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300000011

第11章 以爱的要求,约束孩子(1)

许多年来,关于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告诫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遗憾的是,这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常常相互矛盾,从而使父母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不仅得不到帮助,反而陷入更大的困惑。

如何管教孩子

有些人都认为,在网络信息社会,许多父母所知所想还不如现在的孩子。面对孩子,家长失去了权威,也就很难再谈管教孩子。在曾经轰动一时的“北京大兴灭门案”中,那位亲手杀死自己6位亲人的李磊交代,作案起因是父母从小对他管教过于严厉,非打即骂,他年少离家出走时就有杀人的想法。这样一来,许多家长更是感叹:孩子还能管教吗?

许多年来,关于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纷纷告诫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遗憾的是,这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常常相互矛盾,从而使父母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不仅得不到帮助,反而陷入更大的困惑。

严酷管教与纵容溺爱

目前,我国的许多家庭仍然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子原则。而这种严酷管教是父母关爱的扭曲表现,时常是父母情绪失控下的痛骂和暴打,带给孩子恐惧、屈辱或者愤怒的心理感受,最终引发孩子的仇恨和暴力。

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任其天性发展,他们终将了解父母苦心而自发拥有良好的品格。实践证明,在纵容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守规则、不善与人交往、品行不健全、不会感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溺爱与犯罪的关联性最高。

严酷管教和纵容溺爱有时会交替发生在同一个家庭和同一个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往往会由于期望的心理而加强对孩子的管束,或者由于失望而放手不管。不管哪种情况,其结果只能是双重悲剧。

管教孩子的五个原则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只要打开电脑,你将获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信息。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诱惑。孩子们的分辨能力并不高,如果父母放弃了管教孩子,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作为家长所拥有的权利和责任,

这里有教育专家倡导了多年的“管教之五原则”,希望能为父母们提供帮助。第一,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第二,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之后;第三,避免喋喋不休的唠叨;第四,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第五,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

在这五项原则之中,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这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孩子对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但是,尊重必须是双方的,父母应当小心保护孩子的自尊,永远不要贬低他们,嘲笑他们,或是令他们在朋友面前难堪。

为什么孩子不服管教

总会有一些孩子性格倔强,不服从家长的管教。当家长希望孩子游戏之后可以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时,孩子总是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当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必须得到,无论父母怎么劝说都不听。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这么不服管教?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从3—5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较快,已相当于成人大脑的50%—80%,这时,孩子的语言也迅速发展,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判断出事情的“是”与“不是”,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去独立地做事情。可是由于能力的不足,加上思维的刻板与片面,在很多问题上不服从管教。

第二个“叛逆期”是从12—17岁(女孩子10—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因而,出现了比较强的逆反心理,事事都想摆脱父母,处处都要自己做主;由于思维比较幼稚,再加之经济上的不独立,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事与愿违,他们常表现为固执、傲慢,使性格倔强起来。

此外,不当的家庭教育也造成孩子不服从家长的管教。不少孩子在家庭成员中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日常生活中包括吃什么饭,穿什么衣,去哪儿玩,要买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上学都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想要进行管教的确比较困难。孩子不服从管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父母在教训孩子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他的实际能力,孩子根本无法做到并且无所适从。

爱与管教的双向平衡

纵容的溺爱和严酷的管教都无法带来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爱与管教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我们在关爱的孩子的同时,仍旧可以施行管教,并使二者统一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表:三种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

管教方式 控制程度 生活表现

严酷管教 过度控制 有规矩但没有自由

没有选择

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娇纵管教 没有限制 有自由但没有规矩

无限制的选择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爱的管教 适度控制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制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以上三种管教方式的教育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严酷的管教告诉孩子:“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娇纵的管教告诉孩子:“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而爱的管教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3岁的晓晓要吃早饭了,妈妈准备的三明治里有青椒,这是晓晓最不爱吃的蔬菜。

严酷管教:

妈妈认为,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什么食物最好,孩子没有选择早餐的余地。而且,青椒的营养十分丰富,尽管它并不好吃。

妈妈通过不停地说教试图使晓晓将青椒吃下去。比如:

“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青椒拥有多少维生素吗?”可以想象,3岁的孩子对于维生素会有着怎样的理解。

或者:

妈妈将青椒切碎,为三明治加上沙拉酱。晓晓感觉到了切碎的青椒,吃了一口便拒绝再吃。

再或者:

“想想那些没有饭吃的孩子吧,跟他们相比你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晓晓表示,他可以把自己不爱吃的青椒送给没有饭吃的孩子,

也许:

妈妈彻底被激怒,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因为晓晓的不服从而教训他一顿。妈妈打了晓晓一巴掌,并告诉他只能去饿肚子了。

娇纵管教:

当晓晓走进厨房时,妈妈问道:“宝贝,今天的早饭你想吃点儿什么?”

