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4

第44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5)

作此观者无他,只于无论何事何物,观为“唯是五位诸法之一聚识,除此别无一件实有之物”而已!作此观时,妄执我法遣无不尽,而无百论等落空之弊,其殊胜一。真如相性显无不周,而无起信等堕侗之弊,其殊胜二。但观明现前事物,本来如是之实相(譬如饮茶,只是五位诸法之一聚识,别无所饮之茶,只是五位百法之一聚识,别无能饮之;譬如听讲,只是五位诸法之一聚识,别无听者,只是五位诸法之一聚识,别无讲者),而无(观佛境观上地等)悬想他界之弊,其殊胜三。即观明本分,而于余界余地一切分无不通达,若自若他、若染若净、若生若佛、若圣若凡、若因若果、若身若器等,莫不是五位诸法之一聚识故,而无拘局一隅之弊,其殊胜四。

故作此观,但明此理,无论何人,皆可作之,无论何处,皆可作之。他药虽妙,每可由药生病,独此一药,增益损减之执,烦恼所知之障,病无不治,更无从药生病之虞,故为独一无二大妙观门!诸有智者,应动修习!

2.舍滥留纯识

修唯识观,约其所存五法事理有心有境,而境有滥,故舍之不云唯识。滥有两义:一者依他是内,计执实我实法名外。二者亲所缘缘名内,所缘缘名外。心无滥故,留之名唯识。有境有心之意,约总相来说,五法事理中,心心所法为心,缘虑佳故。余三为境,非缘虑故。若细分别来说,相分名境,后三分名心。凡心之起,必托此内境生,境为其因,能生果故,故摄境从心,摄因从果。但心云唯,不言唯境。即所缘的相分,滥于心外的妄境,故舍彼而不取,唯存留后三分之纯识。《唯识章》说:“令自观心解脱生死,非谓内境如外都无。由境有滥,舍不称唯,心体既纯,留说唯识。”此乃心境相对的观法。

《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如来这一慈悲深切的教导,说明观心的重要性,修观的教徒们,应该好好地依教奉行。

《厚严经》说:“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第八心、第七意、前六识之所缘,皆以自心为境。故佛说一切有为无为皆惟有内识,无余实有心外境法。

《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书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此三无差别。”心能作佛、心作天堂、心作人类、心作地狱、心作饿鬼、心作畜生,心起则六趣显现,心净则法界坦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岂不观心,断除我法二执,勤求解脱乃至成佛吗?

《唯识章》说:“遣教经言: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制之一处,无事不办等。”今引证经文全段如下: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堕于坑坎。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密器,动转轻躁,但观于密,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经文既说制心,不说制境,故能证成唯心。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五欲即色声香味触。牛喻五根,人喻比丘。苗稼喻诸善功德,即禅定智慧等。涯者水际,畔者界限。借作穷尽之意。恶马喻五根,辔制喻持戒。坑坎喻三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劫害者,受害于他人,苦止一时,或止一生。因五根而产生的贼祸,不能脱离生死苦海,流转轮回,累世不得休息,故说殃及累世。是故有智慧的人,裁抑五根,而不顺从其欲。切勿放纵,假令不慎而放纵,欲视美色,欲闻美声,欲嗅芳香,欲当妙味,欲能越分的境界,亦当觉知,刹那间即行磨灭。五根之中,心为其主,修习唯识观的人,当为制心。一念起时,随即觉破,不仅驰散,当猛力制之,即摄心住于内识上,一心专注勿散。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虽大火越逸,尚不足喻心之可畏。《百喻经》说,昔有贪夫,于野求蜜,既得一树,举足前进,欲取蜂蜜,不觉草覆深井,因失足而亡。不知观内识的人,则心不能制,其纵欲从境,则如像猿之腾跃,难可禁制。一念不生,诸缘顿息,所以制心,安住内识一处,处种功德,无事不为,具备成办。精纯无杂,升进不怠,折挫伏心,安住唯识正念。依心起恶,依心生善,转灭依心杂染之种,转得依心清静之德。是为舍滥留纯的观行。

