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21

第21章 三十自述

此后所以报国民之恩者,未知何如?每一念及,未尝不惊心动魄,抑

如何一少年,并且走向愈加困惑的不惑之年。难昔日之我。”这样,1902年12月,梁启超写《三十自述》。

梁启超30岁了,而立之年。他是可以自豪的,在同时代人中,当梁启超不断地审视昨日之我时,可是像梁启超那样,在30岁之前便已是大报主笔、著作等身,且把清廷上下搅得天昏地黑,愣是弄出一个“百日维新”,之后亡命日本,又首创“新民说”而名满天下的。唯梁启超一人而已。

无论时人是否完全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但梁启超是本世纪初叶中国文坛最耀眼的骄子,也是人在海外而遥执中国舆论之牛耳者,对此无人可怀疑。

塞而谁语也。

何擎一为梁启超编《饮冰室合集》,需有小传,梁启超认为:“人之知我,何如我之自知?”这时,他还想起了好友谭嗣同曾作《三十自述》,便起而效之。

落笔便是感慨,怎么就30:岁了呢?

真是:

风云入世多,难免也就把康有为也审视进去了。

康有为和梁启超,忽忽已三十。,全都成了这个心狠手辣的老女人脸上的粉黛。”中国是一个讲究身世、渊源的国度,为此而真真假假地上溯几十代以为名人之后的笑话,从来就不曾少过,开宗明义说自己是乡下人的却鲜见了。

梁启超也只是在写这一类自,传文字的时候,认真地想了一番出生时间及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大势。这一想可不得了,原来当年的呱呱坠地,似乎是应命而至的:

“余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实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

也是一个能给人各种机会的年代。

梁启超将以青春28的年华走进20世纪,他怎能不睥睨千古、壮怀激烈呢?

《三十自述》还透露出了梁启超的怅惘,谁说成功者没有怅惘呢?

“舌下无英雄,一个“太有成见”;一个“太无成见”。一个抱定宗旨,他并不满足于“笔舌生涯”。

梁启超的兴奋点,最要者,始终是中国的时局,如他自己所言,他对政治的欲望超过了对文学的欲望。

他在文学上成功了。

他在政治上却往往是个失败者。

梁启超瞻前顾后,似有徘徊,似有迷离,这一切也许只是源于他对政治的希望和失望。当梁启超在文化上于三十而立时成了无可争议的伟人时,政治上一显身手的时机却还是渺茫的。他感慨着“共和、共和,吾与汝长别矣”之后,中国究竟又应该向何处去呢?

政治舞台只能在中国。

“八国联军”之后的清廷政治,如同被毁弃的圆明园一样,废墟和残余的雕梁画栋并存,屈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最终将要把清廷推向绝路,这是不可阻挡的。

重重败象,岂是粉饰可以掩盖?

慈禧太后依旧作威作福,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誓死不变;一个求新善变,诚如康有为所言,“瓜分豆剖”了。

一片一片土地,一个一个城市,或者是城市一处一处黄金地段的街区,被西方列强“租借”了。

丧权辱国以后的国度是什么样的呢?

简言之,结与国之欢心。挨着“洋”边的、中央到地方有权的官员大吏,无不靠着权力招租成为富翁新贵,而城市贫民及更广大的农民,则在饥饿线上挣扎。

其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为8000万两白银,从1902年起,每年交给侵略者的赔款为2000万两白银,慈禧有言:“量中华之物力,以变为尊。

康有为说:“吾学三十已成,自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西逃又返回紫禁城后,这个到死都要垂帘听政的老女人忽然也大行新政了,办实业、废科举、兴学校、派留学生出洋、派五大臣出国考察等等。可是,当腐败像瘟疫一样蔓延的时候,这一切便都成了装饰,无济于事,因为大势已去。

就连梁启超也不得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30年弹指一挥间,不知昨日,焉知明日?

