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雕
苍穹无穷无尽,孕育了无数的生灵,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类,究竟谁才是蓝天之上最致命的动物,天空中永恒的霸主?是被誉为空中战神的金雕,是天空之王吼海雕,是暗夜之中的终极杀手吸血蝙蝠,还是以空中手术刀闻名的游隼?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勇猛雄姿令人类难分其伯仲,聆听苍穹的战歌,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天空霸主的风采吧。
空战之神
俗名 金鹰 洁白雕 老雕
生活环境 草原 荒漠 河谷 高山针叶林
分布区域 北美洲 欧洲 非洲西北部 亚洲 高纬度地区
生存绝技 飞行速度快 捕猎迅猛 机智灵敏 爪力强
如果说凶猛的老虎是中国陆生猛兽中的顶级代表的话,那么中国野生猛禽的顶级代表便是金雕了。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称。在古代,巴比伦王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以金雕作为王权的象征。在我国忽必烈时代,强悍的蒙古猎人习惯驯养金雕猎狼。经过驯养的金雕会帮助人们守护草原里的牛羊,一旦有危险动物(如狼)出没在附近威胁到牲畜安全时,这些训练有素身手不凡的金雕便会对狼发起猛烈的进攻,致使狼落荒而逃。据说,曾有一只金雕捕获过14只狼,它的凶悍程度可见一斑。
当人们听到金雕的名字时,会以为金雕披着金色的羽毛,其实它的羽毛并不是金色的。它全身是栗褐色的羽毛,跟金色相距甚远。人们如此形容,可能是因为它的头和颈后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会反射出金属般的光泽。金雕形体非常巨大,体长近一米,展开翅膀时可达2.3米,体重六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种,它们的腿部除了脚趾外全被羽毛覆盖,可以说是仪表堂堂。
金雕的捕猎手段相当高明。它的飞行速度相当快,在追击猎物时,不亚于猛禽中的隼。所以,分类学家们最初将它们列为隼的一种。金雕不仅飞行快捷,而且机智灵敏。在搜索猎物时,金雕不会快速飞行,而是在空中慢慢盘旋,寻找猎物。一旦发现猎物,它们便俯冲而下,紧紧地抓住猎物,然后扇动双翅,疾若闪电般飞向天空。在地面上,金雕也能随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记述金雕从地面冲上天空,逮住飞过的野鸡的情形:当发现飞过的野鸡时,金雕冲上天空,飞到野鸡的下方,然后仰身朝天,飞快地用利爪猛击野鸡。野鸡受伤后直线下落,金雕翻过身来俯冲而下,把还在下落中的野鸡凌空抓住。——这样的场面真让人惊叹,这简直是一位卓越的飞行家在表演。
这位天空战神会将自己的住所安置在哪里呢?一般,金雕的巢都建在高处,如高大树木的顶部或是悬崖峭壁背风的凸岩上,因为这些地方对于人和其他动物来说都很难接近。就像权高势大的皇帝一般,它们要求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度。一对金雕占据的领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对接近它们老巢的任何动物,它们都会以利爪相向。
研究金雕巢也是一项冒险的活动。一位瑞典的女鸟类学家成功地在悬崖上建起了金雕观察点。当时她发现了一个金雕巢,并想接近它。由于她的冒犯,金雕立刻发起攻击,在一阵阵尖利叫声的威吓中,金雕一次次俯冲向她,情形非常的危险,但她都敏捷地避开了它们的攻击。最后,金雕无可奈何,只好放弃攻击,盘旋着飞走了。于是,她在金雕巢对面的悬崖上建起了观察点。她发现在金雕的巢中已经有两只浑身长满白色绒羽的幼雏,金雕每天都要飞出很远,为自己的孩子寻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了。有一天,她换了一顶帽子,没想到此举又招来金雕的轮番攻击。她只好又换上了原来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飞去。金雕的这一举动引起她的兴趣,于是,她制做了一个假人,并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故意走出来,金雕立刻又发现了这个“新”的攻击目标,它们毫不手软,以迅猛的攻势扑向假人。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飞到离巢不远的一片空地上,丢下假人便飞走了。原来,这片空地是金雕的“粮库”,那里还贮存着一些金雕没吃完的动物尸骨。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巢里的小金雕渐渐长大了。一天,一只不安分的小金雕从巢里钻出来,不小心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鸟类学家赶忙前去搭救,捕食归来的金雕见状,立即尾随而来,但并没有发起攻击。也许是由于女鸟类学家怀中抱着它们的“爱子”吧,等女鸟类学家把小金雕放进巢中,安然离去后,金雕们才迫不及待地落回巢里。
金雕是北半球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但是种群数量非常稀少,目前已列入俄罗斯、日本的珍稀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人类如何驯服金雕
新捕到的金雕凶暴不安,可能会主动攻击人,驯养的第一步是先驯服它的野性。首先,将用皮革制成的头罩戴在金雕头上,让它看不见周围的环境,然后用细绳或者皮条拴住它的腿部,让它立于架上或手臂上,此时把新鲜肉类浸水后用手送到它的嘴边,但是只喂它平常食量的1/2,每天喂一次,让它保持适度的饥饿状态。尽量让它多听到各种声音,可将它架在手臂上或栖架上带到繁华街巷,让它随着驯养者的行动和手臂的晃动感受外界节奏,适当时候用手抚摸它的身体。通过上述方法,可促使金雕与驯养人慢慢熟悉。
2. 白头海雕
美国国鸟
俗名 美洲雕
生活环境 多沼泽的支流 沙漠 落叶林
分布区域 北美洲
生存绝技 飞行能力强 双眼锐利 攻击迅猛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提案把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国鸟。此后美国的各种广告设计、报刊杂志上常常可以看到白头海雕的图案。白头海雕还作为美国国徽的图案亮相于世界——一只展翅的白头海雕两爪分别握着代表战争的箭和代表和平的橄榄枝,以象征国家的坚强和自由。
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鸟,如此受美国民众喜爱?
