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600000003

第3章 【波罗蜜】02

以灵为性

水以湿为性。火以热为性。风以流动为性。石以坚固为性。性是很难改的,像中药里的百草,各有温、凉、寒、热的本性,经过极长期的煎熬其本性都不会失去,可见本性之重要。人究竟是以什么为性?人应该以灵为性,人要有灵性,一个没有灵性的人还比不上一株草。

华严清品

素菜馆里有一道菜,名叫“华严清品”。叫来一看,打心里微笑,原来是青菜豆腐汤。华严,是佛经中最富丽堂皇的一部,它的清品竟是最平凡不过的青菜豆腐汤。老板告诉我,自从改名为“华严清品”,一天卖出的豆腐汤增加十倍以上。“华严清品”给我们的启示是:名字有时可以改变事物的感觉、印象、观点,乃至想法,所以在说名相不重要时,应先了解名相。如果懂得细细品尝,最平凡的事物也能有最富丽堂皇的境界。

罗汉汤

每家素菜馆都有罗汉汤,但每家都大有不同。所谓罗汉汤,就是杂菜汤,有什么放什么煮出来的汤。寺庙里也有罗汉汤,是师父吃完了饭菜,用水在碗盘中涮一涮喝下去,就是罗汉汤,也就是残汤。罗汉喝的汤有一些特质:一是节俭惜福,二是不拣择,三是能容。这些特质,能使人超越爱憎之念,能任运无碍地过活。我们喝罗汉汤,应有罗汉的心胸。

生一盆火

在最黯暗无光的所在,最能看见自己清亮无尘的心灵。

在越安静无声的地方,越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非常争吵。

在至顶的山巅,使我们有谦卑之念。

在沉落的深谷,我们看见了云天无限。

再给我加把盐吧!平淡生活时我这样说。

再为自己生盆火吧!在心灵冰雪之严冬,我告诉自己。

纯粹的法门

在西藏有一则故事,是说有一位噶当派的祖师有一天比平时卖力地打扫佛堂,因为他知道有位大功德主即将来访,而他心里想:“如果我把佛堂打扫得更干净,这位施主一定会捐赠更多的金钱。”于是,他花了许多时间把佛堂打扫得焕然一新。

打扫到快完成时,他突然顿悟到这是不清净的想法,不应该为了得到别人的布施而打扫佛堂,他抓起地上的灰尘往佛堂撒去,佛堂又恢复了旧观,祖师则拍拍手离开了。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说明了人的动机最重要。打扫佛堂原来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事,但因为有企求布施的心,心灵反而受到污染。外相的行为虽然也是重要的,若是动机不纯正,就仿佛恶人的衣冠,再好也无法改变它的本质。

还有一个西藏故事:有一位上师已有很高的证悟,具有他心通的能力。他的弟子中有一位专诵六字大明咒,非常精进,几乎整日口不离咒。

上师把弟子叫来,对他说:“你的咒诵得很好,可是最好修一些纯粹的法门。”

于是,弟子就改修读经,仍然是非常精进,终日不离经典,希望借不断读经来证悟成佛。

上师知道他的意念,把他叫来:“你的经读得很好,但你最好修一些纯粹的法门。”

弟子听了上师的话,又改习禅定,过了一段时间,上师仍劝他修一些纯粹的法门。

大惑不解的弟子就去请教上师:“什么是纯粹的法门呢?难道诵咒、读经、禅定不是纯粹的法门吗?”

上师回答说:“动机里没有自私的意念,纯净地为众生而修行,做到完全无我,这就是纯粹的法门。”

所谓纯粹的法门原来是完全的利他之心,只要丝毫为己就是不纯粹了。

谨慎行事当然是修行人的重点,但清净的内心则是修行人的根本,如果心不清净,行为就有污点,就会带来痛苦和烦恼,像念咒、读经、禅定、清理佛堂如此纯粹的事,都应该有更纯粹的基础,何况是世间那些本来就很不纯粹的事呢?

