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脑 人体的最高统帅
难解的数学题,结构复杂的英语单词,即将实施的策划方案,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绞尽脑汁的问题。其实,在你发愁的时候,我们身体里的一部分器官也在发愁。它们熟知你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并帮助你解决一系列问题,但是,你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英文名 Brain
重要功能 接受信息传达指令
不可思议 将大脑展开相当于一张报纸的面积
小心一点 我们的大脑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处于激活状态,我们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人的智商之所以以绝对优势胜过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类拥有极为发达的大脑。
这样重要的器官当然分量也不轻。一个成人的大脑平均重量约1500克,占体重的2%~2.5%。在哺乳动物中黑猩猩尽管身躯庞大,可大脑的重量却只有五百多克,仅为人类大脑的三分之一。但是并不是说大脑越重就越聪明,例如大象的大脑有4700克左右,但是它们的智商并没有人类高。
人类的大脑不仅在重量上占显著优势,表面积也为所有动物之冠,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展开的话就相当于一张报纸的大小,如此之大的面积来自于大脑的褶皱构造。这种特殊结构的形成是有原因的,连接到大脑的神经,来自身体的各个不同部位相对应的神经元会不断地生长,于是就像是一大堆相邻的“线段”都不断地伸长并挤在一起,最后就必然形成了褶皱。大脑表面有无数的沟槽,可以让有限的大脑容量得到更好的利用。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所以它有些像豆腐,但是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也不是白的而是淡淡的粉色。
那么,大脑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大脑由大体相等的两个半球组成,其形状好似两个合起来的拳头。两个半球被一条大纵裂所分开。此处还有一条中央裂从外侧横切每个半球,它始于纵裂中部,经大脑隆起并向下延伸到脑边。每个大脑半球中央裂和纵裂前的部位叫额叶,头颅枕骨下脑球的后部称为枕叶。在它们之间还有顶叶和颞叶。大脑的两个半球由卷曲的大脑皮层所复盖。大脑皮层上有些部分呈回旋状,被称为脑回。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处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个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作用促使它们对个体而言呈现出一体化的功能来,从而让我们平时无法意识到我们被两个大脑所控制。
根据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还可将大脑分为四个区,它们是主管我们心理意识的额叶区,主管我们听觉功能的颞叶区,主管我们肢体感觉和运动的顶叶区和主管我们视觉的枕叶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这些区域内完成的。
人类为脑部最发达的动物,不仅仅因为人类的大脑有复杂的结构,还因为人的脑在旧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脑。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人类的大脑还可以分为三个结构,由下往上依此是旧皮质、古皮质、新皮质。留存在最下层的旧皮质是最古老的脑,与之对应的是爬虫类的脑。古皮质为中间一层脑,与之对应的是旧哺乳动物,如狗类和猫类的脑。最上一层是最新进化的脑,猿人和人类就拥有这一层。新皮质越发达,动物的智能就越高。也就是说,人类现在能拥有如此高的智慧是在旧皮质和古皮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这一层在腹中胎儿形成两个到四个月时慢慢长成。
虽然人类的大脑较为发达,但是普通人的大脑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充分开发大脑,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上千万册书的五百倍。而处于激活状态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
早在1999年,科学家们就开始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解剖学研究。有趣的是,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反而比平常人要小一些。对此,研究人员解释说:“也许一两个参数并不能解释爱因斯坦的超强智力,但是他的大脑确实只有1230克,这一重量要低于现代人大脑重量的平均数。”这一发现也意味着人类有必要对爱因斯坦大脑的其他复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或许会有重大发现。
2.左脑和右脑 人体内的逻辑学家和艺术家
英文名 Left Brain And Right Brain
重要功能 右脑控制身体左侧的肢体,左脑控制身体右侧的肢体。
不可思议 用右脑思考,你会发现很多枯燥乏味的事物背后会有很多有趣且深动的现象。
小心一点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使用左脑较多,而忽视右脑的使用
人类的大脑皮层是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的,它们通过大量能够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联系起来。这两个部分被通俗地叫做左脑和右脑,更准确地应该叫左半球和右半球。
左、右半球的大脑皮质分别控制对侧的身体肢体活动,也就是说,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的肢体,左半球则控制身体右侧的肢体。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而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右脑比较发达。
