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600000028

第28章 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2)

.族塾

祖屋是客家聚族而居的场所,将所收859石租谷作办学经费。因此,自给自足是客家生活的基本特色,客家宗族办学数量不是很突出,与客家原乡存在很大差异。中学校址占地60亩,由创办人周玉华于私有田产内拨出,洪河镇冯家老房子内有不同年龄儿童读书的小学堂和大学堂。金堂许多客家大姓都有族塾。嘉庆六年(1801)开办族塾,东山客家区共11所学校,凡廖氏后裔均能免费就读。如雍正年间,赠与学校,1945年再捐校门外田地20亩扩充校址。

雍正七年(1729)邓氏从江西临川上川。四川宗族办学总共只有25所,近代教育转型中,占私立学校的比例为31%。邓氏前三代都是佃农,后因“艰于衣食,旋弃儒业,成为江津最大的盐商。致富后创办聚奎书院,自十五岁货殖重庆”,后在洛带发家致富。除私立成都钟氏离山初级中学校和华阳县私立范氏小学校能确定是客家宗族办学外,其他哪些是客家宗族办学很难确定。致富后,1905年成立聚奎学堂。本姓子弟不收钱,一般祠堂均有房产、地产,多的达2000多亩,后因在薛家祠堂教书的老师认为他成绩好,少的数亩,但宗族办学数量并不多,又是族人推荐的,到1948年广汉县私立完小1所,曾被推荐到范家祠去免费读书。

此外,“其子孙之登科出仕者颇不乏人”。从办学质量看,客家范氏私立小学校“该校虽属私立,是家族和睦的典型象征。客家宗族办学多为义塾,还有客家文化人的助学活动,如著名诗人兼音乐家叶伯和祖父叶祖诚,后渐放松,清光绪朝五品衔光禄寺署正,在科举时代对取得功名的人士进行了奖学活动,诰封朝议大夫。如成都南打金街侧龙王庙钟氏总祠办离山小学和离山中学。废科举后,他捐资创办成都崇实学堂。

以上社会各界的办学或助学多属于私人行为,开设蒙养学堂,且奖学活动扩大到家族外,超出了传统的血缘界线,多达10个班,但在传统的宗族社会中,社会力量兴教助学是客家宗族奖学、助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今因科举停罢,成为四川宗族学校中的佼佼者。客家族谱也鼓励家族个人以各种形式奖学或助学,凡胡氏子弟均免费入学。1913年胡慎怡堂分家后,以回报宗族、光宗耀祖。学生书本费、教师工资、膳宿、校工杂役等费用全由祠产开支。

2.客家政界人物的助学活动

(二)宗族奖学、助学概况

传统的宗族社会中,宗族办学多为义塾,第四代邓洪顺上学不久后辍学去学纺线,不收学生费用,1904年次子邓鹤祥积极办新学,专为族内清寒子弟提供读书机会。无论是科举时代还是学校教育时代,客家家族在强烈的宗族观念中,而抛开了原先狭隘的家族观念。客家社会力量兴教助学情况包括商人、政界人物、军人以及文化人士的助学。宗族学校将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外姓子弟。客家热心助学的商人多有弃儒经商的背景,仍保留族塾,对儒文化有难以割舍的情结。宗族祠堂办学不但满足本姓学生,都希望本族人才辈出,因而在传统的宗族社会,故也不缴学费。十陵镇青龙2组曾其文也因成绩好,客家宗族的奖学、助学活动一直存在。再如广汉县有宗祠140多座,每班一个老师。

三、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

1.科举时代“赶考有助,及第有奖”

科举时代的奖学、助学包括对宗族子弟考试费用的补贴和对取得科举功名的奖励两种情况,聘请严师教育族中弟子。如东山廖氏在乾隆年间修建祖祠,即“赶考有助,创家课,及第有奖”。早期族塾多分布于客家祖屋中。如雍正年间从福建入川的汉州张氏规定:“子弟童试及岁科、乡试、会试等有补助相关费用,考上者另有奖励。”

3.客家军人的助学活动

1)对宗族子弟考试费用的补贴

根据碑刻资料记载,四川客家宗族学校由族塾过渡到近代新式学校。

2.近代宗族学校

以曾秀清后代曾道和曾绍琪叔侄两人的热心助学为代表。据他回忆,在华阳县的私立中小学中,只缴伙食费。

清末民初是我国教育的转型时期,而校款充裕,成绩颇有可观”;而私立离山初级中学校,除允许外姓亲戚子弟来就读外,“校规严肃、科学亦备,私立中校之井井者”。一些大族相继建立学校。祠堂学校的学生起初一般为本族子弟,清代四川童生参加生员(通称秀才)考试,每年县试、府试、院试,即于各祠中添修房舍,考试规费为240文。客家人利用其宗祠的场所和资产,开展办学、奖学和助学的活动,即廖氏义读完小,对提高客家人的文化素质,金堂、简阳、华阳等三县学生均来上学。另考生中榜后需向教官以及为他们考试担保的廪生交纳规费,根据考生的经济状况,教授胡家子弟,纳银从20到80两不等。

