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00000047

第47章 附录篇(1)

§§§第一节弘扬正气是灵魂

——访《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牛增慧

精神是灵魂,是动力,是指导人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在力量,在世纪之交,作为京畿大省的河北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跨入21世纪,实现我们振兴河北的宏愿,这确实是每一个河北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河北精神”的五种表述中,我个人认为第五种最好,也就是“艰苦奋斗、弘扬正气、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因为它既涵盖了前面四条的内容,又提出了“弘扬正气”这非常重要的一条。同时我主张把“团结务实”放在第一位。

既然是“河北精神”,就要从河北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我认为,必须要把讲团结放在首位,因为团结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战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险阻,尽快缩小河北与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差距。从河北的现实来看,我们虽然环京津,环渤海,但和京津及某些沿海省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有扔掉花架子埋头苦,才有可能赶上人家,要不然只能越落越远。所以我说,应该把团结务实放在“河北精神”的第一位。

为什么要强调弘扬正气呢?我觉得弘扬正气是河北精神的灵魂,有了它,其他几种精神才能“活”起来。不弘扬正气,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怎么能团结?不弘扬正气,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怎么能务实?不弘扬正气,大吃大喝、灯红酒绿,怎么能艰苦奋斗?不弘扬正气,安于现状、保官求稳,怎么能开拓创新?

§§§第二节牛增慧:“我时刻沉浸在感动中”

牛增慧:现年73岁,195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玉田报》、《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省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河北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1994年退休。唐山大地震后,即到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直至1977年5月。1976年10月以慰问团秘书的身份随团到山东慰问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地震灾区的支援。

“那些日子,我时刻都沉浸在感动中。”提起跟随慰问团到山东慰问被转移来的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灾区支援的那20多天的感受,牛增慧老人是这样概括的。

唐山地震发生后,当时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的牛增慧,以唐山人熟环境熟为理由,向领导请求到唐山抗震救灾,并于7月31日到达灾区,直到第二年5月才从灾区撤回。牛增慧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并感受了灾区人民的“表情”:一开始是悲苦、无奈,但他们很坚强,很少有人哭出来。后来却哭了两次: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唐山人号啕大哭;灾区人民生活安顿就绪后,一直坚持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陆续撤离唐山时,当地灾民与解放军难舍难分,唐山人第二次流泪。而10月份见到在外地救治的伤病员,又是另一种表情:牛增慧随团去山东的日子里,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感动,在山东救治的伤病员流露出来的更是无限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从1976年9月底开始,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组织了多个慰问团,每个团都是由省级领导带队,首先慰问了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10月初,慰问团开始走向接收唐山伤病员的省份,每个省派一个团,其主要宗旨是六个字:慰问、感谢、学习。

伤病员受到“八路军待遇”

从7月31日到8月中旬,山东省沿铁路医院分108架次、18列专列共接收唐山伤病员14034人,除菏泽、聊城、临沂三地不通铁路外,全省49个县,247家医院都接收了来自唐山灾区的伤病人员。

山东方面介绍,得知唐山地震的消息后,山东省在22个小时内派出了863人的医疗队伍奔赴唐山参与救灾。7月31日接到卫生部通知后,马上又动员组织了892人、18个队的列车医疗队,上车接病人。另外,还从没有接受任务的县抽调了1300多名医护人员、组织了3000名赤脚医生加入到救治工作中来。

牛增慧以文字秘书的身份随慰问团去了山东,该团有19名成员组成,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纯性为团长,另有两名秘书、一名记者。在济南市集中活动以后,分成了三个小组,从10月6日到11月2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到达了烟台、青岛、济宁、泰安、枣庄、淄博、德州等地的31个县、140多个单位。牛增慧所在的小组先后去了烟台、青岛、德州等地7个县的44个单位。每到一个地方,都到病房看望伤员、召开座谈会,给伤病员送上一封慰问信,给收治单位送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山东方面说得很少,很多情况都是我们的伤病员介绍的。”牛增慧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万千,“除了医务人员的热情工作,当地老百姓对伤员的关心,也十分让人感动,他们把最好吃的东西送来给伤员,就像当年照顾八路军那样照顾、关心我们的病人。”

直到30年后,牛增慧还清楚地记得在山东慰问时听到的那些动人事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我时常想,如果没有兄弟省市的救治,唐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不知会有多少人落下残疾。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0名医生会诊一个病人