除了控制我们身体之外,在思维倾向上这两个部分也有力地左右着我们。如果进行形象的描绘即左脑就像个逻辑学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
而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非语言的形象思维,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像力极强。右脑不擅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二者不管是在肢体控制还是感情控制上都截然相反,但是在他们的控制下人体显得非常协调,它们是怎么密切配合的呢?形象地说,右脑如同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许多本书,并由左脑给这些书依次贴上不同的标签,便于以后的识别和获取。也就是说,右脑将获取的信息以图像或者其他形式展现在左脑的面前,然后左脑对这些图像进行逻辑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归成语言或数字,这样一来经过加工的信息就变得容易识别。
尽管二者协调合作可以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但是活动的效果却不是最理想的。这缘于右脑与左脑的另一个重大区别。左脑储存和掌管的是近期的和即时的信息,而右脑则是遗传信息的宝库。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低等动物只有右脑,没有左脑,高等动物才分化出左右脑。左脑是人的“本生脑”,记载着人出生以来的知识;右脑则是人的“祖先脑”,储存从古至今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因子的全部信息。初生婴儿左脑受损,可以照常吃母奶,若右脑受损,就丧失了人吃奶的本能。
左脑和右脑储存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样的,如果说人生短短几十年积累的知识是一滴水的话,那么右脑存储的祖先千百万年遗留给我们的遗传信息则是一片汪洋大海。学会用右脑思考,你会基于人类亿万年的遗传信息考虑问题,因而更豁达,视角更宽广,你会发现很多枯燥乏味的物质的背后有很多有趣且生动的现象。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现在绝大多数人使用的多是左脑。这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体的自然生理属性。由于人主要使用右手,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所以造成人体的左脑满负荷运作;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加重了左脑负担,而右脑无事可做,所以传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应变能力创造力的左脑型人群。严格说来,只有将左右脑都很好的开发利用的人,才真正算得上健康聪明的人。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锻炼右脑呢?
例如把“1”看成一支笔,“2”看成是一只鸭子,“3”看成一条弯曲的路,“4”看成一面小旗,“5”看成一个钩子,“6”看成一个有柄的苹果,“7”为一根拐杖,“8”是一副眼镜,“9”看成一支羽毛球拍。当别人叫你买不同数量的六样东西:米、面包、书、鱼、牙膏、花时,可以这样记忆:一支笔插在一包米上,一只饿肚皮的鸭子咬住面包在吞咽,在弯曲的路上摆了很多卖书的摊子,路边的旗杆上画有鲨鱼,旗杆上有一个勾挂了装满牙膏的袋子,在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朵花。这些思维模式都可以帮助你锻炼右脑。
3.小脑 运动教练
英文名 Cerebellar
重要功能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人体运动
不可思议 小脑的褶皱比大脑还要精细
小心一点 不经常运动,会使小脑功能减退
闭上眼睛,拿出一根手指,你试着碰触你的鼻尖、嘴巴、耳朵,这时你会发现你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其实,现在就是你的小脑在发挥作用。
小脑是脑的一部分,虽然叫小脑,其实并不小,就体积而言,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器官。小脑的表面积为800平方厘米,是大脑皮质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从外观上看,小脑就像一只飞蛾。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狭窄部分,卷曲如虫,称为蚓部。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在小脑蚓部和半球表面有一些横行的沟和裂,将小脑分成许多回、叶和小叶。在这些横贯小脑表面的沟和裂中,后外侧裂和原裂是小脑分叶的依据。后外侧裂将小脑分成绒球小结叶和小脑体两大部分,而原裂又将小脑体分成前叶和后叶。
小脑与大脑不同,其功能主要是影响同侧肢体。小脑上分别有躯体各部的代表区,小脑半球是四肢的代表区,半球上半部代表上肢,半球下半部代表下肢,故小脑半球损害表现为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蚓部是躯干的代表区,调节头、颈、躯干肌肉活动。蚓部主要与脊髓和前庭器官发生联系,维持身体平衡。上蚓部受损易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易向后倾倒。
具体来看,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保持身体的协调。人类能直立行走,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平衡性。而身体平衡功能与小脑的绒球小结叶有密切关联。人们曾用猴子来证明过这一点,实验结果表明,切除了绒球小结叶的猴子,由于平衡功能失调任凭怎么努力也站不起来。要想站起来,就只能躲到墙角里贴着墙壁慢慢站立起来。
