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09

第9章 留学岁月(2)

该报批评包括国民党、进步党和共和党在内的民初各党,认为当时的党争“无所谓政见,无所谓党见,所闹者意见而已”;继续宣传章士钊在主撰《民立报》时提出的所谓解散现有各党,通过全国政治协商大会重新成立代表相反政见的两大政党的所谓“毁党造党”说。

该报重视“党德”、“民德”,有所谓“人心不革,则无论何种政治,不能救我中华”和“阐扬王学……从人欲横流中为世人拯出其本来灵明”等主张。

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章世钊转而投入反袁斗争,参加了“二次革命”。反袁革命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于1914年5月主编出版了《甲寅》月刊。

***在国内时,十分爱读《独立周报》,对章士钊的主张颇表赞同,并担任了该报在天津的“代派人”。到日本之后,他在翻阅报刊时,忽然见到《甲寅》即将出版的广告。欣喜之余,他做了一篇题为《风俗》的文章,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章士钊:

记者足下:

仆向者喜读《独立周报》,因于足下及率群先生,敬慕之情,兼乎师友……

信中说的率群是另一位曾和章士钊一起执笔《民立报》和《独立周报》的康宭。此人当时正在上海主编《雅言》杂志。

***的信中谈到他在书摊买到《雅言》时的高兴心情,并陈述了他读康宭《论吾国今日物价问题与货币之关系》一文产生的问题,向章士钊,并请通过《甲寅》的“通信栏”向康请教。

章士钊在来稿中读到署名“李守常”的《风俗》一文,“惊其温文醇懿,神似欧公”,立即询问朋友中有谁认识这位李守常。因为***是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署这个名字,当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章士钊按来稿的地址给***写了封回信,约他前来会面。

第二天,***按信上约定的地点到《甲寅》编辑处所在的东京小石川林区的一间小屋子里,和章士钊见了面。两人14年的交谊从此开始。

多年之后,章世钊回忆他同***的友谊时写道:

吾二人交谊,以士相见之礼意而开始,以迄守常见危致命于北京,亘十有四年,从无间断。两人政见,初若相合,卒乃相去弥远,而从不以公害私,始终情同昆季,递晚尤笃。盖守常乃一刚毅木讷人也,其生平才不如识,识不如德……

章士钊的意思不是说***才识短浅,而是说他的见识比才学要高,而他的品德又比见识要高。这是从传统儒家的价值观出发,对一个人做出的相当高的评价。

章士钊将***的《风俗》一文编排在同年8月10日出版的《甲寅》月刊第一卷第三号上特辟的“论坛”栏目中。

这是一篇论述风俗与国运关系的文章。文中引用顾炎武的“亡国”、“亡天下”之说来说明人心丧失,群德衰落的可怕后果:

哀莫大于心死,痛莫深于亡群。一群之人心死,则其群必亡。今人但惧亡国之祸至,而不知其群之已亡也。但知亡国之祸烈,而不知亡群之祸更烈于亡国也。群之既亡,国未亡而犹亡,将亡而必亡。亡国而不亡其群,国虽亡而未亡,暂亡而终不亡。

***所说的亡国是说国家被外族侵略而失去主权,和顾炎武说的改姓易朝的“亡国”不同。他说的“亡群”则正是顾炎武所说的“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人将相食”的“亡天下”。

今日之群象,人欲横于洪流,衣冠沦于禽兽,斯真所谓仁义充塞人将相食之时也,斯真亡群之日也。

***根据自己了解的近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已经认识到群众不是单纯的人体的集合,而是具有同一思想的人群结合。这种群体内有着某种“暗示力”和不同层次的促进群体结合的因素。结合的范围愈广,“暗示力”就愈强。群体中的分子借助这种“暗示力”形成“共是之意志”,此意志在群体中浓盛地表现出来就是风俗,形成法规就是制度。这二者“相维相系”构成群体结合的基础。群体与风俗的关系是形与神的关系、质与力的关系。风俗是迅速变化的,其变化是随人心而变化。“是故离于人心则无风俗,离于风俗则无群。”人心向道义,风俗便趋向纯洁;人心向势利,风俗便趋向哀败。

