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500000006

第6章 漫笔(1)

1.掌声——最好的鼓励

什么是对演员最好的鼓励呢?

是设置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奖吗?我以为不是。现在上上下下搞的各种奖名目繁多,有企业赞助搞的,亦有有关部门搞的。作为一个演员拿了奖自然值得高兴,但如果把这看得过重,那境界似乎就低了点。

那么,是报刊上发的各种评论吗?似乎也不是。如今报刊上一些文艺评论谀美之词甚多。我怀疑有的评论家是下海经商了,家里就开着高帽公司,什么“大师、”“表演艺术家”、“明星”、“新秀”,是随手就可以扔出来一顶高帽的。若真拿他们的评论当真,跑去看那些“大师”演的有“轰动效果”的戏,你非连呼上当不可。

绕了一圈,到底什么是最好的鼓励?笔者以为是观众的掌声。这个感觉来自于日前观看北京儿艺演出的《山那边儿》。那次演出,剧场坐满了中学生,戏好,演员演得投入,少年观众看得专心。闭幕时掌声如潮,演员再三谢幕。我虽然不是演员,但在这掌声中也异常激动,这样热烈的掌声已久违了。此时对这台戏已用不着专家多置一词,掌声已表达了观众的心愿。当时我想起一位名演员的一句话,她说,每当演出结束时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浑身的苦累和伤痛就都忘掉了,泪水常常模糊了双眼,被一种无名的幸福感包围着。信哉斯言。

2.电视与读书

电视是读书人的天敌,这是我过去一贯坚持的固执看法。你只要看看曾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发愤苦读的读书人,只要家里搬进台电视机——不管彩色的黑白的,立时将典籍弃之一旁,与电视荧屏泡在一起,从《新闻联播》一直看到“再见”,你就不能不感到气愤。你只要再看看我们未来的读书人——那些可爱的中小学生置望子成龙的父母那期盼的目光于不顾,经常与动画片、电视剧为伍时,你就不能不感到忧虑。

天敌!电视无疑是读书人的天敌。

然而,近来我自己的这个观点在内心摇晃起来,起因源自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映。《三国演义》刚播出时,我并没放在心上,因为过去名著改编电视剧的为数不少,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及至一日,一位大学同窗跑到家里借《三国演义》的书看,并极力推祟这部电视剧,我才开始坐到荧屏前看起来。

看过几集之后,就上了“三国”瘾,索性翻箱倒柜把刚上大学时买的两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也找出来。看一集,读一章,感到相得益彰,其乐无穷。静时自思这可称之为“电视带读法”,就把这经验告诉了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兄。谁想老兄早已行之,而且看一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照一气读几章,直读到两眼发涩时方罢休。或耳闻或目睹不能不让我为一部优秀电视剧产生的巨大魅力折服。若不是这部电视剧,在这个忙碌的年代,谁又有时间捧着大部头《三国演义》啃呢?

3.让名角登台亮相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艺术大师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沉寂多时的戏曲舞台重新活跃火爆起来,在这样的寒冷季节确实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国宝。然而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处境尴尬;演出没有台口,服装道具得不到更新,剧团入不敷出,而最难堪的还是缺乏观众。想一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没有观众,特别是没有青少年观众,她的前景、她的繁荣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在当今大家都大谈振兴戏曲艺术之时,笔者觉得培养一批青少年戏迷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培养青少年戏迷的办法不少,但比较现实可行的还是让名家名角与青少年观众直接碰面,让名角登台亮相。名家名角培养了戏迷,戏迷崇拜名角名家。戏迷之所以迷,就在于他们为名家名角的精湛技艺折服。他们不单是迷戏,更多是迷“角”。遥想20世纪初到50年代我国京剧艺术鼎盛时期,梅兰芳等名家在京沪等地经常演出。他们演到哪里,大批戏迷就追到哪里,其盛况是让今天的追星族也自叹弗如的。再看我们今天的舞台,真正的名家名角又有几次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见面的机会呢?我们的戏曲名家名角应像以往音乐名家普及交响乐一样,把眼睛更多地盯在青少年观众身上,多登台亮相,让青少年欣赏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戏曲。——因为戏曲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4.广播小说,请勿厚古薄今

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广播小说从来都是他们的福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更多地光顾电视电影的情况下,广播小说是学校外的文学课堂。听众从高品位的广播小说中获得文学的陶冶、精神的滋养、审美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电台广播小说中古代武侠小说的比重愈来愈大,大有甚嚣尘上的势头。听众从广播小说中听到的常是剑客、侠士刀光剑影地杀来斗去的故事,相反,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进入空中电波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呢?是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少?不是。这几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丰收,特别是一些优秀长篇纪实作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强烈震撼力,听众是喜爱的。那么,是企业不愿赞助播放当代作品?是听众只愿听武侠小说?看来这个问题只有留给圈内人士去回答了。