小脑的第二个功能是调节肌紧张,这与小脑的前叶有关,前叶蚓部具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而前叶两侧部具有易化肌紧张的作用,它们分别与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小脑的第三种功能在舞蹈时很容易体现出来。有的人随着音乐能协调地舞动身姿,而有的人总是跟不上节拍,且随意舞动的姿势看起来并不美观,这种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就与小脑半球有直接联系。小脑半球与大脑皮层有双向性联系,大脑皮层的一部分传出纤维在脑桥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的传出纤维则在齿状核换神经元,从齿状核发出的纤维可以直接投射到丘脑腹外侧部分或经红核换元后再投射到丘脑腹外侧部分,转而投射到大脑皮层,形成大小脑之间的反馈联系。这一反馈联系对大脑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起调节作用,并在人类中最为发达。
小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就是会向大脑打小报告。例如当别人挠你痒痒的时候,你会大笑不止,但当你自己给自己挠痒痒时,却从来不会发出笑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你在别人挠你痒时发出笑声,这是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对抗恐惧的本能反应,它是人的小脑在接受这个信息时发出的命令。而当人自己挠自己的痒时,人的小脑会发出另一个信号,告诉大脑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给予反应,于是任凭你怎么挠也不会想笑。
倒着走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感
我们习惯于向前走,但这使肌肉分为经常活动和不经常活动的两部分,影响了整体的平衡。其实早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了关于倒走的记载,道家人士也常以此法健身。倒走与向前走使用的肌群不同,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更重要的是,由于倒走属于不自然活动方式,可以锻炼小脑对方向的判断和对人体的协调功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倒走时为了保持平衡,背部脊椎必须伸展,还有预防驼背的功效。
4.下丘脑 维持体内“平衡”的司令员
英文名 Hypothalamus
重要功能 控制机体的重要神经结构和内分泌组织
不可思议 人的体温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是下丘脑指挥的
小心一点 下丘脑受损后可能导致肥胖症或厌食症
下丘脑虽然也叫脑,但是不善于思考问题,可以把它看做是人体“不动脑”的司令员,但是它有高度发达的感受系统,与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网有着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连接。这位司令员的职责是控制机体的重要神经结构和内分泌组织,它的所在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转调点。
下丘脑是大脑基部相对较小的区域,位于靠近脑底部的地方,几乎处于人头部的正中心。下丘脑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它的神经细胞具有神经和内分泌两种功能。所以,它既是调节内脏活动,又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内部有许多神经细胞集合在一起,组成多个神经核来完成下丘脑的各项功能。下丘脑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物质代谢及生殖等重要生理功能。
首先,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上功不可没,我们人体平常总能维持在一个舒适的状态就是由于有了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下丘脑会将人的内环境温度稳定在37摄氏度左右。只要人的体温上升0.1℃,下丘脑的发汗中枢就会受到刺激,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扩张毛细血管,打开数以万计的汗腺,以便排出血液中多余的能量。同时,下丘脑向脑的其他区域发出加速呼吸的信号,使人气喘,这样可以带走更多的热。另一方面,在寒冷的时候,假如人的体温降低0.1℃,下丘脑就要求肾上腺和垂体确保肝脏释放出更多的血糖供给肌肉做燃料,因为肌肉是人体的主要火炉。下丘脑还会让人打寒战,通过肌肉活动产生热量。
另外,下丘脑在人体水平衡调节上也下了很大力气。一旦下丘脑发现人体脱水造成血液中盐分太浓时,下丘脑和垂体便会共同努力分泌抗利尿激素ADH。额外的ADH能促使肾脏吸收比平时更多的水分,使尿液变浓。同时唾液腺减少唾液分泌,人就会感到口干舌燥。此时,他需要喝水,平衡才能恢复。如果人喝了过多的水,下丘脑就会向垂体发出信号,减少送往血液中的ADH,促使肾脏频频制造尿液。
我们的饥饿感,也是下丘脑给出的信号。当体内食物给予的能量慢慢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内的血糖供应下降,四肢开始倦怠无力。下丘脑对这种信息作出评价后,便开始发出冲动信号,于是胃感到空洞,唾液也开始分泌,这时人体就产生了强烈的饥饿感。下丘脑的两组细胞核对食物特别关心,如果其中一组遭到破坏,人就会吃得过多且不能自制;另一组遭到破坏时,人将停止进食,并对一切食物丧失兴趣。所以不管是不能自止的食物肥胖症,还是厌食症,都是我们的下丘脑在作怪。
我们在发烧的时候,下丘脑发出的信号会使身体进一步发热,从而试图杀死有害的病菌。
所以当你发烧感到难受的时候,其实就是下丘脑这位“司令员”率领热血沸腾的“千军万马”与病菌搏斗的时候。
下丘脑可控制情绪?
下丘脑对情绪反应有影响,切除大脑皮层而保留下丘脑的动物,可自发产生或者用轻微的刺激就能引起发怒的情绪表现,如猛甩尾巴、竖毛、张牙舞爪、挣扎、瞳孔扩大、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去除下丘脑的动物,只能零星地表现出上述部分反应。在刺激猫的下丘脑前区时,会引起低头、耳向后倒、拱背吼叫、肌肉紧张等恐惧反应。这都说明下丘脑与情绪反应关系密切。
5.脑干 信息的周转驿站
英文名 Brainstem
重要功能 大脑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
不可思议 听音乐可以锻炼脑干
小心一点 脑干控制着眼球肌肉等部位一旦损伤后这些部位的功能将发生紊乱