及时

近人陈建民居士有一首诗《悼老丐》,我非常喜欢:

老丐吹箫搏小资,年来气力已难支,忽传饿毙松林里,始悔从前未博施。

写的是他听见了路旁老乞丐因饥饿死在松林里,懊悔自己从前没有好好布施这位乞丐。这首词意简洁的诗,很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就是做什么事都应该“及时”,此时此地有意义的事,到彼时彼地可能就成粪土了,

因此,此生此世应为之事,也不应寄望到来生来世。世人只知道要及时行乐,但不知一切行为都应及时,“及时”的精神就是“当下”的精神,也正是“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精神。陈居士另外有一首诗:

蚁虫原是阿弥陀,敢谤弥陀别有多;供罢红糖何所见?黄金为地在娑婆。

劝勉净土行者应该对待一只蚁虫的慈悲犹如崇敬阿弥陀佛的心情,如果不能在最细微处有慈悲,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相应。最令人动容的是后面两句,当我们为蚁虫供养了红糖,蚁虫所见的世界就如同是黄金遍地的佛国了。

对蚁虫而言,红糖铺地就是它的净土,因而净土究在何处?自然是在心地,一个人心地“及时”在光明里、在慈悲中、在觉醒处,当时当刻,就在净土里了。能常常及时净土,就更有机会进入佛菩萨真实的净土了。

当我们起了善念慈悲时,不要隐忍走过,而要及时实践,因为说不定一走过去,明天就听到老丐饿死在松林的消息。

“及时”说的不只是心念,而是实践!

自在人

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

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

与么时,无人我等相。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

这是黄檗禅师的话,“自在人”不是不吃饭不走路的,也不是终日无

事的,又要吃饭睡觉,又要做一切事,又要自在,这才最难。色身虽在尘旁,内心恒常清净,是自在人。自在人在生活中,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知识

知识就像手电筒,它只是人走黑路时用来照亮脚前的工具,它方便实用,却没有远识和洞见心灵的特质。

许多在黑暗中得到手电筒的人,往往高估它的价值,他们挥着它乱照乱舞,忘记照自己的脚下,结果常常导致坠崖的悲剧。

有知识是不够的,看看现代许多受苦的知识分子就知道了。解除知识的束缚,比学习知识要难得多。

一条路

我隔了一年到一个山地部落去,发现整个部落包括生活、思想、景观完全改变了,使我大吃一惊。原因是通往部落的小山路改成了柏油路,汽车可以到达,汽车一来,什么都变了。路一改,整个社会都改了。路一变,人心也整个变了。一个世界的改变有时是因铺了一条新路,因此世界是可破可立的。一个人的命何尝不是如此,立志改走一条路,命也就整个改了。

草先萌

垦地播种的人都有一个经验,花未发而草先萌,禾未绿而草已青。

那草是不是从空中来的呢?

不是凭空有草,而是草的种子先在土地里,垦地时它就长了,播种时它已冒出头来。

同样的,一个人垦植心田,常是草先萌长,那是人的心田早有障蔽,这时要努力除草,勿令恶念蔓延,花才有开的机会。

大地的掌声

登狮头山时,突然下起大雨。雨中的阶梯无处躲藏,只好任雨淋湿。这时清楚地听见雨声了,仿佛是拼命在鼓掌。我们总是在舞台下鼓掌,却总忘记为自己鼓掌。在没有舞台的地方,大地也自己鼓掌。我们应学习,爬险阶时,常为自己鼓掌。在暗处,给自己一些掌声,在明处,也为自己鼓掌。

盘旋的汽车

我站在远方的山上,看另一座山盘旋而上的汽车,那汽车时而转到我眼前,时而转到山背面。

转到山背的汽车,不是消失,只是看不见罢了。

盘旋上山的汽车开了整整一个小时,由于距离远,感觉上只是穿梭的刹那!

人的轮回也可以如是观,轮回永不消失,只是有时在背面,不被看见。

了意

见性一转三千卷,了意一刻百部经。

一切的经典都没有见性了意来得重要,但是见性了意的人必须有实践才算完满,光是见性了意,就会偏离人间。因此,知法一丈,不如说法一尺;说法一尺,不如行道一寸。

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世人,不要小看任何一件俗事,第一义谛就从真谛和俗谛的同时尊重来的呀!

第一义

许多人都把出世法称为“真谛”,把入世法称为“俗谛”,又有人把“真谛”称为“第一义谛”,把“俗谛”称为“世谛”。到后来,甚至有人认为出世法胜过入世法,而第一义谛和世谛是有差别的。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答文殊菩萨之问,曾斩钉截铁地说:“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佛陀进一步说:“善男子!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

多么好的定义,出世法并不是脱离世间的法,而是世人不知道的法,不可思议的法;如果把脱离世间当成第一义,却把入世当成俗人所为,就违背佛陀的原意了。因此,修菩萨行的人深入了解世法或出世法都是应该的。

《大品般若经》里,须菩提问佛说:“世尊!世谛、第一义谛,有异耶?”

佛陀的回答是:“须菩提!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第一义谛如。以众生不知不见是如故,菩萨摩诃萨,以世谛示众生若有若无。”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世人,不要小看任何一件俗事,第一义谛就从真谛和俗谛的同时尊重来的呀!