梁启超想起了孙中山。

他和孙中山的相识以及分手。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两颗新星,一个是新进的革命家孙中山,一个是文坛巨子梁启超。

梁启超比孙中山小7岁,又是同乡,都希望着改变中国的现实。历史曾经给了他们机缘,相识,此后不复有进,可是最后仿佛失之交臂,像大海里的两片帆,各自分道扬镳了。

但,梁启超是不会远离政治舞台的,他只是在等待时机,他还会变。“不惜以今日之我,30岁而饱读史书的不少,日月掷人急。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农学会,写大红请帖亲笔修书请康有为、梁启超、陈千秋参与其事,因为康有为的不点头,未果。

孙中山要比梁启超更早亡命日本,为反清大业计,联合华侨办了一所学校,亦不必求进。”

梁启超说:“常自觉其学未成,又被康有为拒绝。”

观察中国政局的人们有趣地发现,相知,想请梁启超负责校务,而再一次拒绝了与孙中山携手。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康有为先后逃命到日本,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孙中山不计前嫌,派人去看望,并通过宫琦寅藏、平山周转达问候。在犬养毅的早稻田寓所,孙中山与梁启超有过一次最早的合作会谈,因为这时候的梁启超仍事事听命于康有为,会谈也就是谈话而已,一无所成。

随后,孙中山又派陈少白专程拜访康有为,陈少白反复陈述孙中山革命主张,并分析了清政府危机重重的时局,康有为始终不为所动,一心只想报答光绪帝的“圣恩”,且忧其不成,却并不是梁启超的初衷。日本冈山博物馆收藏的一封梁启超致犬养毅的信中写道:孙逸仙近曾见先生乎?仆等之于孙,踪迹稍疏耳,非有他也。而横滨之人,或有与孙不睦者,其相轧之事,不知如何,而极非仆等之意矣。孙或因滨人之有违言,而疑出于仆等,尤非仆所望矣。敝邦有志之人既苦稀,何可更如此相仇!仆欲一见孙、陈而面解之,先生有暇日,约见于此间可乎?

此信可以看出不少端倪,横滨的革命党与保皇党其时已互相攻讦得很凶了,梁启超不主张这洋,因为“有志之人既稀,数十年在彷徨求索中。”

梁启超隐隐地感到,梁启超在寻找孙中山。

这一时期的中国另一名人,国学大师章太炎电是由梁启超介绍而认识孙中山的。冯自由记载觉,章太炎“由梁介绍,始识孙中出于横滨旅次,阳与谈论排满方略,极为相得”。

自此,孙中山与梁启超往来增多,用梁启超拘话说是“已订交”,用孙中山的话说,他和梁启匿之间“另有秘语,非局外人所能知”。两个人的两种说法还是有程度上的差别,梁启超所说似更角切~些,少有留存的梁启超给孙中山的两封信,显现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以及坦诚的批评与解释。

有一封信中写道:

捧读来示,欣悉一切,康南海的学术与理论,不免有之。若盈满则未有也。至于办事宗旨,弟数年来,至今未尝稍变,惟务求国之独立而已。

1899年3月康有为离开日本。但可以救我国民者,则倾心助之,初无成心也。与君虽相见数次,究未能各倾肺腑。今约会晤,甚善甚善!惟弟现寓狭隘,室中前后左右皆学生,不便畅谈。若枉驾。祈于下礼拜三下午三点钟到上野精养轩小酌叙谈为盼。

可惜的是精养轩小酌叙谈迄今未发现有所记录,钩沉史海者的大遗憾就是那些微末之节被治史者忽略了。历史总是由成功者写他怎样成功。

孙中山曾亲自到《清议报》报馆找过梁启超而未遇,从梁启超的另一封信中可以窥见一斑:前日承惠书,弟已入东京,昨日八点始复来滨。知足下枉驾报馆,使自己在创造新的学术体系和思想格局时变得障碍重重。而同时他又觉得,又承今日畅馔,本当趋陪,惟今日六点钟有他友之约,三日前已应允之,不能不往。尊席只能恭辞,望见谅为盼。下午三点欲造尊寓,谈近日之事,望足下在寓少待,能并约杨君衢云同谈为妙。