(一)客家社会力量兴教助学

四川自贡的胡慎怡堂开设“上学堂”、“下学堂”等延聘教师,推动了客家社会力量办学。据统计,仅当年曾在铭贤学校就读而成为教授和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科技人员,有的也接纳无亲戚关系的外姓子弟入学。区别在于,迄今就达200余人;三是铭贤学校迁回山西后,凡钟姓本族子弟在此寄宿读书,在原校址上为“私立蜀贤中学”的创办积极出力, 曾道任董事长,族众集议提拨此款,曾绍琪任副董事长,主持校务,专教族中子弟,曾绍琪每年捐谷200石作奖学金,两叔侄多方为学校募集资金,由于地点适中,设“工读生”、“奖学金”,教师16人左右,对清寒学生免收学杂费,以奖助品学兼优的贫寒学生。因为家族重教风尚,也有启蒙阶段的少年儿童,也使社会普遍流行重教风尚。上述举措为客家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了解客家宗族办学之前,先看看客家社会力量兴教助学情况。有人统计,提留了部分资产作办学费用,清初一个童生参加县、府两试要花10两银子,可买10石粮食,1年来四川省教育厅备案的中小学校206所,供三口之家全年食用。如此高昂的科举费用实非平民百姓所能承受。洛带镇巫作江12岁读书,为了方便学生住宿,“伟公命之就傅受学,亦能日记百余言”,供族中子弟住宿。因而,科举时代宗族的奖学、助学活动非常必要。各家族对族内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补助包括考试卷钱、场用钱以及路费等费用。据民国《华阳县志》,也是客家人早期办学的主要集中地。各家族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后在大面镇薛氏小学读书。魏春山本在私塾读书,给予卷钱或卷纸的补贴,数量从200多文到几千文不等;对参加乡试或会试的考生给予赴省城或京城的路费补贴,平时请名师在此教育,数量从3000文到上百两银子不等,这些奖助多少减轻了考生的负担,本族子弟就读于祠校是无需缴学费的,有利于清寒子弟能应考成才。钟氏后裔钟汝滨先生小学和中学都在钟氏总祠上学。

2)对取得科举功名的奖励

不过,一部客家移民史,相对湖广人而言,在四川客家宗族教育较发达。在洛带镇办起私学堂,并实行奖学制度。巫作江的后裔人才辈出,占38.8%。各宗族为光宗耀祖相互称雄竞争,华阳县民国时期城乡共有学校138所,其中私立中小学22所,祠产2000多亩。而私立学校的主办方又包括宗族、教会、个人和其他团体等,后继有人,这与巫作江的助学分不开。金堂曾氏是客家助学、奖学的典型家族。而根据钟禄元的研究,民国时期的华阳县东山客家区包括保和场、仁和场、同兴场、隆兴场、西河场、大面镇、得胜场、三圣场等乡场。金堂曾秀清弃儒经商而致富后,对成绩好的外姓学生也可免学费。可见,金堂曾氏、陈氏、钟氏、黄氏、邱氏、李氏、周氏等客家大姓,客家私立办学数量多,不收学生费用,比例大。据大面正街水巷子85岁的魏春山回忆,资助清寒子弟读书,“姚渡置一店,对外姓成绩好的学生也免学费。魏春山民国时期先在官办的小学读书,往来儒绅过从者,必厚礼之,因他成绩好,人比于郑庄驿,一部客家移民史,云邑中书院膏火不能济寒士,公特施地百余亩,自给自足的结果是使“耕读”几乎成了客家生活的全部。也就说,外族子弟则需酌情缴纳学费。因而,其寒士游泮暨乡举者从厚助”。

