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三大方式
沟通的方式,大体分为口头沟通和文字沟通两大类。口头沟通包括面对面沟通与电话沟通,文字沟通也包括书面沟通与网络沟通。如果将电话沟通和网络沟通合称为电信沟通,那么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面对面沟通、书面沟通和电信沟通三种方式(见图9-1)。
图9-1 沟通三大方式
面对面沟通
面对面的沟通,其优点为亲切而具有弹性,有利于双向沟通,所以通常比较有效。面对面沟通可以应用在下列各种情况:
1.收信人很有兴趣获得此类信息。
2.收信人太忙,可能没有时间阅读书面文件。
3.收信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批评。
4.收信人获得此类信息时,可能产生相当的抗拒或强烈的反感,而发信人又必须适当坚持,需要反复加以说明,或者复杂信息使得彼此需要互相讨论才能真正了解。
5.彼此关系密切,使用口语比较自然。
6.收信人只能聆听或者偏爱面对面沟通。
我们常说“见面三分情”。通过面对面沟通,彼此的感情最容易交流,若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可以立即加以调整。同时,从对方的反应找出自己的缺点,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因此,重要的事情最好面对面沟通;就算不是十分要紧的事,如果情况许可,也可借着面对面沟通来增进彼此的关系,等到将来遇到重要的事情,沟通起来必然更加有效。电信沟通和面对面沟通毕竟还有一些差距,有时候电信讲不通,必须赶紧想办法见面沟通,以资补救。
一般说来,凡是和自己切身有关的事情,人们大多希望以面对面的方式来处理,以期获得比较好的结果。如果自己不方便开口,或者情势相当不利的时候,就会委托妥当的人士作为中介,务求以彼此的情分,来增进沟通的效果。迫不得已时,也要亲自冒险,争取面对面的机会。
但是,面对面沟通的正确性,往往不如书面沟通,常常造成下述三种缺失:
首先,认为自己听得很清楚,但因语言本身存有若干障碍,使我们很不容易听出发信人的真意。因此,在面对面沟通时,必须配合对方的身体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真意。
其次,不好意思问明白听不清楚的部分,以致以讹传讹,传过若干人之后便错误百出,甚至意思完全相反。
第三,强制把自己的意见加在对方身上,造成“当面勉强对方承认”的局面,使当事人十分不愉快,增加了沟通的困难,影响沟通的效果。此类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如图9-2所示:
图9-2 面对面沟通
所以,在面对面沟通时,必须注意下列要点,来弥补这一沟通方式的不足:
1.充分了解对方。越了解对方的背景和兴趣,越能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次序来配合对方,以增强沟通效果。
2.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沟通的时间要充足,免得匆促中造成错误,或者无法达成目标。地点要合适,不受干扰或分心。
3.清楚、明白地表达。不可吞吞吐吐或者使用意义含糊的词句。音量要适度,让对方听得清楚,以免产生误解。
4.简明、扼要地说。不可反反复复,也不能遗漏要点。最好先简单说明要点,再分段说明细节。
5.不断观察对方。眼睛自然地看着对方,随机调整自己的声调、语气和姿态,并且适当地结束谈话。
书面沟通
一般而言,书面沟通在时间、费用方面都较为经济。与面对面沟通相比,也比较正确、详尽,更具有权威性,且容易永久保存。大致说来,书面沟通适用于下列几种情况:
1.收信人多,而且愿意花费时间阅读和了解。
2.收信人分散,不可能集中面对面沟通。
3.收信人需要较长时间来充分研究信息。
4.收信人需要保留书面的记录,以方便查询或当做凭据。
5.收信人需要按照一些程序去完成指令,最好有书面的说明,可以按部就班,方便随时查阅。
6.收信人听力有障碍,听不清楚或事后记不清楚,甚至有忘记的情况,需要利用书面资料来作为面对面沟通的补充。
7.不善于面对面沟通,或者特别喜欢书面沟通。
然而,书面沟通也容易造成下列缺失,必须小心预防:
1.收信人无心阅读文件,顺手将其放在桌上或抽屉里,根本不去管它,问起时则以没有收到或者还没有看为理由来推卸责任。
2.收信人不想看的文件,看完可以装成没有看到。
3.收信人不想配合的文件,可以装成看不懂或者看错了,做出自己想做的行为,还具有相当的理由。
4.书面拒绝比口头拒绝容易得多,若干说不出口的内容比较容易以书面形式来表达。
所以,为了使收信人想看,必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建立书面信息的公信力之外,尚需注意下述八点:
1.简明的主旨,引人注意的字句。
2.尽量口语化,亲切、活泼而且清楚、明白。
3.避免令人不悦的措辞,以免引起收信人的不良情绪反应。
4.事先模拟收信人可能产生的疑惑,适当地在书面信息中给予解答。
5.依照书面沟通的内容切实执行,增强书面文件的可信度与公信力,使大家自动想看,且给予相当的重视。