梁启超每每提及身世,总不忘记告诉读者:“余乡人也。庚子以后,民气消沉,民魂荡然,一切都在不死不活的状态中维持着。理由是梁启超正在上海《时务报》主持笔政。若其方略,则随时交通。孙中山对梁启超极为看重而且寄予厚望,梁启超对孙中山,当一个学生不能不越过自己的先生而另走一条新路时,总是留着距离,殊为可惜。临行约中山共商国是,矢言合作到底,至死不渝。

康有为一概拒绝孙中山,何可更如此相仇!”梁宦超有意和孙中山交往,弟自问前者狭隘之见,失迎为罪,因为中间隔着偌大一个康南海,殷殷谈两党合办事,没有不成功之理。

就连清政府对孙中山与康、梁的动向也极为重视,杨崇伊在写给慈禧的密折中认为:

康梁避迹,必依孙文,此人不除,中华无安枕之日。

显而易见,清廷之敌视孙中山胜于康梁,清廷最担心的是康梁进一步靠拢孙牛山而一起革命。

清廷的担心不无道理。

冯自由曾以亲历者的身份记云:

己亥夏秋间,梁启超因与中山往还日密,渐赞成革命。其同学韩文举、欧榘甲、张智若、梁子刚等,主张尤激烈。于是,有孙、康两派合并之计划。拟推中山为会长,而梁副之。梁诘中山日:“如此则将置康先生于何地?”中山曰:“弟子为会长,为之师者,其地位岂不更尊。”梁悦服。是年梁至香港,尝访陈少白,每迈出的一步竞又是如此艰难沉重!

梁启超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对自己说:

“吾爱吾师,并推及徐勤起草联合章程。独徐勘、麦孟华暗中反对甚力,移书康有为告交。谓卓如渐入中山圈套,非速设法解救不可。时康在新加坡,得书大怒。立派叶觉迈携款赴日,勒令梁即往檀岛办理保皇会事务,不许稽延。梁不得已,遵命赴檀。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逆反了人们的期望。

多少友人企盼孙中山与梁启超的合作,并千方百计,乐观其成。时人曾有评论说,孙梁倘能共图大业的话,则大业成已一半矣。因为,凭着孙中山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及梁启超的文章、理论,以及他们共具的在海内外华人中的威望,吾更爱真理!”

20世纪初,相反成了政治上的对手,这是两个都相当宽容的人,唯他们相互之间却互不宽容。

1902年后,康有为对梁启超约束更严,更重要的是,梁启超在中国未来社会选择上对革命的保留乃至反对,遂使他们彻底分开。

最使孙中山痛心的,大约是梁启超到了檀香山等地后,凭借着他的影响与口才,用革命和保皇同出一途的妙论,说服了众多华侨,使孙中山在海外千辛万苦经营的不少革命团体纷纷倒戈,成为保皇组织。

30岁的梁启超不是志得意满的,甚至怅惘不少,在自述中,他说“尔来蛰居东围,忽又岁余矣

与其说,这是时代的亏缺,倒不如说是孙中山、梁启超个人的遗憾。

他们曾有的相约,尽付诸东流了。

回首这一段史实,后人也不:必有太多的感叹,各种选择、各种观点的共争共存于一个时代,从而使各种人物更显其个性,也使得历史更加斑斓了。

当孙中山作为政治家艰难跋涉于漫漫长途中的时候,梁启超在20世纪初叶达到了文化创作的巅峰期,翻检《饮冰室合集》,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论著共718篇,1911年以前的占了431篇,为总数的一半略多。合集共920万字,这种思想、文化上的风暴式的力量,占了近一半。这个统计告诉读者,这一时期的梁启超,创作力之旺盛、思想之活跃,都无人可比。

梁启超政治上的选择,并未妨碍梁启超成为一个文化巨人。

政治与文化毕竟门类不同,对政治十分热衷的梁启超,却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

孙中山与梁启超最终没有能走到一起,撰写文章,1911年之前的为453万字,平旦自思,笔底无奇士”。所志所事,百不一就,唯日日为文字之奴隶,空言喋喋,无补时艰,绝对离不开一个“新”字--新人、新事、新文化、新科技知识。梁启超的报章体又正是最适合普及此类文化的载体。

梁启超在觉世的呐喊中屹立着,只有惭悚”。

30岁以后还做些什么呢?

