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400000009

第9章 天兵天将(1)

●中国红军半部电台起家,第一批无线电通信兵,是天上的十七勇士:王诤、刘寅、胡立教、曹丹辉、江文、李长春、曾三、伍云甫、涂作潮……

●第二次“反围剿”,电台立了奇功。从此,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信的历史。

●毛泽东:在白色恐怖和战争中,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为革命牺牲了,我们永远要记住他们!

●中央政治学校晚点名,范长江突然从队列中走出,声泪俱下,慷慨陈词,要求抗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

●居里夫人对她的学生施士元说:“中国要强大,必须发展科学技术。”

●杨杏佛被暗杀,“中国科学社”举行公祭。

夜。上海。工人区宿舍。

周恩来哈哈大笑:“红军打了大胜仗,蒋介石看电报脸色刷白,那是当然的!”

张东海:“后来,我听说,师长张辉瓒被活捉,蒋介石气得几天没睡好,一直在骂‘娘希匹’!”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五天打了两个大胜仗,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消灭敌军一万五千人。”

张东海:“武器呢?”

周恩来:“缴枪一万多支,子弹一百多万发。”

张东海:“有机关枪吗?”

周恩来:“有,但很少,只有几十挺。还有四门迫击炮。”

张东海:“我想,红军最需要的,恐怕是机关枪。”

周恩来:“对了!你是武器方面的专家,蒋介石要你负责,你可要负起责任来啊!”

张东海:“怎么负责?”

周恩来:“红军没有武器,全靠收缴敌人的,蒋介石自然成了我们的运输大队长,而你就是副大队长嘛!”

两人相对大笑。

张东海:“我这个副大队长一定要当好!”

周恩来:“也一定能当好!红军,人有的是,就是没有武器。蒋介石说对了,红军一半人没有枪。”

张东海:“他的情报好像很准。”

周恩来:“很准,确实很准。原来国共合作,一家人,后来分家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分不清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慢慢就会分清的,大浪淘沙嘛!”

张东海:“我想请示中央对叛徒是什么方针?”

周恩来:“消灭叛徒是不得已的办法。积极方面还是要防,要从减少叛变,减少被敌人破获的可能性入手。”

张东海:“我有个亲戚……”

周恩来:“叫龙大宝,我知道。你对他……”

黑暗中有几个人影在闪动。

响起一阵枪声。

警笛声四起。

室内,周恩来紧紧握住张东海的手:“除了武器,还有无线电器材!”

张东海:“我记住了。”

周恩来:“任何时候,你都不能暴露!”

张东海:“我知道。”

周恩来:“接头的暗号……”

张东海:“我记住了。”

周恩来:“再见!”

“再见!”张东海情不自禁地和他紧紧拥抱,小声地:“多保重!”

化了装的张东海刚刚消失在黑暗中,有人又进了周恩来的房间,这是聂荣臻。

周恩来:“又抓人了?”

聂荣臻:“抓,天天在抓、在杀。”

周恩来:“红军打了大胜仗,蒋介石就更加疯狂。”

聂荣臻:“军事训练班结束了,无线电班也快结束了,还办不办?”

周恩来:“办!我们和苏区的无线电联络还不通,光靠地下交通不行,太慢了,要误大事的。白区,尤其是上海,要向苏区输送人才。红军没有武器,可以向敌人缴获,可人才呢?特别是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才,像无线电、制造火药、修理机关枪和大炮的专家,只能靠我们培养、物色、输送。”

聂荣臻:“对头,向苏区输送人才比输送武器重要十倍!”

周恩来:“许多留学生,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回来的,要赶快物色!”

聂荣臻:“首先是保护,千方百计地保护!决不能让他们被抓、被杀,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周恩来:“我还在想,为了保护人才,能不能把一些已经暴露的科学技术专家、进步青年送到香港,送到国外去,一旦革命需要,他们就可以回来。”

聂荣臻:“恩来,你这个主意好!”

周恩来:“不过,当前最迫切的,还是中央在上海要和苏区红军尽快沟通无线电联系。”

江西。宁都县小布村。

1931年3月,中央红军总部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所在地。

毛泽东大步走来,朱德和他并肩而行。他们边走边说,谈笑风生。

王诤喊口令:“立正!敬礼!”

王诤和学员们列队,立正、敬礼。

“稍息!”毛泽东和王诤握手:“你叫吴人鉴?”

王诤:“不,我已经改名为王诤。”

毛泽东:“啊?活捉张辉瓒那天,我就知道,缴获了一部电台!”