白头海雕又叫白头雕、白头鹰等,是一种外形非常美丽,但性情很凶猛的大型猛禽。它的双翼展开,可达2米。其羽毛大都是深棕色,但头部为白色,并且一直覆盖到颈部,雪白亮丽的这一装束同身上的暗羽色形成鲜明对比。尾羽也是白色的,在阳光下闪烁着亮丽的银色光芒,显得气度不凡。他们对于自己拥有这样亮丽的外表感到非常满意,所以它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卫生,自己本身有一种生产清洗剂的功能,它的尾部有一个特殊腺体。这个腺体在受压时会分泌出油状液体,白头海雕会把这种液体涂在羽毛上,既帮助羽毛防水,又使其更光滑和整齐。一只健康的成年白头海雕有七千多支羽毛,所以它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梳理自己的羽毛。
白头海雕也是捕食的高手。捕食的时候,白头海雕在海面或者湖面上空盘旋,别看它表面显得很悠闲,其实它锐利的目光正在搜索贴近水面游动的鱼类,一旦发现目标,它便疾驰而下。如果鱼比较小,它用锐利的爪子抓到鱼背就可以腾空而起,完成捕食过程。在这个捕猎的过程中,它的后爪会深深地插入牺牲品的体内,刺穿其要害器官,比如心脏或肺部。白头海雕的后爪弧长可达七八厘米。但是如果碰上了体积较大、体重较重的鱼,它们也会有抓不起来的时候,甚至会狼狈地被大鱼拽入水中。遇到这种情况,实在无法获取猎物时它们也懂得放弃,重新飞上天空寻找新的目标。
白头海雕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猎物,还能看到其他动物的猎物,这要归功于它们的一双灵活敏锐的大眼睛。白头海雕的眼睛有点大得过头了,眼部肌肉几乎没有多少可以活动的空间,因此它的眼睛不能转来转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它有许多颈骨,使颈部可以灵活地转动。如果你的头部能转动180度,那么它能将头部转动270度,也就是四分之三个圆,随时可以机动地观望四方。有这样一双大眼睛,还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眉骨,这使它们从外表上看去就非常的凶猛。
但是,这样一种强悍的猛禽也没能逃脱被人类捕杀的厄运。即使在把它推崇为“国鸟”的美国,从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只白头海雕被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仍有千余只白头海雕丧生于猎人的枪口下。白头海雕的厄运还不止于此。近来,科学家们发现,白头海雕的血液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猛禽,许多白头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脑组织都因而受到损伤。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于体内过量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害,白头海雕的数量因此而急剧减少。目前,美国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拯救濒危的白头海雕。
国徽上的海雕
美国国徽实际上是美国官方大纹章上的图案。印章存在美国国务院, 第一次用于1782年。国徽正面图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白头海雕。鹰头目视右方,象征着期望和平。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鹰头上方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国家“光环”的蓝色背景里镶着象征美国最初13个州的13颗五角星。反面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部用罗马数字刻着日期1776。左右写着两个铭文:Annuit Captis,意思是某人(推测是普罗维登斯或上帝)“认可我们开始”。
3. 安第斯兀鹰
百鸟王
俗名 安第斯神鹰 南美神鹰
生活环境 高峰 峭壁
分布区域 南美洲
生存绝技 胆大凶猛 目光敏锐 高空飞行 双爪锋利 力量大
