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4500000051

第51章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名人档案

姓名 亨利·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

国别 挪威

生卒年 1828—1906

出生地 挪威台里马克州斯基恩城

仰慕 德国戏剧家赫尔曼

爱好 绘画

成就贡献

易卜生创作的最大成就是他的“社会问题剧”,其代表篇目是《玩偶之家》《群鬼》《青年同盟》《社会支柱》和《人民公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玩偶之家》。剧本描写了普通人在平常的环境里,做着平常的事情,然而,在这平常的背后,有着不平凡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境界,广大妇女把《玩偶之家》看成是自己的“独立宣言”。

《玩偶之家》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婚姻关系的虚伪。主人公娜拉是一位单纯快活也不乏独立思想的年轻妇女。她婚前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婚后深受丈夫的宠爱,被他亲昵地称做“小鸟儿”。娜拉也很热爱她的丈夫和他们的家。当她的丈夫海尔茂因劳累过度身患重病时,娜拉瞒着他伪造签字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治好了他的病。为了不让海尔茂着急,娜拉没将此事告诉他,独自一个人省吃俭用,设法挣钱还债,还为自己的英雄行为暗自得意。

不久,海尔茂当上了银行经理,无故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就向海尔茂告发了娜拉伪造签字借钱一事,想以此相威胁。不想,海尔茂为此大发雷霆,百般指责和辱骂娜拉,认为娜拉触犯了法律,毁了他的前程而全然不顾娜拉借钱的动机是为他治病。如梦初醒的娜拉这才看清了海尔茂自私自利的嘴脸和他一向甜言蜜语的虚伪,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不过是海尔茂的一个玩偶而已。为了摆脱附庸的地位,求得平等独立,经过深思熟虑的娜拉决定离家出走,同海尔茂决裂。

娜拉的出走是在对资本主义家庭虚伪本质清醒认识后做出的惊世骇俗的壮举;娜拉的这一行动表现出觉醒的妇女对男权社会的英勇反抗和对平等权利的追求。易卜生通过娜拉的觉醒和出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和社会道德、法律、宗教的虚伪,批判了海尔茂这一类男权代表的道貌岸然和自私卑鄙,高度赞扬了敢于同整个社会对抗,勇于追求个人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剧本上演后,在各国引起轰动,成为易卜生最受欢迎的剧作。作品提出的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娜拉这一富于民主色彩的光辉形象引发了无数青年男女的觉醒和反抗。尤其是在中国,《玩偶之家》早在五四前就被译介过来,曾于1935年在全国各地竞相上演,以致于1935年被称为“娜拉年”。“娜拉”这一形象深受广大青年喜爱,成为他们效仿的楷模。

出生于19世纪挪威的易卜生,生活在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时代。他怀着振兴挪威民族文化的宏愿,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戏剧创作。他的创作一改挪威剧坛上一味模仿丹麦传奇浪漫剧矫揉造作的积习,把敏锐的目光投向现实,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恶习弊端,创作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剧”,塑造了一个个倔强、孤傲、勇于反抗现实、探索社会出路的易卜生式的艺术形象。而且,他的剧作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简练,善长以人物对话展开剧情、揭示人物心理。他的剧作被认为是堪与莎剧匹敌的“剧坛奇葩”。

易卜生的创作为挪威民族文学的振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他本人赢得了无上荣誉,他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他死后挪威国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生活故事

易卜生的成功全靠自学。他出生的台里马克州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地方。虽然易卜生年幼时家境很好,但是年方八岁时就遭家道衰落的厄运。从贵族少爷变为贫穷儿童的易卜生,看多了世态炎凉,16岁出外谋生又使他饱尝人间辛酸。但是身处逆境的易卜生没有就此沉沦,他立誓为挪威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为实现他的宏伟志向,从还在格利姆斯达城当药店小伙计时,易卜生就开始了通宵达旦的攻读。他找了一位拉丁文老师,冒着严寒去求教。工作之余,他首先学习写诗。他的诗语句铿锵、热情洋溢。不久,他写的剧本《凯替来恩》出版了,受到权威人士保罗·勃顿汉生的好评。尤其当他听说作者是一个自学成才的青年时更是赞叹不已。

1850年,22岁的易卜生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报考大学,不幸落榜。失意的易卜生先是协同一位工人朋友办报。不久报纸被查封,易卜生险些被捕。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他拿起笔来。他决心以笔为武器振兴挪威民族文化以唤醒沉睡中的人民。此后几年,他一边在卑尔根剧院承担艰巨的工作任务,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以挪威语言从事戏剧创作。在卑尔根剧院工作的6年时间里,他写出了《英格夫人》等五部早期佳作,这些剧作在剧院演出后受到欢迎。1851年,小有名气的易卜生被聘到“挪威剧院”担任主任,他雄心勃勃意欲干一番大事。怎奈剧院设备简陋,资金匮乏,经营不善,终致破产。繁重的杂务几乎使他才华丧尽,苦闷不堪的易卜生几欲自杀,直到1863年,他才得以重振旗鼓,创作了大型历史剧《觊觎王位的人》。此时恰逢普奥联军入侵丹麦,易卜生不满挪威政府的袖手旁观,于1864年愤而出国,开始了长达27年的国外侨居生涯。虽然侨居国外,易卜生从未忘记振兴挪威民族戏剧。他一生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剧”都是在侨居国外期间写成的。他从未想过永居异国他乡,因此,他在国外一直没有固定住所。1891年,易卜生携妻荣归故里,在他一直热爱着并为此奉献了一生的祖国度过了最后的十几年。