6.必要时指定询问或联系的电话或人员,以方便收信人查询。
7.明确收信人,然后用电话询问其是否收到以及有无任何困难或意见,使收信人无从推托。
8.在文件的形式、内容方面,力求趣味化,也可以配合彩色的变化,吸引收信人的注意,增加其阅读兴趣。
有时候把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配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内容比较复杂,或者有资料必须作为计算的依据时,通常先口头沟通,再把书面文件交给收信人。让他听完之后,还可以查阅书面资料,十分方便,也比较正确。
采取哪种沟通方式,主要应该依据收信人的习惯和沟通内容的性质。如果他们喜欢面对面的方式,就应该尽量以口头为主,以书面为辅;反过来说,如果他们习惯于使用眼睛看,不喜欢用耳朵听,那就应该以书面为主。
电信沟通
中国人重视“见面三分情”,面对面沟通的效果显然较好。但是,在商业社会,大家都十分忙碌,样样要面对面沟通,事实上相当困难,而书面沟通的效果经常会打很大的折扣。因此,通过电信手段进行沟通的人越来越多。电信沟通包括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和上网交谈等方式。由于通过电子媒介进行沟通,所以电信沟通不算口头沟通,也不完全属于书面沟通。其中,电话沟通偏向于口头沟通,电子邮件则偏向于书面沟通,而上网交谈则介乎二者之间,隐秘性高,甚至可以匿名或化名来隐藏自己的身份。
电话沟通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普遍,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便利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紧急联系、临时通知、节日问候、生病关怀和亲友联络等,电话沟通更是快速而有效。电话沟通盛行之后,面对面沟通和书面沟通的比例大量减少,甚至成为电话沟通的辅助方式。可见,电话沟通已经日渐普遍,成为沟通的主流。
电话沟通虽然快捷方便,但由于一般电话装置无法看到对方,很难像面对面沟通那样亲切、生动、灵活,此方式只适用于下列几种情况:
1.距离远,无法面对面沟通,却又希望尽收获得回馈。
2.关系够,交情深厚,见不见面都一样,电话沟通既快速又节省时间。
3.同时和不同地点的人通话,彼此可以协商,交换不同的意见,十分方便。
4.见面时反而不方便开口的事情,最好用电话来说明。
5.暂时不能见面,先以电话联络感情,以利日后的沟通,或者见面会增加对方的麻烦,不便打扰。
6.便于录音,然后反复聆听以增进了解,或者为了便于存证。
电话沟通不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沟通不当时,也很容易造成恶劣的结果。比如:
1.利用电话沟通之名,通过电话聊天,影响工作效率。
2.占用电话的时间很长,以致其他人打不进来,严重影响与其他人的沟通。
3.利用电话录音,然后剪接成歪曲事实的录音带,进行不正当的行为。
所以,在电话沟通时应该注意下列七个要点:
1.事先列出要点,以免匆忙中有所遗漏。
2.态度诚恳真挚,不要矫揉造作,可以弥补不能见面造成的情分缺失。
3.报上自己的姓名,让对方充分明了电话沟通的对象。
4.尽可能使用自然悦耳的声音,切忌装腔作势。
5.适当称呼对方,增进彼此的关系。
6.通话中必须暂离或打断,应该向对方说明理由。
7.对方谈话的要点必要时可以重复说一遍,以免错误。
除此之外,最要紧的莫过于不要让对方听见自己挂断电话的声音。相信被人挂过电话的人,都很不乐意听到那种声音。很多人喜欢说完话便马上挂断,这样做固然可以缩短时间,减少一些费用,但很容易让电话那一方的人听到挂断电话的声音,导致对方很不愉快而造成某些恶果。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养成习惯,即通话完毕并不立即挂断,而是顺手将电话线拉顺一些,然后才挂断,力求双方都听不到挂断电话的声音,以确保通话所带来的愉快气氛持续下去。
用心的人就算看不到对方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单凭声音的传递,也能够掌握对方的心意。所以,电话沟通时,不能够认为对方眼睛看不见,便不重视自己的仪态和情绪。
同样道理,尽管用电子邮件沟通十分方便,却由于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会有不一样的后果。有些人借口事后才看见来推卸责任也是防不胜防。至于上网交谈,其情况更是复杂,迄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尤其是这种方式毫无伦理可言,亟待大家共同努力,以资匡正。
巧用非正式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的种类
正式沟通系统是组织内命令传达或下情上达的正式通路。非正式沟通系统,则是正式沟通系统之外,不为组织体系所承认的成员之间的私下交谈,我们称之为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按性质分可以归纳成为三种,分别是传言、谗言和谣言(见图9-3)。