应当看到,广播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方便、传播面广等特点,在教育感染听众方面是有独特作用的,广播小说更是一块革命教育的传统园地。我的一些朋友曾深情地谈起“文革”前上学时听广播小说《烈火金刚》、《红岩》时所受到的教育和激励,感到广播小说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对他们的品格形成和人生道路选择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如今,电视普及了,娱乐方式多样化了,但据一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依然是广播小说的热心听众。因此,在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广播小说这块校外园地。我们渴盼广播小说也能厚今薄古,多推出反映当代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文学作品。

5.活跃春节“戏台子”

说着话就过年了。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当领导的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进了腊月我们就看到领导在四处奔忙:走市场搞慰问,检查注水猪肉,制止菜价上涨,这些关心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举措,是着实让老百姓高兴的。但于此之外,我们有必要说一下,过年了也应关注老百姓的“戏台子”。

我们说的“戏台子”就是老百姓春节的文化生活。谁都晓得,民族的传统节日说到底就是要创造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围。这里面除了“吃喝”以外,还须有“玩乐”。像西方圣诞节要装扮美丽的圣诞树;巴西的狂欢节要组织盛大的化装游行;我国春节贴对联,“拉花”、赏灯莫不如此。这些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红红火火、欢欢畅畅的节日氛围里,忘掉过去的辛劳,积蓄力量迎接新一年的劳作。

近些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春节大采购、大屯积,年糕年饭一做几十天,过节大吃大喝的已不多见。人们对春节“吃喝”似乎可以忽视了。而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春节文化生活的关注却有增无减。如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挑剔;对正月十五灯会常评头品足;每逢街头有“拉花”必人头攒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的父母官们有必要在关心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同时,切实关心一下春节的“戏台子”,把春节文化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老百姓在新春佳节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养精蓄锐,以饱满热情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6.春联亦为镜

民间贴春联始于什么年代,笔者没有作过专门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岁月更替,日月如梭,春联年年贴,而春联的内容岁岁年年不相同。远的不说,就说建国以来吧!1951年,新中国诞生不久,农民闹土改翻身,搞互助合作,全民都支援抗美援朝。那年的春联是:“村外抢修前进路;垄上争扶翻身犁。”横批:“发家致富”。另一副春联曰:“爱祖国人人有份;保和平个个尽责。”横批:“巩固国防。”1958年我们搞大跃进,提出赶英超美,与苏联老大哥特磁。当年的春联与形势一样火热:“回顾八年来祖国建设鹏程万里;瞭望十五载工业水平超过英国。”横批:“普天同庆”。再一联:“苏联卫星上天吉星高照;和平宣言传世万民腾欢。”横批:“中苏友好。”到了1966年,中国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老百姓依然沉溺于狂热的“红海洋”之中。仅举一副春联就可看到当时的情势:“读毛主席的书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听毛主席的话高举红旗奋勇前进。”1967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放假的春节。假不休,春联还要贴,而且火药味特浓:“夺权不怕赴汤蹈火;造反岂惧牛鬼蛇神。”1973年,全国正搞批修整风、备战奋荒,春联浸透了这个色彩:“喜看批修整风层层深入;笑望革命生产步步发展。”再一联:“学大寨举旗抓纲不离线;赶昔阳扬鞭跃马永向前。”这样向前向前,使中国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6年的秋天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的春节自然喜气洋洋。且看这一年的春联:“辞旧岁扫除‘四害’千家乐;迎新春喜庆胜利万民欢。”确实准确地描绘了老百姓的欢快心情。198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政策初结硕果。这年的春节就充满务实精神。且看这副:“开放打通致富路;搞活架起幸福桥。”再看另一副:“改革鲜花满天下;承包硕果遍城乡。”

古人讲:“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春联为镜呢?

7.为“叫板儿”喝彩

往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在荧屏上一枝独秀,“垄断”着国人这道不可缺的精神年夜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他省市电视台即使精心编排导演了文艺晚会,也不敢排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而多以推出电视剧、电影应景,这似乎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除了有批评家埋怨观众胃口越来越高,或教导观众要以平常心看春节晚会之外,似乎没什么高招。

今年春节这种沉闷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了。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电视台都在除夕之夜推出自己制作的春节文艺晚会,一齐站出来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儿”。北京电视台更别出心裁,采取设立分会场,开出十辆拜年车,招募百名志愿者等形式,力求有所创新。这些晚会得失成败暂且不论,他们这种“叫板儿”的精神却值得喝彩!