他指出:群体之中有“群枢”(即群体的中心),其代表者就是那些以其思想行为影响群众的人物。“群枢”决定风俗的好坏,而“世运”的兴盛发达或停滞污浊则决定“群枢”所在何处。“世运”兴盛时,代表“群枢”的人物当政,权势与义结合,容易导致风俗向善;“世运”停滞时,代表“群枢”的人躲到学问中去,权势与利结合,而与义分离,要使风俗向善便很困难。作为一个仁人志士,不论世运盛哀、行事难易,也不论在朝在野、当政讲学,都应当在群体中认清并坚守自己的位置,努力尽其对于群体的责任。

***认为,“群枢”离开政权,显要的可以号召群众的地位就必然被势利之徒僭居。那些势利之徒将“夺天下之视听,贼风俗之大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在别处建立“群枢”,暗中与僭居权位的势利之徒相抗衡,这些僭居者会利用权势、利禄诱惑,使群众一齐去追求不义的东西,“亡群之祸将无可幸免”。

他列举历史上许多正反例子,说明“风俗之厚薄,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这一由曾国藩提出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借此来鼓舞有志于另建“群枢”,为群体、国家尽责的人。

论到当时的政俗,***痛苦地写道:

政如疾风,民如秋草,施其暴也;上之所好,下必有甚,逞其杀也。盈廷皆争权攘利之桀,承颜尽寡廉鲜耻之客,钩心斗角,诈变机谲。将军变色于庙堂,豺狼横行于道路;雄豪自专其政柄,强藩把持其兵权。论功闻击柱之声,思乱多满山之寇。勇不如郑伯,其民敢劫货杀人;信不如秦穆,有士皆鸡鸣狗盗。祭祷开淫祀之风,有类好巫;嘉禾锡聚敛之臣,庸知尚俭?仁暴不同,流风自异。与人以术不以诚,取士以才不以德。不仁不孝,乃受崇奖;有气有节,则遭摈斥。意向既示,靡然向风。少年不以学问为本,士夫但以势利为荣。谗谄面谀,青蝇惑耳;直言谠论,寒蝉销声……

他感慨道:

汉室之倾,宋社之屋,尚有一二慷慨就义从容尽节之士,以徇其所忠。循是以往,任群德之沦丧,若江河之日下……国终于必亡,人尚希苟免。一旦天倾地折,神州陆沈,旌旗飘扬于海外,壶箪奉负于中原,将求一正邱首而死者,亦不可得,亡群之祸,于斯为痛已。

他说: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互为因果,“有如何之人群,斯产如何之人物;有如何之人物,更造如何之人群”。

但他在二者之间何者为主的问题上却左右摇摆:他感到“亡群之罪”不一定全在于那些造成“亡群”结果的个人身上,“群之自身,亦实有自作之业”,即群体自身形成了幸而遇“光明之人物”则“世风可隆”,不幸而遇“桀黠之人物,则“世风愈下”的条件。

然而,为什么当今的世风不能像历史上反复发生的那样重返于“纯良”呢

他认为原因在于执政者没有用其掌握的政权阻止国家的混乱,反而对人民施以更严厉的压迫。这样说来,造成世道兴衰的主要因素,还是那些“执政之人物”。

在***看来,不管怎么说,上述情况足以表明,当时的“群枢”已不在政权的位置上。

他根据《易经》中“剥上而复下”的道理,认为:“群枢倾于朝,未必不能兴于野,风俗坏于政,未必不可正于学。”

然而,在他看来,抛开在朝的势利之臣不说,那些在野之士,不是以圣人自居的利禄之徒,便是以英雄自命的暴厉之子,前者得志,则欺世盗名,后者得志,则殃民乱国。至于一般士人,也都是些不依附于党势,便依附于人势,“发挥其才智聪明,尽量以行于恶”的鸡鸣狗盗者。

事情到了这样一种地步,还有什么办法可使风俗向善、亡国得免呢?***的回答是既然“术不能制,力亦弗胜,谋遏洪涛,昌学而已。”

