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100000002

第2章 水乡小镇人家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桐乡县一个水乡小镇。

1896年7月4日,镇上观前街的沈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

婴儿的父亲沈永锡马上给自己远在广东梧州为官的祖父拍去电报,报告沈家有了长房长曾孙的喜讯,并且请祖父为长曾孙起名字。

有了长曾孙,就是四世同堂,沈老太爷十分高兴。想到这一年梧州的燕子特别多,民间以为乃吉祥之兆,于是,他给曾孙起了个小名叫燕昌,大名则按沈家排行叫作德鸿。这个男婴就是茅盾。

乌镇历来是个鱼米之乡。它地处水陆要冲,历史非常久远,据说春秋时期为吴越边界,吴国即驻兵于此,唐代咸通年间正式称镇。镇上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市河,以此为界,河西叫乌镇,河东称青镇,但人们习惯统称为乌镇。

虽是水乡小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乌镇这方水土成为农商兴旺、人文荟萃之地。地方志上称其“镇虽一隅,实三郡六邑之屏藩也”。清代乾嘉年间,是乌镇最为繁盛的时期。那时,它作为“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嘉兴、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的水陆要冲,发展成府城的规模。商业、手工业尤其发达,闹市通衢之处分布着衣帽街、柴米街之类只有省会城市才有的商业街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由于战患和清兵的焚掠,乌镇的市廛大半被毁,而且再没能恢复原来的风貌,但其经济的繁荣程度,仍非一般县城所能比。

乌镇的历史上也积淀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曾随沈约在乌镇苦读。沈约是南朝的大学者,每至清明,总要返回乌镇附近的故里守墓数月,昭明太子即随沈约在乌镇建书馆读书,还留下了他为母亲祈福建造的两座宝塔:东塔、西塔。

北宋南渡后,不少中原的文人学士迁居浙地,更加快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发展。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出任湖州知府时,特在乌镇筑屋读书,取名“南轩”。他与当地僧儒洪智、天经结为诗友,后人在“南轩”旁又建了“三友亭”。清乾隆年间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乌镇的藏书家鲍廷博专门进献孤本藏书,后辑录《知不足斋丛书》。自宋以来,小小的乌镇出过近二百名举人、进士。乌镇也像杭州、嘉兴府那样,有文人雅士们命名的“八景”一类的去处,像“双塔凌云”、“文石流觞”什么的。

乌镇还流传着许多富有文化意蕴的历史传说、故事。镇上一棵唐代银杏树,就讲述了一个悲壮的传说,那是关于唐咸通年间平叛将军乌赞的故事。

据说“安史之乱”时,浙江刺史李琦也举兵叛乱,把浙江搞得民不聊生,朝廷派乌赞将军率军平叛,一路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打到乌镇时,叛将李琦要求休战讲和,却乘着月黑风高,偷袭了乌赞将军的军营。乌赞急起披衣,跨上他那匹征战南北的青龙驹,迎战叛军,一直追到市河边。却不料,青龙驹跌进叛军设下的陷阱,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被叛军乱箭射死。后来,人们厚葬了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这棵银杏树就是从乌将军的坟上长出来的。为了纪念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位于市河的这个小镇就叫作了乌青镇。

沈德鸿来到世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之地。

沈家的远祖世代为农,后来迁到镇上做小买卖。到了沈德鸿曾祖的祖父一代,才在镇上开了一个卖旱烟的烟店。这个小烟店传到沈德鸿的曾祖父沈焕一代时,已经需要养活沈焕兄弟八人和他们已有及陆续将有的家室。沈焕是长兄,已经成家,有了儿子,他觉得靠这个小店,难以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于是决定出外另谋生路。

沈焕在上海闯荡了一年多,增长了许多见识,结交了不少朋友。

其中一个经营山货行的安先生,看中了他的精明干练,让他进了自己所在的山货行,当个专跑码头,了解行情的伙计。在这家山货行,沈焕一干就是十年,不但熟悉了这一行生意,而且能干、称职,成为专管进货、决定山货行经营方针的大伙计。

一个机会,使沈焕成为安先生的合伙人。他帮助安先生在汉口开办了一家“安记山货行”,自己也当上山货行的副经理。过了几年,安先生告老还乡,把在山货行的部分资产作为贷款,留给沈焕独自经营。沈焕决心大干一场,所以魄力更大,经营手腕也更灵活。他有过一段走运的日子,进货看得准,无论进了什么货,很快就能售出,资金周转快,获利也颇丰厚。就是在这期间,他为准备退路,让儿子回乌镇,买下了观前街上的房子作为住宅。

然而,好景不长,商海的风浪难以预料。有一次,沈焕估错了行情,进砸了一批货,一时脱不出手,资金周转不开,只有向钱庄借债。结果是,货物贱价抛售,亏损了一半的钱,钱庄借款的利息又成了个大包袱。沈焕还算果断,将山货行招盘,还清债务之后,以所余之款捐了个官──分发广东的候补道。在广州“候补”了三年,终于弄到代理梧州税关监督的实职,也算是一个肥缺。

沈焕没有正经读过多少书,除了幼年念过几年私塾,是在经商过程中渐通文墨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们能从科举走个正途出身,沈家由此改换门庭,他也可以做个绅缙。然而,儿子们并不争气。长子,即沈德鸿的祖父沈恩培,天资倒是颇高,只是不肯下苦功。旁人都以为,以他的资质,若是努力,中个举人并不难,他却屡考乡试,都未能中试,仅是一名秀才。而且,他对此并不在意,也不知稼穑之苦,每日游哉优哉,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沈恩培的二弟也是此等状况,考过几次乡试,都没有中举,却想经商。

