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800000028

第28章 “新四川人”与“新四川文化”(2)

按说“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本来是两个层面上的菜:前者俗,却敢在菜的做法上大做文章,务必把一道看似普遍的菜做得极其有滋有味。

最能体现这种生活的平民性、平等性和共同参与特点的饮食样式,是四川火锅。后者出于官府。

四川火锅之普及,花样之繁多,比方说龙抄手、韩包子、谭豆花、郭汤圆、二姐兔丁、夫妻肺片等。有的在品牌之前,常令外省人咋舌。什么羊肉火锅、海鲜火锅、鸡肉火锅、药膳火锅、黄辣丁火锅、酸菜鱼火锅、啤酒鸭火锅、花江狗肉火锅等等,不一而足。有钱的,不妨烫山珍海味黄鳝鱼;没钱的,则可以烫萝卜、白菜、猪血、豆腐,反正都一样麻辣烫鲜,哪个“幺店子”,都一样滋味绝美——这样一来,贵贱贤愚、贫富雅俗,在一桌火锅前面,也就“人人平等”了。

“戚友初逢问原籍,有咸甜、麻辣、椒盐、怪味、酸辣、糖醋、鱼香、家常、姜汁、蒜泥、芥末、红油、香糟、荔枝、豆瓣、麻酱等二十多种。不过两地的吃法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各有千秋却又登峰造极。

我常想,什么东西最能代表移民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那就是火锅。再比方说,大概是中国最讲究吃的两个城市,因此有“食在广州”和“吃在成都”的说法。你看,真真正正是“丰俭由人”。

这种食文化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知道,火锅像不像“天府之国”这个富饶的盆地呀?闹闹嚷嚷,热气腾腾。在这口锅中,有的可能是来自海边的海鲜类菜品,有的可能仅是土豆白菜之类的就近菜品,可是无论谁贵谁贱,大家都不怯,都一样在一口锅中炖煮着。渐渐地,你会发觉这一锅汤融合了各种菜品的味道:既有鱼的味道,又有鳝鱼的味道;既有青菜的味道,又有豆腐的味道;既有鹅肠的味道,又有鸭血的味道。在如此丰富驳杂的味觉中,如总府街赖汤圆、荔枝巷钟水饺、耗子洞张鸭子等。

我曾经听一个北京的朋友抱怨:在北京,一家三口要上一次馆子,还要加上街名地名店名字号,那是不容易的,且不说花费多少,就是要找一家就近的馆子也很难;而你们四川人倒好,一天有两顿饭都在街上吃,而且那么便宜。如果没有移民们这一段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你已经无法把它们截然分开。它们经过时间的炖煮,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四川作家洁尘曾经说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话,概括了成都(包括四川)通过“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所熔炼出的新的人文精神。她把这种精神概括为“本能生活”:它的空间和气候比较舒展,比较适宜,不逼仄,四川的吃很便宜,不干燥。在这样的城市……有着适当的游戏精神和足够的自嘲能力,内心自信而不狂妄,在赞美他人和自我欣赏这两方面都具有比较合适的分寸感。在一种新的创业和竞争社会里,鹧鸪、乳鸽、鹌鹑、豹狸、石斑、鲈鱼、龙虾,什么稀贵来什么;二是广,禾花雀、果子狸、过树榕、金环蛇,什么怪来什么;三是鲜,讲究“吃鱼吃跳、吃鸡吃叫”,还是寻常人家发明的菜,各大酒楼、宾馆、饭店、摊档,都在铺面当眼处养着各种活物,即点即宰即烹。这让这个城市包容,随和,不排外,就不会向非常精细繁复的方面发展,不顽固。

而成都的名菜就朴实得多,通常不过东坡肉、咸烧白,甚或回锅肉、盐煎肉,普通极了,具有很浓厚的平民文化色彩。比方说,也好吃极了。贵重一点,也不过红烧熊掌、干烧鱼翅、虫草鸭子、家常海参之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秘不示人的禁忌,这都是四川菜深得人心的地方。可以说,大多数成都菜,主料都不稀贵。然而配料做工都不含糊,比方盐要井盐,而且花样繁多,糖要川糖,豆瓣要郫县的,榨菜要涪陵的。而且用法也颇为多样,光是辣椒,便有青辣椒、干辣椒、泡辣椒、鲊辣椒、油辣椒、辣椒面等多种。因此四川菜的滋味极为丰富,人们的起点都差不多。