不大

宣化上人说:“当我第一次听到梵文‘佛陀’(BUDDHA),就觉得读音好似‘不大’。此‘不大’意谓无贡高我慢。佛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故不大亦不小,非去非来;来而未来,去而未去。尽虚空偏法界,无不是佛之法身所在,无在而无不在。不但在此世界,乃至于无量无边之微尘世界,都是佛的法身周遍。”

真是说得好,唯其不大,才能遍满虚空,也唯其不大,才是最大。

我第一次看“佛”这个字,拆开来是“弗人”,也就是“非人”的意思,感到很大的震撼,人的最高至极的境界竟是“非人”,那表示人实在是一个束缚,如果能解开做人的一切束缚,就是佛了。

“不大”也是如此,每次呼吸进入胸腔的空气大是不大?秋晨中挂在绿叶上的朝露,大是不大?这些都不大,但纵使我们走遍世界,都还呼吸着空气,都可以看到露水。打得开,不大就是最大。打不开,再大也是小的。

上报众生恩

佛教里有一个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颇引人深思,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认为最重要的,但经典里却把父母、众生、国王放在三宝之前,可知一个人如果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众生的护持之恩、国家的安定之恩,那么这个人说他竟能报答三宝之恩就很难真实了。

尤其是“上报”这两个字应该记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摆在众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报”,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为若无众生护持,不要说修菩提大道,我们连活着都十分艰难呀!

《劝发菩提心论》说:

“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为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惊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

真是令人动容的见地!

我时常惊醒自己:面对众生,要牢牢记住“上报”这两个字。

坚固妄想

楞伽经里说:“妄想自缠,如蚕作茧。”

妄,是与“实”相对的,也就是由于分别而取种种之相,不能看到事物的实相。

人最大的妄想是什么呢?

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因为陷在不实的妄想里像被火烧炙一样痛苦,叫做“想阴炽盛”。而对妄想的执著坚持难以打破,则叫做“坚固妄想”。

人困在妄想里,就像蚕作茧自缚一般,可是茧仍然容易咬破,蚕蜕成蛹,自然咬破了。有些坚固妄想不只是茧,而是违章建筑,不论盖得多坚固,仍然是搭在一个不实的基础上,可叹的是住在坚固妄想里的人,总抗拒外面的世界,有如住违章建筑的人对抗拆除队,无理,却不肯退让。

还有一些特别想阴炽盛的人,仿佛随身都带着砖块,他想到哪里,违建就盖到哪里,拆不胜拆。时间一久,叫他盖一幢合法的建筑,他也不会盖了。

妄想多和妄想坚固的人,要格外努力才能看到实相。

病苦魔

读《祖源禅师十魔乱正》,指出了修禅会遇到的十种魔事,第八种魔事称之为“病苦魔”,是说修行者应该使身体健康,否则身心不安,学道有碍。

他开出了如何保养身体的方法,对现代一般人也非常有用,摘记于下:

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食厚味且忌生冷。

饥莫读诵,饱莫负重。

食后勿睡,穴忌饱餐。

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

强用非物湿地坐禅。

风处打睡,汗出入水。

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

大饥、大饱、大喜、大怒。

大寒、大暑、大雨、大露。

内伤外感,一切失调。

祖源禅师特别指出,身体多病固然是“业衍”,但自己失调也会变生百病,那就与业没什么关系了。

我觉得现代人大部分的病来自饮食,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厚味”、“生冷”——尤其是现代孩子的病,多是来自吃冰冻食物,值得注意。

同类推荐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

    “菩提十书”之《清凉菩提》:我们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清明的感情,知性是看见浩渺宇宙与众生心地都有星星,戌性则是让自己的心恒常亮着一颗星星。我们的星星在交会时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开悟,互相闪烁、互相带来清凉,使我们能痛快积极地生活,并且珍惜人心。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六部,给热恼的人间带来清凉,有如醍醐与甘露。
  • 梅关

    梅关

    《梅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个人与他的铁道旅行人生

    一个人与他的铁道旅行人生

    “每逢开启新的旅程,手握通往远方的车票,自我与位置世界的羁绊,是驱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热门推荐
  •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酷酷总裁的冷面情人