一位美国的摄影师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永生难忘的遭遇。在那次奇特的历险中,他和当地的印第安人从安第斯兀鹰的利爪下成功解救了一名儿童。当时,一只凶猛的兀鹰叼走了一名不足周岁的孩童,准备带回穴巢美餐一顿,这一幕刚好被从旁经过的摄影师和一些当地人看见,他们追逐着,用手里的东西击打着这位空中来客。终于,那个吓坏了的孩童被成功地从兀鹰的利爪里解救出来。如此凶猛且大胆的事恐怕在鸟类中也只有安第斯兀鹰做得出来。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绵延几千里,不仅孕育了享誉世界的印加文化,也成为了野生动物们生活的伊甸园。“百鸟之王”安第斯兀鹰就生活在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它是猛禽类中最大的鸟,它的体型之大可谓是众多的飞行鸟类中的巨人。当它两翅展开时可达五米之宽,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飞禽中的巨无霸”。不仅体型大,它还是最凶猛的鸟类,它有一个钩曲状的坚硬如铁的利嘴,还有一双尖锐如刀锋的利爪。它性格凶悍残忍,捕猎的食物,不仅有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有美洲狮等大型兽类,因此又有“吃狮之鸟”的美誉。
安第斯兀鹰不仅是陆地上最大的飞鸟,还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有人做过测定,它的平均飞行高度为海拔5000米~6000米,最高时达8500米。体重如此大的巨鸟竟然能够飞得如此高,真是非常了不起。
虽然它拥有了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它的外表却实在不值得称道。安第斯兀鹰也被一部分人称作是禽鸟类中最难看的一种鸟。它的头和颈部都没有羽毛,赤裸裸且皱巴巴地裸露在外面,仅在身体部位长着棕色的杂乱的羽毛。雄兀鹰还长着鲜红色的裸露的肉冠,喉部有肉垂,瘦长的颈项下部有一圈白色柔软的羽毛,这样的搭配实在谈不上美观。
安第斯兀鹰有一个喜好,和它丑陋的外表相得益彰——它非常爱吃腐烂的尸体。如果有一匹马或一只羊的死尸躺在山上,我们就可以看见它们睁着闪烁着饥饿光芒的大眼睛,飞扑下来,在腐尸上猛啄,这些发臭的腐尸在它们看来是世界上最可口的饭菜。但是在没有腐尸吃时,它们也常常袭击牛、羊和其他畜类。有时,还敢从正在撕食其他动物的美洲狮、美洲虎口下夺走佳馔,并吓得狮虎狼狈逃窜。安第斯兀鹰十分贪食,不吃完尸体,是绝不会离去的,一旦找到腐肉就尽量吃干净。在吃完食物后常常会飞到高高的悬崖上久“坐”休息。但是就在这飞往安全之地的途中,因为吃得太多太饱它们会变得呆笨,常常很容易被人们捉住,然后被人杀死;间或反过来成为狮子、老虎口中的美餐。
这种兀鹰除了吃腐肉,还喜欢侵扰羔羊,所以牧民们最恨的就是这种兀鹰。他们为了保护牲畜,一看见兀鹰飞来,便拈弓搭箭,射击兀鹰。有时他们也饲养一些牧犬,专门看守马、牛、羊。每当大兀鹰在低空翱翔盘旋时,那些聚精会神注视着天空的牧犬便狂吠起来。牛羊一听到“警报” 便会迅速躲开,以逃避大兀鹰的袭击。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主干。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至圣他克卢斯之间,宽约750千米。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安第斯山脉最高峰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海拔5897米。
4. 秃鹫
大自然清道夫
俗名 狗头鹫 夭勒 狗头雕 座山雕
生活环境 高山 草原
分布区域 除了南极洲及海岛外各地均有分布
生存绝技 体格大 目光敏锐 头部及嘴部强劲有力
秃鹫是大型猛禽,体长100到120厘米,体重约5750~9200克。头部没有羽毛,这样裸露的头能让秃鹫非常方便地伸进尸体的腹腔。它的脖子基部长了一圈比较长的羽毛,就像人吃饭时用的餐巾一样,这圈毛对它们来说也有同样的效果,可以防止食尸时弄脏身上的羽毛。秃鹫的整体形象虽然令人望而生畏,但它体形雄健,飞翔的姿态非常优美,常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享有“神鹰”的美誉。
秃鹫常常像狼一样站在悬崖峭壁岩石上,眺望天际,并不断发出“咕喔”的叫声,似乎在向天空发令,也似乎在倾吐着自己的寂寞。
它独爱吃牛、马、羊等大牲畜和人的尸体。由于食尸的需要,它那带钩的嘴显得十分厉害,可以轻而易举地啄破和撕开坚硬的牛皮,拖出分量十足的内脏。在这些动物的尸体中,有自然衰亡的也有得病而死的,但秃鹫不管青红皂白,照吃不误。那么,秃鹫为什么不会被这些尸体中的病菌感染呢?原因十分简单,在秃鹫的体内会产生一些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会遏制住病菌,使病菌无处发挥作用。于是,秃鹫便成了大自然的“清道夫”。
美国鸟类学家斯图尔特博士曾在安达露西亚山区,亲眼目睹过百 只秃鹫围食鹿尸的壮观场面。一只秃鹫在空中盘旋着侦查食物,突然它敏锐的双眼落在了一具鹿的尸体上,发现目标后,它就在尸体上空盘旋着飞动。其它秃鹫见了,也开始在附近盘旋。不一会儿,又飞来一只秃鹫,它没有像其它的秃鹫一样在上空盘旋,而是直接向食物飞去,降落在地面后,仰天长啸一声,然后扑在被阳光晒得滚烫的鹿尸上啄食起来。紧接着,又有8 只秃鹫俯冲而下,把头伸进鹿尸的腹腔,开始吞食内脏。没过一会儿,又有16只秃鹫降落到尸体附近,找好位置开始吞食尸体。这时,又来的几十只秃鹫,可是食物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它们只好停在附近的树上,这些体魄魁梧的秃鹫把树枝压得弯了下来。动物学家细数了一下,竟有百只之多!场面何其壮观。
