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6900000018

第18章 培养孩子的心智

1.心智发展不能人为定制

心智演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为不合理地去干扰它就会对它造成损害。

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专制时代,人们的教育理念是:儿童的心智发展可以人为定制,他们的能力主要靠老师和学校给予,孩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装知识的器皿。

然而随着专制时代的结束,幸福成了一个合法的目标,人们的劳动时间缩短了,公共娱乐合法了,随之而来的是在教育方面的改变--家长和教师开始认为,孩子的许多愿望是合理的,儿童的游戏也可以得到鼓励。心智演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为不合理地去干扰它就会对它造成损害。我们不能把人为的形式强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

2.重视心智发育

教育者要知道怎样聪明地在身体和心智培育上分配时间。

回顾一下教育史我们会发现,身体和心智这两方面的教育似乎从未同步过。一个时期人们只注重身体的发育而漠视孩子心智的发展,另一个时期人们又特别注重心智培育而忽视身体的发育……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这两个方面终于走到了一起:人们开始看到,要想实现生活的成功和幸福,就必须同时依赖良好的身体和心智。假使有了好的脑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去使用它,那也是无用的。许多神童长大后无所建树,其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具备多么健壮的身体,如果没有心智的成长,也是无用的。由此,我们便发现了教育的一个秘诀:教育者要知道怎样聪明地在身体和心智培育上分配时间。

3.什么是心智培养的标准

智力培养的成功与否绝不是看孩子能记忆多少条规则,而是看他是否有运用规则和有效方法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加强孩子记忆力方面,我要提醒大家,从前流行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过时,它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相反,注重理解和运用的方法被证明是有效和有益的。比如,要让孩子熟记乘法表应经常从运用中来让他记忆;要让孩子学会语法应尽量让他在语言的自发环境中学习。即使一定要硬记,我们也应选择那些被时间证明为不朽的格言让孩子背诵。

在法则和原理方面,以前的做法是从一般到特殊,先讲法则,然后才让孩子明白原理。现在则应注重从特殊到一般,比如讲解“任何生命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这个法则时,我们应该先让孩子说出他们所知道的生命离开水后会死去的实例,最后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一法则。

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费力得来才会让人印象持久。商界的俗语“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在知识上也同样适用,因为孤立地记忆尽管是相对容易的事,但很快就会忘记,而那些知识如果被孩子所理解,就会永远归他所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知识,则解决新问题就变得同解决老问题一样容易(当然,并不真是让孩子自己从无到有地去发现,那样知识的积累就太慢了,我指的是给予帮助,引导孩子去发现)。一个只能记忆规则的孩子一旦离开规则就无所适从,而一个发现知识的孩子就会养成利用有效方式研究事物的习惯。智力培养的成功与否绝不是看孩子能记忆多少条规则,而是看他是否有运用规则和有效方法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4.观察是学习的开始

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将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观察方面,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终于看到了儿童游戏所具有的意义和用途。曾经一度被看成是单纯无目的的顽皮游戏,现在被认为是一个获得知识、为日后打下基础的学习过程。

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家长们应该注重孩子从实物中获得知识的乐趣。忽略感官的教育会使人感到困倦、乏味。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清楚,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艺术家、科学家需要它,医生、工程师需要它,哲学家需要观察一般人所忽略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诗人则需要观察众人看不到的美妙事实和微妙情感。因此,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将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5.喜欢的,就是有益的

孩子是否愉快和兴奋是检验所有教育培养效果的标准。

何谓“喜欢的,就是有益的”?在教育上的解释是: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所喜欢的智慧活动都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害的;孩子喜欢学某种知识,意味着他的心智已经能够吸收它。反过来,孩子讨厌接受某种知识,就证明那种知识提出得过早或方法不适当。

我们必须努力使孩子快乐地接受早期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逐步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当然过度游戏又会使孩子受到伤害),我们的计划一天比一天更符合孩子们的特性。正如我的朋友,著名教育学家马歇尔先生所说:“教育者应该满足被教育者喜欢变化的愿望,但前提是把满足和提高相结合。”“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

孩子是否愉快和兴奋是检验所有教育效果的标准。假如从理论上看,某种教育方法似乎很好,但它如果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们就应该放弃它,因为儿童的反应本身比成人的推理更可靠。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方面,健康的活动总是令人愉悦的,引起痛苦的活动则往往是不健康的。

