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继续问道:“那你会把他怎么样呢?”小明又继续回答:“要是我,当然肯定先开了他,他爱干吗干吗去。”说完,小明突然沉默了,因为他发现小李说的那个员工就是自己。
小李又安慰小明说:“其实,别看我那破公司小,但什么样的人我都遇到过,有你这种问题的员工特别多,但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能靠不停地换工作来给自己找机会加薪,换来换去却还是那点钱。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工作是否可以做得更好,老板让干吗就干吗,机械式地对待工作。老板都不傻,如果老板让你做一,你有本事把一二三都做好、准备好,让老板省心省力,这样的员工,老板哪能不想办法留住呢?”
小明听了这些话后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小明做任何工作都特别用心,也没有任何抱怨,老板交代的事情,他总会做得比老板交代的要多、要好。很快,大家也都发现小明和以前不一样了。
半年后,还没等小明找领导谈话,老板就把小明叫到办公室,打算提升他为部门副经理,小明嘴上虽然说着感谢领导的培养,但心里最想感谢的是让他明白了这些道理的小李。
要想获得老板的欣赏与认同,就得站在老板的角度,学会老板的思维方式,领会老板的言行意图,和老板保持在同一平台、同一频道。
老板的思维和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差别?当很多人还在盘算自己能拿多少薪水奖金时,老板盘算的不是某个部门,更不是某个员工,他盘算的是整个公司能赚多少钱,因此,老板思维与普通员工思维的最大差异在于老板重点看全局而非局部。
当很多人领完这个月的薪水开始盘算下个月的薪水时,老板盘算的不是这个月也不是下个月,他盘算的是整个公司三年五年以后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扩大规模、什么时候上市,老板思维与普通员工思维第二大差异在于老板重点看长远而非眼前。
2004年我转岗担任某业务部门经理时,因为接手的是中小企业客户,与之前大客户事业部有很大不同,我很快发现客户信息的繁多导致业务人员的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也影响我销售管理的有效性,于是我建议老板另外开发一套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把之前繁杂凌乱的各类客户信息、销售信息统一管理起来,并且实现无纸化办公。这样一来,销售人员和我这个销售管理者的效率都会大大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老板的认可,老板让我负责系统的框架设计与需求提出,让IT部门配合我进行开发。
这套系统设计成功后,我又开始考虑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才能快速培养和复制优秀人才,因为当时团队成员都是重新招聘组建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负责电话营销的,有负责推广策划的,有负责客户信息搜集的,还有负责后勤行政的,为了让每个岗位成员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并且在以后再增加新成员时能快速复制人才。我边工作边琢磨,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加班赶写,连续加班近两个月,终于为每个岗位都写出了一本厚厚的《岗位操作标准手册》。
现在想起来,设计管理系统、撰写《岗位操作手册》,这些事情其实远远超过了一个业务部门经理的岗位职责。我完全可以把这些工作推给IT部门、市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但当时我却毫不犹豫地自己提出、自己承担这份工作了。不是因为我傻,当时我的只是想着,既然老板把责任交给了我,我就要做出最好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成长和收获是谁都拿不走的。当我在2005年开始创业时,我发现,当年的辛苦与付出现在都有了回报,正是因为当年锻炼出的全局思维与心态,我的创业之路虽然也有坎坷,但依然比很多人都走得顺利。
如何把老板思维转化到现实的行为中?来看一个案例。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一个精彩片段,马荀在回山西的路上发现高粱生了虫子,他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于是就带了一穗回来,着急去找师傅报告。
马荀:那个,我想见一下东家和宋先生,跟他们说说高粱的事儿。
师傅:都什么时候了,谈什么高粱啊?
马荀:师傅,这是我回山西的路上在高粱地里掰的。这高粱都长虫子了,今年高粱的收成肯定不会特别好,等到开春,它一缺货,那就值了钱了。
师傅:哎哟,我还有急事,我走了。
马荀:哎,您听我把话说完呀。
师傅:你说,有什么事快说。
马荀:我就想劝东家,能不能不把咱们的高粱全卖给达盛昌,留一部分明年开春卖个好价钱。
师傅:哎呀,留什么留啊?咱们库里的高粱都脱手了。
马荀:脱手了也能办,这样,脱手了我们再把它买回来。达盛昌不是把我们的高粱全买走了吗,过不了几天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信息是假的,那时候高粱的价格肯定会一落千丈。我们再把它买回来,明年开春赚一大笔银子。
师傅:马荀,我可告诉你啊,东家和宋先生正在合计着要一鼓作气将达盛昌置于死地呢。 你还想着跟达盛昌做高粱生意啊,你瞧瞧你那脑筋,你快走吧。
师傅给马荀泼了盆冷水,但马荀没有就此放弃,他又去找东家。
马荀:东家您看看这个。
东家:这不是高粱吗?
马荀:您好好看看哪。
东家:就是一穗高粱啊。
马荀:您看看这高粱和其他高粱有什么不同?
东家:不就是一穗长了虫的高粱吗?