他相信,像屈原、颜之推那样去国犹望改俗,“仕人”尚知明耻的君子仁人总会存在。那些自命的“圣人既不足依,英雄亦莫可恃”,昌学之责,就只能由“匹夫”承担了。

这里的匹夫还不是指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而是指不求权势利禄的所谓“知耻之士”:“宇宙尚存,良心未泯,苟有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积为群力,蔚成国风”,将会使“群枢潜树于野,风俗默成于学”,大恶之人必然不敢在群体之中猖狂作孽。

可以看出,***在这里提出的仍是一条带有宋明理学,特别是王学色彩的以改造人心、提高群德,来挽救国家的道路。

他明确指出“群枢”已经失于朝,而且对于当政者的批评不仅在其未能止乱,而且更在于其实行严厉的暴政,这意味着他已经开始把袁世凯政权与专制联系到一起。

与此同时,他一方面强调在“昌学”中知识分子的“群枢”角色和原动作用,另一方面认识到一旦向善的风俗形成,便可以制约“元恶大憝”,这为他不久后提出“民彝”创造历史的观念提供了出发点。

政尚“有容”

与章士钊结交后,***得以看到每一期《甲寅》杂志,了解章士钊等人在这一时期关注的问题和思考。

章士钊为《甲寅》提出这样的宗旨:

本志以条陈时弊,朴实说理为主旨。欲下论断,先事考求;与曰主张,宁言商榷;既乏架空之论,尤无偏党之怀。惟以己之心,证天下人之心,确见心同理同,即本以立说。故本志一面为社会写实,一面为社会陈情而已。

这种注重从实际中考求道理,立说有理有据的主张很得***的心。

章士钊不仅是《甲寅》的创办人、主编,也是主要撰稿人。面对袁世凯镇压革命党,排斥异己势力,民国政治日益走向专制的现实,他的文章以维护民主为基调,多涉政理讨论。这当然也就成了《甲寅》杂志的内容取向。

章士钊主张以“有容”为政治的基本原则,他在该刊创刊号开篇《政本》一文开宗明义写道:“为政有本,本何在?曰在有容。何谓有容?曰不好同恶异。”所谓“好同恶异”意思是说,人们只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的意见,容纳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反对那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持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不仅如此,它还意味着以权势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直至除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持不同意见的人。

章士钊说这是一种兽性的表现,是未进入文明进步的社会和未开化人们的表现,是与中国历史并存数千年,因而导致国家政治与社会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也是民国以来政情混乱愈益严重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政治是由人来实施的,人存政举,政治的得失无不视人才得失为比例。因此,为政根本在于用才,即“尽天下之才,随其偏正高下所宜无不各如其量以献于国”。君主制国家,人才使用是一人居高临下,以提拔或贬斥的手段来实施的,这样,人才能否被使用,取决于君主的见识、度量和好恶之心。以“有容”为原则的政治,是“国有一分之才,即当使之自觅其途以入于政”的政治。要做到这一步,就应当容纳各种人才,亦即是容纳各种意见,“使异者各守其异之域,而不以力干涉之”;进而是容纳各种势力,做到使“国中各方面之势力,最易寻其逻辑上之途径,充类至尽,以达于政治”。这才是真正的共和民主政治。

在同一号《甲寅》上,章世钊还谈到张东荪在《正谊杂志》发表的《正谊解》一文关于对抗力的观点。

张东荪说:“强有力者恒喜滥用其力。滥用而其锋若有所婴而顿焉,则知敛。敛则其滥用之一部,削灭以去,而力乃轨于正。”意思是说,强有力的人总是喜欢滥用他的强力,如果有一种东西抵抗其强力,该力就会知道收敛。这样,其滥用部分被抵消,这种力便可以被限制在其正当的使用范围内。

根据张东荪的这一见解,章士钊在“有容”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力向背”论。他引用布赖斯·詹姆斯运用牛顿的关于太阳系有向心力和离心力之说阐释政理的观点,指出,社会的维系亦应有相似的两种力来维系,“两力相排,大乱之道;两力相守,治平之原。”“两力相守,于何守之?则‘国宪者……所以构成一社会而宰制之统合之者也。”从各国的经验教训来看,“政力之向背本无定形,而无论何种国家,两力又必同时共具,则欲保持向心力,使之足敷巩固国家之用,惟有详审当时所有离心力之量,挽而入之法律范围之中,以尽其相当应得之分而已。易词言之:使两力相剂,范成一定之轨道,同趋共守,而不至横决而已。”