3.摄末归本识

心心所法皆有四分,相分是识内所取的境界,见分是识内能取的作用,自证分、证自证分,是心心所识内自体,是变似相见二分的根本,相分见分,俱依识内自体本而有,离识自体本,末法必无。故心王心所自体本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证成三分本末义,如《成唯识论》说:“变谓识体转似二分,相见俱依自体有故。”在修前所说留纯识观后,进一步摄末归本而静住,即舍弃相见分之末,静住自体之本,是为摄末归本。此乃体用相对的观法。

《成唯识论》所说,即证成三分本末之义。诸识体即自证分转似相见二分而生,若无自体,相见二分定不得生。如无头时,角定非有。识体是依他起性,转似相见二分,故言识体转似二分。此依他非有似有,实非二分,似计所执二分见相,故立似名。第六、第七二识我法熏习力故,诸识二分生时,皆以实我实法所执二分显现。故论所谓,我法分别熏习力故,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即彰显摄相见末,归自体本义。

《唯识章》引《三十颂》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此引本颂证成摄相相见末,归自体本义。世间圣教说有我法,但由假立,非实有性。假有两种:一、无体随情假,多分是世间外道所执。虽然没有如彼所执的我法,但随彼计执心缘,亦名我法,故说为假。二、有体施设假,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本体无名,强名我法。不称法体,随缘施设,故说为假。此中总义显示,众生由无始以来,横计我法分别心故,熏习第八阿赖耶本识中,后遂有相见分生。愚夫不了此唯内识,依之妄计有实我法。我法实无,随彼妄情所执之相名为我法。故知世间所执我法,是假非实。因为是无体随妄情计执而假说我法,故是无体随情假。圣都依据内识所变的相分见分,为起言论,断染取净,引生真见,假为立名,说为我法。法体实非我法,圣教假名安立,故知圣教所说我,即预流等,所说法,即五蕴等,亦是假说。法的本体是有,故是有体施设假。

我是主宰自在义,法是执持义,即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如一国之王,或是领袖,有自在权力,主宰权力,其权力如同于我,所以我是主宰义。法是轨持义者,轨是轨范,可令看见听到觉知等的人,对它生起为某物的感觉。在一定时间内,任持其自己体相不坏不失,而保任摄持之,所以名执持义。

我法二种俱有种种差别相状,若名若义诸相转起。如世间所执我相,谓我亦名有情及命者等。情即情识,我有情识,名为有情。色心相续,名之为命,我有此命,故名命者。圣教所说的我种种相,如说预流果,预入圣人的流类,故名预流,即声闻乘初果。如是说一来,不远,无学,以及其余贤圣名称。法种种相,如有外道名吠世史迦,立说六句义:一实、二德、三业、四有、五同异、六和合。以及其余各外道所立各种法的名称。圣教所说法种种,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以及诸余善巧法。转即随缘施设。随诸世间横计种种我法等缘,施设世间我法。随诸圣教安立证得等缘,即施设为圣教我法。转是起义,随彼彼缘,起彼种种我法相故。

世间圣教所说我法诸相,皆依内识之所转变。即种子识,变为现行。现行识,变为种子及见相分,故名为变。依此所变,而假施设为我法相。即显示识所变者,实非我法,而诸世间及诸圣教,假说我法,假设言诠。识是了别,说识亦摄心所,决定与识相应故,隐劣显胜故。变谓识体转似二分,即诸识体自证分,转似相见而生。若无自证,二分定不起,如无头时,确定非有。及无境时,而影不起。依此依他相见二分,施设遍计所执我法。相见二分,是实非无。若虽于此依他二分,彼遍计所执我法无所依故,所以说依他为执依止。

识所变相,虽无量种,而能变识,类别唯三。所变见相分的相状,各各有无量众多,但能变的识唯独决定只有三种:一、异熟能变,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二、思量能变,即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三、了境能变,即前六识,了境相粗故。

《唯识章》引《解深密经》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为证摄末归本义故,引此文来。《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说:“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所缘有二:一、亲所缘。二、疏所缘。亲所缘者,谓诸所有心心所法,各自变起影像之境。疏所缘者,谓彼影像所托本质之境。此中所缘,唯亲非疏。说识所现故,谓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故。《成唯识论述记》说:此意汝谓识外所缘,我说即是内识上所现,无实外法。识者自证分见分也。见分为标云识,是取能缘用。所缘者相分,唯识者自体分。所现故者,相见二分,由是三分末意识分明。

