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43

第43章 欧游心影(1)

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回到自己的书斋里,品一口乌龙茶,再点燃一支纸烟,真是悠然自得,神仙过的日子啊!

这是1917年的12月。

又要贴春联了。梁启超从碑刻的拓片中抬起头来,心里涌动的是时光不再的叹息,梁启超又想到,此种叹息总是由古及今延续到将来,其实它与时光无关,只是“我的岁月快完了”、“我的岁月已完了”,如此而已。“我们的孩子正青春年少,不是刚刚开始吗?”

长女令娴就坐在梁启超对面,温顺地微笑着,她正在听父亲讲国学源流。

梁启超难得有这样的时刻,在女儿眼里,这个时候的父亲梁启超是那样的亲近和广博,他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他的博闻强记更使令娴吃惊,还有他的精力,梁启超似乎永远是不知疲倦的,不知疲倦地读书,不知疲倦地著述,不知疲倦地奔跑,不知疲倦地聊天,偶尔也不知疲倦地做官。

入夏,梁启超焚膏继晷写《中国通史》,这是他的一个毕生之愿,想留给后人关于治学的某种参照。与其说是梁启超笔下史的本身的价值,还不如说是他对史学的慧眼独具--早在《新民丛刊》上,梁启超就写过“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为着铸造一面宝镜,为着掘通一处源泉,梁启超夜以继日地写作,竟日渐消瘦而毫无察觉,后来又有胸闷胸痛,一想爬格子的人终日伏案,难免有类似的职业病,便忽略了。夏秋之交,已完成战国前各卷十多万言,梁启超心里稍有安慰的同时,却开始发烧咯血,梁宅为之惊动,求医问药之下诊断为肋膜炎和肺炎,需静养一段时间,不得已中止写作。

1918年10月,有记者来访。病中的梁启超侃侃而谈:“一年以来,闭户自精,略成十余万言,但所就仅十分之一二。自审心思才力不能两用,涉足政治,势必荒著述。吾自觉欲效忠于国家社会,毋宁以全力尽瘁于著述,方能尽吾天职。”

梁启超养病时一般都住在天津,偶尔因为检查、就诊也在清华园小住,由李蕙仙夫人及女儿令娴陪着。因为到访的朋友多,倒也不显得寂寞,为了大家都别太激动,好像是有约在先一样,闲谈的题目也就是历史、掌故、轶闻,间或还能哈哈一笑。这使令娴特别开心,一来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二来父亲还能放松一下。笑一笑,十年少,令娴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总是年轻的,与病榻无缘。这一次梁启超咯血,一家人都惊吓得面如土色..仿佛那血是从自己的心肺里吐出来的,令娴还偷偷地哭,她告诉母亲她什么都不怕,父亲再去护国打仗她便跟着,她就怕父亲死了。

李蕙仙夫人也揪心,还得安慰女儿:“傻丫头,父亲怎么会死呢?”

女儿在爹妈面前总是长不大的,便抹去眼泪,相信父亲不会死,听他们聊天,张君劢和丁文江在,他们在说《四库全书》。

丁文江:“中国的史学上自太史公、班孟坚,下至毕秋帆、赵瓯北,有两千多年传统。可怜的是文学,唐诗宋词之外一部《红楼梦》而已。”

梁启超:“《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从来中国史家,以为天下者皇上一人之天下,没有一书是为国民而作的,这叫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中国相传的历史便被局限着了,倒是那些传说、神话、野史反而虎虎有生气。”

张君劢:“读史也危险,不读则耳目失聪,人越活越单薄。如任公所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读到最后便是只知皇帝不知百姓,只知朝廷不知国家。总之是愈读愈糊涂,吾辈之中读明白了的,康梁、孙逸仙、章太炎几人而已。”

丁文江:“康南海未必,先是明白,后来再糊涂,糊涂到弼德院里去了。”

梁启超总是小心地避开在背后议论乃师:“善为史者,以人物为历史之材料,不闻以历史为人物之画像;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不闻以时代为人物之附属。中国之史,简而言之是无数墓志铭之大成,而无数墓志铭又以同一格调和程式完成,歌功颂德而已。”

令娴忍不住了,笑着急切地问:“爸爸,那到底该怎么写史呢?”

梁启超:“大千世界贵乎史者,贵在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述一群人所以休生养息、同体进化之状;使后人爱其群善其群之心油然而生。然后有群体、有民族之延续,辉煌灿烂之吸引,群智群策群德群力之发生。史贵乎此种种也。”

令娴点头:“爸爸,你说得真好。”

张君劢:“《时务报》及《新民丛报》而后,中同于史学观上受任公影响的日渐多起来了,不过总因乱世茫然,收效甚微,殊为可惜。”

梁启超:“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两千年之习惯的,从来历史为朝廷专有物,大清既亡,民国已立,弄不好就是民国专有物,民国是谁?孙逸仙?袁世凯?非也,民国非个人、非个别党派,民国四万万民众之国。民国之历史应是四万万民众之历史,四万万逐一写来当然不可能,杰出者、推动历史前进者便是这四万万人代表,此其一。其二,要写出精神来,历史的精神就是理想,吾民吾族之理想。”

丁文江半日不语了,慨叹道:“任公,你不做财政总长实在太好了,就这么聊聊天,胜读十年书啊!”