易卜生因为生性严肃、沉郁,早在格利姆斯达城当药店学徒时,人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猜不透的谜”。然而,就是这个“猜不透的谜”却早早地被一个老奸巨猾的女人给骗了。她叫艾尔丝,是个女仆。当她看到17岁的药店学徒易卜生形单影只地彻夜苦读,便寻机来勾引他,向他勒索钱财。涉世未深的易卜生果然很快就上了钩,跟艾尔丝混在了一起。直到他们有了一个私生子后,他才忽然清醒了过来。悔恨之中,他跟艾尔丝分了手。但是,艾尔丝可以摆脱,孩子却打发不掉了。贫穷的易卜生不得不长期抚养他,一直到他长大成人,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不过,虽然早年铸下大错,易卜生后来的婚姻却还幸福。他妻子苏珊娜是一位女作家的继女,这位女作家因为观看了易卜生的《苏尔豪格的宴会》,对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大为赏识,邀请他去她家做客,没想到无意中却把他变成了自己的女婿。19岁的苏珊娜性格豪爽、心胸开阔、酷爱文学,跟易卜生谈诗论文,非常投机。易卜生对这位难得的红颜知己甚是倾心,不消几周时间,便以闪电般的速度跟她订了婚。两年后,两人正式结婚,把家安在奥斯陆。31岁的易卜生从此结束了单身生活,有了一个幸福安宁的港湾。值得庆幸的是,比易卜生小将近十岁的苏珊娜不仅对艺术很有见地,是易卜生创作上的绝好知音,而且在家务方面也精明能干,是个可靠的贤内助。为了易卜生,她不惜埋没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甘当家庭主妇。对此,易卜生对她感激终生。他对她的最大回报是写下了大量替家庭妇女鸣不平的剧作,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玩偶之家》。

易卜生同挪威的另一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边孙的友谊很富于戏剧性。当易卜生写成诗剧《培 尔·金特》后,自我感觉非常不错,并不无自豪地说:“在我的祖国挪威,诗的概念必须采取此剧为楷模。”不料诗剧发表后,评论界有位权威人士却不以为然,这位权威人士恰好是边孙的好朋友。边孙呢,作为易卜生的好友居然对此毫无反应。易卜生对边孙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居然与他断了交。

无独有偶,十多年后,易卜生的剧作《群鬼》上演了,这个剧作不幸遭到舆论界的一致批评,这一回,边孙却一改十几年前的态度,为他的新作叫好,并作了强有力的辩解。患难见真情,易卜生大受感动,立即同边孙冰释前嫌。两位挪威文坛巨子从此言归于好,直至身后。

易卜生从小性格火爆,嫉恶如仇,直到成年以后依然如此。最能体现他那刚烈个性的事当数他因对挪威政府不满愤而出国一事。1864年,普奥联军强占丹麦。易卜生受“斯堪的纳维亚统一主义”思想影响很深,认为邻国有难,理当援助。一来两国早有盟约;二来唇亡齿寒,应联手对外,因此,易卜生撰文呼吁挪威出兵。但是,挪威政府却畏惧西欧势力,不敢出兵。易卜生对此痛心疾首,奋笔疾书了一首讽刺诗《患难兄弟》后,毅然离开挪威,去了意大利,以示愤慨,而且从此一去便是27年。

生平大事

1828年3月,出生于挪威台里马克州州府斯基恩城。

1847年,开始写作。

1850年,开始尝试戏剧创作,创作了《凯替来恩》《勇士坟》。

1858年,同苏珊娜·陶雷孙结婚。

1864年,离开挪威去意大利,后定居德国。

1866年,出版诗剧《布朗德》,次年出版《培尔·金特》。

1877年,《社会支柱》出版。

1879年,出版《玩偶之家》。

1881年,出版《群鬼》。

1882年,出版《人民公敌》。

1892年,晚年代表作《建筑师》出版。

1906年5月逝世。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热门推荐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品游侠

    极品游侠

    圣禽,魔兽,神器,国宝,仙境,秘园,此类,未被人们揭晓的事物所散发的吸引,让不少人为之向往,而“游侠”,就是探索古文明,保护稀有生物,捉拿重要嫌犯以及解决一些特殊事件的职业,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少年,在重重险关下通过考验,得到“游侠”职业证书后,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 如果从来没有遇见你

    如果从来没有遇见你

    三年前面对母亲的阻挠,林宇辰对罗紫藤说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开她的手,无论怎样都会和她在一起。可三年前的圣诞夜,回家多时却再没联系过罗紫藤的他打电话来说他要和她分手……三年后,再见他时,他已是她好姐妹的男友,并绯闻不断,且对她进行纠缠。三年前的苦衷,三年后的隐忍,究竟为了什么?
  • 第100次拒婚:不嫁腹黑老公

    第100次拒婚:不嫁腹黑老公

    什么温文儒雅,什么风度翩翩,全都是骗人的,这分明就是一头无比腹黑的大尾巴狼!!!可偏偏就有她这样的傻瓜,傻乎乎地把自己送到狼的餐桌上……六年后再次相遇,喂,男人,你要不要这么公报私仇?不要以为你是上司就可以为所欲为……某男摸着下巴:为所欲为?我觉得我已经很收敛了……某女气急败坏,“喂,你这是骗婚!”某腹黑男,笑的一脸愉悦,“不骗可以婚么?”一场精细谋划的游戏,到底是谁入了谁的局?
  • 财富思想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财富思想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财富思想家》讲述了孔子、马克思,列宁等这些创造了人生财富的名人的生平事迹。
  •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红颜孽缘鸳鸯锦:弃妃不争宠

    穿越就穿越,居然代替别人嫁给王爷。可是。。。王爷居然已经有了十五个老婆!!乖乖……好吧,只要有我的吃喝就成,管他什么王爷不王爷。可是命运似乎不那么安分,这些个女人总要唱几出不平常的曲调。。。于是阴谋慢慢袭来,日子越来越复杂了。。。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