沈焕长年经商在外,家中之事全由妻子王氏管理。王氏对儿子管教极严,所以,靠老子为生的几个儿子,倒也还没有染上赌博、嫖娼一类的恶习。不过,女性管家,似乎也就成了沈家的传统。沈恩培尽管无所事事,却并不操心家事,也从来不管教儿女。他活得潇洒,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替儿孙作牛马。”他的妻子高氏来自乡间,是嘉兴高桥村的一个地主之女,对农俗颇为熟悉,自己也酷爱农桑之事。她曾在家中带着佣人们养蚕、喂猪,这让沈德鸿在小小年纪时对农桑之事有了一些感性的了解。

沈焕在梧州税关任上干了一任,觉得精力不济了,便告老还乡。

回到家乡以后,他却大失所望:儿子们既不能举业,也未能经营管理好自己置下的产业。早就汇钱回家,让儿子们为自己养老修建的房子,盖得像个鸟笼,钱却没少花。置办的两处产业——泰兴昌纸店、京广货店,都经营不善,只能勉强维持。沈老太爷只得自己打起精神进行整顿,改换门庭的希望,也只能寄托在孙儿和重孙儿身上了。三年之后,沈老太爷在郁郁寡欢的心境中辞世。

沈恩培虽说只是个靠老子吃饭的人,却有着不求闻达,不逐名利的洒脱。他从不拜谒官府,也不过问地方上的事。沈恩培善写大字,也喜欢为人写字,为镇上人家写了不少匾额、堂名、馆名、字号招牌,但都不署名,也不取润笔,只为自娱。他每日的生活,就是在茶楼饮茶,在镇上的西园里听昆曲,在朋友家的麻将桌上打发时光。这倒是很有点大户人家子弟的作派。

沈恩培活得洒脱自在,但沈家的家境财力毕竟只是个中等人家,所以,他也只能自己揣着这份自在洒脱,儿孙们怕是没有这个福分了。好在儿孙们似乎也并没有从沈恩培身上继承多少性格方面的基因,至少沈德鸿父子是如此,这大概同他从来不过问管教儿孙之事不无关系。

虽说是不理儿孙之事,阴差阳错之间,作为祖父的沈恩培,却在孙子德鸿尚懵懂无知的时候,插手为其决定下一件影响到他一生的大事。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名人的成功心得

    名人的成功心得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热门推荐
  • 一刀惊春

    一刀惊春

    唐门一扯淡姑娘被逐出门派后,浪荡了半年,上夫家认了个门儿,就被某不靠谱男青年认领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亿万前妻

    亿万前妻

    ***她是一个私生女,她为了妈妈的幸福嫁给了他。商业联姻而已,她知道一开始不会有爱情。结婚纪念日,想要努力获得幸福的她,忽然收获了他的离婚协议书。淡淡的烟雾中,他的脸有些朦胧,“她怀孕了。”她自然知道,那个她,不是自己。她手里拿着的那件想要送给他的衬衫,被她慌乱地丢在了衣柜里。***当在婴儿用品店前看到他,才知道他也可以笑得这样温柔。当知道孩子的爸爸竟然不是他,才知道他的爱可以如此伟大。***在他婚礼举行的前一天,她竟然也验出了身孕。在他婚礼举行的当天,她才知道,那个抢走她老公的女人,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今天你来,就是想像你妈一样当小三吗?不过,我告诉你,我的老公,你是勾不走的,不要白费那份心!”艳丽动人的新娘,看着她的眼,装满得意和侮辱。“谁是小三,看来有人还不清楚,那我告诉你,你的老公,是我的前夫,是我不要了才让给你的,你捡别人的旧鞋还拿来炫耀,还真是悲哀!”她冷笑,挽着他同父异母弟弟的胳膊,高傲地离开。***四年后,在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的庆祝酒会上,他看到一个缩小版的他,不到四岁的小男孩。“告诉我,你妈妈是谁?”他眼中带痛,紧盯着那个孩子,伸出去想要抚摸的手,却迟迟不敢落下。“这位大伯,我已经有二个爸爸了,你是想要报名参加‘三个爸爸一个妈’的现场表演吗?”小男孩说得一本正经,漆黑晶亮的眼眸散发着优雅的冷漠。推荐现代文文:紫楠《残废总裁的强悍妻》哀家驾到《二婚不愁嫁》清和《赖上前妻》潇湘非倾城《狂妈》推荐穿越文文:唐淫才子《肥后要出轨》
  • 王爷接招:本妃不愁嫁

    王爷接招:本妃不愁嫁

    只是扶个阿婆过马路居然也能穿越?幻觉,肯定是幻觉!好吧,既然穿了,那就穿吧,可是为毛人家穿越是遇到各种帅哥骑士,她雨潇潇这一过来就是穿到一个傻子的身上?!被人欺负不说,就连半个帅哥骑士都见不着!天啊!这世界还有没有更离谱点的事发生?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金色的阳光洒在家中的阳台上。我一边听着那些关于青春的歌碟,一边翻看着我青春时期所写的一些文字。那些已经泛黄的文字记录着我的成长,我的奋斗以及为青春而流泪的岁月:合川八年,永川八年,重庆八年……突然发现自己已人到中年,青春已经逝去,青春终将逝去!于是就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这些虽已泛黄却是透着青春气息的文字收集整理出来,编成一本集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下水

    下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医狂后

    毒医狂后

    她被嫡姐囚禁,日日以毒物为食,十年时间,她被炼成至毒无比的人形蛊。直到这日,嫡姐的纤纤玉手插入她的心口,生生摘下她鲜活的心脏!他是二十一世纪第一神偷,被一块神秘黑玉吸引,穿越时空坠入异世。诡异术士将他封印在黑玉之中,植黑玉入她的身体,一身二魂,她乱葬岗离奇复活!至此,一个煞神归来的传说,华丽的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