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800000007

第7章 一望无际的忧伤

明末清初四川盆地酷烈的战争结束以后,曾经昌盛的故土已变得难以确认。有关这一时期四川盆地的凄凉残破记载,多见于各类史籍、地方志及牒谱中,这些翔实的记载像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勾勒出一幕幕令人心寒的旧日故土凄怆景象。

顺治十六年(1659),清四川巡抚高民瞻入驻成都,四川总督李国英入驻重庆,全川除“夔东十三家”控制的巫山地区以外,其余皆为清朝所统辖。

顺治十五年(1658),曾经在四川总督李国英府中任幕僚的阆中生员刘达,给李国英写去一封声情并茂的信。此前,刘达被李国英派到西北去购买战马,当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眼见耳闻的事实使他大感伤痛。他写道:“返乎三巴,见乎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昔之亭台楼阁,今之狐兔蓬蒿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愕,宛如再世。”

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即将平息,然而眼前的一切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当幸存下来的亲戚故旧泪眼汪汪地握手相问,的确会让人惊愕是否在梦中。

这封信是刘达写给四川总督李国英的辞职信,他除了在信中谈到前面的所见所闻,还以十分落魄的心态提出了辞职的原因:因为耳闻目睹这些悲凉的事太多了,“恨不弃人间事,从赤松游耳”!的确很灰心丧气。刘达说他今年三十多岁,前妻死于战事尚未续弦,念及不孝之事无后为大,因此决定辞去军中职务,愿意当一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农,以了终身。

最后,刘达还以锐利的眼光预感到振兴四川的重任将落在李国英这些地方官员身上,因此劝诫李总督:“不矜不伐,以简以宽,亲君子以资运筹,远小人以杜谗间,请大人留意。”这段文字明显借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字句,显得异常沉重和意味深长。

李国英看过这封信以后,在灯下“叹息良久”。

成都当时的情况也很糟,自从张献忠火焚成都城以后,成都几乎成了一座空城、一座废墟。“城中绝人迹十三年”,而且到处是林木荒草,过去的市廛、闾巷和居址,现在都是面目全非无从辨认。每至残阳西斜,狐狸、野兔和野鸡就在这片废墟上奔跑飞翔。

当时川北陕西境内的秦人跟随清军南下开垦,他们的帐篷便搭建在“骷髅瓦砾”之间。

明代成都城内的古井共有两万多口,此时仅仅能找到两百余口。其余的井,要么是塞满瓦砾,要么是填满人的尸骨。

后来有一名老僧,专门雇佣车辆和人力,把城中古井里的尸骨运送出城,结果是“数十载不能尽”。

闻名中外的都江堰从秦代起就以汩汩清流造福川西民众,然而顺治四年至六年(1647-1649)的三年间,全蜀大旱,川西平原剩余的饥民都“大逃亡”,百里无烟,都江堰也因此“淤废”。

康熙初年,经历过兵荒马乱、刀光剑影的四川盆地终于平息下来,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员也开始走马上任了。在这些踌躇满志的官员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样的丰肥沃土。然而当他们骑马坐轿赶到新的官邸以后,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竟然是这般荒凉残破、千疮百孔。

《清代四川史》记载荣昌县令张懋尝主仆八人至荣昌上任时的情景说,这些人怀揣着上级的任命和重振山河的决心来到荣昌,结果发现整座县城四处无人。一行人正在残垣断壁间寻找老的县衙所在地——此时天尚未黑,却见一群老虎从残垣杂树间呼啸着扑了过来。虽经奋力搏斗,但也有五人葬身虎口。

这件事形象地说明四川经过明末清初惨烈的兵燹以后,大部分的城镇都荒掉了,荣昌的这次“老虎噬官”现象并非偶然。新任四川巡抚张德地,于康熙初年途经广元入川赴任,沿途的景象也让他大为动容。

他写道,沿途瞻望,都是些荆榛荒草,偶尔路边看见一两个前蜀遗民,也都是鹑衣菜色。在四川境内行走数十里,没有看见一缕炊烟,城镇几乎没有一座是完整的,人烟较为密集的城镇也不过剩下数十户人家;至于村落,大部分只看见几间茅屋孤零零地伫立在田野里,遗民也就是那么赤贫的几个人还活着。从顺庆经重庆至泸州的路程,张巡抚是坐的船,“舟行数日,寂无人声,仅存空山远麓”。原来还打算按照旧例把四川的省会设在成都,但张巡抚在成都转了一圈,发现全城尽是瓦砾荒草,过去富丽堂皇的蜀王府也长满了茂盛的蓬蒿。因此,只能把四川省会暂时设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阆中,待成都城市复兴之后,再迁来成都不迟。

人口数量锐减是这次劫难最直接的损失,根据清代各地方志的统计,我们可以罗列以下数据:

成都地区清朝顺治四年(1647)尚有残民千家,可是到了康熙三年(1664),就只剩寥寥数百家。

崇庆县康熙六年(1667)人口统计,全县仅余丁壮133人,全县人口折合也不过数百人,这是崇庆县历史上人口数量最低的记录。

新津县民无孑遗,荒榛满目,土著仅余数姓,其余皆逃往他县,或匿迹洪雅。

邛崃县经连年兵灾疫病,人口严重流失,到处是废墟荒草。

郫县土著也是死的死,逃的逃,虽然还保留着孙村、范村、刘村等村落,但若认真统计人口,也是寥若晨星。

巫溪县因为民无遗类,土地全部抛荒,所以在康熙六年被拆掉县级建制,归入相邻的奉节县。

南充县直到康熙中期城内还无人居住,“林木成拱,野草蔽地,虎豹昼出,阒无人居”。

威远县康熙二年(1663)人口统计,仅余丁923人。

简阳县顺治年间只余土著14户。

内江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记载是:“民出就食,所存者不过数十家耳。”

乐至县顺治年间仅存土著27户。

罗江县“土旷多年,田地在荆棘中,乡人存者百仅一二”。

富顺县“若能完其家室者,千万中不一见也”。别说人了,连鸡和猪都已“绝种数年”!