6.教育要与孩子心智演化规律同步

能力的自然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每个阶段的能力需要不同的知识供给。

在教育的先后顺序方面,我认为,我们所教授给孩子的东西必须适合孩子心智演化的程度。孩子的心智和自然界一样,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渐变过程。

能力的自然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每个阶段的能力需要不同的知识供给。 比如,孩子要经过多年才能形成关于地球的准确概念:地球是一个有陆地和海洋的圆球,上面有山岭、森林、河流、城市、乡村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如果跨越这些中间的事物,而让孩子直接记住地球的概念,那么即使他记住了,他也会认为这个圆球与自己所在的地球一点关系也没有。

7.实物教育不可替代

对于儿童来说,有什么事比采集新鲜花卉、观察新奇昆虫、收集石块贝壳更愉快的呢?

不但婴儿期、低幼期需要实物教育,在稍大一些的孩子中,实物教育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好帮手,也是课堂教育的必备工具;它还应该被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包括田野、树丛、草原、海边等自然风物。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遵照自然的指引。

对于儿童来说,有什么事比采集新鲜花卉、观察新奇昆虫、收集石块贝壳更愉快的呢?如果你让一个植物学家把一群孩子带到田野,你一定会发现,孩子们都积极地帮他探寻植物,专注地看他研究,围着他问这问那。

在孩子熟悉了一些事物的简单特性后,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留意稍微复杂些的事实,譬如植物花瓣的颜色、数目、形状以及花的形状是辐射还是左右对称,叶的特点是对生还是互生……并让孩子说出或写下他所观察到的一切。等孩子长到了适当的年龄,我们就可以提供给他一些工具,让他把这方面的知识记录下来,把有趣的植物保存起来。这样做能使孩子从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果能坚持下去,它将为孩子研究事物打下很好的基础。

8.绘画,心智教育的一部分

绘画,的确是智力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绘画是否对所有孩子的心智培养都具有普遍作用?它到底是一门专门的技艺,还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争论和教育实验,这个问题已基本得到了答案:绘画,的确是智力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而且,由于绘画几乎完全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它也因此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儿童时常会自发地去用笔和纸描绘他周围的人、事、物,即使没有现成的纸笔,他们也会找到小石块、一片沙滩等大自然提供的画笔和画布。那种强烈的模仿欲,与人类早期在山洞、岩石上绘画时的如出一辙。他们都想把自己看见的事物画出来。这仿佛是孩子向父母和老师发出的信号,希望成人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然而,是否能真正利用绘画去开启孩子的观察能力、描摹能力、色彩感知和空间感知能力,就需要看老师和父母们能否选取恰当的方法了。如果方法不恰当,我们就会像一个技艺不合格的木匠一样,把上好的材料和完美的设计弄糟,更有甚者还可能断送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在绘画艺术上的前途。

问题的关键是方法和次序--这些方法和次序是否符合儿童心智的特点。一般来说,孩子绘画时对色彩最感兴趣,轮廓次之,要是老师和父母们允许孩子把一些图案涂上色彩,那他会感到莫大的鼓舞。绘画教育上我们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去画一些繁复的形式,他很快就会因力不从心而放弃。也许你会说,没有形状怎么能叫绘画呢?这当然是不行的,但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形式让孩子摹画,然后再由简到繁。在这个阶段,那些照样描图和一开始就用直线、曲线等抽象概念教育的方法都是有害的。前者让孩子从小就失去自己选择描摹对象的机会,后者则让孩子们对绘画望而生畏。

我们还应该鼓励儿童去努力表现一些有趣的实物,这样,孩子所模仿的东西会逐渐向现实中的东西靠拢。刚开始绘画,画得不像是很正常的事,不论那些形状多么古怪,色彩多么刺眼,我们都不能对孩子加以讥讽。因为重点不在于孩子是否创作出了一幅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运用了手指、眼睛和思维,这不只培养了他们辨别颜色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的手得到锻炼,或多或少地学会了控制和保持平稳。

只要在教学中依据上面的原则进行,等到孩子们拿笔的手可以稳住了,对比例也有了一些感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透视”课了。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这是培养孩子仔细观察对象并描摹下来的好方法。你可以把一块透明的玻璃垂直安放在桌面,摆在孩子面前,再在对面放上一本书或者一个杯子,让他透过玻璃看对面的物体。然后,教孩子用墨水笔在玻璃上按照物体的形状画点,再依照物体的轮廓把点连成线,使这些线和物体的轮廓大致重合起来。接下来你再把一张白纸放在玻璃后面,让孩子比较玻璃上的图和物体之间的区别,他会惊喜地发现它们形状相似。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需要这些辅助工具,可以自己地去描摹那些他感兴趣的事物。