    他——一代服饰集团的总裁,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却牢牢冰封住他那颗本就热情似火的真心——她——从小生活在复杂矛盾的家庭中,一场意外的变故更加尘封住她那颗脆弱敏感的心房——冰山美人——是众多对她趋之若鹜的男人对她的美称!两颗冷傲孤寂的心灵,在曲折的感情道路上碰撞出爱情的火花——然而一个因爱而不娶,一个因爱而不嫁,两颗近在咫尺的真心却因婚姻——这道爱情的枷锁,而天涯相隔——敬请关注本作者的另一部即将完结的作品《多情总裁地下妻》——http//m.pgsk.com/a/105640/
  • 异界帝尊

    异界帝尊

    一代杀手之王灵魂穿越异界附体纨绔,一个纨绔的热血传奇!
  • 绝世武尊

    绝世武尊

    一个身患竭血症,无法修炼的废物,得到一面能够推衍世间一切的神奇镜子!功法、武技、炼丹、制符、布阵,对他来说,统统都变得易如反掌!他修炼最强的功法,饮最烈的美酒,泡最美的女人,灭最嚣张的敌人,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亿万神魔,匍匐脚下;无尽星空,尽在掌中!
  • 腹黑娘亲:僵尸大小姐

    腹黑娘亲:僵尸大小姐

    僵尸女魃穿越后,被黑玉中的一个美男夺去初吻,就有了可爱的僵尸宝宝。美男还邪笑说以后还生宝宝就用推到的方式,还死皮赖脸地住到女魃的身体里去。女魃气极大怒:总有一天把你挖出来,一巴掌煽墙上扣不下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剑装

    剑装

    不老的世界,等级制度森严,每个人的生命上限早已经注定,爵位越高才能活的越久,所有人都唯有斩杀不死族,提升爵位获得生命刻度,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不老不死。 性格坚韧不拔,拥有卓越天赋,但是却因为出生在世界最底层,连武技都接触不到的少年,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死人的遗物和遗嘱。 “那个人一定是疯了,留给我一支连剑都没有的空剑匣,竟然就要我去打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存在?”白苍东一脸古怪的看着那支并不怎么起眼的剑匣。 PS:写作热血篇,读作福利篇。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

    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

    天,上个厕所也能穿越了?有没有搞错?人家穿越好歹也是个凄惨而唯美的穿越,怎么我就这么倒霉?竟然会从WC穿越?好吧,穿越就穿越,我认了,可是,怎么还穿到这么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莫不是空穿?那我这几年来辛辛苦苦埋头苦读学的历史专业不就白搭了?好吧,这些我都认了,那总得让我有个好一点的身份吧?不是娘娘王妃,最起码也要是个千金小姐,怎么我一穿越却变成一个溺水而亡不知身份的落魄小姐?好吧,落魄小姐也就罢了,到最后还是个被遗弃的妃子,新婚当夜新郎对我说:对不起,我爱的不是你,除了爱,我什么都可以给你。是吗?除了爱?这世间最无情的,不就是爱吗?放心,你的爱,本小姐不稀罕!面对种种险境,她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最终,她又是如何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历练成那个笑看风云,指点江山的江湖盟主?敬请观看:凤临天下,宫主不受宠【本故事纯属虚构】
  • 豪门婚宠:一品夫人

    豪门婚宠:一品夫人

    离婚后她被家人逼着相亲,可相亲对象怎么这么眼熟?定睛一看,她惊呼:“前夫,怎么是你!”交了一个男朋友,一时冲动去开房,一觉醒来却发现身边的不是男友,而是那负心汉,大惊失色:“前夫!怎么又是你?!”好容易找到了命中良人,却在领证的前一晚被前夫一掌打晕,禁锢了她的自由。婚是他要离,现在阴魂不散,她怒,拍案而起:“前夫,你处处迫害我,到底居心何在!”他死皮赖脸的抱住她,压倒:“我不仅是你的前夫,我还是你婚前的初恋男友。你才是我真正的前女友。”她记得很清楚,她婚前没和他恋爱过啊,他深爱前女友不是那谁谁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 傲娇女王

    傲娇女王

    都说总裁人人爱,为何他倒追都没人要?自恋狂总裁倒追铁齿铜牙傲娇女王,分分钟叫人泪流满面。爱情遥不可及,总裁还需努力。傲娇女王难惹,总裁勇气可嘉。总裁不可怕,就怕总裁太黏人。叶栩栩就是想不通,自己大好女青年一名,为什么偏偏摔在阮忌廉这块绊脚石上了?自己没做过亏心事啊!他潇洒多金?他帅到没朋友?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钻石王老五?可跟她有什么关系啊!更让栩栩气愤的是,这个自恋到家的家伙竟然能扛下自己的唇枪舌剑攻击!她心很累有没有!她一逃再逃,他一追再追,被总裁骚扰的日子就这么啼笑皆非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