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中,有一处特别的建筑吸引着大量游客的眼球,该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好像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好似一只海中的贝壳。为了突出上海这座沿海城市,也为了呼应“海宝”的名称,以色列国家馆特意为展馆取名“海贝壳”。这个独特的设计不仅展现了传统的犹太文化,同时更展示了不断进步的犹太文化。在展馆中,企图通过各种展示形式来传递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那就是以色列国家馆。
在建筑上,以色列馆也尽显“创新与未来”。现代技术带来的享受在这个展馆中得到了充分显示。这里有可以与自然对话的低语花园;也有能与犹太历史进行交谈的光之厅;甚至有可以让游客享受到一场由漂浮在三维空间里的灯球所呈现的360度视听演出的创新厅,创新厅里上演的是以色列在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及重要成果,它让参观者与未来的挑战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此同时,人们也试着去拥抱曾经那个古老的国度,这也是整个展馆中最精彩的部分。
人们对于以色列初步的认识来源于《圣经》,这也不得不提到一个古国——示巴。人们根据各种资料,已经初步断定了示巴以色列王国在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境内,位于濒临红海的阿拉伯半岛西面。公元前10世纪,这个文明古国曾经兴盛一时,并对古代东方的发展史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它的发达得益于通商要道——红海,紧靠红海的它和与红海相接的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结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商业十分发达。因为盛产香料、宝石、黄金,所以示巴古国在产品交换中往往有着十分优越和有利的地位。聪明的示巴商人,在那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便远洋航行了,并在贸易往来中充分利用。他们在每年2月-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给示巴带来极大便利的季风被示巴人长期秘密使用着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
《圣经》中记载,早在3500年前,当以色列民还在旷野漂流、还没有进入应允之地的时候,摩西就已经跨越时空的界限,看到了犹太民族多灾多难、最终却要起死回生、欢呼雀跃的历史。摩西预见到进入迦南地以后的以色列人必定会陷入拜偶像的罪中,因为耶和华在何烈山是从火中对那些百姓说话的,那时百姓没看见任何形象,只闻其声,这就造成了一种神秘感。作为带领以色列民脱离了埃及的奴役和压制的伟大领袖——摩西,竟用一口气描绘出了以色列人以后数千年的悲惨命运。“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们作见证:你们必在过约旦河得为业的地上,速速灭尽!你们不能在那地上长久,必尽行除灭。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在他所领你们到的万国里,你们剩下的人数稀少。”“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你在耶和华领你到的各国中,要令人惊骇、笑谈、讥诮。”“耶和华必使你们分散在万民中,从地这边到地那边,你必在那里侍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认识木头石头的神。在那些国中,你必不得安逸,也不得落脚之地;耶和华却使你在那里心中跳动,眼目失明,精神消耗。你的性命必悬悬无定,你昼夜恐惧,自料性命难保。你因心里所恐惧的,眼中所看见的,早晨必说,巴不得到晚上才好;晚上必说,巴不得到早晨才好。”
公元前10世纪中叶,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对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极其仰慕,因为在国王所罗门统治下的以色列王国出现一片国泰民安、兴盛至极的景致。怀着一颗仰慕的心,示巴女王率着庞大的扈从队,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以求拜见以色列国王。在《圣经》中对示巴女王的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由此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行吟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种种臆想、传说随之而来,它们有的离奇浪漫而有的则荒诞不经。其中一种传说在中世纪广为流传,在这个传说中,示巴女王被说成是预晓耶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示巴女王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人物,关于她的传闻神乎其神,而关于她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中,她时常被描述成一位美丽的女王,而时常又被刻画成一位丑陋的女巫。各种传说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因为它们都缺乏考古或文字的可靠依据。甚至关于是否确有示巴女王这一人物,至今还是一个谜。
如同摩西的预言一般,古代以色列一路走过了许多大灾大难。就是这样一个历经浩劫的民族,人数稀少而分散,他们没有自己的祖国,没有自己的土地。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他们却继续保持其固有的民族传统,作为独特的民族生存了下来,没有被消灭或同化,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