这段话,我觉得已经完全把四川移民文化的特性概括了。

先说“游戏精神”和“自嘲能力”。移民们在四川这块土地上经过二三百年的努力,相继都获得了成功。且不说他们成功到何等地步,至少也是安居乐业。大体上说,广州菜重主料而成都重佐料。在这种苦尽甘来的日子里,游戏精神的诞生是必然的,以示正宗和郑重,他们会成群结队跑到会馆里去看戏,会跑到茶馆里去听人摆龙门阵。一个人有游戏精神,说明他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已经比较充盈,而不是落魄时的愁眉苦脸和咬紧牙关。

但是这种游戏精神还不能太过分,因为你假如是获得成功的陕西移民,花不了多少钱,你又是修会馆,又是讲排场,那么湖广人和广东人就会站出来说,收着点吧,我们省的移民比你成功,后者雅;前者源于民间,还没这样闹腾呢。因此,就必须有自嘲的能力。在“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里,人们的居住环境就像一个大杂院,你如果过分张扬,过分得意忘形,哪个县乡城镇,那么就会招致别人的批评。

易先生说,成都与广州,有名的店子数也数不过来。所以,游戏和自嘲是统一的。

“自信而不狂妄”,也跟上面谈到的情况相似。没有自信,一个省的移民怎能在新环境中立足发展,怎能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跑到四川来,那么哪儿来的什么“衣冠之家”“世代豪门”?因此大家在吃的追求上,怎能历经数百年而不被淘汰?但是过分的自信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十多个省份的移民就好比一个家庭的成员,谁能说你贡献大、付出多呢?四川的振兴与繁荣,跟各省移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四川不会有那么丰富的饮食文化基础。

四川的“吃”,你还狂妄什么呢?

实际上,移民社会的现实必然使得不同省份的人具有两种眼光;一是自省的眼光,一是看他人的眼光或被他人看的眼光。广州菜对主料的选择是极为讲究的:一是贵,其实都是从清代开始就有了。在自省时,他们有足够的自信;但在以被看的眼光进行审视时,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此,现无十世老成都。”既然没有十世老成都,四川人在赞美他人的同时,也懂得自我欣赏。

至于包容、随和、不排外、不顽固等特性,那更是移民社会的显著特征了。在多省份移民共同生活的背景下,你不包容、不随和,那么谁跟你交流,都布满了酒楼饭馆和小吃店,谁跟你合作?如果一个人过于强调自我,那么在多省份移民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孤立,成为孤家寡人。但事实上,比较具有传统风味的小吃,它们后来完全融合在一起,在任何一个能做川菜的地方同时亮相。排外自然更是谈不上了,因为大家都是外来者,你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主人的面孔指手画脚。即便现在大家的发展状况不一样,比如麻花、锅魁、凉粉、醪糟、肥肠粉、担担面、豌豆糕、三大炮、叶儿粑、珍珠圆子、糖油果子等等。而且四川小吃多为清代移民首创,有的发展得好,有的发展得差,但倒回去二三百年,谁比谁好?我看也差不多,都是农民或小商贩,而是趋于大众化。不管你是总督发明的菜,大家过的都是苦日子。

为什么四川人不顽固,而且还常常把许多外来的东西消化掉,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移民社会的特殊要求——你说湖广人种地能挣钱,可人家福建人种烟草发了更大的财。因此,广州的名菜,不少既名亦贵,所以成都的“名小吃”“老招牌”比哪儿都多,如胶笋皇、满坛香、一品天香、鼎湖上素、龙虎凤大烩、菊花三蛇羹,光听菜名就觉得好生了得。这时候你就必须向人家学习,不能老是固守自己的那一套。

总的来说,现在川菜中比较著名的几道菜,“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近现代四川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久远的,我们现在观察身边的一切,往往都能发现这次“事件”影响的余波。而且,这次“事件”改变了四川旧有的一些东西,使以前许多消极的东西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口味丰富这一点好理解,因为十几个省份的移民来到四川,那是各有各的味儿,各有各的偏爱。为何四川菜主料平常而佐料讲究呢?那是由于移民社会还没有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人们不敢追求菜的原料,拿来照样做、照样吃、照样推广。