王海林,28岁,唐山松汀铁厂工人,在地震中下肢被砸瘫痪,转运到山东文登中心医院时,身上有28厘米的褥疮。在山东住院以来,他一直发高烧,有时达到41度。

医生都说他很顽强、很乐观,不管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做什么检查,从不吭声,他的口腔因高烧溃烂了,也坚持吃饭,将吃饭当成战斗任务。“山东人民这么照顾我,我的任务就是同伤病作斗争。”王海林的顽强精神也感动了所有的医生。

文登中心医院为治好王海林的病,成立了一个由2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曾有12次会诊,人数最多的一次有90多名医生参加,这些医生有当地的、青岛的、济南的,也有来自北京301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治疗方式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中西医结合,甚至一些土方法也不放过。赤脚医生轮流进行推拿、辅助治疗。需要毒蛇时,一个叫刘山仁的一下子抓来六条。乳山县白河滩公社的于新忠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王海林试吃毒蛇……

两次手术医治女孩的腿

牛增慧说,唐山市粮食局王臣喜的女儿王立新也受到非同一般的关照。九岁的王立新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到济南市槐荫区医院时已经愈合,但医生发现她的病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两厘米。经过多次会诊后,医院决定再次给这个小女孩做手术。“当时,医生们的想法十分朴素,医生们说,一个小女孩,两腿不一样长,长大肯定就成了跛脚,不仅影响生活,还会影响以后找对象,所以,不能让孩子留下残疾。”在其他两家医院的支援下,又重新给王立新做了手术。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都抢着照顾王立新,当他们知道王立新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后,就利用工作之余帮助小立新学习,小立新穿的毛衣,也是医护人员给她编织的。王立新还会给医护人员唱样板戏《沂蒙颂》。

如果没有意外,当年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应该早巳经是孩子的母亲了,正如医务人员所希望的,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

山东人民的恩情不能忘

类似这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17岁的伤员谷守珍是一位聋哑人,山东莱阳医院不仅治好了她的伤,也治好了她的聋哑病,到出院时,她可以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等简单的话语。

在山东省医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跟医护人员有了很深的感情,管护士叫“妈妈”。伤好后,小女孩都不愿意回去了。后来,护士亲自将她送到唐山后,她竟舍不得护士回山东了。

丰润49岁的刘志保,医院治好了他的脊椎骨折,查出他患有小肠疝气后,还给他做了修补手术,将他忍受了13年的痛苦彻底根除了……

每一位伤病员到达山东后,医护人员都为他们擦澡。医院为伤病人员每人准备了一套短裤、背心,一套单衣、棉衣以及棉鞋、棉帽和袜子。女同志特殊用品、镜子、梳子、发卡等物品都有准备,真是无微不至。当地百姓则将自己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送给伤员,由于医院一下子接收不了那么多东西,医院就要求他们排号送。据介绍,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老百姓送来的鸡蛋,伤病员吃不完,只好将鸡蛋煮熟后吃掉蛋清,将蛋黄晒干,有的病人回唐山时要提上好几斤干蛋黄。

正如在青岛市职业病医院接受治疗的60岁老人窦淑兰所说:“咱们河北该怎样报答山东省啊?我还能活几年呀,山东人民的恩情得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代永远不忘。”

唐山荆各庄矿姓艾的夫妻二人都被转送到了烟台,妻子在桃村医院生了个小孩,便取名“艾桃”;唐山电子仪器厂的郭灵芝在莱阳中心医院生的小孩取名“东生”……应该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附文:

“转移”纪实:

大地震使唐山市、唐山地区所辖各县一下子出现了70多万名伤员,其中重伤员达167589名。当时,唐山的医院坍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被埋。加之当时的各级组织因人员伤亡和通讯联络中断等原因,工作秩序被打乱,面对这么多伤员,家属和脱险的干部急得团团转。

很快,解放军部队和全国、全省各地立即组成了283个医疗队,医务人员近2万名,携带部分药械和生活用品进入灾区。但是,问题又来了,大批重伤人员在得到初步包扎治疗后,需要一个继续治疗和养伤的场所,安置在哪里?