秃鹫的眼睛非常敏锐,能在高高的空中发现地上的动物。但是,它是怎样分辨地上的动物是死还是活呢?
原来,秃鹫吃的一般是哺乳类动物的尸体。而哺乳动物在地上活动或是休息时,常常都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秃鹫似乎掌握了这一规律,它们会特别注视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动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便会在附近的天空上盘旋,仔细侦查对方的动静。秃鹫非常有耐性,它要观察至少两天左右才会采取行动。在这期间,如果动物仍然纹丝不动,它就会降低飞行高度,近距离观察对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珠是否在转动等。若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秃鹫就会降落到尸体附近,一步步悄无声息地很谨慎地向目标走去。因为怕上当受骗,它会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当再走近一些时,它会发出“咕喔”声,如果见对方还是毫无反应,它就会用嘴啄一下尸体,然后马上跳开,试探着对方是否会有反应。它会一再地试探,如果对方始终没有动静,秃鹫便放下心来,扑到尸体上狼吞虎咽地撕扯吞食起来。
虽然秃鹫凶猛,但是它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庭,雄秃鹫对妻子和儿女非常照顾。雄秃鹫可谓是鸟类中的“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
足球场上的清道夫
除了在动物界,在足球场上也有清道夫。清道夫在球场中是一个别称,指在足球比赛中承担特定防守任务的拖后中后卫。清道夫这个位置源于1966年第八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在后卫线的后面,再安排一名队员,该球员的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防守补位任务,清除攻到本方球门前的一切来球,因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足球注重攻守平衡,清道夫打法单一沉闷,显然不能满足现代足球的需要。
5. 澳大利亚鸸鹋
跟人类作战
俗名 澳洲鸵鸟
生活环境 开阔的森林与平原
分布区域 澳大利亚
生存绝技 体力好 奔跑速度快
澳大利亚鸸鹋的个儿很大,身高约1.5~1.7米,体重约50千克,是世界现存第三大鸟,鸸鹋喜爱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长奔跑,时速可达70千米,并可连续飞跑上百公里之遥。鸸鹋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它们以野草、种子、果实等植物及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澳大利亚鸸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是鸟纲鹤鸵目鸸鹋科唯一残存种类,但鸸鹋的长相一直保持史前时代的形状,没有丝毫变化,这令一些动物学家深感困惑,数十万年的地质和气候变迁,仍无法改变它们最初形成的原始形态,这种神奇的适应能力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澳大利亚鸸鹋是澳洲最有代表性的走禽类动物,现在,它飞上了澳大利亚的国徽,和袋鼠一同做了国徽的图案,成了国家的象征。但是鸸鹋一开始在澳洲的处境并不妙,它们曾是被宣判死刑的“头等罪犯”。人们为了根除它,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1932年,澳大利亚居民控诉当地鸸鹋数量太多,导致食物与淡水匮乏。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打死一只鸸鹋可得奖金2马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仅诺思安普敦在一年之中就打死3.7万只鸸鹋。另外,澳大利亚军队也正式向鸸鹋们开战了!军方向参战部队总共配发了两挺机枪和一万发子弹,士兵们拿着这两挺机枪冲锋陷阵,对着鸸鹋们扫射,但是鸸鹋们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轻巧地躲着子弹。战果必然不靠谱,一星期只打死了几只鸸鹋,大部分鸸鹋已安然无恙地撤走而澳军的弹药几乎耗尽。澳军长官当时就震惊了,下令全军撤退。最终鸸鹋们获得了胜利。
