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900000008

第8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2)

禅修与静坐在出家众中,多在寺院的禅堂或静室中进行。而现在禅堂制度多不复存,皆各自修行。不管出家或在家众,禅修静坐的环境选择十分重要,特别是初习行者,宜选择安静并且较为固定的地方,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有一间专门的房间,或者是房间的一角。安置一张椅子,或者蒲团、垫子,在床上也可以,但均应置放60毫米左右厚的软垫,使坐着舒适,座位的前面要有一张矮几,用以置放法本(书籍)或作观想用的图像。如果有信仰的行者可在座位的左边或右边,布置出一个佛坛,佛坛上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或者其他的佛像及图片,放个香炉,供养鲜花、净水及水果。佛像要请具有一定资格的出家僧人装脏和开光,所谓装脏,就是在佛像的肚里装入一些药物及经卷、珠宝等,然后由法师诵经和举行一定的宗教仪轨,佛像方具有灵性,否则与艺术品无二。如果没有信仰,安置一张你自己最喜爱的图片,布置得越舒适、淡雅、美观越好。尽量布置完美,而使之对你自己有极大的吸引力,平常即使不在静坐的时候,只要一想起这个地方,便立刻想要去静坐。如果条件不可能办到这些,在房屋平顶上,或者公园的一个场地,也是可以的。地点一定要清静和洁净,最好能不受到外界的骚扰。

座位的方向选择也应该适当注意。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用八卦、五行来确定方位的好坏。一般分为两大类。八卦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行分为水、火、木、金、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人的五行所属,根据八卦来择其最佳的方位。论述这方面的的古典文献很多,简单地说,八卦中的坎、震、巽、离;五行中的水、火、木;方位中的南、北、东南、东,列入适宜方位。八卦中的乾、艮、坤、兑;五行中的金、土;方位中的西、西北、西南、东北,列入适宜方位。

禅修静坐的地方,还应当注意风势。室内要注意空气的流通,要有柔和的轻风徐徐而来。在室外的旷野,也不能在疾风中禅修静坐。有太阳时,面对太阳光要错开30度角左右,不能直对太阳,以免伤眼。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静坐时要用毯子将脐下至脚的部位盖好,即使是夏季,也要用毛巾被之类较薄的被毯覆盖。若选择室外,地下不能潮湿,垫子之下要有隔潮的物体,绝对不要选择草坪,宜在混凝土或石板上。另外不能面对尖角物体和尖角建筑物,以及厕所、粪池污秽的地方。

以上这些要求是按一般的禅修静坐而言,一些特殊的禅修静坐方法其环境和应用的物器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就略而不述了。

(第四节 依止师的选择)

古人曰:“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禅修静坐的行者,应该跟随一位老师(师父)。因为行者希望通过禅修静坐而发展一个清晰、积极和慈祥、怡静的心意,那么老师(师父)必须熟习心意的性质和懂得转化心意,并且应该博学多闻,慈悲,对事物有正确的见解,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诚恳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师父)不应该单一教给学生(弟子)禅修静坐的方法,更应该以身作则,教给学生(弟子)做人的道理。佛教提倡“学佛学做人,人成即佛成”,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师父)应该首先告诉禅修静坐的行者:禅修静坐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修静坐;禅修静坐不即是哲学,哲学无法超越禅修静坐的领域;禅修静坐不是科学,但科学重实践,重经验的精神,亦正是禅修静坐的要求。所以告诫学生(弟子),千万不要从好奇的心理来探索禅修静坐的内容,不能把禅修静坐误解为神秘经验,去追求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当然,在禅修静坐的过程中,可能使生理及心理的感觉上,产生前面提到的种种奇异现象。所以老师(师父)必须告诫学生(弟子)从身心统一的练习中,达到以心意力来控制或转变外界事物的目的。一些视为宗教神通和气功奇迹的现象,不是禅修静坐行者的目的。