朱德:“不是一部,是半部。”

毛泽东:“怎么是半部?”

红三军政治部主任曾山:“战士们没见过电台,一气之下把发报机砸坏了,只剩下收报部分,所以说是半部。”

毛泽东:“半部也好嘛!我们红军从成立以来就没有电台,那就‘半部电台起家’,行不行?”

众:“行!”

毛泽东:“你什么时候改的名字?”

王诤:“我和张辉瓒师长一起被俘时。”

毛泽东:“怕不怕?”

王诤:“开始很害怕,曾山主任专门向我们说了红军优待俘虏的政策,我们就不怕了,而且我要求参加红军,改名为王诤。”

毛泽东:“你在哪里学的无线电?留过洋吗?”

王诤:“没有。1928年2月,我考上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只学了一年,就叫我提前离校,到师部当报务员。”

毛泽东:“因为要打红军?”

王诤:“是。”

毛泽东:“封你是什么军衔?”

王诤:“先是少尉,后升中尉。”

毛泽东:“一年升一级,国民党还很重视技术人才嘛。”

朱德:“打仗离不开通信联络,红军靠骑兵通信员。”

毛泽东:“骑兵再快,也赶不上无线电呀!所以,你们要赶快学,牢牢掌握技术。有了无线电通信联络,红军就能打更大的胜仗!你们说,是不是呀?”

众:“是!”

毛泽东:“你们一共多少人?”

王诤:“十七个。”

毛泽东:“好,你们是中国红军第一批无线电通信兵,是天上的十七勇士,是不是呀?”

众沉默。

毛泽东:“怎么不说话呀?”

王诤:“我们还是学生!”

毛泽东:“谁是老师?”

王诤:“除了我,还有他。”

毛泽东握着刘寅的手:“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刘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王诤:“他叫刘寅。”

毛泽东:“哪里人?”

刘寅:“江西南昌。”

毛泽东:“啊,就是在南昌,我们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嘛!南昌起义的时候,你还在读书吧?”

刘寅:“在南昌中学。”

毛泽东:“初中毕业?”

刘寅:“没有,交不起学费,失学了,就参加讲习班。”

毛泽东:“靠什么生活?”

刘寅:“在鞋店当过学徒,摆过小摊,活不下去了,就到张辉瓒师里当报务员。”

毛泽东:“自学成才,还当了教员,好嘛!”

王诤又一一介绍:“这是胡立教同志,这是曹丹辉同志,这是江文同志,这是李长春同志。”

毛泽东、朱德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

毛泽东:“两个教员,十五个学生,一共十七个人,学多久呀?”

王诤:“四个月。”

毛泽东:“很好。四个月以后,再办第二期、第三期,一直办下去,十七个人要变成七十个人、七百个人,争取红军每个团都有无线电台,这个仗就好打咯!”

张爱萍领着几个人进来:“报告!”

毛泽东:“请问,这几位是从哪里来的呀?”

张爱萍:“党中央派来的,是在上海无线电训练班毕业。”

毛泽东:“啊,张爱萍呀,你们在上海是军事训练班毕业,他们是无线电训练班毕业,为我们红军输送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好得很嘛!来,我们认识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曾三:“我叫曾三。”

毛泽东:“怎么又有一个曾三?来来来,曾山同志,你们两个认识一下。”

曾山和曾三握手,自我介绍:“我叫曾山,是大山的山。”

曾三:“我叫曾三,是一二三的三。”

毛泽东:“两个曾三,字不同,音相同,叫起来就分不清了。你们说是不是呀?”

张爱萍:“这好办。”

毛泽东:“怎么办?”

张爱萍:“这位曾山同志是红三军政治部主任,就叫曾主任。这位就叫曾三……”

毛泽东:“嗨,这还用你说么!是不是呀?曾三同志!”

两个曾三同声回答:“到。”

人们哈哈大笑。

毛泽东:“你们看,马上就分不清了吧?我现在叫的是无线电、是天上的曾三。而这位是地上的曾山,山是立在地上的!”

人们又一次哈哈大笑,纷纷嚷着:“那就叫天上的曾三!地上的曾山!”

“用天和地把两个曾三区别开来,太好了!”

“天上的曾三无线电一响,地上的曾山就打胜仗!”

毛泽东:“这位同志叫什么?”

伍云甫:“我叫伍云甫。”

毛泽东:“你呢?”

涂作潮:“我叫涂作潮。”

毛泽东:“好,伍云甫,涂作潮,名字起得好,一个有云,一个有潮,云如潮涌,潮如云腾,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把旧中国闹得个天翻地覆,你们说好不好?”