那么澳大利亚鸸鹋到底是益鸟还是害鸟呢?对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它有益又有害。益处是它的肉可食用,皮也可利用;害处是它对牧草、牧场的栅栏有破坏作用。澳大利亚人憎恨鸸鹋毁了牧场的铁栅栏,糟蹋了麦苗草场,偷喝了牛羊的饮水。牧民的指责有道理,而鸸鹋的行为也不无缘由,当它们遭到追赶,或食物短缺时,才会凭借强壮的身体,弄毁围栏躲避追赶或去找寻食物来充饥。
澳大利亚鸸鹋虽然体型很大,但其实它的性格温和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也很容易被人驯服。它们常常在草地上悠闲地走动,老是咧着嘴,笑口常开,惹人喜爱。它们不怕人,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当公路上停着旅游车时,鸸鹋毫无戒备,常常大摇大摆地跑过去,把长脖子伸进车窗,对游客表示亲昵友好。而这样的行为经常能让它们美美地吃上一顿,它们可以吃到遊人喂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
德国动物学家贝·克席梅克在他的《澳洲动物探奇》一书中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36年,一个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卡尔用孵卵器孵出了一窝小鸸鹋,可惜只活了一只。这只孤独的小鸸鹋从小和主人卡尔生活在一起,甚至睡在主人的房里。有一次,卡尔因公出差,小鸸鹋谁都不肯跟随,它在院子里到处寻找自己的主人,还不断发出召唤声。第二天,小鸸鹋突然不见了,人们到处寻找,却杳无踪影。过了两天,人们才发现它在卡尔的办公室里,安然地卧在主人椅子旁边等待着主人回来。
澳大利亚国徽
澳大利亚国徽左边是一只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这两种动物均为澳大利亚所特有,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中间是一个盾,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分别象征这个国家的六个州。红色的圣乔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只狮子、四颗星),象征新南威尔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维多利亚州;蓝色的马耳他十字形代表昆士兰州;伯劳鸟代表南澳大利亚州;黑天鹅象征西澳大利亚州;红色狮子象征塔斯马尼亚州。盾形上方为一枚象征英联邦国家的七角星。周围饰以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澳大利亚”。
6. 吼海雕
非洲雄鹰
俗名 非洲海雕
生活环境 淡水湖 河流 河口附近
分布区域 非洲
生存绝技 翅膀强劲有力 眼睛敏锐 擅于建巢
“吼海雕”这个名字来源于这种鸟独特的生活习性,它们有时会独自狂呼,有时会夫唱妇随地对唱 “情歌”。它们发出的“喔喔”的高唳声,往往是刚刚踏进非洲这片土地的游人最早发觉的生命气息,因此人们把吼海雕的叫声称为“非洲的声音”。吼海雕普遍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大多数地区, 除撒哈拉沙漠外几乎所有有河湖的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吼海雕不仅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猛禽之一,也是海雕中最漂亮的种类之一。吼海雕是高超的猎手,其捕鱼的姿势非常优美。吼海雕在电视中常被翻译成鱼鹰或渔雕,鱼鹰通常是指鹗,一种水性更好的猛禽,只是海雕的远亲,而渔雕则是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的猛禽,与海雕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吼海雕栖息于河流、湖泊附近,有时也出现在河口滨海地区,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它们也有自己的领地,一只或一对吼海雕往往会划约25平方千米的地方为自己的地盘。在白天,大多数时间栖止于水边的树上窥伺猎物待机而动。
吼海雕的主要食物是鱼。鲶鱼、肺鱼等各种鱼类占其日常饮食的90%以上,它们在树上看到鱼后,就会突然向下俯冲,在水面伸出爪子,把鱼抓牢,再拉出水面,带回自己正在栖息的树上进食。若一只吼海雕尝试捕捉一只体重超过1.8公斤的鱼的话,它就很可能会因负荷不住鱼的重量,而用自己的一双翅膀充当桨往岸边游。它们偶尔也捕捉火烈鸟、鹳、鹭、蜥蜴、青蛙、猴子等中小型动物果腹。
在动物世界里,所有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都会受到人类的称赞,吼海雕也是其中一种对感情专一的动物。“燕子归来寻旧垒”,吼海雕也对旧巢有着浓厚的感情。“家”会被重复使用,并且不断添砖加瓦,这样日复一日,巢越来越大,有的吼海雕巢直径甚至可以达到二米宽,深可达一米。