《唯识章》总结说:“摄相见末归本识故,所说理事真俗观等,皆此门摄。”这不单为解释《解深密经》文义,实是总结摄末归本的前文。《三十颂》及什论文义,亦摄相见末归识本故,皆是摄末归本之证。诸经论所说理事真俗等,亦本与末,皆此内摄。修唯识观者,了知本末的意义,理应摄相见之末,安住内识之本体自证分,静注思惟,唯识观成,染法可断,净识可得。

4.隐劣显胜识

修摄末归本的唯识观后,进而修隐劣显胜的唯识观。此观重要,涉及隐劣心所的唯识观法,比较前观更为微细。要知经论说唯识,亦包括心所在内,因其隐劣,故不单说。心及心所俱能变现,但说唯心非唯心所。以心王之体殊胜,心所劣依胜生,隐而不彰,唯显胜法。虽心心所各自体分变似相见二分显现,然诸教中但说唯心不言心所,以心是所依为主胜故,心所是能依,如臣劣故,隐劣心所,显胜心王,故但言唯心,不言心所。

心所总有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共五十一个。心所的名义有三:一恒依心起,心王若无,心所不生,要心为依,方得生故。二与心相应,心不与心相应故,又时、依、缘、事,四义具故,说明相应。三系属于心,以心王为主,心所系属之,心有自在、非心所具,以是义故,系属于心。有此三义,故名心所。

心王心所在取相上有同有异,心王取境,唯取总相,不别分别。如缘青黄赤白,但总取青等,不更分别。心所于彼,则取总相和别相。

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作模,勾画轮廓,尽形象而已。弟子填彩色,彩于模填,不离于模,如取总相,着彩色时,令美好丑恶出现,如亦取别相。心心所法,取境亦尔。心王心所,在世俗谛上讲来,各别有体,而且在取相上,比心王更盛,因为它取总相又取别相,助成心王完成所缘事。起染起净,关系至大,修唯识观者,如果只重心王而不重心所的现起,那就要成为大错误。修观者,心必须平等正直住,一念心起,若不平等正直住,则所有染净心相,都由心所助成,岂可忽略对心所的生起吗?修观者心须重视之,才能知道隐劣显胜的殊胜义的唯识观法。

无著在《大乘庄严经论》中,引弥勒菩萨颂说:“许心似二现,如是似贪等,或似于信等,无别染善法。”心王心所各别有体,缘起各别故。然说心王似心所现者,心所如臣,依心王势力生故。所以说心王似心所现,非说心王即心所。许心似二现者,亦摄心所,以恒相应故。据《成唯识论述记》说似有二义:一无别体,由心生故,说之为似。变似见相二分显现者是。二虽有别体,由心方生,为依胜故,说之为似。即贪等是。颂文总说似者,通此二义。如是似贪等者,似心外所计实有二分等法,故名为似。贪等者,等取嗔等一切染法。谓心所依心势力生故,如心王似相见现,心所亦现相见似实有贪等一切染法相见。或似于信等者,是亦如前心所示现相见似实有信等一切善法。皆是心心所相见,然心所依心势力生故,说似彼现。心王与心所,如日与光,非即非离,始离光无日,无光非日。故心心所缘同时同处非即非离,而其缘境影像相分四分合识体故。故颂文说,许心亦摄心所,恒相应故。标心王胜心所劣,隐劣显胜其义已明。如说一国领袖巡视出访,决有干部多少随行。如《唯识章》说:“虽心自体能变似彼见相二现,而贪信等体亦各能变似自见相现。以心胜故说心似二,心所劣故,隐而不说,非不能似。”即说《大乘庄严经论》言许心等者,亦摄心所,以恒相应故,所以识心这句话,亦摄心所,标示了心王胜,心所劣,隐劣显胜之义非常明显。

