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的形成是人们所处的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出生前后,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正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和维新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难命运的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萌发及兴起时期。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环境下,***经历从参加科举到进新式学堂,从学习传统儒家学说到接受西方文明新学说、新思想,从清王朝专制统治因腐败而遭致外敌入侵到辛亥革命建立共和国,从反对洪宪帝制到十月革命火种传播至中华大地,从新文化运动到引介马克思主义,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领导北方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所有这些对***的人生观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认为,时空无限的宇宙生命整体是无始无终的自然存在,而个体生命有限,人的生命特质决定了每个人的个体不可能永生。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死亡之中孕育着新生,生死相间。所以,“吾人常探求人生之理矣!人生之理即世界观(world
view)也”。他直言:“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于1919年夏天去昌黎五峰山避暑下山时,瘟疫正在猖獗,路经几十里,尽是哭声,村边都是新冢。在这种悲哀恐怖的境界里,***对于死的本质发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在1920年6月20日出版的《新生活》第38期上发表的《自然与人生》一文中表示,死与生同是自然现象,如此看来,死与生没有多大的区别。“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才成无始无终的大生命,大生命就是大自然,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对于自然现象的‘生’,既不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死既与生同是自然的现象,那么,死如果是可悲哀的,生也是可悲哀的;死如果是有苦痛的,生也是有苦痛的。生死相较,没有多大的区别。”
其次,***对于生与死的本质的思考植根于中国的现实情境中。
他在《狱中自述》中云,“钊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由此,他将个人的生命和人生,与国家、与社会、与民族的命运同呼吸,共患难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态度,“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在创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历程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倡“乐天努力的历史观人生观……为今人奋力,为来者前驱”。并明确指出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在人生态度上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则给人以怯懦无能的人生观,一则给人以奋发有为的人生观。”
13.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作为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以及著名学者、著名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均以救国为民为己任,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践行于世,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以实现人生所应有的目标,所应有的价值。
因此,***在青年时即主张:“青年学子,惟当奋其慷慨悲壮之精神,以建宏伟盛大之事业”;“青春之大道……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1918年1月,***进入北京大学接替章士钊担任图书馆主任,后任教授。作为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并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章士钊曾云:“守常一入北京大学,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他时时告诫有志于报国的青年,人生要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相联系,要抛弃悲观厌世的人生观,树立起青春的向上的人生观,“拿出自杀的决心,牺牲的精神,反抗这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或许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但一旦选择,则要勇往直前。并希望青年人为创造将来的新中国,创造高尚的生活,都能成为旧生活的反抗者,新生活的创造者。
针对当时社会上的青年人自杀现象比较多,***对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在他看来,社会上发生众多自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缺陷造成的。“这自杀的事实,只应从社会制度上寻找他的原因,研究怎么可以补那缺陷,什么壮烈啊,罪恶啦,我们都不能拿来奖励或诽谤人家处决自己生命的举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更高层次上来定义人生的价值,不赞成无谓的牺牲,而是提倡为了真理,为了创造美好社会和幸福人生才值得牺牲。1922年3月23日,在《黄庞流血记》的序言中,***对在长沙被军阀所杀害的黄爱、庞人铨两位湖南工会罢工的领袖,表达了无限的敬意。称他们是为“所信仰的主义而死”,“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这是***对人生崇高价值的深刻理解,更是他不惜捐躯壮志以追求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之所在。
14.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创造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前仆后继。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三十八岁时即惨遭杀害。但他无比热爱生活,珍惜时光,他主张要充实度过每一天,让人生更富有意义,而浪费时间,就是牺牲了生命。在他看来,中国人很重视生命,牺牲生命是一件被认为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却在无所作为地耗费时光,而让生命的意义变得无足轻重。
所以,***特别欣赏耶曼孙的名言:“你若爱千古,你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明日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希望人们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特别是对于青年人而言,其唯一的责任,在于“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珍惜今天,是为了努力创造明天的美好。
***认为,人生是很珍贵的,“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应该趁着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作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朝朝都有晨光,年年都有周岁,光阴似箭,一去不还,我们应该郑重的欢天喜地的行动着,创造着过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强调乐天、努力、向上、向前看,在他看来,时间是向前的,向着广漠无涯的未来奔驰的,而在保守的、停滞不前的时间的观念下“所产生的历史观、人生观,是逆退的,是静止的……是丧失未来的”,因而***倡导:“顺着向未来发展的大自然大实在的方面昂头迈进,变逆退的为顺进的,变静止的为行动的。这样子,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奋兴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这种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15.以大无畏的精神看待死亡
在争取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上,有无数革命志士英勇献身。
***认为,为着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是有价值的,可以说,牺牲是革命成功的阶梯。在国民革命胜利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相信:“人类自由的历史,没有一国不是人民费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换得来的。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
五四运动之后,***在《新生活》第12期上发表的《牺牲》一文,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待牺牲所持的态度:“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表明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对于***来说是一种壮烈——***正是以这种壮烈实现了其人生价值。***被捕后,英勇不屈,从容就义。
2009年,习近平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
***的人生观及生死观,充分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品格高尚,正直无私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人效法的千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