从脊髓传递过来的信息不能直接到达各个神经中枢,还有一个周转的驿站——脑干。它就像脊髓这条大路末端的分岔口,将信息再分别传送给不同部位的神经中枢。看来信息在人体的传递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再来看看脑干是怎么帮助我们传递信息的。
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处于大脑的下面,脑干延髓部分的下端连接着脊髓。
脑干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中脑、脑桥和延髓。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大脑脚底,内行锥体束。两脚底间叫脚间窝,动眼神经由此出脑。背面有上丘一对,为皮质下视反射中枢。还有下丘一对,为皮质下听反射中枢。下丘下方有滑车神经出脑。中脑全长有中脑导水管贯通,上通第三脑室,下通第四脑室。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
在中脑的下方便是脑桥部位。它的腹侧可见宽阔的横行隆起,为脑桥基底。其两侧渐窄部分叫脑桥臂,伸入背方的小脑内。脑桥臂上有三叉神经出脑。基底下缘以横沟与延髓为界,沟内从中线向外依次有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出脑。基底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脑桥和延髓背面是一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底面上可见由菱形窝外侧角至中线的髓纹,它是延髓和脑桥在背面的分界线。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
脑桥的下方又为延髓,上粗下细。腹侧面正中沟两侧是锥体,由下行的锥体束纤维聚集而成。其中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下方交叉至对侧,构成锥体交叉。在锥体外侧缘有舌下神经出脑。舌下神经背外侧从上到下还依次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出脑。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
此外,脑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状系统。网状系统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总的来说,来自脊髓右边的信息,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的信息,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所以,信息只有通过脑干,才能到达脑的各级中枢。同时,各级中枢的冲动也只有通过各脑神经核团才能传达到脑神经所支配的器官而引起反应。脊髓和脑的各级中枢也靠位于脑干中的那些长传导束联系起来。此外,脑干还具有反射功能。在脑干中的感觉性核团与运动性核团之间,有中间神经元联系或两者直接联系,能引起多种反射活动,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咽反射等。
而今,科学家们发现,脑干还不仅仅只具有这几个单纯的功能。通过实验他们认为,脑干在处理音乐和语言这种复杂信息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多听音乐不仅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还能够锻炼脑干,从而使脑部更为活跃,并且使受脑部控制的耳朵更加敏感,也可以让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可谓是一举数得。
延髓损伤危险重重
当脑干的延髓损伤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病人死亡。较高位的脑干损伤时出现的呼吸循环紊乱常先有一兴奋期,此时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样呼吸,以后转入衰竭,脉搏频速,血压下降,呼吸呈潮式,最终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呼吸停止在先,在人工呼吸和药物维持血压的条件下,心跳仍可维持数天或数月,最后病人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6.脊髓 中枢神经中的迎宾大道
英文名 Spinal cord
重要功能 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
不可思议 脊髓的长度41~45厘米
小心一点 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损伤
不管是大脑、小脑、丘脑都有收集人体相应部分信息的功能。但是信息不能直接到达脑部,它就像货物的运输一样,需要行走一段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各种信息最终会汇集到一起,会从一条线路上通过,这就是脊髓。它就像脑部的迎宾大道,恭候着从各处传来的信息走向我们的脑部。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全长41~45厘米。最宽处的直径仅为1厘米,重量35克左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椎形,终于第一腰椎下缘。所以在做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脊髓。
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它们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形状酷似一只蝴蝶,内有纸级反射中枢。腹侧的角粗大,叫前角,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细胞体组成。背侧的角狭细,叫后角。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形成。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活动。例如: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