让电视荧屏丰富多彩,文艺生活活跃繁荣,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实现这个愿望靠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还要靠竞争,在文化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这条尤其重要。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创办伊始曾有过辉煌时期,然而近几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多层次化发展及文艺生活的多样化,再让十三亿人除夕之夜盯着一台晚会看,也就真为难了编导,难为了观众。如今北京等省市电视台站出来“叫板儿”,打破了中央电视台“垄断”年夜饭的局面,不管你是“大哥大”还是小兄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的春节晚会有创新,谁编导的节目精彩,谁的观众就多,否则就会砸牌子,失掉这个黄金时间,这种“叫板儿”将促进春节荧屏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说到底,“叫板儿”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观众。

8.鼓励优秀作家“触电”

近日,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在有关部门的会议上又强调要提高我省电视剧的水平和质量,搞出像《年轮》、《情满珠江》那样既弘扬主旋律,又有广泛社会效应的作品。这无疑对我省电视剧创作和生产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这些年,我省电视剧创作生产有显著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这差距那差距,关键的差距还是缺乏高水平的电视剧本。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年产六千多集电视剧仍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与这个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我们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作家则少得可怜。作家少,创作队伍单薄,就难以产生优秀的电视剧本,没有好本子,再好的导演和演职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尽快提高我省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呢?笔者认为当前应鼓励优秀作家“触电”。我省有一批素质高、生活基础丰厚、创作技巧纯熟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潜心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取得成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批有潜力、文学修养好的作家直接涉足电视剧创作的却不多,即使偶而为之,也是个人即兴之作,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扶持。这不能不说是我省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缺憾。

为提高我省电视剧创作的水平和档次,必须对优秀作家“触电”进行支持鼓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扶植。首先,应当对我省优秀作家近年的作品进行审视,选出一批贴近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约请作家改编创作。其次,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和部门应与优秀作家进行先期接触,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创作中的实际问题。相信生活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优秀作家“触电”后,一定会有一批电视剧佳作脱颖而出。

9.戏单

正正规规的剧团在剧场演出前,往往要或发或卖节目单——介绍演出剧目概况和主要演职员,有的还捎带把自己的剧团吹一吹。人们通常称其为戏单。我有收戏单的爱好,当然也不刻意求索,只是把赶上到手的留存起来罢了。

戏单虽小,却也是戏剧发展的缩影,甚至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世态。我手头有几份1976年春天“河北省农业学大寨题材专题文艺调演节目单”,随便浏览,那确是相当“精彩”。有一出叫《滏阳红英》的河北梆子,戏单是这样介绍剧情的:“向阳庄党支委红英,执行毛主席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指示,而她的公公生产队长铁山却不重视集体养猪,为此,公媳之间展开一场尖锐思想斗争,最后红英终于说服了公公,揭露出幕后的坏人。”其他戏也是大同小异,反正都要有一个英雄(大多是女性),然后跳出个阶级敌人,一番斗争,英雄获胜,如此而已。更有趣的是在那个年代,不仅有情节的戏要突出政治,连杂技这类纯属技巧的演出也不能免。1976年,全国杂技调演,山西代表队的节目单中有这样的节目:口技《学大寨》、走钢丝《秋收忙》,只可惜我无缘看到杂技演员如何在钢丝上“秋收忙”的。

小小戏单,装潢却大异。有的不过是白纸黑字,有的则彩色铜版纸印刷,还有据说烫了金的,行头差异是颇大的。手头最精致的两个戏单是北京人艺的。一个是《旮旯胡同》,一个是《鸟人》。《旮旯胡同》的戏单封面是一幅相当精致的铅笔素描,画的就是旮旯胡同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鸟人》则换了一副笔墨,是水墨画:一位穿大衣的男人正晃着鸟笼悠然而行。这样的戏单真正称得上纪念品。当然没有实力、没有精气神的剧团是只能望单兴叹的!

同类推荐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球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其变化、陆地和海洋、水及水循环、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资源和世界人口概况。在这个生动的地理王国里,读者将近距离认识地球,不仅从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地理的完整含义,从而有效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创造进化论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域武神

    天域武神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武尊世界,位面交汇,万道争锋,群雄荟萃;一个从天域重生的人,墨风,命运转折于武神诀,闯向了下位界;千人瞻仰,万人臣服!高呼“风神墨少”美名!武动天域谁争锋,笑破苍穹我为神!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