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在政治生活上大抵总要有代表两种倾向的意见或势力,一种是倾向于拥护中央统一的“向心”力量,一种是反对中央统一的“离心”力量。要想保持国家安定,不是排斥或消灭离心力量,而是在法律上给离心的力量以应有的地位。也就是说,要使法律允许不同的政见和政治势力存在,使代表两种力的意见或势力在法律范围内争论,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方式和原则,避免闹成激烈的冲突。

章士钊的这些思想既符合***本有的一些容纳心理、调和意向,同时,和他在《风俗》一文中提到的别建“群枢”以与专制政府抗衡的看法颇有相似之处。于是***本着“有容”和“政力向背”的理论,写出《政治对抗力之养成》一文,投给北京出版的《中华》杂志。

***引用孟子的话: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对于力的思考,在一年多以前***初论政时就已开始。他当时提到了两种“力”,一种“暴力”,一种“民力”。使用暴力者一为专制政府,一为革命者。对于前者,他始终深恶痛绝;对于后者,他赞扬以暴力推翻专制,又认为革命者运用在革命中掌握的军队和地方权力对抗中央、破坏统一、压迫人民,转变为新的专制者,从而感到“依暴力求政治上之幸福者,其结果终于以暴易暴,真实幸福仍不可得也”。他痛心的是“民力”不足。倡导“国民教育”,就希望借以扩充民力。

一年后他重提“力”的话题,认识有了若干变化。

他写道:以力“服人且不可,况治国乎?而今之为治者,辄欲滥施其力,以图苟安;受治者亦弗知求所以对抗,以维两力之平。”

这里的“为治者”毫无疑问是指袁世凯。仅仅一年多时间,袁世凯不仅镇压了“二次革命”,由临时大总统转而坐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而且为加强权力,寻找借口强行收缴国民党籍议员的国会证书、证章,以御用政治会议代替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制定赋予总统大权的《中华民国约法》,下令解散省议会以下地方各级自治会,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成立类似清廷内阁的政事堂,建立庞大的特务警察网,公布严格的《治安警察条例》和《报纸条例》等等。国家表面似乎统一了,实际上形成新的专制。对此,连一度支持袁世凯反对国民党的进步党人也大感失望。***认为这是“政力失其轨,专制炽其焰”。

这里的“受治者”既包括人民群众,更主要的是指受袁世凯政府冷落、排挤的进步党和其他知识分子。在***看来,这些人不知道寻求某种可以用来与政府对抗的办法,因而无法形成离心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平衡。

***认为,“有容”应当是以对抗为先决条件的,“抗既不能,容于何有?”

那么,在当时所能做的就只有“阐明政理”,先弄清楚哪些地方应当“自敛”以相容,哪些地方应当“自进”以相抗,其目的无非是希望政治能保持平衡,勿脱离正轨,并借此促进各方有政治能力者本其良知,断然觉悟而已。

同类推荐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热门推荐
  •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她长得像他的未婚妻?他未婚妻出事关她什么事?他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逼她同他结婚?她也是有感情的……他对她冷若冰箱,她从没有想过成为他的总裁夫人,看着他对深爱女人的宠溺,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她拿着离婚证书离开他的世界…………*……*……*……四年后。他们再一次相遇,彼此擦肩而过时,他居然已经不再认得她……原以为心底不再会痛,但眼角肆流出的泪水却背叛了她的心……以为不再有交集,他却突然找上她!
  • 正能量

    正能量

    坚持正向能量,人生无所畏惧!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也是《怪诞心理学》作者的转型之作。这将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实例,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元娘

    元娘

    前世为母报仇,她拼尽全力,不惜手染鲜血,鱼死网破。当重生而回,她终才明白,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复仇。这一世,她是元娘,元为新生,元为初始,她要如海棠明艳绚丽,必当骄阳盛绽,活出精彩!PS:言情很甜,放心跳坑。**********新书《世娇》上传中,请大家多多支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恨嫁:惹上狂野恶魔 (全本完结)