从孙志中著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可以看出,伤病人员向省内和省外大转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1976年7月31日,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通知河北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说,中央已经通知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省,接待唐山地区的重伤员,每个省一万名,立即组织安排外运。接到中央指挥部通知后,河北省指挥部决定,先向外地抢运集结在飞机场周围的重伤员,向通飞机的地方转运,当天就空运出1200多名重伤员。

指挥伤员转运组的统计显示:转运地震重伤员过程中,先后动用各种型号的飞机474架次,转运伤员20734人;铁路卫生列车159列次,转运伤员72818人。其中辽宁省接收最多,达19828人,河南省14329人,山东省14034人,安徽省11131人,吉林省10223人,陕西省9083人,山西省4778人,江苏省3353人,湖北省1516人,河北省石家庄等地、市11632人……

这次转运重伤员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感动”集锦:

◆烟台地委提出,“不讲条件,不提困难,来多少收多少,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让伤员抬着来,走着回去,不仅治好伤,还要恢复功能,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莱阳医院副院长说:“我们一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你们躺着来,走着回;一个不死,来时是病汉,回去是好汉。”

◆一位老大娘,自己身体不好,却拿出10个鸡蛋送给伤病员,有人说:“你身体不好,需要营养。”老大娘则说:“我需要营养,伤员更需要营养。”

◆丰润一位70岁的老大娘,一个月不能动,由医护人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老大娘说:“你们比我亲闺女还好。”

◆烟台市文登县正骨医院的伤员刚入院,就呼啦一下子来了三四百人,医院以为是看望病人的,却原来是要献血,要化验血型的。青岛市的工人、农民说:“植皮有皮,输血有血。”

◆一个叫田俊奎的重伤病号,医护人员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涮羊肉,医护人员跑遍了烟台市,找了一天。想吃豆腐脑,就专门给他做。

◆在烟台工人疗养院一个名叫朱锦慧的14岁女孩,因为嘴受伤了,不能吃东西,郊区的农民每天开着拖拉机给她送来一斤牛奶。伤好后,她想吃小米饭,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到部队家属中去找。

省委干部牛增慧的工作笔记:

1976年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慰问团在山东烟台地区人民医院与唐山伤员座谈笔录:

唐山钢铁公司田俊奎(40岁):

我是挤压伤综合症,入院时神志不清。医院经全力抢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生活安排得好,政治上帮助我们学习,坚定信心。“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要是在旧社会不堪设想。厂给我来信,我们厂快全面恢复生产。今后半生,干好革命,干好工作,永不忘本。

唐山矿冶学院吴顺合:

我参加座谈,心情很激动。来前,伤员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欢迎河北慰问团,感谢山东人民,烟台人民。

家里亲人死亡时,会掉眼泪。当我们看到慰问电,第一次上火车,流下了眼泪;到407医院,感动得我们掉下了眼泪。

我们来了130多人,原来这个医院容70多个病人。我们这些人都是抬着来的,绝大多数不能下床。医护人员给我们送水送饭,端屎端尿,一夜看几次。下大雨时,端饭,护士把雨衣脱下来,盖上,让我们吃好。

毛主席逝世,伤病员放声大哭,对毛主席的感情,灾区人民更深。

唐山建筑公司财务科刘道恒:

我56岁了,旧社会过来的人。

这么大的地震,我们这些人都得死了,我压了五个小时,腰部压伤,下肢有伤。刚被扒出来,心想:完了,瘫痪了。旧社会,没有人扒,扒出来没有水,没有粮,也得死。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就是好!”

我没有想到我能走路了!大夫、护士像亲人,我刚来不能动,大便时需四五个人架起来。

迁西建筑工程队郭玉顺(35岁):

我正在唐山施工,压在(建筑物)底下几小时,后被抢救出来。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中央、全国人民的支援,十个我也没了。亲人对我的照顾,使我多次感动得流泪。

§§§第三节生命与事业的传承

我这里的“生命与事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个人的,一是关于新闻这个行业总体的。

不久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位老同志(担任过总编辑的叶榛、担任过副总编辑的牛增慧,担任过部主任的高级编辑殷建农和辛德祥),把几十年来《河北日报》上具有典型认识意义和剖析价值的作品,编委会、记者、编辑、评论员、通联、校对等各个采、写、编环节中的具体实例,还有一些发生在编辑部里里外外的有意思的小故事,等等,加以总结、归纳、提炼、评说、百余篇短文,集成一本书,名叫《编事百味》。

这“百味”,首先是个人的。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新闻界中人,由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学习与实践,成绩与失误,喜悦与苦恼,“百味”于是有之。

这“百味”,也是报纸的。我们的报纸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前进与停滞,顺利与曲折,经验与教训,“百味”于是亦有之。