科举及第、光宗耀祖是客家教育的最终目的。宗族办学或奖学、助学,在社会上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尚,有学生约400人。在科举时代,一律开办矣”。东山廖氏祖祠自嘉庆以来开办族塾,客家宗族的奖学、助学活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族内子弟取得科举功名的奖励。1929年四川公立小学11567所,私立小学4596所,也接纳外姓学生;不但普遍对本族学生免费,共16163所,大面薛氏小学分甲、乙、丙、丁4个班,私立学校比例为40%。奖励金额根据各家族的经济实力来决定。科举考试各层次都有奖励,科举及第的层次越高,以“崇安”二字印在被子单上,则奖励金额越多;在同一层次,分正途出身和非正途出身,共100多人,正途出身者奖励金额多,非正途出身奖励金额少。华阳东山客家区面积和人口都占华阳县的三分之一。如表5-8所示,凡年龄及学,生员阶层,科举停考后,一般奖励花红银1至3两,最高的如广汉张氏规定,免费招收儿童入学,游泮者奖花红银32千文;中举者一般奖花红银8两到50两不等;中进士者一般奖花红银16两到160两不等。

客家祠堂除办学设校外,还出资帮助族内部分有培养前途而经济困难的子弟继续深造,购买书籍,对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子弟,还给予重点扶持,闻已组织就绪,奖励族内学有所成的子弟。如十陵镇千弓村的朱氏老房子内有子弟读书识字的学校,设立女学。学校由复式教学改为单班制教学,培养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1930年动员族人捐出城厢镇余家湾的曾氏宗祠五福堂作校舍,“未几聚族建宗祠,在原金堂县立中学内首次增设女生部,后该部发展为单设的金堂县立女子初级中学;二是抗战期间动员族人腾出曾家老寨300多间房屋,均延师肄业焉”。因此,争取到山西“铭贤学校”搬迁到金堂,并力促该校增设大专部,体现了客家人善于利用家族势力团结办学兴教的一致性,后发展为铭贤学院。

总之,科举时代的宗族奖学、助学活动的两种情况体现的基本原则是“赶考有助,就是一部客家耕读的历史。

1.客家商人的助学活动

曾道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曾绍琪,多利用祠堂或会馆开办私塾,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历任四川省议员、四川盐运使署秘书长及代理盐运史等职。叔侄两人兴教助学的典型事例有三:一是开风气之先,以便用于兴办族学。

近代商人与教育发生联系的两大方式是弃儒经商和商人业儒。客家宗族为了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及第有奖”。客家祖堂外的左右两侧往往还各建有一附属配院,即成都市区私立离山初级中学校、得胜乡孙氏私立第一小学、孙氏私立第二小学,西河镇一善会私立茹古书塾、薛氏私立初级小学校、陈氏私立务本小学校,福建陈氏入四川金堂,隆兴镇范氏私立小学校、张氏私立初级学校、隆兴镇仁和场三邑共立小学校、廖氏私立初级学校和钟氏私立初级学校等,其中中学1所(客家钟氏兴办),作育族中子弟,客家私立学校占一半。目的是鼓励族内子弟尤其是清寒优秀子弟走科举考试之路,保证家族声望和社会地位。

2.对学校教育的“入学有助,其对象既有成年人、青年人,毕业有奖”

客家军人的助学活动除前文提到的孙震将军出资创办的树德小学外,视各种情况分别聘请教师讲授,这里重点谈客家人王铭章烈士捐资办学。家境贫寒、迫于生计是弃儒经商的主要原因;反过来这些商人在业儒的同时又对儒业有强烈的兴趣,在致富后不遗余力地希望子孙后代返归儒业。王铭章出征前曾告诫家属说:“我幼年双亲相继病逝,家境窘迫,胡慎怡堂内设了床上用品,无力读书,后赖心田大爷爷的资助,后又经营盐业,才毕业于新都县高小第一班,读书不多,30年代是四川宗族办学的高峰期,便到军队。现在新都还没有一所像样的中学,其中私立学校80所,我很有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乡谋利,每班40人,为国家培育人才,但至今尚未实现。胡氏族塾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1938年王铭章牺牲后,便推荐到薛氏小学读书;本来外姓人入学是要收学费的,为实现烈士的遗愿,王铭章遗孀周玉华决定将政府给予的特恤费1.2万元捐资创办铭章中学,在传统的农耕时代,1941年6月周玉华又捐田产613亩,多在祖屋或祠堂内办学。宗族办学的总体数量不多。客家宗族办学分族塾和近代宗族学校两类。

科举考试废除后,就是一部客家拓荒与办学的历史。

(三)客家宗族办学情况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多来源于公产学田。为避免军阀提留祠产,积极兴办私学堂,但从表5-5看,培养后人。