马荀:它意味着什么呀?
东家:哎呀,你有话就快说。
马荀:东家,这是生意呀。去年高粱生了虫收成不好,今年高粱又生虫子,等到了春天开了价,这高粱价格一定会涨上去的。昨天晚上我劝大掌柜,让他把卖给达盛昌的高粱,再低价收回来一部分,等到明年开春,卖出去赚它一大笔银子,可是他不听我的。
东家:你在福字号干了几年了?
马荀:四年学徒,又干了十年跑业伙计。
东家:叫什么名?
马荀:我叫马荀。
东家:行,这事儿我会想着,你先回去,改天我们找个时间聊聊。
毫无疑问,案例中的马荀确实是个好员工,具体好在哪里?第一,懂得替老板着想,考虑挣长远的钱;第二,勤于思考,准备好了具体建议方案;第三,善于观察,搜集信息并带回证据;第四,积极主动,坚持建议不气馁。
向这样的员工学习,修炼你的老板精神,可从“五多五主动开始”。
老板精神修炼五多:
多看:一般人路过高粱地可能根本不会去在意,但马荀因为老板做高粱生意,所以就特别留心和高粱有关的事物,最终发现了商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随时随地留意和你的工作、公司、行业有关的人、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洞察力,这就是“多看”。
多听:人之所以长了一张嘴巴两个耳朵,是因为做人要学会先听后说、多听少说。善于聆听别人的想法,包括老板、领导、同事、客户等,每个人的表达都会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当你学会聆听别人的想法时,就拥有了比别人更全面的视角。
多想:多看和多听可以保证你接收到更全面的信息,而在大量的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需要多想。把信息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用理性整理和分析信息。
多学习:前面说过成人的三读是指读书、读事、读人,在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抓住一切机会读事和读人,不断提升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高度、视角及能力。有些内容可能你今天用不上,但未来却很可能会用上,所以,在机会来临前,抓紧时间先装备好自己吧。
多行动:一方面,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和转化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行动中尽量做得比领导想要的更多一点,比如开始更早一点、质量更高一点、速度更快一点、成本更低一点。
老板精神修炼五主动:
主动反馈:重要信息与市场情报等,第一时间向上级反馈,做好类似传话筒的角色。
主动请示:重要行动与选择前要主动请示,征求一下领导的意见,讨教一下领导的经验,获得批准后再行动,避免盲目行动。
主动建议:深思熟虑后提出见解和方案,切忌光有问题却不提出对应的对策,每次提出建议至少保证有两套以上不同方案供领导备选。
主动协作:当别人都在忙时,千万别一个人闲在那里;即使领导对你没有要求,也可以给自己找点任务。
主动分享:随时乐意主动跟人分享你的经验或教训,记住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切记先做好五多,再逐步做到五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先了解环境、融入圈子。很多年轻人往往不懂这个道理,一味想展现自己的主动与积极,进公司没几天就给老板或领导打报告提意见,动不动就指出公司的五大问题十大弊端等,最后发现这样提意见很可能并不被上司待见,甚至可能会导致大家对你产生自大、轻率、好高骛远等不良印象。
诚然,敢于提意见的主动与勇气可嘉,但是别忘了,新人和基层员工的角色与本分是先学习、先服从、先执行,等你真正熟悉和了解公司了,做出一定成绩了,再提意见也不迟,这叫认清形势、把握角色。总体来说,务必做到“埋头拉车,抬头看天”这八个字。埋头拉车,是指首先要兢兢业业做好驴子的角色;抬头看天,是指适当时候要像千里马一样展望一下全局和未来。能上能下,方能游刃有余。
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笑到最后才是赢
在同学或老乡聚会上,年轻人在一起免不了会谈到彼此的工作,进而很容易引起彼此间明里暗里的比较。比如谁的公司名气大品牌好、谁的职位高、谁的薪水高、谁的福利保障好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很容易被首先拿来比较。占点上风的人难免洋洋得意,稍逊一筹的人也难免暗自伤神,一来二去,不光影响了各自的心情,还会影响彼此的感情。
仔细想想,刚毕业时候的这点差距是真正的差距吗?这种差距能维持多久?事实上,刚毕业或者才工作没几年的朋友,大可不必去比较这些,这种比较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在起点跑得很快的人并不一定能第一个冲到终点,反倒有可能会因为冲得太猛过早消耗了体能。马拉松是要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拼的是坚持、韧劲和耐力,所以暂时的起点领先算不了什么,笑到最后才是赢。
不要因为现在的起点比别人低一点就自惭形秽,当然也不要因为现在的起点比别人高一点就洋洋得意,用平常心去对待现在的起点,抓住了起点的机会,只要开始,永远都不会晚!你需要做的只是往前看,追求下一步。
因此,建议大家十年内不要比较,如果非要比,可以比比谁的工作更有挑战性,谁的工作更有成长空间,谁的工作更有机会等,真有本事到十年二十年后,再来比比谁发展得更好,谁过得更幸福吧。在人生的马拉松赛道上,终点永远比起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