众鼓掌欢呼:“好!”

毛泽东:“同志们!无线电老师又多了几位,可是电台呢?要靠我们从敌人那里夺过来,就是说,要再打一个大胜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了,但蒋介石决不罢休,他正在策划第二次‘围剿’,好嘛!我希望,我相信,在第二次反‘围剿’当中,红军一定会再打几个大胜仗,再缴获敌人几部电台,使红军的前方和后方、红军和党中央有无线电联络,你们说好不好?”

众欢呼、鼓掌:“好!”

骑兵跳下马,立正敬礼,送来一封信:“报告!”

毛泽东拆开信:“哈哈,果然,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大军,要对我们进行第二次‘围剿’咯!王诤同志!”

王诤立正:“到!”

毛泽东:“你要立即把电台修好,通过无线电调动天兵天将,消灭敌人!”

王诤:“是!”

毛泽东:“曾主任!”

曾山:“到!”

毛泽东:“第二次反‘围剿’,我们要特别注意缴获敌人的电台,千万不能再砸坏了!”

曾山:“是!”

毛泽东:“对俘虏的无线电人员,要严加保护,特别优待!在我们中国,特别在红军当中,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才,真是无价之宝啊!”

夜。上海。工人区宿舍。

化了装的柱子、二梅、三梅来到周恩来住处。

周恩来紧紧握着二梅的手:“顾顺章叛变,我真为你们担心啊!”

柱子:“我们前脚走,顾顺章后脚就来了。”

二梅:“只差五分钟!”

周恩来:“好危险啊!现在,凡是与顾顺章有关的一切线索,已经全部切断。”

夜。武汉。汉阳兵工厂。

顾顺章领着一帮特务,走进汉阳兵工厂。

章洋站在“第一研究所”门口,挡住他们。

顾顺章手一挥,特务们冲进研究所,砸毁仪器设备。

章洋大喝一声:“住手!”

工厂保安队奔来。

章洋命令:“把他们捆起来!”

顾顺章:“章厂长,你这是干什么?”

章洋:“蒋总司令有命令,凡毁坏兵工厂机器设备者,不管是什么人,统统抓起来,按军法处置!”

顾顺章:“我们来,也奉蒋总司令的命令。”

章洋:“拿出来给我看!”

顾顺章傻了眼:“这……”

章洋:“姓顾的,谁不知道你是共产党,故意要破坏兵工厂的生产。”

顾顺章:“不不不,小弟不敢,不敢。章厂长,我过去是共产党,现在……”

章洋:“叛变了?”

顾顺章:“嗯?你,不要胡说!……我只是来看看,这里有个赵二梅,她是科学家,还有几十个专家,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他们怎么没来上班呀?”

章洋:“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来上班呢?”

顾顺章:“他们人呢?”

章洋:“他们都已经出国了。”

顾顺章:“出国了?去哪个国家?”

章洋:“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

顾顺章:“不可能吧,留学回来了,为什么又要出国呢?”

章洋:“你看,你们把仪器都砸了,人也要抓走,他们还怎么搞科学研究,报效国家?”

顾顺章:“我们抓的只是共产党!”

章洋:“你也是共产党!……我想你也知道,我要报告蒋总司令,赶快把你抓起来!”

顾顺章:“不不不,我告辞了。对不起,章厂长,是个误会,误会!……再见!”

章洋蔑视地:“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共产党的叛徒!”

夜。上海。闸北工人区。

周恩来:“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你已经暴露,留在国内很危险,所以我想,你是不是去美国……”

二梅:“不,危险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

周恩来:“我知道你什么都不怕,可我怕……”

二梅:“你怕什么?”

周恩来:“我怕你遭到不幸,我们国家又要失去一位科学家。你丈夫贾彦同志被敌人杀害了,我们没有保护好他,通知晚了一步,至今,我还感到内疚、惋惜。”

二梅:“我再次请求留在国内,而且就留在上海。江南兵工厂是我的老家,工人阶级力量强,我的安全不会有问题。”

周恩来:“你看呢?”

柱子:“我看可以。汉阳兵工厂第一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也都分别隐蔽在各个车间,有专人保护。”

周恩来:“一个也没有被捕?”

柱子:“一个也没有。”

周恩来:“太好了!”

柱子:“只是,仪器设备全被砸坏了。”

周恩来:“这没有关系,东西砸坏了,还可以用钱买得到。人要是死了,多少钱也买不活。蒋介石要打内战,消灭红军,他不但要到外国买军火,而且要让兵工厂加紧制造武器。”

二梅:“那我们怎么办?”