孩子对于绘画的兴趣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不管他是否会在这方面发展,鼓励和培养这种兴趣对孩子都是有益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天赋可能表现在孩子的自然笔记上,也可能表现在孩子的手工作品如插图、装饰上。他可以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如送给朋友或父母的自制的生日贺卡,慰问病中的亲人的祝福卡。每一次运用绘画,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类推荐
  •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美国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介绍了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

    本书通过几十个具体、生动的育女案例,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女性入手,逐层展开,阐述了培养女孩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的重要性。本书指出,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又善于提成饰自己的感受,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女儿更细致的关心和爱,多和女儿交流,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她感到自己是出色的、重要的!
  •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犹太富翁的教子课

    群星璨灿的犹太政坛巨子、艺术精英、科学巨擘、思想大师、巨富大亨,诸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艺术大师毕加索,20世纪的著名犹太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传奇政商哈默,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好莱坞叛逆之星”霍夫曼,以色列的倔老头沙米尔,以色列总理沙龙等,更给犹太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本书通过近200则精彩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的教子智慧。这些故事和案例都是犹太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犹太教育界流传甚广,可以说是犹太人对教育最直观的看法与思考。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宝宝开始走路了

    宝宝开始走路了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热门推荐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三世迷离一世殇

    三世迷离一世殇

    几许情深深几许,几世迷离几世殇?他毁她数次,她只冷笑一声,轻抵住他的剑身。罂粟花般魔媚的眼光,扫了扫面前不能自拔的他,声音如寒冰般刺骨,“嗯哼?你要保这天下?你要护这苍生?我却偏要这天下生灵涂炭、草木成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风不说话

    山风不说话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骗婚老公很无赖

    骗婚老公很无赖

    她叫温柔,却一点也不温柔。性格冲动,脾气火爆,还练了一身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从小励志考警校,谁知老妈偏偏要她修身养性,为她报考空姐,结果还狗屎地考上了!一次工作中遭遇恐怖份子劫机事件,不但没能一展身手,还被悍匪给看中。不过幸好小命保住了。她发誓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把那个匪徒找到,送进监狱!谁知,再次见面悍匪摇身一变,竟然明确地表示他要娶她为妻!开什么国际玩笑,打死她都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赔上一辈子的幸福。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竟然怀孕了,在老妈的苦苦哀求下只好勉为其难地下嫁他。本文一对一,男女身心干净,男追女,女躲男,宠溺上天。精彩多多,乐趣无限。
  •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

    《外科主治医师手册》分五章共62节,着重阐述了重要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同时注重介绍重要的外科诊疗新技术、新疗法。书中的每节内容在体例上分前沿学术综述、临床问题、建议阅读的书目和文献等几个部分。前沿学术综述重点介绍近年来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使读者浏览时更易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推荐阅读的书目和文献每节仅介绍一到两篇,这些文献都是相关领域中极具影响的学术论著,阅读这些著作一定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另外,每节末还列出重要参考文献若干,大多数为近年的资料,可供读者做深入查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动物奇趣(走进科学)

    动物奇趣(走进科学)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而这本书所描述的是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忠诚,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生存之道。
  • 浮华梦碎:豪门长媳

    浮华梦碎:豪门长媳

    一个平凡的孤女,有机会嫁给大户人家的少爷,本该如灰姑娘遇到王子般美好。谁知才刚拜堂入门,便迎来了丈夫的死讯。受尽世人的冷眼与奚落,哪里知道,这男人有一天还会活着回来。原本以为苦尽甘来的她,只想本本分分的相夫教子。然而,丈夫的拈花惹草,婆婆的别有用心,情敌的上门挑衅,她无端被卷入复杂的恩怨斗争中,心力交瘁。在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腹中的孩子时,却被丈夫灌了一碗苦药,从楼梯上滚了下去……她被扔在了乱葬岗,在绝望中的相遇,让她邂逅了此生的真爱。可身世之谜的揭开,彻底打破了她生活的平衡。到底是和所爱之人长相厮守,还是意难平,重新回到魔鬼的身边?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