井研县在知县王配京于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县城时,破破烂烂的城里早已没人居住。经知县多方动员招集,“仅得街民十七户”。

綦江县康熙六年人口统计,全县仅存人家247户。

雍正《四川通志》总结道:“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采葍迁徙,丁口稀若晨星。”此时此刻的巴蜀大地,“孑遗”们像清晨天空的星辰一样零星地点缀着广袤而荒凉的昔日天府,并发出瑟瑟的颤抖和微弱的喘息。这是一场巴蜀大地上从未有过的大劫难,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这时候“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经开始了),全川人口仅为18000余丁,折合约9万人。

当时的情形,确如《清圣祖实录》所言:“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

同类推荐
  • 极品农民三国游

    极品农民三国游

    为钱财小农民盗墓,无意中穿越到英雄辈出的三国,面对狡诈的曹操,满嘴仁义的刘备和勇武过人的小霸王,还有娇美如花的貂蝉、大乔、小乔,他能在这乱世中存活吗?看当代农民耕种三国,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另样穿越!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热门推荐
  • 穿越未来之第一夫人

    穿越未来之第一夫人

    星际1015年女性人类早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完成了女性人类的再造。但是,女人是被保护起来的存在。地球古人类女,钱欣欣是唯一在外面乱转的女人,她此时的身份是,餐饮机器人78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幕新娘

    夜幕新娘

    明明爱他却不说,为报答蓝家小姐前世的救命之恩而答应替魂魄已散的她出嫁,舍弃这数十年的光阴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相处,想着数十年对于自己不过是长久生命中的一瞬,他应该会理解,向他解释倒是低看了他……
  • 腹黑老公,碗里来

    腹黑老公,碗里来

    迷糊女暴发户和腹黑男的爱情故事,宠文,小白。
  •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关于友情,古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另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童年、少年、成年,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友情。友情,是更雨季的伞,严冬的炭,它以不求回报的热量,慢慢温暖我们的心灵。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友情故事,以友情告自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体味友情,回忆友情,以一颗关怀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让友谊之花处处开放,使人类的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恶女落落戏江湖

    恶女落落戏江湖

    ★★★★★文文已半价,宝贝们订阅整部的话只要花一半的钱钱哦,详情查看潇湘半价库★★★★★本文7个男主,不喜欢的朋友还请绕道。风格是爆笑+温情,喜欢看搞笑文文的亲,以及看多了虐文,阴谋文想放松一下神经的亲可以来看看.保证从头笑到尾哟.基调是美好滴,阴谋是没有滴,前途是光明滴,美男是多多滴,搞笑是进行到底滴!女猪刘茫落,小流氓一个,长相一般,欺软怕硬,吝啬贪婪,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还好色无赖,心狠手辣,可谓一无是处,唯一可取的地方是脑子还算灵光(废话,不灵光怎么混吃混喝)。一个绝世魔头,一个武林盟主,一个天下首富,一个辣手神医,一个谍报头子,一个无耻神棍,外搭一个“皇宫出品”,组成居家旅行、杀人放火必备团队——落落流氓团。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礼拜六、礼拜天,一个礼拜也就七天,居然就都给排满了?靠之,怎么这么多?强烈要求国家公休日!裁员,裁员!落落流氓团要裁员!炒谁的鱿鱼好呢?靠之,貌似个个都不是好惹的主啊,还是包袱款款,自个跑路吧…亲们忙追问:然后呢?然后啊,然后江湖就又鸡飞狗跳了。————————推荐自己的新坑《老公好狂野》:希望大家喜欢。给自己挂个链接——《绝色特工弱女子》:《皇妃要造反》——链接:长歌应亲的要求建了个QQ群,喜欢长歌文文的朋友可以进来聊聊天.也欢迎各路作者进来一起讨论问题.长歌也不反对大家互相推荐自己的文文,不过严禁专发广告,平常都不冒个泡的&quot;广告机&quot;哦.群号:79729873☆——★——☆——★——☆——★——☆——★——☆——★——☆厚着脸皮推荐自己的新坑——《皇太子的007女友》【情节+搞笑】链接:---------------------------------------------------------------------------------------------------长歌新坑挖好咯~新文文----<绝色妖女惑江湖>链接:自称是美女才女要保持低调的东家大姐的文文<虐上暴君娃娃>链接:好友樱淘晓玩字的搞笑力作----<绝色殿下闯祸妃>链接:好友笨米虫的大作----<重生古代钓美男>链接:好友北棠的大作----<美人夜倾城>链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菊戏

    菊戏

    穷书生在落魄潦倒之际意外得到老板的垂青,得到一份陪伴富家千金的特殊工作,只因他有一张与小姐死去的男友格外相似的脸。然而每当小姐唱起昆曲,穷书生似乎就会发现一丝鬼影,他的梦里也总是出现唐僧取到的佛经,这一切到底在暗示什么?菊花盛开的私家花园到底与小姐男友之死有什么联系?
  • 腹黑小皇“叔”

    腹黑小皇“叔”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很漫长,漫长到,已经没有人去想,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偌大的收发室很安静,静到唯有发报机嘀嘀嘀作响的声音和沙沙的记录声,偶尔有人推开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椅脚和水泥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便显得格外刺耳,紧接着又是一片安静,然后会有人拿着一打记录安静而又匆匆地从后面走过。“老姜,这是大老板的人。这些都是老鹰一手带出来的人,老鹰死后,这里就交给了老姜。”李阳压低了声音……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