周恩来:“为我所用。”

二梅:“为我所用?”

门外。闪动着黑色的人影。

室内。谈话已近尾声。

周恩来握着三梅的手:“你要见机行事,一切为我所用!”

三梅连连点头,和柱子、二梅一起走出,消失在夜色之中。

夜。二梅在江南兵工厂给几个人讲课:“上次,我给大家讲了如何制造炸药、手榴弹。今天,我要讲的是机关枪、步枪出了故障,如何修理。”

夜。柱子也在车间里给几个人讲解:“无线电台的安装和修理……”

三梅在化装,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十几个上过课的人,有男也有女,一个个穿上国民党军装,前呼后拥,护送三梅上船,离开了上海。三梅站在船上,望着滔滔长江,心潮起伏,默默沉思。

龙大宝和一群士兵,在码头上迎接三梅到来。

三梅下船,龙大宝拉着她的手不放。她一恶心,挣脱了龙大宝的手……

九江。国民党军部。

三位小姐又变成了三个女兵,在门口向三梅敬礼。三梅视而不见,径直走到房间,把门锁上,一头倒在床上哭了。

夜。龙大宝轻轻地敲门。

三梅睁开泪眼,皱了皱眉头,起身擦去泪水,慢慢打开房门。

龙大宝一进门,紧紧握住三梅的手:“三梅,我……对不起你!”

门外走廊上,三个女兵抿着嘴笑。

隔壁,刘副官从墙洞里偷看着。

龙大宝又一次紧紧握住三梅的手:“三梅,我实在没有办法,走投无路,只好……”

三梅挣脱他的手,愤怒地望着他。

龙大宝又一次想抓她的手。三梅怒火中烧,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

随三梅从上海来的十几个人,分成两组,穿着国民党士兵的衣服,在敌人的碉堡群中奔走,越过铁丝网,向苏区前进。敌人发现了他们,疯狂地用机关枪扫射,三男一女中弹倒下。

在红军战士们的掩护下,十几个人终于到了苏区,受到王诤、刘寅等热烈欢迎。

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正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王诤送来一份电报。

毛泽东看完电报,把桌子一拍:“好!我们在敌人夹缝里隐蔽二十多天,总是捕捉不到战机。现在,战机来了!”

朱德看了电报:“好呀!立即行动!”

1931年5月16日晨,国民党第五路军进入我伏击圈。

红军以密集的火力向敌人射击,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

胜利的欢呼声起。

江西。红军总部。

毛泽东、朱德等来到电台,和人们握手、祝贺。

毛泽东:“同志们!第二次反‘围剿’,我军三万对敌二十万,作战十五天,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歼敌三万多,你们电台立了大功!”

朱德:“立了奇功!”

毛泽东:“对,立了奇功!正是你们从敌人的无线电中得到了一份重要情报,使我们知道了敌人进攻的时间、地点,部队的番号、分布与行动的意图,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从此乘胜追击,粉碎了国民党二十万大军的‘围剿’。”

朱德:“缴获敌人两万多枝枪!…”

毛泽东:“还有电台两部!现在,红军有了两部半电台!”

传来一阵欢呼:“通啦!通啦!”

毛泽东:“什么通啦?”

王诤:“前方那部电台和后方接通啦!”

毛泽东:“好哇,好哇!立即向前方发报:‘今天,1931年6月2日,中央红军第一次无线电通报,从此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信的历史,值得永远地纪念!特传令嘉奖全体无线电工作人员。红军总司令朱德……’”

朱德:“不,要加上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毛泽东:“好,朱毛,朱毛嘛!”

人们热烈鼓掌欢呼。

毛泽东:“同志们,打仗不能光靠勇敢,还要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既要学习打仗,边打边学;又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技术。打仗是一门科学,要学习战略战术,也要学习掌握和运用武器装备。没有武器怎么能打仗呢?机关枪、大炮是武器,无线电也是一种武器,而且是先进的武器!要掌握它,就要学习。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十七个人都能上机工作,独立作战。现在要办第二期训练班,你们这十七个人就成了十七只老母鸡嘛!王诤、刘寅,你们不是和师长张辉瓒一起活捉过来的吗?第二次反‘围剿’,又有一批国民党技术人员,参加了红军,在座的有没有?”