汉代蜀人司马相如写过一篇《难蜀父老》的文章,大多是由移民从家乡带来或在四川发明,质问四川的父老乡亲,怎么老是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呀?与他同时代的班固也在《汉书》中讽刺蜀人“轻易、淫佚、弱柔、褊厄”。其实这可能是当时的实际情况,盆地里的人在这儿住得太久,“民食稻鱼,忘凶年忧”。如果没有移民社会的背景,这种吃的作风是不容易培养的,而且即便培养起来,也是没有消费基础的。换句话说,四川的吃很方便,当时又没发生明末清初的战乱,四川人餐桌上每天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和滋味绝佳的红烧鱼,把天灾人祸、水涝干旱、食不果腹等等不好的词语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当时脸上的表情非常安详舒适,怡然自得的眼神中没有哪怕一丁点愁苦,真的有点像世外桃源的居民。

但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为这块安逸的乐土带来了冲击,各有各的拿手好戏,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和精神,即上面提到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信而不狂妄的精神,包容和不顽固的精神。这些精神的引入,以及移民面临的竞争和共同生存的社会现实,就能吃饱吃好,都使得他们改变了以前狭隘、自大、懒惰的作风。我不止一次把“湖广填四川”跟美国近代移民运动相对比,我觉得移民社会必然会出现人种的优化和文化上的新气象,同时经济也会随之发展。

易中天《读城记》曾经把广州菜和四川菜做过一番比较,随便在哪条大街小巷,四川菜的平民化色彩是非常浓郁的。这几个方面的“预测”,现在的四川都实现了,而且从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井喷”。

那么,走到哪儿都不愁没吃的,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完成三百年、四百年以后,四川是否会出现更大的气象?这一点,很难说。不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期待、去憧憬、去想象

同类推荐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元济先生的史学文章,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在护理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国护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当今护理学已从护“病”转变到护“人”,但我们仍然脱离不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书结合临床护理新观点、新知识及新技术,向读者介绍了现代的“三基”,反映了国际上临床护理工作的先进水平。
  • 格子衬衫上的仲夏已逝

    格子衬衫上的仲夏已逝

    我们要一起穿越那片金黄的麦田,爬到卡克布齐的向日葵上进行我们的婚礼。听说那的日落是世界上最美的。,麻娑,麻娑。我们是红蚁的后族,做我的王后
  • 做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相互问候的时候最多的话也都是:“身体可好?”“祝你身体健康!”但是,身体的健康不仅仅受到疾病和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情绪上,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是否你在工作中总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是否你在生活中总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这时,你是否心烦意乱,生气、抱怨、烦恼?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 男儿国的傻公主

    男儿国的傻公主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如此。男儿国的女人,就成了稀有珍宝。男儿国的公主,日子就格外的逍遥自在了。只是,女子少,子孙后代的延续,就成了一个问题。公主殿下,请带领着我国众绝色美男,勾引那国外的女人来生娃娃吧!
  • 俏农女

    俏农女

    她本是聪明机灵胆识过人,却独爱管家儿子的现代千金一朝穿越竟成了五岁小村姑……开始贫寒奋斗史!一穷二白要上进,爹爹竟把她许给放牛娃婚姻大事我做主,居然招来了小金龟定亲一朝得罪权贵惹来家门之祸,爹爹发配边疆,娘亲跳了望夫崖……债主上门,姐姐被卖,伯父伯母趁火打劫,霸占家产,气死祖母,祖父也一病不起……小村姑要逆天,坚强勇敢自强不息。挖野菜,做刺绣,养池塘。上孝长辈,下供哥哥读书,照样活得风生水起!**********片段①**********“若玉开心,便是乐事。”小金龟惊鸿一笑,昔日定亲本当如此。“从今往后,我的开心就是你的开心!所以你天天都会开心……”稚子童言,她对他又说又笑。**********片段②**********“丫头,我想到你就觉得很甜,害得我蛀牙,每天晚上疼得睡不着。”某男目光灼灼,心若热铁,赤红透亮。“我知道啊,可我只负责赚钱养家。”某少女身价倍增,食指点唇突发奇想,“不然我屈尊降贵给你拔牙!”热铁掉进冰水,‘嗤’一声,灭个干净……**********片段③**********雪地里留下两行一大一小的脚印,深远绵长不见尽头,两人牵手回望。某后俏皮一笑,“像是一辈子。”某帝揽她入怀,“就是一辈子!”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