每当旱季降临大地时,吼海雕的繁殖季节也到了。雌性吼海雕一次可以产下一至三枚卵,接下来就是极需耐心的漫长孵化期。小家伙们并不在同一个时间从壳里钻出,而是一个一个在不同时间破壳而出,一般情况下,最先出壳的那个小吼海雕,会把在自己之后出生的兄弟姐妹一一杀死,唯有它享有生存的权利,可以独占父母的恩宠。
幼鸟由双亲共同抚养,两个月大时即可独立觅食,但是一头吼海雕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五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中间难免会经历许多的不测。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可栖息的地方越来越少,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吼海雕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目前已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与贸易公约》。
“同类相食”
在自然界中,同类相食的情况司空见惯,许多动物的家正是充满血腥味的“谋杀”现场,兄弟姐妹之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相互残杀,随时都可能在这里发生。这种“同类相食”,往往是动物为平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采用的一种极端手段。生物学家发现,一些鸟类的父母早已学会为孩子们布置好决定命运的“擂台”。它们会孵化出两枚蛋,两枚蛋的孵化时间间隔约一周,这也是人们所知鸟卵孵化时间间隔最长的。延迟孵化的结果,无疑是使家庭里最小的那个孩子成为自己的哥哥或姐姐的盘中餐。显然,对于第一只雏鸟而言,第二只雏鸟不过是它的一道美味佳肴罢了。
7. 贼鸥
鸟中强盗
俗名 无
生活环境 荒野 海岸 岛屿
分布区域 南极
生存绝技 偷盗 飞行快而有力 擅长游泳 行走 奔跑能力好
在南极海鸥中有一种褐色海鸥叫“贼鸥”, 这种海鸥从外表上看和其它海鸥没有太大的区别,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有着褐色洁净的羽毛,黑得发亮的粗嘴喙,炯炯有神的圆眼睛。我们只是听它的名字,就会知道它大概不是什么好东西了。有人把它称为空中强盗,一点也不冤枉。它的行为实在不端,自己既不营造巢穴,又不下海捕鱼,专门干拦路抢劫的勾当,所以叫它“贼鸥”再恰当不过。
贼鸥身上有两件“武器”,一件是它尖利带钩的嘴;另一件是它强壮而有力的翅膀。贼鸥行凶作恶时,全靠这两件“武器”。 贼鸥最喜欢偷吃企鹅蛋和小企鹅。因此企鹅将贼鸥视为大敌。在企鹅繁殖的季节,大企鹅一旦疏忽大意,没有盯紧自己的孩子,就会给贼鸥可乘之机。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企鹅会奋力抵抗,和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闹得鸟飞蛋打,四邻不安。但是,一只企鹅只能对付一只贼鸥,如果有两只贼鸥前后夹击,它就很难保护住自己的蛋了。两只贼鸥一起侵犯的时候,它们会有自己的战术,有一只贼鸥在前方恐吓,吸引企鹅的注意力。当企鹅向它跑过来发起进攻的时候,另一只贼鸥就会乘机从旁将企鹅窝里的蛋叼走。得逞以后,两只贼鸥一同飞到安全的地方,共同享受这顿美餐。
但是如果只有一只贼鸥,而两只大企鹅又奋起抵抗的时候,贼鸥又会怎么办呢?这些贼鸥虽懒惰,但却不笨,敢于侵犯的贼鸥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它一面吸引着企鹅爸爸和妈妈的注意,把它们引离窝旁,一面再对小企鹅发起攻击。一旦小企鹅被吓得四处乱跑,贼鸥的机会就来了。失去双亲保护的小企鹅会立马被调头过来的贼鸥抓走,成为贼鸥的美味佳肴。一旦填饱肚皮后,就蹲着不动,闭目养神消磨时光。 贼鸥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食物上,对于自己的巢,它也从来不会亲自动手建造,而是采取霸道手段,抢占别人的巢窝,驱散比它较弱小的鸟的家庭。
懒惰成性的贼鸥,对食物并不十分挑剔,不管好吃与否,只要能填饱肚子它就满足了。因此除了蛋和幼崽以外,动物的尸体和粪便都可以成为它们的美餐。南极考察队员丢弃的剩饭剩菜,以及各种垃圾也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更可恶的是,贼鸥不仅对飞鸟野兽“下手”,还敢对人类“下手”。最明显的是它们给科学考察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野外考察时,一个不小心,随身所带的食品就会被贼鸥叼走。碰到这种情况,人们只能望空而叹,备感无奈。