同类推荐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落泪是金

    落泪是金

    有这样一群人,从山里走来,带着贫困,走进神圣的殿堂。他们之中有的父母不堪忍受沉重的负债,带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痛楚,永远离开了人间;有的因物质的匮乏而扭曲了心灵,也开始堕落。《落泪是金》探究了中国贫困生在通往高等学府的崎岖路上,经受着个人与家庭的艰辛和痛苦。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是一部关于中日情报战争的长篇谍战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我地下党情报组长陈克和他的战友当年在隐蔽战线上将黑桃A、木村等老对手所设下的迷局逐一破除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悬念迭起。谍影飘忽,将远逝年代里情报大战中的我党地下人员、军统特工和日本间谍之间的残酷斗争,描述得淋漓尽致。全书分为“黑箭”、“黑洞”、“黑影”三篇,将敌特秘密行动梯次展开,栩栩如生地揭示了敌我双方在谍战中的设局、做局、布局、对局、破局等过程,错综迷幻,扣人心弦。
  •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活学活用博弈论全集

    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不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的智慧。学习博弈的精髓,让你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变通求胜;在权利的争夺里如何进退自如;在感情的烦恼中如何理清头绪……洞悉人性,智慧博弈,在社会的竞争中游刃有余掌握主动,圆润通达,在人生的磨砺里挥洒自如。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倾城难逃:夫君来收妖

    睁开眼,就看到了现场版,还是限制级的。口水滴答答的流,那个高高端坐在上,好看的像个妖孽的男人是谁?还有那个拿着皮鞭训练他的教官虽然很冷却也蛮俊俏的,当然了那个一起长大的小竹马也漂亮的不像人……不再自怨自怜,扒拉着小手指心里揣着小得意:其实,其实穿越还蛮不错的,嘿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小说巨匠

    重生之小说巨匠

    脑中被植入容量300G的小说U盘,重生与地球平行的位面,本着传播文化、娱乐大众的心态,他以笔做剑,挑动天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是武侠界的真命天子,我等只好去扶桑国了。”【小李飞刀非绝响,人间又见楚留香。】“武侠未死,只是需要换个姿势。”《哈利波特》席卷天下,他被称为“魔法爸爸”;《无人生还》、《白夜行》、《达芬奇密码》横空出世,他是当之无愧的“推理之王”。当所有媒体都在猜测他将荣耀封笔的时候,他在稿纸上写下“老人与海”四个字……“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小说,无法想象文学界没有他会是何等的荒芜不堪。”——贝尔诺奖颁奖词
  • 青梅闹,竹马跳

    青梅闹,竹马跳

    【推荐】(系列文)《关于我爱你这件事》http://m.pgsk.com/a/541194/(完结)《花好月圆》http://m.pgsk.com/a/547672/m.pgsk.com(完结)《凹凸Man打小怪兽》:http://m.pgsk.com/a/306738/--从等待到遗忘,历经多少风霜?从不爱到习惯,碾过多少曲折?他是不婚主义,她是享乐主义,青梅竹马,男腹黑,女毒舌,双贱合璧。父母逼婚,押送相亲,行,咱俩狼狈为奸一把,现场上演情侣失散多年的戏码。两人紧拥,他笑:丫头,外面那不是你旧爱么。她也笑:你后面那位咋那么像你前女友呢。亲戚欢呼,小两口挺恩爱呢!他看着满屋鸡飞狗跳,说:丫头,如果她再不回来,我俩凑合着过吧。她一身潇洒没心没肺,说:大哥,我别了旧爱,新欢还有一车呢,何况,无爱的婚姻再凑合,都是泡沫。◆◇爱是你许诺的一生一世,是我等候的笃定不移。她说:你不曾许诺,我何来理由不走?他问:非要我主动?她笑:哪天被你抛弃了,我也能说,是你先追我的,你只是先爱了,也先走了而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这个王妃不太冷

    这个王妃不太冷

    繁华落尽,辛酸自知,直到最后王妃辛月才知道这一切不过都是骗局,就连这副身体的爹爹都是要江山不要女儿!落下悬崖后的她心已死,半步多一日游后让她正视这个世界。一夜过后,辛月冷傲无情,一条血路过后,自己得到了最想要得到的,报仇!但是当离王亲自被自己杀掉的那一刹那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的心疼?是和前世的告别,还是什么原因?血染江山的画,试看谁予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