梁启超~笑,对令娴说:“告诉妈妈,备饭,要有好酒。”

张君劢:

“且慢,任公,你病中示教,吃饭的事别操心了,我请客,会仙居如何?”

最高兴的是令娴,居然还能说出“稠浓汁里煮肥肠,一声过市炒肝香”的诗来。不过丁文江更知道梁启超的口味,说还是吃南味菜清淡些,到天然居吧。

梁启超:“好!我第一次到北京就去过天然居,并读了那副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至今仍然想起便惊心。这对子说了一个绝妙的哲学命题,‘正反都一样’。”

众人愕然。丁文江:“任公,再往下说。”

梁启超:“走!前门外观音寺街,天然居可是有年头了,道光年间开的吧?”未了,梁启超又对丁文江道:“只是想过,却不得要领,天假以年的话,除了史学我还想再写点哲学。”

张君劢:“眼下先做一回天上客吧。”

天然居夜宴,话题却转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三杯热酒下肚,张君劢借着酒兴开了梁启超一个玩笑:“任公,你少有走眼的时候,‘一战’刚开始,你却是告诉我德国必胜的。”

梁启超爽快地点头称是:“惭愧!惭愧!”

张君劢:“不过,你力主对德宣战乃是高瞻远瞩。”

梁启超:“其时德、奥败局已定,谈不上多少眼光了。不过接下来的‘巴黎和会’至关重要,徐世昌总统可能要我去一趟欧洲,作为非官方的舆论鼓吹,争一点中国的权益,到时要借助二位。”

张君劢、丁文江当时又推荐了蒋百里、徐新六、刘崇杰,就算是一言为定了。

漫游欧洲,是梁启超早已心向往之的,但还没有迈出国门便觉得十分沉重了,按照徐世昌的意思,梁启超此行要弥补中国正式代表团人数少力量弱的不足,通过民间外交利用梁启超的声望为国家效力。国内舆论也大声疾呼,希望梁启超“化私为公”,梁启超说:“我责无旁贷。”

北京政府为表示诚意,特拨6万元经费,朋友故旧筹资4万元以壮行色。梁启超称此次出游“第一件是想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国际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

1918年12月初,梁启超从天津赶到北京,向当局请示外交方针,当局对他提出的不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华特权的主张,不置可否,其实中国政府与日本早有密约把山东与满铁的特权拱手给了日本,梁启超自然蒙在鼓里。会见日本代理公使芳泽时,谈到胶州问题,梁启超说:“我国自对德宣战后,中德条约废止,日本在山东继承德国权利之说,当然没有了依据。”

芳泽冷冷地回答说:“我们日本人却不是这样解释。”

日本人的这种态度是一个预兆,芳泽说完这句话以后就不再有下文,冷淡而傲慢,就像一个强盗劫了你的家产,还板着面孔,那意思是说,我高兴了还要来劫掠,你怎么着?

这就是日本强盗!这就是中国人几百年来一直念叨着同文同祖、一衣带水,却全无人性地侵略中国、劫财占地、杀人无数的日本强盗。

梁启超起而反驳道:“中日亲善的口头禅已讲了好些年,我以为要亲善就今日是个机会,我很盼日本当局要了解中国国民心理,不然,恐怕往后连这点口头禅也拉倒了。”

1918年12月24日晚,梁启超一行离开天津,26日上午到南京,随即赶到上海。27日晚上与张东荪、黄溯初宴聚,吃过饭后都不想离去,梁启超说:“咱们秉烛夜饮吧!”

张东荪击掌:“妙,难得今宵。”

张东荪治哲学,主张要有清明的社会风气,然后才谈得上改革云云,这一点颇为梁启超欣赏。谈了一通学问后,张东荪忽发感慨说:“任公,做学问的人实在不能再往政治这火坑里跳了,否则多少年以后,我们早已命归九泉,后来人偶然翻检故纸,会问:‘梁启超是谁?张东荪是谁?”’

丁文江:“日前与任公兄谈历史,史为镜也,这一面镜子里可以留几言对后人发出声音。可以使之比照现实的,真是非智者非学问莫属了。”

梁启超:“我是真应该忏悔一番的。今夜这烛光下我有一言:舍弃政治!请各位监督,互相勉励,在思想界尽些微力。”

张君劢、张东荪等无不赞许梁启超的态度:

“吾等朋辈从此换了一个新生命了!”