再者,在现实社会中,有很不如意的烦恼,给人带来种种的痛苦,所以老师(师父)还应该指导学生(弟子)正确地面对生活,去处理各种矛盾,不能用禅修静坐去指导学生(弟子)逃避现实。因为禅修静坐决不是自我催眠术,也不是唯心论。要用禅修静坐的方法消除自私“小我”,这在佛学上被称为“人执”,进而消除“大我”就是“法执”,这在哲学上被称为真理或者本体。去除人、法二执,就是二空的道理,也就是绝对的解脱。一个禅修静坐的成功者,不会觉得各种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负担或压力,而是在生活的种种障碍中,永无止境地发挥生命的活力。所以禅修静坐的老师(师父)和学生(弟子)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积极的,充满了愉快和开朗。禅修静坐的行者,在老师(师父)的指导下,智慧宝藏的开发会越来越深,使其追逐名利权势或者逃避艰苦的心意得以减少或者消除。

目前在社会上教习气功、禅密功法及太极拳等的人很多,两者都要收缴一定的“束修”,这是应该。但一些老师(师父)借以暴敛钱财,搞不正当的经营活动。更甚者假自然物体称之为具有神灵仙气,骗人钱财。还有一些老师(师父)口出狂言,说什么“包三月开悟……”。禅修静坐是循序渐进的修持,不是工商企业的经营承包,这些“我慢”的人是不能为师的。禅修静坐的行者遇到上述之人,应该远离,千万不要与之为伍,更不要这样的人做老师(师父)。学生(弟子)择老师(师父),老师(师父)亦择学生(弟子),学生(弟子)的道德行为不好,老师(师父)也是不会授教的。

传授禅修静坐和接受禅修静坐的正确态度,就是要知道禅修静坐的目的在于学生(弟子)得以开悟,同时,老师(师父)在令学生(弟子)受益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解脱。因此,老师(师父)和学生(弟子)的教学和受学都不能有不良的动机和邪念。老师(师父)应具备八种品德,以开示学生(弟子):

一、自己的行为规范,必须合乎传统道德及国家法律。佛教徒还必须遵守实行解脱戒,不能有直接和间接伤害他人的行为,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利他为己任。

二、博学多闻。佛教提倡五明,即五门学问:(1)声明,即语文、声韵、诗词歌赋等,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2)工巧明,要有一种技艺,从更为广泛的意义来讲,必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技能或正规工作(职业),不能靠传授禅修静坐来养活自己,故而,不提倡收学生的“学费”。(3)医方明,即医学和药物学,其中特别强调心理医疗法及生理学。学生在禅修静坐中的偏差才能得到对冶。(4)因明学,即逻辑学。(5)内明,即佛教的经、律、论等典籍。

三、对禅修静坐有实践的经验。不仅分析观点交待清楚,而且能以直观的经验的观点来教学,有能力澄清学生(弟子)的疑问,除去其缺失及障碍。

四、有能力并具有慈悲之心。乐于负责教导学生(弟子)走正确的禅修静坐之路,而无任何诳语及夸大之词。

五、有无畏的精神。不论任何困难和复杂的环境及事情,均能善待学生(弟子)的学习和修持。

六、忍耐的精神。这与无畏有密切的关联。要有耐心地教导学生(弟子)。

七、开朗的胸怀。禅修静坐应有活泼、怡静的心绪,决不能呆板。

八、对事物要有正见。有通过闻、思、修而指导学生智慧增长的能力。

当然,要找到一位具备资格的老师(师父)是不容易的事。所以古人说:“圣人无常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制,向苌弘请教音乐,向师襄学过琴艺,向老子学过周礼,所以他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因此,在没有明师之前,在禅修静坐的过程中,可以和有一定经验和成就的善知识在一起互相交流,检讨得失,互得益彰,亦可以多读一些前人的著作,如蒋维乔先生的《因是子静坐法》和现今大德的著述。

(第五节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制约)

禅修静坐者,不是现实的逃避者,更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相反,应该在现实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典范。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与社会相融洽。自古以来,其优异的气质及良好的道德规范,一直为人们所称誉。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应该规范,这称之为助行道或者加行道。古印度的瑜伽行者的助行道为:

一、持戒。包括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行,不贪,清静,知足,苦行,读诵。

二、助行法。在《瑜伽经》中,归依唯一的神。

三、静坐法。跏趺坐,半跏趺坐,两足跟合置会阴处坐等。

四、调息法。调整呼吸,由粗而细,由静而止。

五、制五根法。制服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官能,不受色、声、香、味、触所动。

六、制心法。将注意力分别集中于脐轮,心莲,鼻端,舌端等。

七、禅定。心住于一境,没有其他虚妄杂念。

八、三昧。心境合一,心不住念,亦不住境。

古印度的瑜伽派大约产生于与释迦牟尼相近的时代,提倡瑜伽的修持方法,后来引用了与古印度数论派(The sastras of the sarvā sdins)相同的哲学思想,立足于一神教的立场,但其实践方面的基本精神仍在于禅定的修持,是印度外道禅定思想的集大成就者。它把社会行为的制约放在第一位,可见其对道德规范的重视。佛教密教中期的纯密瑜伽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佛教采用瑜伽,始于佛陀,但是,释迦牟尼不以瑜伽为达到解脱的最高方法,必须配合戒、定、慧三学才受到鼓励。提出了“以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除迷惑,显发真理”的修行主张。由此可见,对禅修静坐行者的行为制约是多么的重要。

禅修静坐者的行为制约可以统称为戒。除了国家的法律以外,用“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按其内容分为止持和作持两大类。“止”是防止、止息,意指止非防恶。“作持”是指修习善行,养成良好的道德。

戒字的含义,《说文解字》解为“警也”,警觉的意思,不能做,做不得的事,就不要去做,就是戒,实际上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限制。比如通常说戒赌、戒烟、戒酒等,便是一种行为的约束。作持则含有提倡,提倡善的行为,如“五讲四美”就属于作持的范畴。禅修静坐者为使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化,故多提出严格的要求,防非止恶。古代印度各宗教都提倡五戒,其内容都大体相同,甚至基督教十戒的后五戒,也是如此,现分别列举如下:

一、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二、《摩奴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非梵行(不淫),不贪嗔。

三、《包达夜那法典》的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忍耐,不贪。

四、《钱多法耶奥义书》的五戒:苦行,慈善,正行,不杀生,实语。

五、耆那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离欲。

六、基督教的后五戒:勿杀,勿盗,勿淫,勿妄语,勿贪他人之所有。

由上面的比较,只佛教提倡不饮酒,其他各宗教没有戒酒的。因为佛教是通过禅修静坐而开发智慧,饮酒能使人昏迷沉醉,而酒的本身并无罪恶,所以饮酒在佛教属于五戒中唯一的遮戒。饮酒之后可能造成罪恶,为了遮止因饮酒而造成犯戒的罪恶,故不许饮酒。三杯酒下肚,往往使人失去理智的控制,可以骂人、打人、杀人、强奸、放火、抢劫……至于其他各宗教所标的贪欲、贪嗔等,那不是行为,而是心理现象,正是通过禅修静坐可以减少或根除。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相匹配,通常以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义,不邪淫配礼,不妄语配信,不饮酒配智,从而形成中国民间传统的道德标准。五戒与五常相匹配不能说是绝对的,只是相近相接,就不饮酒一戒而言,虽然含有礼与智的精神,但儒家的礼与智更为广泛,绝不等于不饮酒,实际上儒家不设酒戒。但禅修静坐时绝不能饮酒。

作持提倡的行为,禅修静坐者应以十善为其准,十善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邪淫包括在邪行之中)、不妄语、不两舌(即搬弄是非)、不绮语(不阿谀奉承)、不恶口(骂人)、离贪欲、离嗔恚、斋邪见。印度古瑜伽行者所倡导的请静、知足、读诵属作持的范畴,和中国儒家一脉相通。儒家提倡“清心寡欲”,“知足常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苦行在我国也很受倡导,有“劳其筋骨,饿其饥肤”之说。释迦牟尼也修过苦行,但他没有从苦行中得悟,故而他提出了“八正道”。八正道成了佛教的圭臬。

“道”在梵文的原始意是道路、方法或姿态的意思。要解脱人生苦恼的现象,必须修道,其修道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传教,讲他得悟的理论是“四圣谛”,但从现有的经律中研究,认为他不是一开始就讲“四圣谛”。而是先讲了一番中道。这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原来随侍他的五人,看他抛弃了苦行,感到失望才离去。释迦牟尼宣传他的悟道理论,必然是先批评了苦行和其他学派的主张,提出自己不苦不乐的中道观,来证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

苦行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学一些禅修静坐者提倡,并积极为苦行正名。笔者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老年化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提倡苦行既不能为禅修静坐者所理解和接受,或许有副作用的产生,应以倡导释迦牟尼的“八正道”为好。“八正道”的具体内容是:

一、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要依见解而决定取向,以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如果没有正确见,便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事物。正见的反面是邪见,即错误的见解,容易使人执假为真,积非成是,执邪为正等,使人迷惑而导入歧路,造成社会之不安,团体之不和,家庭之不谐,个人之心态反常等。所以正见列为“八正道”之首。

二、正思维:也称作“正思”、“正志”。是指由“正见”而引发的正确思维活动,以纯真的智慧去思索,离开邪妄迷谬。

三、正语:是指由正见的推动,生起正确的思维,从而远离一切妄语,颠狂语,恶语,绮语,离间语,是我们所提倡的“语言美”。

四、正业:是善于正确的认知与理解而作出一切如法、合理的行为。亦即是说对一切衣、食、住、行、言语动作都能正知而住,全乎传统的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当然包括了人的行为和工作,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及不作一切恶行在内。

五、正命:是指正确、合理的求生活命的方式。即指从事合法的正当职业,以维持生计,远离一切不正常职业。如自谓有奇异功能而诈现奇持,自说功德,看相算命、占卜等。

六、正精进:又名“正策励”、“正方便”。正确的努力,止恶行善,不断地完善自己。不要懒怠。

七、正念:即正确地记忆。在禅修静坐时,或依止,或依观,或止观双运时,于所修习的境界能照了不忘,便是正念。

八、正定:又名“正等持”,就是正确的禅修静坐,即正身端坐,专心一志,身心寂静,注心一境,远离散乱心,思想集中,深入深思,以般若智慧观察整个世界,洞察人生的真实,从而获得身心的解脱。

“八正道”可以分为两类。精神生活以正见为主,正思维、正念、正定为辅;物质生活以正命为主,正业为辅。正语和正精进是双关的,正见和正命分别是禅修静坐者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点。“八正道”对指导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间谍先生:最精妙的骗局

    间谍先生:最精妙的骗局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在本书中,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以其冷硬的写作风格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为你讲述5个关于谋杀、正义、阴谋、复仇的精彩短篇故事。一个职业龙套演员,穷困潦倒却意外藏有一幅惊世画作。一个名画鉴定师,天赋异常却遭人算计。一个黑客女郎,技术高超却惹得有些人不满。三个小人物因为受骗而聚到一起,酝酿出一环套一环的精妙骗局……
  •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同床异梦。曲折离奇,当杨虹远行,当谢青远行,当秋媚远行,他们选择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对幸福的追求。美丽生命无声消失水底时,充满偶然性戏剧化的命运。,待她离去才知道血脉仍存,她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历史的序幕终揭开一角,谢青却走上了不归路……血的记忆被重新撕开,到底该忘记还是刻骨铭心?黑钱是否能洗白?该书首次展现了鲜为人知的高干子弟海外生活以及江浙一带草根华人传奇的异邦蛇头经历。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结合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将上一代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红白黑三道渲染难辨,最后一个求救电话却打给了那个无法爱她的人
  • 夫君再狂一点

    夫君再狂一点

    她是不求上进的黑道大小姐,一朝穿越,竟成了异世大陆的地下少主。在这个女尊的世界,她只想找一个心里珍惜的人,携手一生。初次见他,他像一具失却灵魂的木偶她救他,宠他,纵他他却依然傻得想要推开她就算她脚踝上还扣着太女殿下的八翎环又怎样?就算她臂上还栖着一只凤鸟又怎样?就算她老娘要给她娶夫娶侍,就算她身中孕子,他身中毒蛊又怎样?!!这些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爱情长跑途中临阵脱逃!!!片段一:她扳着他的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终于长吁一声,得出一个结论:“木头!”他嘴角一抽。“来来来!本小姐来教你什么叫表情。”她眼一瞪,眉一竖,小嘴儿一张:“这叫生气。”他愕然。她眼一耷,眉一垂,小嘴一嘟:“等人安慰。”他无语。她眼一抬,眉一张,小嘴儿一弯:“这就是笑了。”那阳光般的笑容,一瞬间让他怔住。片段二:他手执长剑,隔着一片血地与她相望,满眼惊慌。她盯着他的眼眸,微微一笑:“傻瓜!”一直以来,她身边就是暗杀不断,还以为最近怎么就消停了,却原来,是被他挡住了。“我我我……”他嗫嚅着不知要如何解释。她漫步走过一地鲜血,像走在红地毯上一样从容,到了他面前,定定地看了一会,直看得他不自在地偏开头,才弯了嘴角弯了眼眸盈盈然笑开:“喜欢我就直说嘛!”片段三:他抬头,看着面前言笑殷殷的少女,一时傻了眼:“你你你,你不是要成亲了吗?!”她倾身望住他的眼眸,坏坏地笑:“我逃婚了。”他惊愕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泪痕犹湿,却强迫自己说出体贴的话:“伯母一定会很生气,你……”她打断他的话,一拍他脑门:“傻瓜!我怎么舍得你难过!”
  •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天才宝贝无良娘亲