《唯识章》还引证《无垢经》的文义,证明隐劣显胜之义。旧译《维摩诘经》弟子品说:“后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佛说众生垢净,皆由心起,故众生垢净皆应求心之本。新译《无垢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静故,有情清净。”心者,第八本识;有情者,五蕴假者。就道理上说,心所垢故,有情垢等,以心胜故,遍举心言。《成唯识论》说:“谓染净法以心为本,因心而生,依心住故。心受彼熏,持彼种故。”《成唯识论述记》说:“染净诸法以心为本者。谓有漏无漏染净之法皆以本识为本。故云心染情染,心净情净也。因心而生者,谓有为现行法皆因种子心而生也。依心住者,谓有为现行法皆依现行识而住也。心受彼熏者,谓本识现行受染净有为法现行之熏也。此什上文依心住故也。持彼种者,谓本识现行持彼有为法之种子也。此什上文因心而生也。随心染净有情染净者,即以所生能依之法和合假者为有情也。”

前面依护法正义已经说过,心王心所各别有体,故第八本识受熏时,实际上都是心所与心王相应而使有情成为染净。如心王生起现行时,贪等烦恼与之相应,则使有情成为杂染者。如果是信,惭愧等与之相应,则使有情成为善清净者。修唯识观的人,应重视当前一念心,看它的现行是否平等正直住于识观,如果不是平等正直住,应即观察是烦恼相应呢,是善法相应呢?若是烦恼相应,就体停息,即使是有为善法相应,亦应就体停息,而摄心住于唯识上。这是彻底了知隐劣显胜的唯识观义。

5.遣相证性识

前第四重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名唯识已,今此重意其心王中事,理相对遣事证理名唯识。《唯识章》云:“识言所表,具有事理。事为相用,遣而不取。理为性体,应求作证。”识言所表,具有五法,谓识名相等。五法中前四是事,后一是理。现在这一观中,遣事相用,证理性体,即显示遣除遍计、依他二性,而证圆成实性。理者识之实性,即二空所显真如,相谓识相,即心、心所、色、不相应等。用谓义用,即俗谛,相有别义。何故遣之不取?谓此是凡夫所执境故。染依他带实有相故。理谓识性,即绝言真如。体谓体实。即真谛相无别一实真如。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绝色杭州

    绝色杭州

    杭州,这如梦似幻的人间天堂,正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它温柔的怀抱。,作者王旭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写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人文精神,写绝代佳人、一世英豪,写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在这一湖碧水间的林林总总,这美丽华贵的城市,值得你梦萦神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这座天堂级的城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有名满天下的西湖水,举世奇观的钱塘潮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代嫁皇后:很嚣张

    代嫁皇后:很嚣张

    (日更)读者群:77378526《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女强我梅花仙子发誓,永生永世不在成仙,不在爱他。女子凄美的一笑,纵身跳下转世轮回台。我洛神愿自废神力,永生永世不在为神,只为与梅花仙子永生永世比翼双飞。匕首上妖娆的鲜血,犹如血红的藤蔓,就像刺插进两人的心中刺。她说:“你若爱我,为何不信我。”他说:“你若安好,我便安心,你若不好,我就算颠覆天下又何妨。”女再强,需要的还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她说:“在我需要的时候,你不在,那么我要你又有何用。”
  • 辣手医女

    辣手医女

    所谓人性之根,不过贪、嗔、痴、恨、爱、恶、欲——红颜劫所谓人世之苦,不过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红颜泪所谓人心之变,皆源于爱、恨、情、仇——红颜乱她冷漠孤傲,她静若处子,她聪慧灵动。有覆手翻云之能却只笑看花开花落。你且随她们去,听听看她们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七弦音后:极品纨绔大小姐

    七弦音后:极品纨绔大小姐

    她是金牌榜排名第一的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国公府纨绔千金。没有一心致她于死地的后妈,没有萧蔷起怨的嫡庶兄弟,没有因她是废柴而百般刁难的姐妹,只有待她如掌上名珠的祖父母和几位婶婶、姑姑。她横行霸道,无人敢惹;她琴艺无双,可吸引的却尽是禽兽……国公爷有命:“想嫁哪个男人?抢过来就是了!”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有一种没有性质、没有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做是种智慧,修身是智慧的升华。本书从做人和修身两方面帮大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在道德上完美、做人上成功的人。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成鼠,只为报仇雪恨。当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之后,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不死神灵不是尽头,我,徐达,将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整个宇宙最尊贵的存在。当成为宇宙最巅峰的存在时,这一切的一切,就将如迷雾一般被风吹散,而呈现在眼前的,将是重演那创造宇宙的创世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