其实要想当贼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们得有比其它鸟类更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空中轻而易举地追上其它鸟类,并从其口中抢走食物。有时,为了成功地偷到食物,它们会耐心地潜伏在草丛中等待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它们一出生就需锻炼这些本领,不然长大后就得饿死。在这样的锻炼下,据说,南极的贼鸥也能飞到北极,并在那里生活。
拒绝繁殖的鸟类
在人们看来,南极是一片净土。但最近科学家发现,在南极长城站附近,大批鸟类拒绝繁殖,它们弃卵而去,据说这在过去是没有发生过的。南极也有酸雨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环境的恶化,海鸟的生存条件日益下降。此前中国科学家对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的鸟类进行了多年的考察,结果发现,南极巨海燕总体分布量减少了90%,繁殖率下降了40%。而最近,他们又发现有80%左右的贼鸥,主动放弃繁殖权利。科学家曾对半岛东部现有的55对贼鸥做了监视,结果更是令他们大为吃惊:只有一只小贼鸥破壳,而是否能够成活还不得而知。
8. 吸血蝙蝠
夜的幽灵
俗名 无
生活环境 山谷洞穴的顶壁
分布区域 美洲中部和南部
生存绝技 牙齿锋利 后肢强大 飞行能力强 跑动能力强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美洲一些地区,这个传说是事实。当地曾流传着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它们都是无恶不作的巫婆。在夜里脱了皮,变成一个火球,躲在僻静的角落里,一有机会就飞到人和动物身上来吸血,真可谓残忍的“吸血鬼”。当然,这种“吸血鬼”和电视上的不太一样,它们是蝙蝠中的一种。2010年1月,秘鲁亚马逊地区发生吸血蝙蝠连续咬人事件,引起当地居民的极大恐慌。亚马逊地区卫生局透露,几周内,已有至少七名儿童被吸血蝙蝠咬伤后狂犬病发作死亡。
吸血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特有的吸血种类。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体型小,体长不超过9厘米,最大的体重不超过30~40克。它们的相貌看起来非常丑恶,鼻部顶端有一个呈“U”字形沟的肉垫,它的后肢非常强大,能在地上迅速奔跑,甚至能短距离跳跃。上门齿很发达,略带三角形,锋利如刀,可以刺穿其它动物的突出部位而饱食,是名副其实的以血为食的类群。吸血蝙蝠的生理系统非常特殊,除了吸血以外,不能吃别的东西。一般来说,一只吸血蝙蝠一生所吸的血达百升左右。
吸血蝙蝠为何频频得手,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吸食其它动物的血的呢?吸血蝙蝠总是小心谨慎地飞到袭击对象跟前,在上空盘旋观察寻找下手机会。它们往往寻找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飞落在它的身上,或者飞落在它身旁,然后再悄悄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这样不容易被发觉。它们选择动物的裸区或毛羽的稀疏部分,当选中合适的地方后,吸血蝙蝠常常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几分钟,又闻又舔,如果这块皮肤长有毛,它会用长长的牙齿先把毛咬掉。吸血蝙蝠的上门齿非常锋利,能在猎物身上造成七八毫米深的伤口。在咬开伤口后,吸血蝙蝠会把嘴缩回来,试探一下对方是否已经熟睡。由于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会被惊醒。
它们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能够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顺利地吃个饱。由于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血从伤口流出时间可长达八小时,动物被咬上很多次,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吸血蝙蝠在吸血时一般每秒钟吸五次,对于不同的对象会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有人曾目击一只吸血蝙蝠用翼钩攀住一只雄鸡的腿,自己的后腿也站在地上,雄鸡走时它也跟着走,边走边吸雄鸡的血。由于当地的农场主通常在夜晚把家畜拴起来,以免走失,结果这样的家畜特别容易受到吸血蝙蝠的攻击。