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神经纤维组成。将脊髓各部分及脑联系起来。不仅将脊髓的各神经中枢,及脑联结起来,同时还能传导信息。因此,脊髓的白质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上行入脑,脑的信息也经脊髓,通过脊神经到达身体各部分。
脊髓在人体中是如何工作的呢?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包括传导浅感觉,即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薄束和楔束等,以及脊髓小脑束的小脑本体感觉径路,这些传导径路将各种感觉冲动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包括执行传导随意运动的皮质脊髓束以及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的锥体外系统,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脊髓不同于其他器官,它本身不能贮存氧气和糖分等营养物质,必须依靠血液随时补充才能生存。所以,一旦脊髓受到损伤,如脊髓震荡、脊髓压迫等外力打击,血液将会停止供应8~10分钟,在这期间,脊髓便会出现一个不断发展的脊髓自体溶解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脊髓中心出血性坏死,并向四周扩延,最后形成大片出血坏死。这时,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已经无法担当传递信息的重任,它所主管的神经功能也就随之丧失。这正是脊髓损伤以后,损伤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丧失的原因。
更令人遗憾的是,脊髓没有再生能力,它不像皮肤等其他部位那样,受伤后可以自行修复慢慢恢复正常。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损伤,而且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扭转这种局面。例如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纽约参赛时,就因为意外受伤而造成了脊髓损伤,至今依然无法站立,运动生涯也永远画上句号。
残奥会源于对脊髓受损士兵的鼓舞
残奥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为了让在战争中因脊髓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的士兵能够尽快康复,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英国的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衷残疾人事业的知名人士,为一批轮椅运动员组织了自己的运动会,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四年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在英国成立,并于当年举办了首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也就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身。
7.脑电波 四种不可思议的电波
英文名 Brain waves
重要功能 反应脑的活动
不可思议 人体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
小心一点 在不同的脑电波波段中学习效率差别很大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磁场,但是殊不知,人体自身也有一个磁场,并且人在思考的时候,磁场会随之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们就把它称为脑电波。我们思考的越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量的脑力劳动会导致比体力劳动更大的饥饿感。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按照变动时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
最短的脑电波为δ波,即得尔波,频率为每秒1~3次。δ波一般出现在人的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的人脑内。对于正常人而言,如果脑电波呈现这样的活动状态,一般为深度睡眠,或无意识的状态。在医学上若脑电波低于0.5Hz,则将被定为脑死亡。
紧随其后的是θ波,即希塔波,频率为每秒4~7次。此波为10~17岁的青少年的脑电波中的主要成分。在θ波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心灵之门大开,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此时,对于触发深层记忆,强化长期记忆十分有利,所以在科学界称θ波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
频率第三高的是α波,即阿尔法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在α波时,人的意识清醒,身体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少,相对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动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这时大脑灵感与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所以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
最快的为β波,即贝塔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在β波活动时,人处在警觉紧张的状态。这也是人脑清醒时大部分的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较快,若没有充分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