由于晓晓已经被这样训练了三年,他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宝贝”了,并且开始用从训练中得来的老套路操纵他的妈妈。他拒绝吃青椒,并且要求在三明治中加上大量火腿肉。妈妈做完之后,晓晓却不想吃火腿肉了,他想吃煎鸡蛋。家里还剩下三个鸡蛋,妈妈于是开始煎鸡蛋。这时,晓晓正看电视,广告里播放奥利奥的广告。他于是说道:“妈妈,我要吃奥利奥。”尝了一口饼干之后,他又改变主意要奶油面包。家里没有奶油面包,妈妈赶紧去商店买回来。晓晓无需让妈妈负疚,就有本事让妈妈一天24小时团团转。

爱的管教:

晓晓先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然后来到厨房,询问妈妈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忙,比如摆碗筷、拿一些小东西、搅拌鸡蛋等(对!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搅拌鸡蛋了)。

晓晓表示不喜欢吃青椒三明治,妈妈给了晓晓一个有限制的选择:“你可以选择青椒三明治和青椒炒蛋。”

晓晓都拒绝了。妈妈说道:“好吧。我们没办法为你再做一份早餐。那你出去玩吧,吃午饭时再见。”妈妈既没有试图说服孩子,或者给他讲那些挨饿的孩子,也没有想把青椒做得更好吃些,更没有打孩子。她只是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两个小时之后,晓晓回到家,他回来告诉妈妈他饿坏了。妈妈以尊重孩子的口吻说道:“我想你肯定饿坏了。”不用怀疑,晓晓把带有青椒的三明治吃光了。

严酷管教的问题在于,即使不良行为在遭到惩罚之后而停止,在不久之后也会再次出现,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而第一次使用爱的管教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许反而会加剧。但是,你会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方法,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其实,爱的管教并没有那么难做到,只需要你像尊重他人一样尊重孩子。比如,要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适当的管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关爱的滋润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爱与管教是并行不悖的。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在管教中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不要处罚孩子

在孩子犯错之后要不要对孩子进行处罚,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处罚孩子,有可能为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处罚孩子,对孩子没有警示作用,孩子可能再次犯错。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可见,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

眼下,随着家长们所掌握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我们经常听说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事情,更是让很多家长下定决心不敢处罚孩子。

其实,处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打骂是其中一种,而且是处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父母只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者行为向孩子表示出自己的不满,孩子都会感觉是对他的错误的一种处罚,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没收他的玩具,甚至在吃饭时减少他爱吃的菜肴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认为,想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来做到这一点。促使孩子改正错误,奖励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奖励就不起作用,惩罚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处罚并不是最好或者唯一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方式,而且还牵扯到使用方式的问题。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些都是家长所不期望得到的教育效果。因此,处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1922年的美国国庆日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小男孩,搞到了被禁用的烟花爆竹产品,威力巨大的爆竹——“鱼雷”。一天下午,小男孩来到一座桥边,把爆竹放在桥洞的墙上,然后点燃了它,一声巨响后,把警察也给引来了。警察把他带到了警局,因为违反了禁令,需要罚款14.5美元。而这个钱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一笔大数目的罚款了。小男孩没有办法,只好回家找爸爸。爸爸问:“鱼雷”是你放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好,这个罚款我先替你交上了,但是这个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之后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4.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同类推荐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们怎样做父亲

    这是一本现代文化名人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集。书中所收的文章,有散文、杂文、随笔、论文,还有讲演稿、书信。作者中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成就不凡的文化名人,如鲁迅、蔡元培、陶行知、徐志摩、丰子恺、老舍、叶圣陶等。他们的文章中蕴含着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以及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
  • 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

    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

    健康的喂养方式是宝宝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从多方面入手,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喂养宝宝,让宝宝吃得更健康。主要内容包括:营养补充食谱、特殊时期营养食谱、特效保健食谱等。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逆天修仙:第一女仙尊

    逆天修仙:第一女仙尊

    前世独尊的女掌门,却在金丹大成之时惨遭背叛,一身血肉被那“好徒儿”铸成绝世凶剑!夺舍归来,她是体弱多病的颜氏嫡女,因纯阴体质,被纳入修真世家的云府,做了云府有名无实的少奶奶!冥冥天意轮回,再世为人的她,逆天修仙,为了夺回自己的一切,她步步艰险,坚守道心,重归达到巅峰!然后,必将——血债血偿!
  • 华夏之赜

    华夏之赜

    举世神兵,而钩赜派最神秘的兵器则是“钩赜剑”,莫可与之相较。相传每一位钩赜派弟子,都身佩一柄独一无二的“钩赜剑”,只消驾驭得此剑,据说钩赜派是江湖中最神秘的门派,便可剖辨万物,阐幽明微
  • 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

    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

    健康的喂养方式是宝宝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学的宝宝健康食谱》从多方面入手,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喂养宝宝,让宝宝吃得更健康。主要内容包括:营养补充食谱、特殊时期营养食谱、特效保健食谱等。
  • 柳墨妍传

    柳墨妍传

    江湖!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柳墨妍双眼冒出一蓬一蓬的红心,无限向往那片可以让人豪气云干,荡气回肠的地方。因此,在她第一百零一次女扮男装,到街上乱晃,妄图抓住一点点江湖的影子时,一个天神一样的盖世大侠终于出现了~她终于见到大侠了!她终于找到江湖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一分钱优势

    一分钱优势

    《一分钱优势:沃尔玛连锁制胜之道》通过对众多经营策略的深究,详析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如何白手起家,由小到大,从城市发展到全球,又是如何在50年内成功发展壮大了传统零售行业经营模式成为行业巨头,并创造了连锁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