梁启超不由得心潮难平:“看这蜡炬,生命之火烛照之辉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张东荪:“正是,正是。”

梁启超:“少小时,我祖父摇头晃脑念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只觉得好笑,这几年却常常想起,陶渊明的淡泊岂止于‘采菊东篱下’,那是生活着就难免尴尬,甚至难堪,于死淡泊才是真淡泊,淡之永久,泊之恒远。”

梁启超稍稍沉默片刻,这片刻却又显得沉重,空气里仿佛有一片一片乌云压到了各自的心头。座中人张东荪、黄溯初等都是才情过人、心雄气豪之辈,或者说都曾经历过意气风发之年,尤其是对梁启超,少年举人开始,叱咤风云到北京“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流亡逃命、拥袁反袁、护国从军,都知道其中的坎坷!

弹指一挥问,青春不再了。

会想到死,要谈到死,能面对死。

梁启超:“魏晋风度,论家常常忽略的是当时的‘杂诗’,杂也者其实是另一种单纯的别称,表现自己的情怀,直写胸中块垒,色彩愈是忧怨,思想愈是自由,不隐锋芒,不避异端,不趋时,不附势,是为杂,源于建安遗风,境界却稍有不如曹植的‘高台多悲风’。”

梁启超说毕,朋友们却都在期待,很久很久没有听梁启超谈诗说文论古道今了,总是被政治激动,在政潮中穷于应付,人和文章都会走样。梁启超于这静默中体察到了这一点,便高兴地说:“我给你们念几行吧--”

日月不肯迟,四时紧相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入头,前途渐就窄。

家如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日月不肯迟,四时紧相迫”。张东荪闭目吟哦罢,却是一番妙论:“诗的最高境界便是哲学,自占以来诗人目空一切、傲岸千古实在是有道理的。”

张君劢:“不过,那得是真正的大诗人,世间有一真物长物便有千百附庸风雅的,假冒伪劣也,最后连那一点真也落得可悲可叹。”

梁启超:“或可这样说,唯其如此,真的善的美的方能于艰难险恶中葆其生命之美丽,如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几何’之慨,悲凉入骨。而庄子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则是一孑L明古今,其潇洒飘逸可谓出于生入于死。”

12月28日早晨,梁启超登上了日本邮船会社的横滨丸号,开始了一年的欧游历程。

横滨丸号,又是横滨丸号!

两年前,护国军起,梁启超为了策动广西独立,亲赴第一线,离开上海潜赴广西时,坐的也是横滨丸号,梁启超躲藏的那间储煤间还在,而使梁启超不胜惆怅的是,当年一同登舟南下始终追随梁启超左右的汤觉顿已经作古,生命何其轻忽!

梁启超伤感地在甲板上踱步,蒋百里、张君劢连忙过来陪着说话,说是到伦敦需航行45天,得有一个打发日子的计划,请梁启超定夺。梁启超惯于亡命在海上熬日子的经验多,便不加思索地说:“每天早起看日出,之后早餐,学外语,各读自己精通的一门,到12点止。下午彼此当教习,学另一门外语。傍晚打球,晚饭后吹牛或者各自写作,也可喝一杯,如何?”

众人皆说甚好。

日出,海上日出是一种何等的壮观啊!

梁启超对张君劢说:“简直无法形容。”

张君劢:“只有自然博大,人生渺小的感觉。”

梁启超:“这个世界倘没有海的滋润、日的照耀,便不可思议了。”

张君劢:“人又算什么呢?”

梁启超:“人还是万物之灵,只是人心太坏,社会便日见肮脏。如有这样一种机制似海一样涨落有律,生生不息,能吐纳,能自净,世界将会美好许多。”

忽然间一个巨浪打来,溅出的水花一直涌上甲板。湿了梁启超和张君劢的一身衣衫,两人却只是开怀大笑,那种放松,倘不是身处这样的环境,又能向何处去求得呢?

然后是大声地在甲板上读外语,英文、法文、日文皆有,像小学生一样放开嗓门念,天之下海之上的这条船,船上的这几个特殊乘客,一个个都显得年轻了。

晚饭后吹牛,便是以梁启超为核心了,他读的书多,且见识又广,从光绪到袁世凯,从日本到美利坚,真个二黾海阔天空了。

梁启超的一生与大海有缘,生于西江入海之冲7个小岛的中央,从小便感受着南海的涛声;然后于戊戌出逃经渤海而漂往日本;由日本出访新大陆,饱览太平洋上风光;归国后反袁护国经东海又绕道香港,潜赴海防、广西……