人们通常都认为,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动物们都只为自己的生存着想。但科学家在研究了吸血蝙蝠之后,竟然发现,这种100%靠别人的鲜血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竟然也会“助人为乐”。吸血蝙蝠的新陈代谢过程很快,如果它们三天不能吃到足够数量的鲜血,就会饿死。那些已经吸足鲜血的吸血蝙蝠,在回到家中之后,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喂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蝙蝠,必须是与援助者经常在一起的“熟人”,而且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吸血蝙蝠的“霹雳舞”
经过数千年的进化,蝙蝠几乎已经丧失了在地面上行走的能力,但吸血蝙蝠是个例外,它会从地面跳到动物的背上,而其它种类的蝙蝠只能拖着笨拙的身子在地上爬行。吸血蝙蝠能在地面上跳“霹雳舞”,它不仅可以前行,斜行,倒退,还能跳跃。虽然吸血蝙蝠已经被证明确实拥有奔跑能力,但人们很少在自然界中看到它们奔跑的样子。至于原因,科学家解释说,在中南美洲有大量成群结队的动物,吸血蝙蝠不缺乏食物来源,它们想美餐一顿,并不需要跑着去抢。
9. 游隼
飞行手术刀
俗名 花梨鹰 鸭虎 青燕
生活环境 山地 丘陵 荒漠 半荒漠 海岸 草原 河流 沼泽等
分布区域 遍布各地
生存绝技 脚力强大 双爪锋利 飞行速度极快 性情凶猛
尖锐而弯曲的嘴和爪,强壮有力的翅膀,发达敏锐的视觉,凶猛残暴的性情,这就是猛禽。它们为一类食肉性鸟类,一般称为鹰、隼。游隼是猛禽中极具特色的鸟类,也是猛禽中的珍品。游隼是隼类中体型较大翼较宽的一种。成鸟的上体为较浓的青黑色,下体发白,有细的横纹。幼鸟上体为暗褐色,下体有纵纹,幼鸟及成鸟颊部有鲜明的须状黑斑。它们性情甚为凶猛,飞行迅速,常栖于沿海地区,在河湖上空疾飞,掠捕野鸭等鸟类为食,为我国北方的旅鸟,南方为冬候鸟。
游隼是主要以捕捉其它鸟类为食的猛禽。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空中猎捕,捕捉场面非常惊险动人。当它们发现目标后,不声不响立即加快速度,追上正在飞行的猎物,然后收紧翅膀,像炸弹一样直冲而下,伸出脚掌用力抽打它们,如果一次打不中,没有使猎物失去飞翔能力,它们将会旧技重演,卷土重来,快速上升到猎物上方,然后再俯冲下去重新抽打,直到把猎物撞打得失去知觉后将其抓获。或者直接将猎物撞击到地上,然后再飞下去捡拾猎物。有时在剧烈的冲击下,这一击竟会直接打掉猎物的头,或是在猎物的脊梁上打出一个鸡蛋般大的洞,好似在空中对其猎物进行了一次残酷的解剖手术。
就在游隼向下俯冲的一刹那,它的时速可达360公里,超过某些飞机的速度,成为鸟类中短距离飞行的健将。游隼在猛禽中比较凶残。当它抓到猎物后,先用嘴啄破其颈部,使它流血过多而死,然后拔掉猎物身上的羽毛,把肉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它们饿极了,竟敢去猎捕比它个体还大的野鸭。
游隼不仅在野外捕食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很多游隼不得不潜入到城市来寻找食物,而鸽子就成为了它们的新目标。
有经验的游隼通常停靠在鸽舍附近的电线塔或高层建筑上,静静地俯视着鸽群。一旦选取好时机,就俯冲而下,惊散鸽群的队形,并捕杀落单的鸽子。有时落单的鸽子会惊慌失措盲目奋力高飞试图躲避游隼,但是这样的躲避方法似乎并不理想,因为它会逐步失去能量,越飞越慢,筋疲力竭,而此时另一只游隼可能正在高空等着它……
游隼的体型比鸽子大不了多少,飞行时扇动翅膀的姿态也很像鸽子,不过实在是比鸽子强悍太多了。乌鸦、喜鹊、雨燕,甚至还有经常欺负其它鸟类的海鸥,有时也会成为游隼的目标。
在美国,游隼已经被纳入濒危物种名录。目前,在美国只有哈得逊湾南部一带可以找到美洲游隼的踪迹,东部及加拿大北部的游隼都已经绝迹了。游隼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喷洒的DDT等农药,因为在这些农药中含有有毒物质氯代烃。虽然游隼以捕食鸟类为主,但也能捕食鼠类,当游隼吃过体内含有氯代烃的猎物后,体内就会残留氯代烃。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们的生殖能力就会降低,致使卵壳变薄,无法孵出幼雏。为了保护游隼,很多国家都已经禁止使用含有氯代烃成分的农药,并采用人工饲养和设立保护区的方式恢复游隼种群数量。
鸽子的天敌
鸽子性情温和,在遭遇天敌时往往无力反击,除了游隼,猫也是鸽子的一大威胁。在农村,鸽舍常受到野猫的袭击,而在城市,鸽舍常受到家猫的威胁。它们有时会窜进来,对鸽子乱抓乱咬,把鸽群搅得鸽飞蛋打。有时幼鸽晚上没有进棚,停在屋顶上过夜,就可能成为野猫的美餐。即使鸽子没有受到直接伤害,也会受到惊吓,造成幼鸽游棚,老鸽逃窜。防止野猫入侵的方法是加固鸽舍,晚上关紧门窗等。对付邻居的家猫,要取得主人的同意,用5~6根大羽或鸡毛扎在一起,按住家猫的头打它嘴巴,连揍几次后,它看到鸽子就不寒而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