图9-3 非正式沟通的种类
传言是组织成员互动的结果。传言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只是这些事实在正式沟通系统中未能妥当处置,因而成为传言。任何组织都免不了有传言,无法防止,也不必畏惧,反而要善加运用,作为向上沟通或向下探测的工具。
好好运用传言,还可以增强成员的团体意识,激发大家的工作兴趣,了解成员的工作情绪。换句话说,传言是辅助正式沟通的工具,可以增进沟通的效能。
传言经常会变质,有时变成被人用来中伤别人的坏话,叫做谗言,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杀人不见血的利器。
谗言有的根据事实,却被恶意加以膨胀或扭曲,目的在增强杀伤力,使被中伤的人受到更大的打击;有的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凭空编造出一套对某人不利的言词,传扬开来,企图给予其相当的伤害,所以说“谗言可畏”。
有能力而没有本事的人最容易制造谗言。能力和本事的区别在于,有本事的人不仅有能力,还必须表现得为众人所接受。
一个人有能力,却不能表现得为众人所乐于接受,便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立即受到谗言中伤的人,自己也应该反省,然后设法改善,使自己早日免于谗言的伤害。
此外,谗言满天飞表示领导中心有问题,因为组织内充满不安和不平的气氛,大家都想借着谗言来测试真相到底如何。于是,人人加油添醋,个个热心散布,使领导中心根本动摇起来,实在很危险。
谗言是有害无益的非正式沟通。最好能够以公正的态度严厉禁止,不许任何人制造。对于谗言的处置,必须采取重视的态度,查明事实,以期真相大白。并且尽可能揭发谗言的制造者,使其无所遁形,以遏阻散布谗言的歪风。
减少谗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调整领导风格,改变组织文化,使大家乐于发挥道德勇气,促使团体在安定中求进步。不但不散布,而且不制造,谗言自然不见了。
另外有一种传言的变质,叫做谣言。它的特性是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但却不一定存心伤害他人。
谣言应该止于智者。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听到一种传言,就会理智地判断,明辨其是根据事实,还是散布者自己编造的。如果组织成员的态度都相当明智,谣言就会止于智者,因此逐渐减少,以至于断绝。但是,谣言往往不会自动停止,因为人有好奇心,听到新奇的东西,多半会顺口流传,以致成为谣言的散布者而不自知。所以一旦发现谣言,便应该勇敢地出来辟谣,这种道德勇气才是团体安定的力量,千万不能忽视。
善于利用非正式沟通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戴维斯(Keith Davis)认为,组织成员在心理上、情绪上都有对团体提出意见、分担责任的需求。如果在正式沟通管道无法获得相当的满足,员工就会通过非正式沟通来进行。他指出,非正式沟通有下列四种不同的通路(见图9-4):
1.单向传布线,信息沿着一条长线流传,由A到D。
2.闲谈传布线,信息由一人向众人传布。
3.概率传布线,信息随机传布,既没有一定的路线,也不一定向所有的人去传布。
4.群集传布线,团体内每一个人都传送到。
图9-4 非正式沟通的通路
单向传布线如果是固定的,则A很可能就是这一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如果是变动的,表示A只是喜欢传布的人,亦即通常扮演闲谈传布线中心人物的那一位“广播电台”。
概率传布,多半是无心的,反正人传我,我传人。群集传布希望每一个人都知道,有意的可能性较大。
无心的传布和有意的传布,其动机显然不同。前者可能是出于好奇,或者想获得证实,表示自己知悉内情等;后者则可能与当权派有心结,想趁火打劫,至少制造不安的气氛。对有意散布传言的成员,必须特别加以关心,力求化解心结,增进协同一致的内聚力。
不必把非正式沟通当做坏事,因为有正式的,就必定有非正式的,基本上摆脱不了,也无法完全禁止。把非正式沟通看成正式沟通的辅助系统比较切合实际。凡是不能或不愿意通过正式沟通管道的意见,让它由非正式沟通来传布,对组织内的工作气氛往往具有缓和、稳定的作用。只要设法加以过滤、澄清,然后导入正式沟通系统,不需要加以排斥。从非正式沟通当中发现正式沟通的弊病,才是领导者应有的心态。
如果希望保持组织中的沟通关系合理和谐,组织领导就必须善于利用非正式沟通渠道,为此要遵循以下六大法则:
1.善用员工之间的传言作为探测员工真正意见的工具。
2.发现非正式组织的领袖,与其做非正式的沟通,从而搜集重要的信息,帮助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3.明辨谗言,及时予以制止,免得员工之间彼此猜忌,害及无辜。
4.明察谣言,正确辟谣,以免混淆视听。
5.通过非正式沟通,放出“气球”,以测试大家的反应,作为决策参考。
6.正式宣达命令之前,先经由非正式通路使大家心理上有所准备,以消减抗拒或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