    恨嫁:惹上狂野恶魔 (全本完结)

    他是代号为“太子”的男人也是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地狱修罗传闻中,他阴柔俊美、风•流倜傥,换女人的速度永远比换衣服要快……她是流淌着恶魔血液的白衣天使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地带传闻中,她神秘莫测,曾一夜之间兵不血刃的斩杀数十人……花花公子vs蝴蝶公主这场旗鼓相当的较量,最终会谁输谁赢?……经典台词:“爱?我们这种人会有爱吗?你真是太搞笑了。”“杀死一个人,再救活一个人,我的手上已经沾满了血腥,突然之间不想过这种生活了。”——米洛“从今天起,你是我的女人,我南宫峻独享的女人。”“女人,这条命随时供你来拿,只要你有本事。”——南宫峻“好,我答应你的条件,和她成婚之日,就是我离开独孤家之时,那时候我希望你不再阻挠我的任何事情。”“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就算是天皇老子,我也照杀不误,只要能得到你。”“调•情才是男人的王道,打架最多是业余娱乐,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独孤胤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前世,她为助他登上皇位,她从一个无知少女硬生生让自己沦落为蛇蝎毒妇,她为他机关算尽,毒害了最爱她之人,怎知,她倾尽一生,换来的却是他薄情寡义,只因一句她是“祸国妖后”便将她打落冷宫,而她同父异母的庶姐却扶摇而上位居后位,冷宫产女,庶姐再临,却给她带来了亲子已惨死的消息,“妹妹你可认识我手中的折扇?”祭天台上,除妖后,爱人的无情,父亲的冷眼,庶姐的得意,她曾经冒死救过齐国百姓的薄凉,只因为一句“母女祭天可保齐国百年安宁,”便无情的将她和刚出生的女儿送是祭天台,祭天台之上,她亲手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儿丢落在地,鲜血染红她的眼眸,泯灭了她良知,当她看着众人宛若见鬼一般的表情时,她突然大笑开来,“我凌芷云,以自己孩儿的鲜血发誓,愿齐国君难为君,臣难为臣,民难为民,如有来生我必要你们的鲜血来偿还今日的一切,”当万箭穿心之时,她才知道原来最爱她的人,一直都是她的敌人,她欠他的何止是一命,只不过她却再也无法偿还,重生后的她,她避他,躲他只为不让自己在去害他,而他却欺她,戏她只为她心中有他,再睁眼,她回到了及笄那一年,这年阴谋未曾开始,同时也是她失忆刚好满五年之期,在醒时她夺回了二生记忆,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一杯断肠毒药夺她二生记忆,前世的她其实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穿越女,重生后她,阴谋依旧如期而来,姨娘依旧伪善,庶姐阴毒,庶妹凶狠善妒,父亲虚伪冷酷,只不过这一次她却不在是当初那个傻傻的她,阴谋诡计她便以毒克阴,先毁了阴险庶姐容貌,设计伪善姨娘的清白,逼疯凶狠善妒的庶妹,在将自己那虚伪无情的爹爹送上断头台,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人摆布,她定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凡是曾经欺她!害她!利用她之人,她今生一个都不会放过,就在她精心设计之下即将再登后位之际,不想她那个以死的公主娘亲,却为了救她那个虚伪的父亲,在次出现她面前,而此行回来的目的,却欲再逼死她这个女儿,好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只不过当她斗了庶姐和庶妹之后,曾经的渣男和太子却又要想来娶他,而且不只是太子,就连那高深莫测的国师,和高高在是的皇帝也一样,渣男说﹕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若为帝你便是我唯一的后!太子说︰我今生只爱你一人,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尊贵的女人!国师说︰丫头嫁我之后,我便是你的了!死鬼皇帝说﹕云儿,只要你嫁与我,我便立刻封你为后!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市井奇话

    精选于《三言二拍》中的爱情题材作品17篇,其内容大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有定评、已为广大读者喜欢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像《刘小官雌雄兄弟》《吴保安弃家赎友》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