蒋百里见梁启超痴痴地望着大海,便悄悄地也靠在船舷上抬头看天。其时,夕阳由波涛所托,仿佛一团火球不甘于沉没水中,或者竟是那冰凉的海水怕被火球烫着而缩了回去,最后却终归是落水了。大海若吞若吐似封似闭,一点一点地终于把夕阳吞没,但这时候夜还远未深沉,星月像由海水洗濯过一样的清爽明亮,远处的暮云却是踏着海浪渐渐地沉重并且向着横滨丸号合围了。

梁启超“在舟中日日和那无垠的空际相对”,最使人感慨莫名的便是“几片白云,自由舒展”了,梁启超认真地想过,也尽目力所及,从早到晚地观察过,却实在“找不出它的来由和去处”。

人世间多少事物是不能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判断的,因而便苦苦地寻觅起始和终极,所谓终极关怀,大约想象与心灵的成分居多了。

“天上太安静。”

“生命无声地对视着。”

“太阳寻找过月亮吗?”

“陨石是为最后的闪光而自毁的。”

“伟大只存在于无人的世界。”

“静极。”

“最美的音乐是天风海韵。”

“唱给白云听。”

“唱给日月听。”

“唱给时光听。”

梁启超的心里不断涌出这样的思绪,仿佛是与海浪与云絮与涛声对话。

当蒋百里催着梁启超到码头上走一走时,船已经停靠在锡兰了。喝椰汁,看满山的槟榔树,跟土著少女合影留念。

“椰子槟榔,满山遍谷,那叶子就像无数的绿风,迎风振翼。还有许多大树,都是蟠着龙蛇偃蹇的怪藤,上面有些琐碎的高花,红如腥血。”

锡兰,梁启超还这样写道,“哥伦波在楞伽岛,岛上人叫他做锡兰,我佛世尊,曾经三次来这岛度人。”

同类推荐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热门推荐
  •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小姐,您先用餐吧,少爷打电话回来说要晚一点回来!”餐厅里佣人谦谦有礼的对她说着。“王嫂,少爷都是这么晚回来吗?”她有些失望,虽然不想见到这个要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只是,没见到他还是有些失望了。“那倒不是,不过偶尔有时候,公司里忙,或者是有应酬,肯定就会回来晚了。”“哦!那我先开动了,不管他了!”她看着眼前的美味,还是忍不住流下口水,虽然老公不稀罕,但是,这可口的饭菜,她可是稀罕……
  • 巾帼娇

    巾帼娇

    她大概是手上沾了太多血的缘故,所以才会连死都死不成。 重活一回,她是不是该收起尖牙利爪,好好的享受生活就好?可府里祖母偏心护短,嫡母狠毒,渣爹白痴,亲娘就只会忍!不光有跋扈的姑姑,居心不良的表哥,还有两个一心一意要打压她的姐妹!这日子可怎么过? 既是活,便要肆意洒脱,夹起尾巴做人那可不是咱们的风格。 看她如何推翻原主劣迹斑斑的前科,改头换面帮亲娘上位,整治渣爹,料理嫡母! 某男问,“你可不可以不那么强势,偶尔依赖我一下?” 某女答,“姐考虑一下。”
  • 4号门诊楼

    4号门诊楼

    一名男子在一次心脏手术中意外身亡,同一天夜里,副院长的妻子离奇跳楼,经抢救无效死亡,随之,地下室停尸房里的值班人员也意外毙命,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后来被人称之为死亡之楼的4号门诊楼上,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
  • 女校之噬梦诡歌

    女校之噬梦诡歌

    四年前,一场招灵游戏风靡校园,却为一所大学招来了一场场的诡异事件;四年后,几个新生卷入其中,一次鬼楼的历险,一封神秘的来信,究竟把他们引到何方?而他们最终又能否解开这一团团的迷雾,找到最后的真相?
  • 妈咪招牌菜

    妈咪招牌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狂神刑天

    狂神刑天

    穿越洪荒成为盘古后嫡大巫刑天,血脉变异、性格狂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 洪荒使者

    洪荒使者

    一个没有几万载岁月前世的青年天宇,一生与劫数灾难相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冥冥之中,却巧遇一步古老的穴位神技,独自磨炼,不仅创立了自己的绝学神通,也开始透彻到古老的神秘面纱。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身为大将军嫡女,却要受姨娘受庶妹欺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必双倍还之,身为现代社会杀手界的头等人物,她楚子乔岂是那么好欺负的!未婚夫被庶妹抢了?是我的就是我的,即使不是我的,也轮不到你!硬是塞给她一个病秧子?没关系,她可以保护他……但是,谁来告诉她,这个腹黑狡诈的男人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的错觉……她不过就是想过安稳的生活,岂料天不从人愿,阴谋诡计接踵而来,连番欺凌不休,既然这天不是她要的天,那便翻了这天又如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