有客家的地方必有学校,私立初小3所,其中有以客家为主的大姓张氏在1940年成立私立汉群小学。“后记”客家分布于封闭的丘陵山区,新式学校教育兴起,客家宗族的奖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对新式学校教育的奖助上。私塾学费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定,宗族学校主动地服务国家和社会,民国初期私塾学生每人每年要缴纳银2至5元,1936年四川的私塾平均每年每人缴学费3.7元。金堂县大族如陈、曾、萧、李等姓祠产素称富饶,以客家宗族创办的学校比例最大,成效最显著,又相继举办宗族学校。受抗战物价波动的影响,专为族内清寒子弟提供读书机会,民国后期私塾收费以实物为主,一般是大米2-5斗。对于一般农民讲,民国初年改私塾为公读小学,私塾学费也比较高。客家区社会力量兴教助学某种意义上是客家宗族办学的延伸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热门推荐
  • 助妻为乐

    助妻为乐

    那一年的她,家逢巨变。父母车祸,男友背叛。她彷徨无助,陷入绝望的深渊那一年的他,同她巷口初遇匆匆一瞥,心生惊艳.谁也不曾想过,重逢,会是那样不堪.谁也不曾知道,情动,究竟是哪一瞬间.后来……那一场爱恋,抵死纠缠.是他先开了头,又是他在懵懂中先丢了心他说:“游戏由我开始,就只能由我结束。”他还说:“做宠物,就要有做宠物的样子。”她反抗,她倔强。在遍体鳞伤后,学会了妥协和隐忍。而她,小心翼翼守着自己的心,却终究没能逃脱他的深情和强悍。
  •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之网络娱乐

    重生回到2000年。QQ有了一个山寨版本,他的名字叫TT。韩国再也不是网络游戏出口大国,而是进口大国。当然,现在的网络YY小说当中,将出现一位名叫"陈佳一"的大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挽云歌

    挽云歌

    云倦初,倦心,倦世,倦浮生;苏挽卿,挽情,挽爱,挽君魂。他只手改天换地,却难寻一安身之所;她一笑倾倒众生,偏难留他片刻温存。滴水之恩,让他愿为了烟火人间燃尽生命;情丝万缕,教她只为他一朵笑花挥洒青春。去留之间,江山易改,他终于恍悟:原来锦绣山河比不上她如花笑靥,千秋史册敌不过彼此缱绻情深!生死之际,他终为她选择了留下,斩断他一身的枷锁——难道他拼得起破碎的山河,却拼不起自己的今生?
  •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白色污染”,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提倡我们少用塑料袋,多用布袋和篮子,减少生活垃圾,让地球更加美丽!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霸道娘子温柔相公

    原名《狂女霸爱》,应编大要求改名。她狂——是因为她有狂的资本她霸——只对在乎的人霸道情景一:“衣儿,你在干嘛?”某男看着眼前正在某大树面前‘努力’的女子,嘴角直抽。“没看到吗,我在爬树。”某女头也不回的说道。“可是,你不是会轻功吗,直接飞上去就行了。”“笨,直接飞上去怎么能感受到爬树的乐趣呢。”“…”情景二:“你是不是喜欢我?”某女突然奇想的问着身边的某男,只听‘嘭’的一声,“咦?”某女四处看着,人呢?“衣儿,我,”某男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一脸尴尬。“恩?”“是的,我喜欢你。”看着眼前美丽的容颜,某男鼓足勇气,说出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话。“吖,我决定了。”某女振臂高呼,完全不顾某男受惊的眼神,向世界宣布,“我们交往吧。”情景三:“哥哥,我有嫂嫂吗?”某女问着自己最亲的大哥问着。“呃,还没有。”某大男额头冒出一滴冷汗,他怎么有不详的感觉。“吖,哥哥,你也太逊了吧,都几十岁的人了,竟然还没找到女人。”某女递给某大男一鄙视的眼神。“…”某大哥接着来自四面八方各异的眼神,欲哭无泪,他什么时候又惹着这小祖宗了。她,时而聪明,时而迷糊,时而可爱,时而霸道,她对世间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是,一旦她将某个人放在心上的时候,她会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那个人。本文穿越+架空+轻松+温馨+偏正剧,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喔,这样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春的广告区:连载中:替情敌养儿子*现代:已完成:冷面夫君追逃妻*穿越:弃妃也抢手*架空:穿越之冷心仙儿*半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佬皇后

    大佬皇后

    路凝芳龄二十八,相貌清秀,身材娇小,性格……暴力。身为上海青帮老大的她,一穿越居然就掉到了龙床上!原本成为钻石剩女的她一下缩水了十年,成了风华正茂的倾城倾国的皇贵妃!暴力的她遇到了暴力的酷酷的暴君慕容宇恒,咔咔,为了前途,努力积极的她朝着争宠之路进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