如果说电力要有发电站才会产生的话,那么脑电波的“发现站”就是我们脑部的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刺激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要完好无损。
另外,大家都知道“电生磁,磁生电”的道理,也就是说,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科学家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他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测到。1971年,国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脑磁测量是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的生理活动或心理状态下脑内产生兴奋性部位,无疑是检测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α波与学习
许多研究人员和教师认为最适于潜意识的脑电波活动是以8~12Hz速度进行的,那就是α波。英国快速学习专家科林·罗斯说:“这种脑电波以放松和沉思为特征,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象力的大脑状态。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觉状态,能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α波让你进入潜意识,而且由于你的自我形象主要在你的潜意识之中,因而它是进入潜意识唯一有效的途径。”
8.记忆 对历史的重温
英文名 Memory
重要功能 熟悉生存环境 提高生存能力
不可思议 右脑的记忆存储量是左脑的百万倍
小心一点 如果不多次反复读取记忆中的信号就会慢慢地遗忘
任何一种脑在指挥人体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前的任务,最重要的一个作用还在于形成记忆。试想一下,如果在脑指挥下的各种活动不能形成记忆,那将会给人体和脑带来多大的负担,或许也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
那么,我们如此宝贵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随着这样一步一步对记忆的好奇和探究,今天,记忆形成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是连续而不间断的。每天大量的外界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从人的眼、耳、鼻、口以及皮肤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这些感觉信号再进一步被神经纤维转送到大脑的海马区汇总形成整体的记忆。这些记忆被再次分割成不同的元素分别储存在记忆的单元——神经元里。科学家根据实验数据推测,神经元细胞体内的化学变化促成了细胞质内电性或是蛋白特征的变化,这种与邻近神经元细胞的差异使得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输的信号也产生了差异,每个单元的这种差异汇集起来,在中枢神经系统反映出来,就形成了记忆。简单地说,这种记忆的形成在某种方式上类似于计算机硬盘上数据的形成。
那么这种形成并储存的记忆为什么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丧失?记忆信号被储存于神经元细胞里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细胞之间会生成暂时的桥联,记忆信号被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样的桥联通道传送读取。这种桥联不会一直存在,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暂时桥联的记忆信号就是短期记忆。当桥联消失之后,虽然记忆信号仍旧储存在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里,但是因为通道的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就无法再读取这一记忆信号。这一无法被读取的信号就此成为了丧失的记忆。但是,如果在桥联消失之前,同样的记忆被中枢神经系统再次读取,这个桥联就会被加强。多次反复读取同一记忆信号会不断增强同一桥联直至桥联变成永久通道,不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种永久通道联系的记忆信号就是长期记忆。
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快并加深记忆力。其实,我们可以从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区分中找到答案。人的左脑和右脑分别起着不同的记忆功能。左脑的记忆属于语言性记忆,右脑的记忆属于影像性记忆,或者说是图像性记忆。左脑的语言性记忆要“先理解后记忆”,记得慢、记得少而且遗忘快,是一种“劣质记忆”。而右脑的影像性记忆与语言性记忆不同,是如同照照片一样,通过影像来记忆。当你要记住什么内容时,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右脑都把它当成图像摄入大脑,就像照相一样,“喀嚓”一声,所有的内容就定格为一张图片,储存在右脑中,而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种记忆的优点在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过去的经验或事物,不是单纯地用语言或文字“被想起来”,而是通过图片影像明晰地再现,因此右脑的影像记忆是一种“优质记忆”。所以,运用右脑的功能来记忆事物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古代的记忆高手——张松
传说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杨修拿出曹操新著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笑着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于是就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