最喜欢狠狠嘲笑和惩罚堕入陷阱的人。幸运的是,我们拥有选择堕入或远避的自由。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看清股市陷阱在哪里,股市矿藏又位于何处。
影响目标股票价格的原因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其中可能有交易控制的原因,可能有市场潜力的原因,也可能有政策不同的原因,比如一个公司相对其他公司的市场优势。不论原因是什么,根据“买者自负”的原则,你都将自己决定投资或不投资,承担全部的责任--获得收益,或者承担损失。不对一只股票过分痴迷。
热爱一只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让别人去热爱它吧。
--罗伊·纽伯格
在充满冒险与诱惑的世界里,最使人痴迷的恐怕非股票莫属了。但它只是一张证明你对一家企业所有权的纸。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告诫投资者:“热爱一只股票是对的,但当它股价偏高时,还是让别人去热爱它吧。”秉承这一理念,罗伊·纽伯格曾成功地躲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灾和1987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还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