梁启超在自述的结尾写道:

为什么要写《三十自述》呢?

一个人要想成为政治家,左右政局,是需要舞台的。梁启超曾经踏入过这个舞台的中心,后来落荒被逐出了。

1892年,孙中山借行医在广州、澳门进行革命活动时,就注意到了在万木草堂讲学的康有为,并希望能与南海挽手联合,共图大。康有为提出:联合可以,但孙中山必须具门生帖子拜他为师方可。康有为实在太傲慢了,孙中山又低不下这个头,这一次机会错过了。

孙中山与梁启超的交往,是革命派与维新派试图整合,以形成联合的态势与清政府抗衡的努力。终未成功,却不能说革命和维新便是势不两立了。其实,梁启超一直存有携手之心,康有为则实在是“道不同”了。

1903年冬,孙中山到檀香山,为收复“失地”发表演讲,中国需要的是摧枯拉朽,矛头所向当然是康梁了。从此开始一直到两个人先后谢世,未能重新聚首,相逢一笑。

同类推荐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热门推荐
  •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被管理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是当今世界引领时代的卓越思考者。本书收集德鲁克著作中的精华思想,并对其所言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世界及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论证德鲁克思想在中国企业界的应用,帮助读者学有所用,也实现德鲁克思想的本土化。
  • 心理知识全知道

    心理知识全知道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常识、法则以及正确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认识自我的方法。全书分为:入门篇、认知篇、自我篇、情感篇、身体篇、人际关系篇、社会群体篇、快乐篇、男人篇、女人篇、恋爱篇、婚姻篇、梦境篇、调适篇、障碍篇、治疗篇。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能带给大家朴实无华而心有灵犀的阅读感受,并带给每个人幸福美满、和谐圆通的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擒妃记

    擒妃记

    她是地位低贱的姨娘的女儿,却不是任人宰割的怯弱的庶女。为了自保而示弱,为了生存而爆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忠肝义胆。如花的笑靥掩饰着凌厉的杀伐之气,玲珑的娇躯包裹着无法忽视的耀眼光芒。妖孽的女人身边必有妖孽的男人,温柔的背后,是蚀骨沉沦还是甜蜜天堂?凰飞于天,凤必随之!"
  •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旅韵心梦

    旅韵心梦

    一书是王炳武发表过与未发表过的小说、散文等作品的“合订本”,纵览该书全部内容,无不渗透着一位旅游工作者热衷于旅游事业的工作热忱和辛勤付出。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所谓成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战王龙妃

    战王龙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首席特工杀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琴棋书画样样通。她是龙御国将军府中不受宠的独女,九岁嫁入战王府,她成了战王的续弦小王妃,她成了小王爷的小后妈,她还是谁?一朝穿越,借尸还魂,她成了她,她会如何续写这段人生?他是龙御国的战王爷,十岁起征战沙场,冷酷无情,杀伐果断,怎么会错看了他的小王妃?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他的小王妃,就得陪他上天入地!强强联手,且看他们如何成为万夜大陆的神话!呜呜…莫莫第一次写文…第一次写简介…无能了…各位看官有心情的捧个情场,没心情的捧个人场吧!
  • 锦衣当权

    锦衣当权

    卧底十年,铁血军人孟岩重新活了过来,成为一名锦衣卫。一把绣春刀,一身霹雳胆,男儿血,尤未冷,美人随,斗权阉,收漠北,定安南,下西洋,权倾天下!
  • 穿越之皇朝无后:逃之夭夭

    穿越之皇朝无后:逃之夭夭

    【蓬莱岛】社团爱钱是本性哒,她只不过爱钱程度比一般人强那么一点点而已,愿望也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而已。她是看不过他那小受般的哭泣,小棉羊般的无助,才挺身而出打救他的好不好,绝不是因为他的皇后位置……好吧,她承认了,做皇后就可以完成她的愿望,做天下最有钱的女人,可是,喂,饭可以乱吃,诺言不可乱许哇,更重要的是,许了就要守的啊,她可不是只有他一个选择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