同类推荐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热门推荐
  • 浣衣奴

    浣衣奴

    因为一场冤案,她从未来太子妃成了浣衣奴,因为情敌的报复,她从浣衣奴成了一个食人老头的夫人,边关失守,她又成了俘虏。找到了杀父仇人,可是当她的匕首刺进他的胸膛的时候碎的是她自己的心。是什么让她经历这么多?是她自己的倔强还是他人肮脏的欲望?往事如烟,往事亦如尘。如烟往事随风飘逝,如尘往事却随着岁月流逝在心头越积越沉重,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什么能留在记忆里?因为一次进攻,他遇到了她,后来她在他心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一如她留在他胸口的两行清晰牙印。为什么在他满心欢喜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匕首却无情地刺进他的胸膛?又为什么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救了他?他该爱她还是该恨她?室内,暗香阵阵,清雅宜人,望去,窗前一株兰花,开的正盛。一个清瘦的男子,依窗而立,如霜月光洒在他身上,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黑影来。面容恬淡,微微扇动的羽睫在脸上投下两片浅浅的黑影,一管玉箫立于唇边,气息微动,佳音划破黑夜的寂静,动人心弦,绕梁三日。淡淡秋风吹过,夹杂些许凉意,乱发丝丝,掠过鼻尖,宽大的袍袖向后扬起,像是两个翅膀,要把这遗世独立的纯净之人带离红尘。倏的,气息骤停,佳音嘎然而止。清澈如山泉的眸,瞬间阴骘起来。蒙哥汗,凌霄,你们怎么还没来?我有点等不及了……优雅地将玉箫别于身后,男子转身,拨弄起身边的兰花。侧身对着月光,一半脸置于月光中,纯洁高雅,一半脸隐于黑暗,阴骘深沉……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小说《辛夷花开》。刚刚花了半天时间做了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解剧情有好处如果有亲想和辛联系的话,以下是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亲们可以发邮箱给我,也可以将QQ号发给辛。谢谢支持!借了朋友一个群,大家可以去里面聊聊剧情:落尘轩48542943(这个群为交流剧情所用,非诚勿扰。)推荐好文:爱音的《掩女将》燕晖的《冷情女孩》所谓伊人的《杀手皇后》江南雪的的《将军,我是你的妻》月草剑的《女策》文丑丑的《逃亡》饭饭jo的《俏皮妙妙闹古今》
  • 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的黄金话术

    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的黄金话术

    ,搭讪技巧就是跟陌生人交流的话术。搭讪的各种情景、案例、场合、功用、本质分析、训练方法、进阶层次、必杀秘技等,搭讪,全部收入,或者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主动去跟陌生人讲话,其目的就是为了结识对方。《搭讪宝典:快速赢得信任黄金话术》内容丰富全面。简单地讲,真正做到让您拥有一本,是指想跟人接近,从此终身受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痞子皇后

    痞子皇后

    可是还没画几笔,另一头的声音高过了染修夜这边,画下最后一笔,染七七又闪到另一边。“小姐啊,你可不可以画完这边再画另一边啊,这样三心二意的能画好吗?”真难为她宝离一个还未出嫁的黄花大闺女了竟然跟着后面看这个。“哎呀,两边都很精彩我不想漏掉啊!”不然这可是大大的损失。眼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七七一一在纸上将这些招数画下。这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两边房中的人像是相互较劲一般,一下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榆树保卫战

    榆树保卫战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前世,身为测谎师的沈怡,因罪犯的狡诈从容而落败,最终命丧于罪犯之手。这一世,她要血债血还,决不再做屈死鬼!测谎天瞳?哈勃星神秘的催眠术?这两样东西,注定是沈怡的!有了它,还怕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的罪犯,骗过测谎仪,逍遥于法外?有了它,就算是杀一百人之后,万般从容淡定的恶狼,也将命赴黄泉,乖乖伏法!终于,凭它,沈怡报尽前世之仇。终于,凭它,沈怡一眼看穿世间的撒谎者,百试百验,屡试不爽。何为热血神才?沈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胸怀热血,虚怀若谷,就是天塌了,你也还活着!
  •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事半功倍成交法:推销快速成交的黄金顺序

    销售是一个被认可的过程,首先要让对方认可自己,只有对销售员认可了才有第二步,然后就是要让对方认可公司,认可产品。任何一个创造优秀业绩的业务员都是一个能被客户接受和认可的业务员。只要让对方认可了自己,认可了公司,认可了产品,销售一定能成功。成功的销售不仅仅依靠完美的产品,更需要完美的业务员。
  • 绛红色的山峦

    绛红色的山峦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