    她,没心没肺,无端穿越。捡了个“第一奸臣”的便宜夫,却遭到百端误解,还莫名其妙怀上宝宝!万般无奈,她只得带球跑,一路上美男元宝纷纷而至,快活似神仙!可是好运遭天妒,什么天才宝宝?根本就是妖孽嘛!一二三四五六七,儿子呀,你到底想找几个爹?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团结友爱(中华美德)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这就是团结的魔力。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是形成民族自强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美好风尚,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为内涵实质的崇高的境界情操。培养团结友爱的良好的品德,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 日本异闻录

    日本异闻录

    从泰国归来后,南瓜和月饼的惊魂之旅并没有结束,在之后的旅途中,他们遭遇了更加离奇诡异的事件。豪华游轮上停放的黑色空棺,午夜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灯笼小僧,深山老林中吞人性命的烟鬼婆婆,富士山下神出鬼没的妖狐山姥……更多凄美哀怨的故事,都将在《日本异闻录》中得以呈现。这是一部揭秘日本神秘文化的特色小说,也是一本日本版的《聊斋志异》,在为读者讲述独具扶桑特色的民间故事的同时,也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从未展开过的隐秘历史画卷。老羊的新书《中国异闻录》QQ阅读独家首发连载中。
  • 绝色宫女是王妃

    绝色宫女是王妃

    从天而降的“冷寒宫”,手摇纸扇,威慑江湖,愿意嫁给我吗?”一句戏言,不出几日便在江湖中名声大振。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三个人,心情却颇好。皇宫招收宫女,对宫主的印象则是一袭白衣纱裙,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她们认为,君臣一心,这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最佳途径。当晚,却从未有人见过她们的宫主。隔天,竟是同一个人……“回姑姑,白色面纱遮住容貌,去东宫吧。正因如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王妃与王爷的戏话婚姻,一貌美女子揭下皇榜,秋儿与太子殿下的情不自禁。武功出神入化,侍女回禀:“王妃,能与仙法并存。看她游走不同男人之间的本事,风调雨顺,看她的真实目的,大街上,看她如何让皇叔侄对立,上官珑月独守空房,看她最终情落谁家……尽在《绝色宫女是王妃》。对秋儿而言,百姓夜不闭户。王爷笑傲江湖,一段江湖,岂愿被婚姻束缚。“三个女人”一台戏,奴婢秋儿。江湖上,心中突生一计。某天,宫廷的勾心斗角,辰王爷巧欲一女子,江湖的血雨腥风。”秋儿的好运气羡煞旁人,外露一双令人毛骨悚然的双眼,天下太平,名为冷秋月的年轻女子。“看你还算乖巧,一个女人演绎旷世情仇。只是听说由一群女人组建而成的“冷寒宫”,有个非常了不起的宫主。看她乱世皇室、混迹江湖。“你叫什么名字?”一段宫廷,欲赐婚四十尚未取亲的皇弟——辰王爷。江湖里的皇室女子,面露微笑:“姑娘,不一样的风情,安国皇帝闲来无事,不一样的江湖儿女,王爷逍遥江湖去了。服侍太子殿下、未来的安国储君,安国,是每个新进宫女的愿望。”半路相识,逍遥自在,被弃洞房之夜的王妃——上官珑月;目的不寻常,突上前,貌美如花的宫女——秋儿;江湖新人,一段巧合,神秘宫主——冷秋月。上官珑月笑而不语,《绝色宫女是王妃》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家喻户晓的“冷寒宫”,成就美满姻缘
  • 情不问因果

    情不问因果

    情不问因果,缘注定三生。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